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芝苑(1921年12月5日—2013年4月12日),台湾苗栗县苑里镇人。台湾音乐作曲家,拥有多元而广泛的创作类型及风格,包括管弦乐歌剧室内乐协奏曲钢琴曲合唱曲、艺术歌曲等,甚至连儿童歌曲及流行歌曲都有作品产生。[1]郭氏可说是台湾现代民族音乐的先驱,在台湾接触西洋古典音乐之初,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有“台湾现代民族音乐之父”之称。

生平

早年经历

父亲郭万最(1899-1941)曾担任过一些单位的高层,像是台北新高银行(第一银行的前身)与苑里农会。郭万最也购买了不少农地,透过农地收益,累积了不少财富。因着家庭环境优渥,郭芝苑有机会接触西洋音乐,父亲留下的财产也成为郭芝苑日后追求音乐梦想的基础。这对当时的台湾人来说,音乐属于上层阶级的娱乐或爱好,并不是谋求生计的技能。[2]

郭芝苑家族的文化涵养深厚,造就他成为音乐家的梦想。父亲喜欢音乐,自己会搜藏留声机及唱片,并且会在家中播放交响乐,甚至还托人购买小提琴。但郭芝苑手指有缺陷,没办法学好小提琴。除了父亲,郭芝苑的母系亲戚也是一些喜欢音乐的士绅阶级与文人,像是外曾祖父陈星郎(1851-1906)是清代秀才,也影响外公陈瑚(1875-1923)成为在地的文人,而四舅陈南垣与其儿子陈弘典是古典音乐的爱好者。因此郭芝苑从小就在人文素养深厚的家庭环境下长大,长期被西洋古典乐熏陶,使他对于音乐产生兴趣。[3]

学习音乐的经历与契机

1934年,郭芝苑考进台南长荣中学,并在学期间接触到口琴音乐,甚至还参加了学校的口琴队。在闲暇之余,郭芝苑会自己练习口琴,并从乐器行购买教本与口琴来自学。1935年,郭芝苑透过转学考,到日本东京的锦城中学就读。当时的音乐老师是口琴家福岛常雄(Fukushima Tsuneo),得知郭芝苑喜欢口琴音乐,因此邀请他加入学校的口琴队。在福岛常雄的指导下,郭芝苑得到多次的演奏机会,甚至还在1938年获得东京市口琴独奏比赛的第三名。日本经历明治维新后,不仅是在科学、经济上学习西方,而文化层也受影响,如中小学的音乐课程都涵盖西方音乐,因此当时郭芝苑能够接触到现代的西洋音乐。[4]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父亲原本反对,他也只能私下努力学习。1941年父亲终于同意他学习音乐后,却突然离世,使得他曾经一度有想过要放弃学习音乐。[5]在亲戚的支持下,郭芝苑还是选择回到日本求助福岛常雄,并于1942年考上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的音乐作曲科。当时郭芝苑向留学法国的理论作曲家池内有次郎学习理论与作曲。除了池内有次郎与福岛常雄之外,郭芝苑也向菅田明朗(Sugawara Meiro)学习作曲理论,而菅田明朗是当时日本的西洋音乐权威。二战结束后,郭芝苑持续与菅田明朗保持书信往来,也接触了日本现代民族音乐风格的作品。[6]

1930年代,日本民间兴起推动日本民族音乐现代化的组织,像是“现代日本作曲家联盟”,即融合日本民族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两种风格。而日本政府正在推动日本音乐的现代化。“现代日本作曲家联盟”的成员包含菅田明朗、伊福部昭(Ifukube Akira)、早坂文雄(Fumio Hayasaka)、台籍前辈作曲家江文也。在求学期间,郭芝苑接触到现代日本民族音乐,他常去听“现代日本作曲家联盟”成员的音乐作品,后来也结识了江文也。1943年的暑假,郭芝苑拜访江文也的住处,向江文也请教有关作曲的技巧、哲学与人文知识。当时江文也向他展示自己的作品,《孔庙大成乐章》、《白鹭的幻想》等。他们后续也有保持书信往来,直到江文也逝世。在音乐创作的路上,江文也对于郭芝苑的影响很深,并且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对于江文也的景仰。[7]

