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剌密谛

般剌密谛(梵名:Pramiti,意译作“极量”),又译为般剌蜜帝般剌密帝释极量,生平不详,相传为中印度人,古代印度佛教高僧,东渡中国,诵出《楞严经》,之后就回到印度,不知所终。因为文献不足,现代学者怀疑他只是个伪托的名字,实际并无其人。

事迹与传说

相传他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于广州的“制止道场〈今光孝寺〉”[1]诵出《楞严经》十卷,时由乌苌国沙门弥伽铄佉译语,沙门怀迪[2]证译,居士房融[3]笔受。未久,其本国国王怒其擅出经本,遣人追缉,般剌密谛乃泛舶西归。事见唐智昇续古今译经图记[4]。在之后的记载,如宋子璿首楞严义疏注经[5],皆来自《续古今译经图记》再加以修饰。《开元释教录》中则说,《楞严经》是由怀迪遇一梵僧(未得其名),赍梵经一夹请共译之,由怀迪笔受经旨兼缉缀文理(笔受、缀文)。

近代学者疑《楞严经》为唐朝汉人自撰,非般剌密谛所传。[6]《开元释教录》说《楞严经》是怀迪与不知名梵僧译出,般剌密谛也可能只是一个化名。学者罗香林,吸取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认为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所载的“贞固”可能就是般剌密谛[7]

易筋经》、《洗髓经》二书,亦属名般剌密谛所传,但经学者考证,此书应该是在明末伪造的[8]

注解

  1. ^ 《曹溪大师别传》:“仪凤元年初于广州制旨寺听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制旨寺是宋朝求那跋摩三藏置,今广州龙兴寺是也。......仪凤元年正月十七日印宗与能大师剃发落,二月十八日于法性寺受戒,戒坛是宋求那跋摩三藏所置。”《六祖坛经》:“遂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景德传灯录》卷5惠能传:“至仪凤元年丙子正月八日届南海,遇印宗法师于法性寺。”据此,制止寺,即是法性寺,今名光孝寺,为唐初广州著名之禅林,天竺梵僧之来华者,多于此居止。
  2. ^ 怀迪,广东罗浮山南楼寺僧人。《开元释教录》:“沙门释怀迪,循州人也,住本州罗浮山南楼寺。其山乃仙圣游居之处。迪久习经论,多所该博,九流弋略,粗亦讨寻,但以居近海隅,数有梵僧游止;迪就学书语,复皆通悉。往者三藏菩提流志译窦积经,远召迪来,以充证义。所为事毕,还归故乡。后因游广府遇一梵僧 (未得其名) ,赉梵经一夹,请共译之,勒成十卷,即《大佛顶万行首楞严经》是也。迪笔受经旨,缉缎文理。其梵僧传经事毕,莫知所之。有因南使,流经至此。”
  3. ^ 房融,唐代宰相,历事则天中宗两朝。武则天时,相传他曾在光孝寺内与天竺僧人合译经文。
  4. ^ 《续古今译经图记》:“沙门般刺蜜帝,唐云‘极量’,中印度人也。怀道观方,随缘济度,展转游化,达我支那。乃于广州制旨道场居止。众知博达,祈请亦多。利物为心,敷斯秘。以神龙元年龙集乙巳五月己卯朔二十三日辛丑,遂于灌顶部诵出一品《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一部十卷。乌苌国沙门弥迦释迦语,菩萨戒弟子、前正谏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循州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证译。其僧传经事毕,泛舶西归。有因南使,流通于此。”
  5. ^ 《首楞严义疏注经》:“大唐神龙元年乙已岁五月二十三日,中天竺沙门般剌蜜帝,于广州制止道场译。先是,三藏将梵本,汎海达广州制止寺,遇宰相房融知南铨,闻有此经,遂请对译,房融笔受,乌长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翻经才竟,三藏被本国来取,奉王严制先不许出,三藏潜来,边境被责。为解此难,遂即去回。房融入奏,又遇中宗初嗣,未暇宣布,目录阙书。时禅学者,因内道场得本传写,好而秘之,遂流此地。大通在内,亲遇奏经,又写随身,归荆州度门寺。有魏北馆陶沙门惠振,搜访灵迹,常慕此经,于度门寺遂遇此本,初得科判。”
  6. ^ 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一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佛教有一部最通行最有名的书叫《楞严经》,此书历宋、元、明、清,直到现在在佛学中势力还是很大,其中论佛理精辟之处固不少,但是与佛理矛盾冲突的地方亦是很多。如神仙之力说,是道家的主张,佛教本主无神论,然《楞严经》中不少谈及神仙的话,遂令道佛界限弄得不清楚了。《楞严经》到现在还没有人根本否认它,说它是接班人假造的,我想作一篇《辨伪考》,材料倒收集得不少了,可惜还没有作成。认真研究佛教,应当用辨伪书的方法,考求此书的真伪,如果属伪就可以把它烧了。全书文章极美,四字一句,可惜思想混淆,把粗浅卑劣的道家言和片段支离的宋儒学说参杂下去,便弄糟了。若不辨清楚,作为佛教宝典,仔细研究,或混合儒、释、道三种思想,冶为一炉,还说佛家真相如此,岂不枉费力气?”
  7. ^ 罗香林《唐相国房融在光孝寺笔受〈首楞严经〉翻译问题》,《现代佛教学术从刊》第35册,页330-331。
  8. ^ 龚鹏程 〈达摩《易筋经》论考〉 存档副本. [2008-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0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