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哥連堡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3年8月14日) |
大衛·哥連堡,OC,FRSC(英語:David Cronenberg,1943年3月15日—),加拿大導演,有時也擔任演員。大衛·哥連堡是肉體恐怖類型電影的代表導演,大衛·哥連堡在早期職業生涯中大多探討恐怖和科幻小說主題。他被一些影評認為是「英語世界中最大膽、具有挑戰力的導演」[1]。
大衛·哥連堡 | |||||||||||
---|---|---|---|---|---|---|---|---|---|---|---|
導演 | |||||||||||
別名 | Dave Deprave | ||||||||||
出生 | David Paul Cronenberg 1943年3月15日 | ||||||||||
職業 | 導演、製作人、編劇、作家、演員 | ||||||||||
配偶 | Margaret Hindson (1970年結婚—1977年結束) Caroline Zeifman(1979年結婚) | ||||||||||
兒女 | Cassandra Cronenberg(1972年-) 布蘭登·柯能堡(1980年-) 凱特琳·柯能堡(1984年-) | ||||||||||
活躍年代 | 1966年至今 | ||||||||||
各地用詞差異 | |||||||||||
中國大陸 | 大衛·柯南伯格 | ||||||||||
臺灣 | 大衛·柯能堡 | ||||||||||
港澳 | 大衛·哥連堡 | ||||||||||
|
生平
大衛·哥連堡出生在加拿大多倫多,是音樂家以斯帖·柯能堡和作家米爾頓·柯能堡的兒子[2]。他在中產猶太家庭中成長[3][4] 。他在哈勃德學院機構就讀高中。大衛·哥連堡對科學產生濃厚興趣,特別是植物學和鱗翅目昆蟲,他於1963年進入多倫多大學,但是在第一年轉入英語文學。大衛·哥連堡的同學拍攝電影《Winter Kept Us Warm》(1966),引發他對電影的興趣。他開始學習藝術電影製作。受到紐約地下電影場景的啟發,他與伊恩·尤因和伊萬·瑞特曼創辦多倫多電影社。在歐洲旅行一年後,他在1967年回到加拿大[5],畢業於多倫多大學。
職業生涯
大衛·哥連堡在完成四部短片後,開始與伊萬·雷特曼合作。1970年代,加拿大政府為他的電影提供資金。他製作一些肉體恐怖電影,如《淫魔刦》、《瘋狗症》。《瘋狗症》由色情女星瑪麗蓮·錢伯斯主演。在1970年代,大衛·哥連堡早期電影激怒了評論家,引起爭議,對於觀眾來說這些電影驚世駭俗,他們以前從未見過這種恐怖片。
大衛·哥連堡受到威廉·柏洛茲和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影響[6]。威廉·柏洛茲最有爭議的著作《活死人之旅》(Naked Lunch)是橫跨大衛·哥連堡作品的最好寫照,顯示出個人心理混亂和困惑之間的界限。這本書被認為是「無法影像化」,大衛·哥連堡承認翻拍成電影將耗資1億美元,而且在世界上每一個國家被禁止上映。相反,就像在他早期的電影《錄影帶謀殺案》,他的電影主題始終在幻想與現實之間模糊不清。
大衛·哥連堡曾表示,他的電影應該「從病態的角度來觀賞」。在《慾望號快車》(1996年)中,車禍受傷的人們精神崩潰,試圖將自己的苦難視為磨練,而不是具有破壞性的事件。2005年,大衛·哥連堡說他很不高興保羅·哈吉斯選擇了相同的電影名稱(《撞車》),感覺這種行為是「愚蠢」與「非常不尊重人」[7]。
除了《死亡禁地》(1983)和《變形人魔》外,大衛·哥連堡未執導任何大製作的荷里活電影。《暴力效應》(2005年)是他預算最高的電影之一。他表示決定執導該電影是受到低預算電影《蜘蛛夢魘》的影響,《暴力效應》也是迄今他最受好評的電影之一,《黑幕謎情》(2007年)則是關於俄羅斯黑手黨的鬥爭故事。
在執導《奪命怪胎》(The Brood)後,大衛·哥連堡在他所有的電影與作曲家霍華德·肖合作,除了《死亡禁地》(1983)由邁克爾·卡門配樂。其他合作者包括演員羅拔·西爾弗曼、藝術總監卡羅爾·斯皮爾、聲音編輯布萊恩·戴,電影剪接師羅納德·桑德斯、服裝設計師丹尼絲·柯能堡、攝影師馬克·歐文(1979年至1988年)。
自1988年《雙生兄弟》(Dead Ringers)以來,大衛·哥連堡與攝影師彼得·蘇哲斯基合作。彼得·蘇哲斯基是《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攝影導演,大衛·哥連堡表示,彼得·蘇哲斯基在該電影中表現出色[8]。
大衛·哥連堡與眾多荷里活明星合作過。大衛·哥連堡是一個堅定的加拿大電影監製,幾乎所有他的電影都在家鄉安大略省拍攝。值得注意的例外包括《蝴蝶君》(M. Butterfly),其中在中國拍攝,《黑幕謎情》、《蜘蛛夢魘》主要在英國拍攝,《危險方法》(A Dangerous Method)於德國和奧地利拍攝。他的大部分電影都至少部分由加拿大電視出資,大衛·哥連堡是政府投資電影的支持者,認為「為了在面對荷里活挑戰,每個國家都需要政府補助電影工業。」
大衛·哥連堡也在其他電影中擔任演員,大部分角色都是客串亮相。
2008年,大衛·哥連堡完成兩個電影外的計劃:羅馬電影節展覽和《變形人魔》歌劇(於洛杉磯和巴黎沙特萊劇院公演)。2010年7月,大衛·哥連堡完成電影《危險方法》,改編自克里斯托弗·漢普頓的戲劇《傾訴療法》,由姬拉·麗莉,米高·法斯賓德以及頻繁的合作者維果·莫特森主演。這部電影是由英國獨立監製傑里米·托馬斯製作[9][10]。
2012年,他的電影《墜落迷城》競逐2012年康城影展金棕櫚獎[11][12]。
《黑幕謎情》監製保羅·韋伯斯特告訴《國際銀幕雜誌》,《黑幕謎情》續集將由史蒂芬·奈特和維果·莫特森主演,電影將於2013年初拍攝[13][14]。然而,在2012年8月16日的採訪中,大衛·哥連堡評論說,《黑幕謎情》續集的財務狀況不佳。
大衛·哥連堡的下一部電影《Maps to the Stars》,由茱麗安·摩爾、尊·古錫和羅拔·帕丁森主演,於2013年7月8日在安大略省多倫多和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開拍[15] [16]。這將是大衛·哥連堡第一次於美國拍攝電影。
私生活
1972年,他與瑪格麗特·欣德森結婚:然後因為個性和職業差異在1979年結束這段婚姻。他們有一個女兒卡桑德拉·柯能堡。現在,他的妻子是 Carolyn Zeifman,他們育有兩個孩子凱特琳和布蘭登[17]。大衛·哥連堡在1992年透露,《奪命怪胎》(The Brood)的靈感來自於第一次婚姻解體,造成大衛·哥連堡與女兒卡珊德拉雙方產生巨大動盪。
大衛·哥連堡形容自己是一個無神論者[18],他在2013年9月接受採訪時進一步解釋說:每當我想像自己加入任何特定的宗教中時,我感到幽閉恐懼症和壓迫感。我認為無神論就是接受真實。