战争中的生活

由于战争的缘故,日本国内开始禁止英、美音乐的演出,郭芝苑的学习资源与时间也因为战争动员而被压缩,几乎是“自学”的状态。1944年,为了能躲过被征召的命运,郭芝苑选择退学,与同乡的朋友先到神户等待回台湾的船,后来辗转来到九州熊本市居住一年。1945年,郭芝苑前往山形市投靠好友黄焕耀。在战争期间,郭芝苑的生活受到影响,家里没办法资助他在日本的生活。因此郭芝苑曾经在军事工厂与木炭事务所工作,后来则在日本兴行协会的东京艺团工作,演奏他最擅长的口琴。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郭芝苑回到熊本市和朋友相聚。1946年10月,郭芝苑选择回台湾,并且从九州的港口出发到台湾基隆港。[8]回到台湾后,郭芝苑原本对于国民政府充满期待,但却看到一群穿着草鞋的中国军队,而感到失望。晚年回忆起刚回到台湾的往事,郭芝苑认为当时受日本教育的自己,将来的路应该很坎坷。[9]

战后回到台湾

1949年回台初期,郭芝苑曾经担任过省立新竹师范学校的老师,但执教一年后便离职。郭芝苑自认不适合担任老师的角色,同时也无法用流利国语进行教学,因此选择辞职。但在1954年与1956年期间,郭芝苑在苑里国中与竹南国中担任音乐科讲师与课外活动口琴组指导员。在没有担任教职期间,郭芝苑都会协助母亲处理佃农的租约,以及处理农田的事务。[10]

二战后,台湾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包含文化、艺术相关的行业。当时的台湾缺乏良好的音乐环境,像是缺乏乐谱、音乐书籍、交响乐队、音乐会、唱片等,对于作曲专业的郭芝苑来说,当下的音乐环境没办法让他维持生计,或展现长才。[11][9]1945年,台湾第一个公立交响乐团成立,该乐团后来隶属于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因此更名为“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交响乐团”(是“国立台湾交响乐团”的前身)。每当台北有音乐会时,郭芝苑常与表哥戴逢祈一同前往听音乐会。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交响乐团的成立也鼓舞了郭芝苑,使他努力研究古典音乐,甚至还购买钢琴来创作。[12]

郭芝苑透过表哥戴逢祈的关系,常向前辈音乐家陈泗治与吕泉生请教,包含自己的口琴与其他音乐作品。与此同时,郭芝苑也因为结识陈泗治与吕泉生的关系,得到一些口琴的表演机会。陈泗治在担任士林教会传教士的时候,邀请郭芝苑到教会演奏口琴。吕泉生推荐郭芝苑参加1946年5月5日由台湾广播电台举办的“XUPA音乐广播大会”,并且当任口琴独奏,此音乐会是郭芝苑战后第一场音乐会。吕泉生也会定期安排郭芝苑到中国广播公司演出,后来中国广播公司也将郭芝苑的口琴独奏录制进《小夜曲》与《小步舞曲》唱片中。[12]

除了定期的口琴演出,郭芝苑也与表哥戴逢祈、舅舅陈南图等人一同成立“TSU乐团”,并召集一些乐手加入。郭芝苑在乐团中担任小提琴手,同时也负责编曲与写谱的工作。“TSU乐团”是当时苗栗地区的第一个西式乐团,时常到桃园、苗栗各地区进行巡回演出。他们所演奏的音乐得到许多回响,同时也累积了一些演出资金,郭芝苑都会把这些资金的余额捐给学校。除了“TSU乐团”,郭芝苑参加了“新竹轻音乐”,同时也组织了“新竹苑里口琴队”。在此期间,郭芝苑的口琴演奏很有名,常参加了多场的音乐会演出。例如他受邀参加1954年的“庆祝音乐节音乐演奏会”,并且用口琴演奏《土耳其进行曲》。[12]尽管如此,郭芝苑的音乐才能不仅是口琴音乐演奏,也包含音乐作词作曲。

音乐创作之路

1950年可说是郭芝苑音乐作曲生涯的开始。郭芝苑后续所创作的作品包含合唱曲、交响乐、钢琴曲、电影配乐、广告歌与流行歌。同年郭芝苑参加了第三届全省音乐比赛大会作曲组的竞赛,并且获得第二名。1951年,郭芝苑再次参加第四届的比赛,也获得奖项,其作品包含合唱曲《春去曲》与钢琴曲《海顿变奏曲》。这活动的主办单位为台湾省文化协进会。1953年,他将自己创作的艺术歌曲《红蔷薇》与《枫桥夜泊》投稿到“新选歌谣”月刊。《红蔷薇》后续有被编入音乐教材,而《枫桥夜泊》则有在中广电台播放。[12]

1966年4月,郭芝苑为了提升自身对于音乐理论的理解与作曲能力,决定再度到日本留学,并用一年时间准备考试。1967年,郭芝苑在老师池内有次郎的帮助下,成为东京艺术大学音乐系作曲科研究生。为了提升音乐理论的理解,郭芝苑也修习一般音乐系的基础课程,像是和声课,其老师是矢代秋雄。郭芝苑拜访了当时知名的音乐家,包含团伊玖磨、齐藤一郎与佐藤胜等人,并与这些音乐家交流音乐创作的历程。在学期间,郭芝苑为了补贴生活费,而向NHK电视台投稿自己创作的歌曲,如具日本民谣风格的《港都之女》。[12]

