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 (中华民国)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與美國柯蒂斯-賴特飛機公司合資成立的民用航空企業(1930—1952)

中国航空公司(英语:China National Aviation Corporation,缩写:CNAC)简称中航,是由中华民国政府美国柯蒂斯-赖特飞机公司合资成立的航空公司。1949年,中航公司香港总部及海外办事处决定易帜,部分飞机北飞中国大陆,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接收中航公司,此后中航公司总部驻天津。1952年7月17日,中航与央航合并组建中国人民航空

中国航空
China National Aviation Corporation
IATA ICAO 呼号
F6 CAG CNAC
创立于1930年8月1日
终止运营1952年7月17日
总部 中华民国上海市[1](1930年-1949年)
 英属香港(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1949年-1952年)

沿革

1920年代

1929年4月15日,南京国民政府设立“中国航空公司机构”管理民用航空事务,委派时任铁道部部长孙科兼任该公司理事长。[2]4月17日,孙科与美国寇蒂斯-莱特公司的子公司“航空发展公司”(Aviation Exploration, Inc.)签订合约,给予该公司从上海汉口、北平(今北京)和广州三条航线的经营权以及为期10年的独占航邮[3]。该公司为美国运输大亨克莱门特·梅尔维尔·基伊斯英语Clement Melville Keys成立的独资控股公司,而克氏同时兼任柯蒂斯-莱特公司的总裁一职,实际上可视为柯蒂斯-莱特的关系企业。航空发展公司为了中国业务,于1929年6月成立了“中国飞运公司”(China Airways),10月12日开通上海-汉口航班。[4]5月,隶属铁道部的“中国航空公司”(简称“前中航”)在南京宣告成立[5]然而,出售航权一事遭受南方军阀的反弹,甚至连交通部都私下阻碍;由于空运邮务在当时是利润颇丰的业务,因此各方均希望收归己有。该条航线开辟不到半年,中国飞运公司便在各种阻碍下营运开始亏损。[来源请求]

1930年代

 
1933年,广州上海航空线开航纪念信封。

中国航空与中国飞运两间公司的经营争执,在中国飞运的新任代表马克斯·波林(Max Polin)的牵线下解决[6][7],1930年7月8日[8],交通部与航空发展公司签定新协议,合资将中国飞运公司、原中国航空公司和交通部沪蓉航空线管理处(1929年5月18日成立,总部设在南京常府街48号,隶属国民政府交通部航政司,运营6架美制史汀生SM-1F型单引擎6座飞机英语Stinson Detroiter,运行上海-南京航线[4][9])重新合并为“中国航空公司”,1930年8月1日正式成立,资本总额1000万元[8];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天津路2号[10],飞行基地则设在上海龙华机场[5]

新的中国航空公司与1929年成立的国营企业名字相同,性质却完全不一样:它是根据中国法律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中华民国交通部持有55%的股份,美方持有45%的股份。中方任命4位董事、总经理与一位副总经理,美方任命3位董事与一名副总经理。[6][8]

中航有经营权的航线有:上海-南京-九江-汉口-重庆、上海/南京经徐州济南天津-北平、上海经宁波温州福州厦门汕头-广州;中航在这些航线上享有10年的独占航邮权。

中航为开辟上海至重庆航线,购自美国的“洛宁英语Loening式”水陆两用飞机“九江号”于1930年9月12日首飞宜昌,由于没有得到四川省政府对飞往重庆的许可,中航放弃飞往重庆的计划,先开通上海至宜昌的航线。1931年3月30日,上海至宜昌航线正式通航。[11]

中航在1931年4月开通上海-北平航班,1931年10月开通宜昌-重庆航班。

1933年,泛美航空购买了于1908年4月15日成立的中国航空公司的美方股份,为中航注入资金,提供先进的管理经验。中航公司迎来了重要发展时期,陆续开通了多条航线。泛美航空公司于1933年7月开通上海—广州航班。该航线于1934年11月并入中航公司。1933年6月,中航公司获得香港着陆权,在香港与英国海外航空泛美航空公司旧金山(今旧金山)—菲律宾马尼拉的太平洋航线连接起来。