大衛·哥連堡在這次採訪中透露,電影導演馬田·史高西斯向他承認,他是對大衛·哥連堡早期作品很感興趣,但隨後被大衛·哥連堡本人嚇壞了。大衛·哥連堡回應說:「你是《的士司機》的製造人,但你卻害怕和我見面?」
榮譽
大衛·哥連堡經常出現在各種「最偉大導演」名單。2004年,科幻雜誌《奇怪地平線》選他為歷史第二偉大的導演,位居其他更著名的導演之前,例如史提芬·史匹堡,占士·金馬倫,尚盧·高達和列尼·史葛[19]。同一年,大衛·哥連堡被《衛報》選為「世界上最優秀的40位導演」[20]。在2007年,《Total Film》選他為歷史上第17偉大的電影導演[21]。
大衛·哥連堡在1996年第49屆康城影展獲得評審團特別獎[22] 。1999年,大衛·哥連堡進入加拿大名人之道[23],並獲得第49屆柏林影展銀熊獎[24]。
2002年,大衛·哥連堡獲得加拿大勳章[25]。在2006年,大衛·哥連堡被授予康城影展終身成就獎。同樣在2006年,大衛·哥連堡成為加拿大皇家學會資深會員[26] 。2009年,大衛·哥連堡獲得法國政府榮譽軍團勳章[27] 。在2012年,大衛·哥連堡獲得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登基鑽禧紀念勳章[28]。
導演作品
年份 | 中文片名 | 原文片名 | 導演 | 劇本 | 監製 | 註解 |
---|---|---|---|---|---|---|
1969 | 立體 | Stereo | 是 | 是 | 是 | 身兼攝影剪接 |
1970 | 犯罪檔案 | Crimes of the Future | 是 | 是 | 是 | |
1975 | 淫魔刦 | Shivers | 是 | 是 | 否 | |
1977 | 狂犬病 | Rabid | 是 | 是 | 否 | |
1979 | 急速團伙 | Fast Company | 是 | 是 | 否 | |
靈嬰 | The Brood | 是 | 是 | 否 | ||
1981 | 掃描者大對決 | Scanners | 是 | 是 | 否 | |
1983 | 錄影帶謀殺案 | Videodrome | 是 | 是 | 否 | |
死亡禁地 | The Dead Zone | 是 | 否 | 否 | 提名土星獎最佳導演 | |
1986 | 變形人魔 | The Fly | 是 | 是 | 否 | 提名土星獎最佳導演 |
1988 | 雙生兄弟 | Dead Ringers | 是 | 是 | 是 | 提名土星獎最佳導演;榮獲金馬獎最佳外片導演 |
1991 | 活死人之旅 | Naked Lunch | 是 | 是 | 否 | |
1993 | 蝴蝶君 | M. Butterfly | 是 | 否 | 否 | |
1996 | 慾望號快車 | Crash | 是 | 是 | 是 | 榮獲康城影展評審團獎 |
1999 | 感官遊戲 | eXistenZ | 是 | 是 | 是 | 榮獲柏林影展最佳特別藝術成就獎 |
2002 | 蜘蛛夢魘 | Spider | 是 | 否 | 是 | 入圍第55屆康城影展主競賽單元 |
2005 | 暴力效應 | A History of Violence | 是 | 否 | 否 | 入圍第58屆康城影展主競賽單元;提名凱撒獎最佳外語片 |
2007 | 黑幕謎情 | Eastern Promises | 是 | 否 | 否 | 提名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英國影片
提名凱撒獎最佳外語片 |
2011 | 危險療程 | A Dangerous Method | 是 | 否 | 否 | 入圍第68屆威尼斯影展主競賽單元 |
2012 | 墜落迷城 | Cosmopolis | 是 | 是 | 是 | 入圍第65屆康城影展主競賽單元 |
2014 | 寂寞星圖 | Maps to the Stars | 是 | 否 | 否 | 入圍第67屆康城影展主競賽單元 |
2022 | 未來罪行 | Crimes of the Future | 是 | 是 | 否 | 入圍第75屆康城影展主競賽單元 |
2024 | 裹屍布 | The Shrounds | 是 | 是 | 否 | 入圍第77屆康城影展主競賽單元 |
演出作品
參考資料
- ^ J. Hoberman. Historical Oversight. The Village Voice. 2005-05-17 [2011-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9).
- ^ David Cronenberg Biography (1943–). Filmreference.com. [2011-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1).
- ^ DAVID CRONENBERG - BIOGRAPHY. [2014-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12).
- ^ Canadian Icon: David Cronenberg. [2014-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1).
- ^ New York Times (January 8, 2012). David Cronenberg: Full Biograph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Browning, Mark (2007) David Cronenberg: author or film-maker?. Intellect Books. ISBN 1-84150-173-5, ISBN 978-1-84150-173-4
- ^ Double Trouble. Slate Magazine. 2005-05-12 [2009-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5-14).
- ^ David Cronenberg Re-Examines David Cronenberg. Film Freak Central. 2003-03-09 [2003-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3-04-01).
- ^ Viggo Mortensen Replaces Christoph Waltz As Sigmund Freud In David Cronenberg's 'The Talking Cure'. The Playlist. 2010-03-09 [2011-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7).
