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柯南伯格

加拿大導演

大卫·柯南伯格OCFRSC(英语:David Cronenberg,1943年3月15日),加拿大导演,有时也担任演员。大卫·柯南伯格是肉体恐怖类型电影的代表导演,大卫·柯南伯格在早期职业生涯中大多探讨恐怖和科幻小说主题。他被一些影评认为是“英语世界中最大胆、具有挑战力的导演”[1]

大卫·柯南伯格
David Cronenberg
大卫·柯南伯格
导演
别名Dave Deprave
出生
David Paul Cronenberg

(1943-03-15) 1943年3月15日81岁)
职业导演制作人编剧作家演员
配偶Margaret Hindson
1970年结婚—1977年结束)

Caroline Zeifman1979年结婚)
儿女Cassandra Cronenberg(1972年-)
布兰登·柯南伯格(1980年-)
凯特琳·柯南伯格英语Caitlin Cronenberg(1984年-)
活跃年代1966年至今
各地用词差异
中国大陆大卫·柯南伯格
台湾大卫·柯能堡
大卫·哥连堡
奖项
戛纳电影节
评审团特别奖
1996年 《超速性追缉英语Crash (1996 film)
金马车奖法语Carrosse d'or
2006年
其他奖项
柏林电影节最佳特别艺术成就奖德语Silberner Bär/Herausragende künstlerische Leistung#Besondere künstlerische Leistung (1956–2007)
1999年 《感官游戏
吉尼奖最佳导演英语Canadian Screen Award for Best Director
1983年 《录像带谋杀案英语Videodrome
1988年 《双生兄弟英语Dead Ringers (film)
1991年 《裸体午餐
1996年 《超速性追缉英语Crash (1996 film)
2002年 《童魇英语Spider (2002 film)
吉尼奖最佳影片英语Canadian Screen Award for Best Motion Picture
1988年 《双生兄弟英语Dead Ringers (film)
吉尼奖最佳改编剧本英语Canadian Screen Award for Best Screenplay
1988年 《双生兄弟英语Dead Ringers (film)
1991年 《裸体午餐
1996年 《超速性追缉英语Crash (1996 film)
威尼斯电影节荣誉金狮奖
2018年

生平

大卫·柯南伯格出生在加拿大多伦多,是音乐家以斯帖·柯南伯格和作家米尔顿·柯南伯格的儿子[2]。他在中产犹太家庭中成长[3][4] 。他在哈勃德学院机构就读高中。大卫·柯南伯格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特别是植物学鳞翅目昆虫,他于1963年进入多伦多大学,但是在第一年转入英语文学。大卫·柯南伯格的同学拍摄电影《Winter Kept Us Warm》(1966),引发他对电影的兴趣。他开始学习艺术电影制作。受到纽约地下电影场景的启发,他与伊恩·尤因和伊万·瑞特曼创办多伦多电影社。在欧洲旅行一年后,他在1967年回到加拿大[5],毕业于多伦多大学。

职业生涯

大卫·柯南伯格在完成四部短片后,开始与伊万·雷特曼合作。1970年代,加拿大政府为他的电影提供资金。他制作一些肉体恐怖电影,如《毛骨悚然英语Shivers (1975 film)》、《狂犬病英语Rabid (1977 film)》。《狂犬病》由色情女星玛丽莲·钱伯斯主演。在1970年代,大卫·柯南伯格早期电影激怒了评论家,引起争议,对于观众来说这些电影惊世骇俗,他们以前从未见过这种恐怖片。

大卫·柯南伯格受到威廉·柏洛兹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影响[6]。威廉·柏洛兹最有争议的著作《裸体午餐》(Naked Lunch)是横跨大卫·柯南伯格作品的最好写照,显示出个人心理混乱和困惑之间的界限。这本书被认为是“无法影像化”,大卫·柯南伯格承认翻拍成电影将耗资1亿美元,而且在世界上每一个国家被禁止上映。相反,就像在他早期的电影《录像带谋杀案》,他的电影主题始终在幻想与现实之间模糊不清。

大卫·柯南伯格曾表示,他的电影应该“从病态的角度来观赏”。在《超速性追缉》(1996年)中,车祸受伤的人们精神崩溃,试图将自己的苦难视为磨练,而不是具有破坏性的事件。2005年,大卫·柯南伯格说他很不高兴保罗·哈吉斯选择了相同的电影名称(《撞车》),感觉这种行为是“愚蠢”与“非常不尊重人”[7]

除了​​《死亡禁地》(1983)和《变蝇人》外,大卫·柯南伯格未执导任何大制作的好莱坞电影。《暴力效应》(2005年)是他预算最高的电影之一。他表示决定执导该电影是受到低预算电影《童魇》的影响,《暴力效应》也是迄今他最受好评的电影之一,《东方的承诺英语Eastern Promises》(2007年)则是关于俄罗斯黑手党的斗争故事。