在经营业绩上,中航公司在1935年首次盈利。洛宁式水陆两用飞机、史汀生式和道格拉斯海豚型水陆两用飞机等机型。

1937年,中航共有18架各式飞机,34名驾驶员和副驾驶员。从1929年至1936年间,中航公司飞行5,538,974英里,载运了838.271磅邮件和46,404名旅客。七七芦沟桥事变后,中航一度停航。

1938年春,中航公司随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恢复营运。原有的航线因中国领土被占领而停运,新开辟航线重庆—汉口、重庆—泸州叙府嘉定、重庆—贵阳昆明、重庆—桂林—香港,其中重庆—香港线最重要。

8月24日上午,中航客机被日本战斗机击落,这是世界航空史上民航客机首次遭军机击落。中航的“桂林号”客机满载14名乘客从香港飞往重庆,起飞不久遭5架日本战斗机攻击,桂林号中弹后迫降水面,乘员均安,但在日机机枪扫射下,仅有3人生还。尽管美国国务院向日本提出抗议,此事最后不了了之。[12]为安全起见,从重庆—香港航班在10月复航后改为不定期夜航,专门挑选天气不好的夜晚飞行,以避开日本战斗机。中航和欧亚航空经营的重庆—香港航班为中国政府官员和紧急货物运输提供了当时最快捷的交通方式。这个航班在香港与泛美航空公司和英国帝国航空公司英语Imperial Airways联运,可以较快地到达欧美国家。

1939年,中航公司新开辟了两个国际航班。3月中航重庆—昆明—河内开航。

1月25日,中英签订协定,中航公司和帝国航空公司互相开办重庆—昆明—腊戍仰光的航班。10月,这条航线正式开通。

1940年代

 
新航线开设时所拍摄,日期不详,机头处可见“重庆”二字。
 
1947年的中航空姐
 
1947年中航空姐陈可慰英语Rebecca Chan Chung在上海龙华机场的C-46前
 
民航博物馆俄语Китайский музей гражданской авиации收藏的中航徽章

1940年夏天,国民政府从柯蒂斯购买5架神鹰式飞机英语Curtiss T-32 Condor II交给中航公司运营。中航利用这些飞机开始飞行货运航班,从广东南雄运到香港。[13]1940年7月,中国外长宋子文先生到美国寻求援助。他向美国财政部提出1.4亿美元援助计划,其中5000万用于改进空运,内容包括购买更多运输机提供中航经营使用 ,发展从缅甸腊戍-昆明的惟一国际航线。

太平洋战争爆发对中航是一次严峻考验。

日军于1941年12月8日进攻香港。中航公司的飞机多数被炸毁,只抢救出3架飞机,人员和零备件。中航公司利用仅余的飞机很快于12月25日恢复了旅客和邮件航班。每周飞重庆-腊戍航班3次,从重庆直飞加尔各答1次,重庆-成都航班1次。

中航一直坚持运营,支援盟国保卫缅甸的战役。在滇缅公路完全被切断后,它又积极投入把物资从印度运到中国的驼峰空运,成为驼峰空运的重要力量。该公司的飞机和人员与从事驼峰空运的美国陆国航空队空运部在中缅印战区的力量相比要少得多,却为航峰空运作出了重要贡献,一度使陆军航空队空运部相形见龊。

1942年5月7日,中航的陈文宽驾驶DC-3型飞机由重庆飞昆明,经由缅甸密支那转飞到印度加尔各达,一个月前空袭东京杜立德中校在重庆登机。陈文宽降落密支那后,发现日军已经兵临城下,停机坪上人群等著逃离。飞机原本只能坐21人,最后在密支那挤进78人,杜立德把这些人的行李都丢下飞机,陈文宽顺利起飞,抵达加尔各答。[14][15][16]

1942年下半年,中航发展迅速。中航公司获得10架租借法案分配的飞机在加尔各答的达姆达姆机场建立维修和供应设施,印度阿萨姆洒江和中国云南昆明成为主要航行基地。在飞机行员方面,中航因美国援华志原航空队解散获得了16名飞机员,非洲泛美航空运输队招来11名飞机员,同时自己还培训了一批飞行员。通过这些方式,到1942年底,中航公司已有43名合格的机长。因此,中航1942年下半年飞越驼峰的运输取得了优异成绩。

