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锁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3年11月1日) |
封锁(英语:Blockade,BLOC),或译为阻绝、军事封锁等。为国际法及武装冲突法概念。 [1][2][3]后被转用于军事,现代也用于资讯安全等其他方面。
封锁的目的,在以运用各种军事手段围困敌国的交通、运输与补给,以切断其经济,消灭敌人的意志。在过去,被视为是攻城战的其中一种方式;现在除了陆上和海上封锁外,空中封锁、通信封锁(如切断海底网络电缆)也是封锁手段之一。
军语简释
封锁制度的分类
以效力区分
- 纸上封锁(paper blockade),或译为拟制封锁、宽松封锁等。即一种外交宣示,宣告某地已成为本国封锁的禁地,但不真正的派遣海军实行封锁,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的封锁多属此类,但此种封锁对交战国和持中立立场国均会造成困扰,1805年的特拉法加海战是其中著名例子之一。
- 和平封锁(Pacific blockade),或译为平时封锁,指一国或多国在非战时对他国的港口派遣军事力量进行实质封锁,禁止其船只进出,以迫使被封锁国进行谈判或回应。1827年的纳瓦里诺海战即是最早的和平封锁,但真正意义上的无战事和平封锁,是在1837年,英国对新格拉纳达共和国的封锁,其迫使了该国释放了英国领事。
以法理区分
封锁制度之法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逐渐成形。因为纸上封锁而衍生的争议,故当时各参战国,皆参与了相关规定的修订。[7]
- 近距离封锁(close blockade):或译近接封锁,即接近原则。出自于1856年的《巴黎宣言》的第4条规定:“有效并具约束力的封锁,必须有防止他人接近敌国海岸的兵力。”[8];1909年的《伦敦宣言》中更进一步规定,“封锁必须有实际效果,其实际效果由事实决定,反之为非法封锁。”[9]。此种封锁在二战以前较为有效,之后因为潜舰、水雷、鱼雷快艇、飞机、岸上火炮的发展,实施上变的相当困难,除非被封锁国军事实力相当差。
- 远距离封锁(long-distance blockad):由封锁国派遣舰队,部署在距离被封锁国周围数百海里的海上交通要道,封锁范围内的任何船只不经封锁国允许,不得擅自出入,否则将予以击沉。1915年英国对德国的封锁,引致了1916年的日德兰海战,为远距离封锁在实战上的首例。但由于封锁范围太大,也引起了其盟国与中立国的不满,因而国际法学者认为远距离封锁违反了封锁制度的“接近原则”与“有效原则”,并且侵犯了中立国的贸易权益。
以封锁方式区分
- 空中封锁(air blockade):即以空军力量,积极的进行战斗行动,封锁并孤立或限制敌方的手段,主要以机场或交通枢纽为主。
- 海上封锁(sea blockade):即狭义的海上军事封锁,属于国际法中的《海战法》(The Law of Naval Warfare)第632条a款规定之交战行为。[10]
以封锁目的区分
- 战略封锁(strategic blockade):指封锁国因为作战计划之需要,封锁敌国陆上部队之海上补给,并进行对敌岸上部队的军事行动,以阻绝敌方利用各种方式进行补给,属于国际法中的合法战争权(War Power)。
- 商业封锁(commercial blockade):同上,但区别在于封锁国并不对敌国岸上部队进行军事行动,如水雷封锁。但此种封锁对于中立国的商业利益会造成损害,故在海牙和平会议时,英国政府曾提议禁止使用水雷封锁。
以实施方向区分
历史上的军事封锁
古代史时期
- 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58-457年间,古雅典封锁了埃伊纳岛的萨龙湾。
- 伊哥斯波塔米战役: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一部分。斯巴达海军偷袭雅典海军,并封锁了港口,迫使其投降。
- 亚克兴角战役:公元前31年。
中世纪时期
- 巴里包围:公元1068-1071年,拜占庭-诺曼战争的一部分。
- 拉姆拉战役:公元1102年,十字军东征的一部分。
- 公元1104年,十字军东征期间,封锁了黎巴嫩海岸。
- Cadsand战役:公元1337年,百年战争的原因之一。
- 基奥贾战争:公元1379-1380年间。
- 公元1394年-1402年间,巴耶塞特一世对君士坦丁堡的包围与封锁。
近代史时期
- 安特卫普陷落:1584-1585年,八十年战争的一部分。
- 万丹战役:1601年,荷兰-葡萄牙战争的一部分。
- 第一次英荷战争:1653年,英吉利共和国封锁了荷兰海岸,迫使荷兰投降。
- 克里特战争:1656-1657年间,对达达尼尔海峡的封锁。
- 1775年至1783年间,美国独立战争时,大英帝国对北美十三州殖民地东海岸的封锁。
- 第二次俄瑞战争:俄瑞战争(Russo-Swedish Wars)的一部分。
- 法国大革命战争:1792-1802年。
- 拿破仑战争:1803-1814年间进行了封锁。
- 1812年战争:1812-1814年间进行了封锁。
现代史时期
- 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1848-1851年。
- 克里米亚战争:1854-1856年。
- 联邦封锁与蟒蛇计划(Anaconda Plan):详见南北战争。
- 甲午战争:1894-1895年。
- 1897年,大国宣布封锁君士坦丁堡,详见乔治一世_(希腊)。[11]
- 1898年,美国海军封锁古巴港口,详见美西战争。
- 1902-1903年:委内瑞拉危机 (1902年-1903年)。
-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9年。
- 西班牙内战:1936-1937年。
- 中国抗日战争:1937-1941年间的封锁。
- 大西洋海战_(1939年-1945年)
- 列宁格勒围城战:1941-1944年。
- 柏林封锁:1948-1949年。