在执导《夺命怪胎》(The Brood)后,大卫·柯南伯格在他所有的电影与作曲家霍华德·肖合作,除了《死亡禁地》(1983)由迈克尔·卡门配乐。其他合作者包括演员罗伯特·西尔弗曼、艺术总监卡罗尔·斯皮尔、声音编辑布莱恩·戴,电影剪辑师罗纳德·桑德斯、服装设计师丹尼丝·柯南伯格、摄影师马克·欧文(1979年至1988年)。

自1988年《双生兄弟》(Dead Ringers)以来,大卫·柯南伯格与摄影师彼得·苏哲斯基合作。彼得·苏哲斯基是《星球大战V:帝国反击战》摄影导演,大卫·柯南伯格表示,彼得·苏哲斯基在该电影中表现出色[8]

大卫·柯南伯格与众多好莱坞明星合作过。大卫·柯南伯格是一个坚定的加拿大电影制片人,几乎所有他的电影都在家乡安大略省拍摄。值得注意的例外包括《蝴蝶君》(M. Butterfly),其中在中国拍摄,《东方的承诺》、《童魇》主要在英国拍摄,《危险方法》(A Dangerous Method)于德国奥地利拍摄。他的大部分电影都至少部分由加拿大电视出资,大卫·柯南伯格是政府投资电影的支持者,认为“为了在面对好莱坞挑战,每个国家都需要政府补助电影工业。”

大卫·柯南伯格也在其他电影中担任演员,大部分角色都是客串亮相。

2008年,大卫·柯南伯格完成两个电影外的计划:罗马电影节展览和《变蝇人》歌剧(于洛杉矶巴黎沙特莱剧院公演)。2010年7月,大卫·柯南伯格完成电影《危险方法》,改编自克里斯托弗·汉普顿的戏剧《倾诉疗法》,由凯拉·奈特莉迈克尔·法斯宾德以及频繁的合作者维果·莫特森主演。这部电影是由英国独立制片人杰里米·托马斯制作[9][10]

2012年,他的电影《梦游大都会》竞逐2012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11][12]

《东方的承诺》制片人保罗·韦伯斯特告诉《国际银幕杂志》,《东方的承诺》续集将由史蒂芬·奈特维果·莫特森主演,电影将于2013年初拍摄[13][14]。然而,在2012年8月16日的采访中,大卫·柯南伯格评论说,《东方的承诺》续集的财务状况不佳。

大卫·柯南伯格的下一部电影《Maps to the Stars》,由茱丽安·摩尔约翰·库萨克罗伯特·帕丁森主演,于2013年7月8日在安大略省多伦多和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开拍[15] [16]。这将是大卫·柯南伯格第一次于美国拍摄电影。

私生活

1972年,他与玛格丽特·欣德森结婚:然后因为个性和职业差异在1979年结束这段婚姻。他们有一个女儿卡桑德拉·柯南伯格。现在,他的妻子是 Carolyn Zeifman,他们育有两个孩子凯特琳和布兰登[17]。大卫·柯南伯格在1992年透露,《夺命怪胎》(The Brood)的灵感来自于第一次婚姻解体,造成大卫·柯南伯格与女儿卡珊德拉双方产生巨大动荡。

大卫·柯南伯格形容自己是一个无神论[18],他在2013年9月接受采访时进一步解释说:每当我想像自己加入任何特定的宗教中时,我感到幽闭恐惧症和压迫感。我认为无神论就是接受真实。

大卫·柯南伯格在这次采访中透露,电影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向他承认,他是对大卫·柯南伯格早期作品很感兴趣,但随后被大卫·柯南伯格本人吓坏了。大卫·柯南伯格回应说:“你是《出租车司机》的制造人,但你却害怕和我见面?”

荣誉

大卫·柯南伯格经常出现在各种“最伟大导演”名单。2004年,科幻杂志《奇怪地平线》选他为历史第二伟大的导演,位居其他更著名的导演之前,例如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让-吕克·戈达尔雷德利·斯科特[19]。同一年,大卫·柯南伯格被《卫报》选为“世界上最优秀的40位导演”[20]。在2007年,《Total Film》选他为历史上第17伟大的电影导演[21]

大卫·柯南伯格在1996年第49届戛纳电影节获得评审团特别奖[22] 。1999年,大卫·柯南伯格进入加拿大名人之道[23],并获得第49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24]

2002年,大卫·柯南伯格获得加拿大勋章[25]。在2006年,大卫·柯南伯格被授予戛纳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同样在2006年,大卫·柯南伯格成为加拿大皇家学会资深会员[26] 。2009年,大卫·柯南伯格获得法国政府荣誉军团勋章[27] 。在2012年,大卫·柯南伯格获得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钻禧纪念勋章[28]