从7月1日起,中航每天至少飞越一次驼峰。在1942年下半年平均每月飞150个来回。

1942年8月至12月期间,中航公司往返驼峰873次,运往中国1804.3吨物资,运返印度1883.1吨。该公司运往中国的有500多吨钞票,300吨飞机零件,300吨铜和钢帽,给美国红十字会的20吨医疗用品,另外的30吨给美国医疗队…此外还空运了7000多名中国远征军到印度受训。

中国抗战期间,中航公司以少量飞机开辟驼峰航线并坚持运营,从1942年4月到1945年9月期间,飞越驼峰8万次以上,载运了50,000吨货物到中国,运出将近25,000吨货物,损失48架飞机和168名飞行员。中航公司作为驼峰空运的重要力量,往返于印中两国运送物资和人员,为中国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8月抗战胜利,中航的机队数为:DC-3型2架,C-53型2架,C-47型23架,C-46型14架,合计41架。

国共内战初期,新购置了6架DC-4(由C-54改装)和8架C-46,开辟了上海-旧金山、上海-马尼拉、上海-东京等国际航线。

1949年—1952年

 
两航起义70周年纪念版中航涂装的DC-3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等待起飞(2019年12月)

1949年10月1日,中华民国政府第二次国共内战中战败,中国共产党联合当时的其他政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年中华民国政府开始将机构迁往台湾,中航公司总部亦迁往香港。1949年11月9日,中国航空公司自总经理以下1,247人声明易帜,接受北京中央人民政府领导,即两航起义。1949年11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宣布接收中国航空公司[17],中航公司总部驻天津。1950年8月1日,中航开辟天津—汉口—重庆航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的国内定期航线之一。1951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重新调整了中航董事会并向香港注册署备案[18]。1952年7月17日,中航公司与中央航空运输公司合并为中国人民航空公司

后续发展

 
1978年在港恢复成立的中国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及1988—2002年存在的中国航空总公司(包括其所属的中航浙江航空)所使用的徽号。

1978年,中国民航以中国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名义在香港重新开展业务,成为中国民航在香港的窗口企业[19]。1987年6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英国政府签订《中英关于解决历史遗留的相互资产要求的协定》。协定规定,中国政府承允,不再追究对前“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的资产要求等4项历史遗留的资产要求。作为交换,英国政府同意向中国政府支付380万美元[20]

1988年民用航空业改革后,原中国民航被分为多家航空公司,原中国民航的国际航线业务整合组建为一家控股公司。1991年,中国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正式注册,成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直属的一家航空运输企业,其定位是以香港澳门为基地进行资本运作的公司,持有中航兴业港龙航空(通过中航兴业持有其43.29%股权[21])、澳门航空中航浙江航空等子公司[22]。1999年5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更名为中国航空公司。2000年11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更名为中国航空总公司(China National Aviation Corporation)。2002年,中航总公司与中国西南航空中国国际航空合并组建中国航空集团[23]

运量

中航运量统计表[24][25]
年份 旅客(人次) 行李(吨) 货运(吨) 邮运(吨) 合计(吨)
1938 14,504 167 86 106 359
1939 17,217 210 117 79 406
1940 17,527 264 494 74 832
1941 22,583 371 3,560 90 4,021
1942 26,867 302 4,299 55 4,656
1943 33,224 271 19,611 61 19,943
1944 39,263 373 27,090 94 27,557
1945 59,177 1,017 27,176 257 28,450
1946 210,366 3,091 7,081 1,304 11,476
1947 177,373 2,604 14,504 2,781 19,889
1948 381,749 7,016 34,833 1,962 43,811