- 关闭政策:1949-1979年(法理上结束),中华民国政府关闭中国领海的政策,实际上演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南沿海的封锁政策。后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力增强和国际形势转变为倾向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渐对中华民国不利,最终取消[12]。受此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直到1968年才打通南北航线,197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队首航台湾海峡,1979年民用货船台湾海峡复航,1983年客轮台湾海峡首航。
-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年。
-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
- 越战:1965-1975年间的几场作战计划,如海龙行动、海王行动、战领作战行动等。
- 孟加拉国解放战争:1971年。
- 巴德尔行动:赎罪日战争的一部分。
- 1975-1990年:黎巴嫩内战期间,以色列对黎巴嫩海岸的封锁。
- 福克兰战争:1982年。
-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
-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1988年起封锁至今。
- 伊拉克禁飞区:1991-2003年。
- 克罗地亚战争:1991-1992年间的封锁。
- 犀利护卫行动:1993-1996年。
- 台湾海峡导弹危机:1996年。
- 加沙地带封锁:从2000年阿克萨群众起义到现在。
- 2006年以黎冲突
- 查谟和克什米尔封锁:2019–2021年。
相关术语
相关条目
注释
- ^ 《说文解字》:“封,爵诸侯之地也。锁,门键也。”
- ^ 又如《三国演义》第四回:“群臣朝贺毕,卓命扶何太后并弘农王及帝妃唐氏于永安宫闲住,封锁宫门,禁群臣无得擅入。”;或《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忽想起那大观园中景致,自己幸过之后,贾政必定敬谨封锁,不敢使人进去搔扰,岂不寥落。”
- ^ 例句摘自《教育部国语辞典》,“封锁”条。
- ^ 摘自通用类,九画。
- ^ 1945年旧版的《国军军语辞典》则解释为:“封锁乃指以较强大之兵力,对敌国之交通要隘或港湾,实行关闭或监视,而不许其利用或逃遁与冲出之谓。”,均录。
- ^ 第四野战军网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106)——综合用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简体中文)
- ^ 相关历史可参考北洋政府对德宣战、订购日械和缔结中日军事协定的电函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人民网。(简体中文)
- ^ 原文为:Blockades, in order to be binding, must be effective-that is to say, maintained by a force sufficient really to prevent access to the coast of the enemy.
- ^ 伦敦宣言实际上从未生效过,仅作为惯例使用。宣言全文见London Declaration concerning the Laws of Naval Wa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 ^ 原文为:a. CHARACTER. Contraband consists of all goods which are destined for an enemy and which may be susceptible of use in war. Contraband goods ar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absolute and conditional. Absolute contraband consists of goods which are used primarily for war (or goods whose very character makes them destined to be used in war). Conditional contraband consists of goods which are equally susceptible of use either for peaceful or for warlike purposes.
- ^ TO BLOCKADE CONSTANTINOPL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纽约时报,November 24, 1897。(英文)
- ^ 当时蒋介石不承认PRC这个国家,所以用关闭取代封锁二字。相关论文可参考:《封锁大陆沿海──中华民国政府的“关闭政策”,1949-1960》,林宏一,2008。
参考来源
- 国军简明美华军语辞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华民国国防部,2009年版。(繁体中文)
- 抗战期间胡宗南军系的组建与发展,刘纬道,《国史馆馆刊》第二十二期,2009年12月,页97-136。(繁体中文)
- 来自海上之威胁:印度海上安全挑战与政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蔡裕明,第八届“恐怖主义与国家安全”学术研讨会,2012年,页15-33 。(繁体中文)
- 从国际法观点论战时封锁之适法性,黄正议,《空军学术双月刊》,2011,页1-14。(繁体中文)
- 航空兵封锁敌机场的模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姜青山 、吴国良、范波涛 ,《火力与指挥控制》,2005年,第30卷第6期。(简体中文)
- Law of Naval Warfare NWIP 10-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海战法》,1955年,美国海军历史网。(英文)
- 国际海战法所面临之困境与转型,官振忠,第十七届国防管理学术暨实务研讨会,2009。(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