江蘇省 (清朝)

大清帝国省份
(重定向自江蘇省 (清)

江苏省满语ᡤᡳᠶᠠᠩᠰᡠ
ᡤᠣᠯᠣ
穆麟德轉寫giyangsu golo),为清朝内地十八省的一个

江苏省
 清朝
1667年—1911年

1911年江蘇省的範圍
國家 清朝
首府江宁府苏州府
歷史 
• 成立
1667年
• 废除
1911年
前身
继承
江南省
江蘇省 (中華民國)
今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

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分省,析置江苏、安徽两省[註 1]。其后辖区大体为今江苏省上海市。1911年武昌起义的次月,革命党人在11月3日(农历九月十三日)光復上海。11月5日(农历九月十五日),江苏巡抚程德全苏州宣布“江苏独立”。12月,江浙联军攻克南京

历史

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攻占扬州南京,俘虏南明弘光帝,随即将南直隶改为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左右布政使改名安徽布政使江苏布政使。乾隆年间,王安国提出南直隶已经分为安徽布政使江苏布政使,后被采纳,江南省分为安徽省江苏省正式列入大清会典,史称“江南分省”。[1]清代,江苏省下辖江宁府(今南京市)、苏州府淮安府扬州府镇江府常州府松江府(今上海市)、徐州府以及海州直隶州(今连云港市)、通州直隶州(今南通市),其范围大致与现在相同。

江苏巡抚驻扎在苏州,安徽巡抚驻扎在安庆,在南京则设有节制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两江总督。江苏、安徽两省的乡试,则始终共用一个江南贡院(在今南京市)。1780年以前,安徽布政使也长期寄驻在南京,1780年安徽布政使迁安庆后,在南京另设江宁布政使一职,管辖江宁(今南京)、扬州、淮安、徐州四府以及通州(今南通)、海州(今连云港)二直隶州;驻扎苏州的江苏布政使则管辖镇江、常州、苏州、松江(今上海)四府;江苏学政驻常州府江阴县;在淮安府城山阳县(今淮安市淮安区)驻有漕运总督,府城西北15千米处的清江浦(今淮安市清河区)则驻有南河总督(江南河道总督);两淮盐运使驻扬州府城江都县。光绪三十年(1904年)以江宁府、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府4府和通州、海州2直隶州范围置江淮省后旋即撤裁。

鸦片战争以后,江苏开始受到西方的影响,江苏松江府管辖的上海县按照南京条约被辟为通商口岸,并设立上海公共租界上海法租界,迅速发展成贸易、金融和国际化的大都会,后来于1927年脱离江苏省成为独立的院辖市。镇江苏州也设立过规模较小的租界

晚清时期,江苏南部受到太平天国(1851年 – 1864年,发源于遥远的广西,扰乱大半个南中国的基督教异端教派,1853年定都南京,改名天京)的重创,强烈影响达十余年之久,苏州的经济中心地位被當時的新興城市上海取代[2]

1864年7月,曾国藩曾国荃湘军攻破天京后纵火杀掠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创所所长郭廷以在其所著《近代中国史纲》引赵烈文《能静居日记》记载曾国荃率湘军攻入南京城后的情景:“湘军‘贪掠夺,颇乱伍。中军各勇留营者皆去搜括’,……‘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被戳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均被虏),老者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哀号之声达于四方。’凡此均为曾国荃幕友赵烈文目睹所记,总计死者约二、三十万人(死亡人数有争议)。”[3][4][5][6][7]

督抚沿革

1684年,江宁巡抚改为江苏巡抚。1667年改江南右布政使司为江苏布政使司。江苏按察使司和两江总督在江宁府,江苏布政使司和江苏巡抚在苏州府,1730年,按察使司迁到苏州府。安徽布政使司在1760年之前驻江宁府,1760年改驻安庆府。新设江宁布政使司驻江宁府,管辖江宁府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府海州直隶州通州直隶州。江苏布政使司管辖苏州府镇江府松江府常州府太仓直隶州。乾隆二十九年,江苏省列入大清会典,在形式上,江南省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1]

行政区划

江苏省行政区划图(1820年)

清朝下轄八府、三直隸州、一直隶厅,共計三州、四厅、六十二縣:

注释

  1. ^ 学界目前的主流观点是建省于康熙六年,但不代表学界均认同该观点,有观点认为建省的合适时间是乾隆二十九年;简单来看,这无非是涉及到不同的认识论——实质和形式的区别,如有更多想法,参见该条目的讨论页进行讨论,欢迎不同观点的对碰,祈大加斧正为荷。

参考文献

  1. ^ 1.0 1.1 从分藩到分省.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0-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31). 
  2. ^ 戴鞍钢. 上海开埠与江南城镇格局演变. 《社会科学》. 2014-06-17, (1) [2020-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6). 
  3. ^ 中共南京市委. 党史工作办公室; 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 南京百年风云, 1840-1949. 南京出版社. 1997: 70 [2021-08-18]. ISBN 978-7-80614-356-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1) (中文). 
  4. ^ 茹芝山房吟草. 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丛书.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3: 319 [2021-08-18]. ISBN 978-7-219-025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1) (中文). 
  5. ^ 中国人的历史误读. "公民世纪"书系.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5: 226 [2021-08-18]. ISBN 978-7-5087-0716-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1) (中文). 
  6. ^ 中国历史大事编年. 中国历史大事编年. 北京出版社. 1987: 576 [2021-08-18]. ISBN 978-7-200-001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1) (中文).  |issue=被忽略 (帮助)
  7. ^ 中共南京市委. 党史工作办公室; 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 南京百年风云, 1840-1949. 南京出版社. 1997: 70-71 [2021-08-18]. ISBN 978-7-80614-356-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1) (中文).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清代卷》

參見

前任:
  大清江南省
  大清江苏省 繼任:
  中華民國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