重大事故

参考文献

引用

  1. ^ Flight International英语Flight International. April 28, 1938. p. 41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rchive). "CHINA NATIONAL AVIATION CORP., 51, Canton Road, Shanghai."
  2. ^ 上海民用航空志大事记
  3. ^ "国民政府训令行政院等为与美国航空发展公司订立航空邮务合同一案令仰知照" (1929-04-22) [文件]. 〈中美航空合同(一)〉, Series: 国民政府/交通/交通总纲/合同, ID: 001-120022-00005-003, pp. 6-21. 《国民政府》, 国史馆.
  4. ^ 4.0 4.1 4.2 祁颢. 开辟抗战前中国的航线. 凤凰周刊. No. 总第731期. 2020-08-05 [2023-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7). 
  5. ^ 5.0 5.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王助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6. ^ 6.0 6.1 Bond(2001年)第26页
  7. ^ CNAC American Director, Max Polin. CNAC.org. [2023-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6). 
  8. ^ 8.0 8.1 8.2 《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志》编委 (编). 第二十卷 大事记略(751~1995年). 《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志》. 上海市专志系列丛刊.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1年 [2023年6月7日]. ISBN 97878061888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年6月7日). 1930年(民国19年)⋯⋯7月8日 中美航空合同在上海正式签字。合同规定双方合资经营中国航空公司,资本1000万元。中国航空公司简称“中航”,原由国民政府官办,创立于1908年4月15日,孙科出任首任总经理。中美合资后,美方虽仅占股权的45%,但实际上控制着公司的实权。中航总公司设上海,隶属于国民政府交通部,经营国内外多条航线。 
  9. ^ 图说中国商业航空百年史. [2023-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7) –通过百度文库. 
  10. ^ 李戈瑞(2015年)第148页
  11. ^ 程锡勇. 起飞于水面 被毁于战火——民国时期宜昌民航事业兴衰始末. 中国档案报. 2018-01-08 [2023-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7). 
  12. ^ Crouch, Gregory, China's Wings: War, Intrigue, Romance and Adventure in the Middle Kingdom during the Golden Age of Flight, New York: Random House: 157–159, 2012年, ISBN 9780345532350 (英语) 
  13. ^ 上海民用航空志第三章 民用飞机 第二节 来源
  14. ^ 李戈瑞(2015年)第149页
  15. ^ 关文杰. 抗戰名人 陳文寬慶99歲 難忘當年勇. 世界新闻网. 201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8). 
  16. ^ Elite Bay Area pilots helped change tide of World War II. ABC13 Houston. [2023-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3). 
  17. ^ 新华社北京. 周总理宣布中航央航两公司为新中国资产. 浙江日报 (杭州). 1949-11-14: 1版 (中文(简体)). 
  18. ^ 杨超. 港龙航空股权变迁的故事:搅局. 民航资源网. [2022-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30). 
  19. ^ 林红梅. 三大航空集团重组 新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成立. 新华网. 2002年10月28日 [2023年6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9月14日) –通过新浪网 (中文(简体)). 
  20. ^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解决历史遗留的相互资产要求的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秘书厅. 1987年: 634 [2023-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7). 
  21. ^ 欧阳玲. 中航兴业伺机增持港龙航空. 《香港商报》. [2023-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6) –通过民航资源网 (中文(简体)). 
  22. ^ 曹建伟. 解放民航. 《IC经理世界》杂志. [2023-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7) –通过民航资源网 (中文(简体)). 
  23. ^ 周音. 中新社关于三大航空集团正式确定的消息. 中国新闻网. [2023-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2) –通过民航资源网 (中文(简体)). 
  24. ^ 上海民用航空志第六章 客货运输 第一节 旅客运输
  25. ^ 上海民用航空志第六章 客货运输 第二节 货邮运输
  26. ^ DECEMBER 9, 1930 LUNGHWA, CHINA. 中国航空公司. [2023-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7). 
  27. ^ 1930年熊式輝飛機失事(之二). 《良友画报》. No. 第54期. 1931年. 
  28. ^ CNAC Accident - December 21, 1948. 中国航空公司. [2021-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6). 

来源

外部链接

参见

中华民国企业
新头衔 中华民国载旗航空公司
(与中央航空运输公司民航空运公司同时)

1929年4月5日至1949年11月9日
继任:
民航空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企业
新头衔 中华人民共和国载旗航空公司
(与中央航空运输公司同时)

1949年12月5日至1952年7月17日
继任:
中国人民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