- ^ Keira Knightley Takes The Talking Cure. Empire. 2009-12-23 [2011-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 ^ 2012 Official Selection. Cannes. [2012-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2).
- ^ Cannes Film Festival 2012 line-up announced. timeout. [2012-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20).
- ^ David Cronenberg’s ‘Maps To The Stars’ Finds Julianne Moore, John Cusack & EOne. [2013-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9).
- ^ Julianne Moore, John Cusack & Sarah Gadon Join Robert Pattinson In David Cronenberg's 'Map To The Stars'. [2013-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25).
- ^ Cronenberg starts Maps shoot. [2013-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1).
- ^ David Cronenberg Says His Novel May Arrive In 2013, Talks Working With Robert Pattinson, 'Map To The Stars' & More. [2013-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0).
- ^ Mottram, James (October 21, 2007). David Cronenberg: 'I'm not ready to embrace Hollywood respectability quite ye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Independent. Retrieved on: 2012-01-08.
- ^ Guttsman, Janet, Reuters.com (September 10, 2007). Cronenberg gets down and dirty with Russian mob; "I'm an atheist," Cronenberg sai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Jeremy Adam Smith. The Ten Best Science Fiction Film Directors. strangehorizons.com. 2004-04-19 [2011-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5).
- ^ The world's 40 best directors. The Guardian. [2011-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8).
- ^ Greatest Directors Ever. [2014-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3).
- ^ Festival de Cannes: Crash. festival-cannes.com. [2009-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05).
- ^ Canada's Walk of Fame: David Cronenberg, film director, Cannes Film Festival winner. [2014-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8-26).
- ^ Berlinale: 1999 Prize Winners. berlinale.de. [2012-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8).
- ^ Dupont, Joan. Cronenberg: An intellectual with ominous powers. The New York Times. 2006-05-19 [2011-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1).
- ^ 2006 New Fellow Citations (PDF). Royal Society of Canada. 2007-01-09 [2011-05-1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7-18).
- ^ Cronenberg to receive France's Légion d'honneur. CBC. 2009-03-12 [2010-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05).
- ^ Diamond Jubilee Gala toasts exceptional Canadians. CBC. 2012-06-18 [2012-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19).
外部連結
- 大衛·哥連堡在互聯網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 David Cronenbe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otten Tomatoes
- The Literary Adaptations of David Cronenbe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David Cronenberg Bibliograph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David Cronenberg Profile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