导演作品

年份 中文片名 原文片名 导演 剧本 监制 注解
1969 立体英语Stereo (1969 film) Stereo 身兼摄影剪辑
1970 犯罪档案英语Crimes of the Future (1970 film) Crimes of the Future
1975 毛骨悚然英语Shivers (1975 film) Shivers
1977 狂犬病英语Rabid (1977 film) Rabid
1979 急速团伙英语Fast Company (1979 film) Fast Company
灵婴英语The Brood The Brood
1981 扫描者大对决英语Scanners Scanners
1983 录像带谋杀案英语Videodrome Videodrome
死亡禁地 The Dead Zone 提名土星奖最佳导演
1986 变蝇人 The Fly 提名土星奖最佳导演
1988 双生兄弟英语Dead Ringers (film) Dead Ringers 提名土星奖最佳导演;荣获金马奖最佳外片导演
1991 裸体午餐 Naked Lunch
1993 蝴蝶君 M. Butterfly
1996 超速性追缉英语Crash (1996 film) Crash 荣获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
1999 感官游戏 eXistenZ 荣获柏林电影节最佳特别艺术成就奖德语Silberner Bär/Herausragende künstlerische Leistung#Besondere künstlerische Leistung (1956–2007)
2002 童魇英语Spider (2002 film) Spider 入围第5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2005 暴力效应 A History of Violence 入围第5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提名凯撒奖最佳外语片
2007 东方的承诺英语Eastern Promises Eastern Promises 提名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英国影片

提名凯撒奖最佳外语片

2011 危险疗程英语A Dangerous Method A Dangerous Method 入围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2012 梦游大都会英语Cosmopolis (film) Cosmopolis 入围第6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2014 寂寞星图英语Maps to the Stars Maps to the Stars 入围第67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2022 未来罪行 Crimes of the Future 入围第7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2024 裹尸布英语The Shrounds The Shrounds 入围第77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演出作品

参考资料

  1. ^ J. Hoberman. Historical Oversight. The Village Voice. 2005-05-17 [2011-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9). 
  2. ^ David Cronenberg Biography (1943–). Filmreference.com. [2011-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1). 
  3. ^ DAVID CRONENBERG - BIOGRAPHY. [2014-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12). 
  4. ^ Canadian Icon: David Cronenberg. [2014-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1). 
  5. ^ New York Times (January 8, 2012). David Cronenberg: Full Biograph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Browning, Mark (2007) David Cronenberg: author or film-maker?. Intellect Books. ISBN 1-84150-173-5, ISBN 978-1-84150-173-4
  7. ^ Double Trouble. Slate Magazine. 2005-05-12 [2009-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5-14). 
  8. ^ David Cronenberg Re-Examines David Cronenberg. Film Freak Central. 2003-03-09 [2003-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04-01). 
  9. ^ Viggo Mortensen Replaces Christoph Waltz As Sigmund Freud In David Cronenberg's 'The Talking Cure'. The Playlist. 2010-03-09 [2011-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7). 
  10. ^ Keira Knightley Takes The Talking Cure. Empire. 2009-12-23 [2011-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11. ^ 2012 Official Selection. Cannes. [2012-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2). 
  12. ^ Cannes Film Festival 2012 line-up announced. timeout. [2012-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0). 
  13. ^ David Cronenberg’s ‘Maps To The Stars’ Finds Julianne Moore, John Cusack & EOne. [2013-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9). 
  14. ^ Julianne Moore, John Cusack & Sarah Gadon Join Robert Pattinson In David Cronenberg's 'Map To The Stars'. [2013-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5). 
  15. ^ Cronenberg starts Maps shoot. [2013-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16. ^ David Cronenberg Says His Novel May Arrive In 2013, Talks Working With Robert Pattinson, 'Map To The Stars' & More. [2013-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0). 
  17. ^ Mottram, James (October 21, 2007). David Cronenberg: 'I'm not ready to embrace Hollywood respectability quite ye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Independent. Retrieved on: 2012-01-08.
  18. ^ Guttsman, Janet, Reuters.com (September 10, 2007). Cronenberg gets down and dirty with Russian mob; "I'm an atheist," Cronenberg sai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 ^ Jeremy Adam Smith. The Ten Best Science Fiction Film Directors. strangehorizons.com. 2004-04-19 [2011-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5). 
  20. ^ The world's 40 best directors. The Guardian. [2011-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8). 
  21. ^ Greatest Directors Ever. [2014-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3). 
  22. ^ Festival de Cannes: Crash. festival-cannes.com. [2009-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5). 
  23. ^ Canada's Walk of Fame: David Cronenberg, film director, Cannes Film Festival winner. [2014-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8-26). 
  24. ^ Berlinale: 1999 Prize Winners. berlinale.de. [2012-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8). 
  25. ^ Dupont, Joan. Cronenberg: An intellectual with ominous powers. The New York Times. 2006-05-19 [2011-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26. ^ 2006 New Fellow Citations (PDF). Royal Society of Canada. 2007-01-09 [2011-05-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7-18). 
  27. ^ Cronenberg to receive France's Légion d'honneur. CBC. 2009-03-12 [2010-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05). 
  28. ^ Diamond Jubilee Gala toasts exceptional Canadians. CBC. 2012-06-18 [2012-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19).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