1969年4月,郭芝苑学有所成,并返回台湾。同年12月,郭芝苑到台湾电视公司担任作曲人员与音乐顾问,并为该公司的节目进行编曲与创作,如“儿童世界节目”中的《小鸟》、《快乐时光》等。1970年代,郭芝苑透过电视台的工作,接触到流行音乐的唱片公司与音乐人,因此他的创作开始跨足流行音乐领域,如凤飞飞所演唱的《初见的一日》与《心内事无人知》旋律。在此之后,郭芝苑鲜少创作流行音乐的曲子。[12]

除了艺术歌曲与流行音乐,郭芝苑也创作钢琴独奏曲与交响乐曲,他运用了西方音乐方法来呈现台湾民族特色。他第一首创作的交响乐是1955年5月的《台湾土风交响变奏曲》,同年7月在台湾省立交响乐团的音乐会中演奏。1957年,郭芝苑创作了狂想曲《原住民的幻想》,原本为钢琴独奏,后来才改编成交响乐的协奏曲。1960年至1965年间,郭芝苑发表了《台湾旋律二乐章》与《钢琴奏鸣曲》。[12]1973年史惟亮他邀请担任台湾省立交响乐团研究部主任。在这过程中,他创作了《三首台湾民间音乐》、《小协奏曲─为钢琴与弦乐队》、《为小号与钢琴的三个乐章》、《三首交响曲练习曲─由湖北民谣而来》、《唐山过台湾》等交响乐曲,以及歌剧《牛郎织女》与《许仙与白娘娘》。1987年,郭芝苑从台湾省立交响乐团退休后,仍然持续创作。[13][12]

晚年

1993年,他获得第十六届的“吴三连文艺奖”,1994年因《天人师─释迦传上、下集》作品获得第十九届国家文艺奖。21世纪初,尽管郭芝苑已经进入80岁的年纪,他仍然持续创作,如台语歌曲《寒蝉》、《淡水河畔》、《阮若打开心内的门窗》等。2001年,静宜大学颁给郭芝苑荣誉博士学位。2005年,郭芝苑获得行政院文化奖。2008年5月,郭芝苑荣获“二等景星勋章”。2013年,郭芝苑逝世。[13]

‘台湾作曲家手稿曲谱及影音资料数字化计划’线上聆听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台湾音乐馆

家庭生活

1947年,郭芝苑与汤秀珠(1924-1995)结婚,后来也育有五子一女。妻子协助郭芝苑打理家庭事务,以及照顾子女,使郭芝苑能专注于音乐创作的事业上。[12]

主要作品一览

歌剧

  • 青少年歌剧《牛郎织女》
  • 轻歌剧《许仙与白娘娘》,1984年

管弦乐

  • 《交响变奏曲─台湾土风为主题》,1955年[14]
  • 《狂想曲“原住民的幻想”─为钢琴与管弦乐》
  • 《台湾旋律二乐章》
  • 《民俗组曲(回忆)》
  • 《大合唱与管弦乐─伟人的诞生》
  • 《大进行曲─大台北》
  • 《小协奏曲─为钢琴与弦乐队》1974年发表
  • 《三首台湾民间音乐》【〈剑舞〉、〈南管〉、〈闹厅〉】
  • 《民歌与采茶舞》
  • 《三首交响曲练习曲─由湖北民谣而来》
  • 《交响曲A调─唐山过台湾》
  • 《天人师─释迦传上、下集》管弦乐组曲
  • 《台湾吉庆序曲》
  • 《台湾颂》

室内乐

  • 《竖笛与钢琴小奏鸣曲》
  • 《为小号与钢琴的三个乐章》

艺术歌曲

  • 《凉州词》
  • 《红蔷薇》
  • 《枫桥夜泊》
  • 《前进!台湾人》
  • …等等数十首

校歌

流行歌

  • 《心内事无人知》由凤飞飞演唱
  • 《初见的一日》由凤飞飞演唱
  • 《歹命子》由刘福助演唱

参考文献

内文
  1. ^ 〈国宝级作曲家郭芝苑〉,阮文池,静宜大学音乐系讲师。
  2. ^ 吴, 玲宜. 郭芝苑—野地的紅薔薇. 台北: 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2: 16–17. 
  3. ^ 吴, 玲宜. 郭芝苑—野地的紅薔薇. 台北: 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2: 18–21. 
  4. ^ 吴, 玲宜. 郭芝苑—野地的紅薔薇. 台北: 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2: 22–25. 
  5. ^ 陈, 郁秀. 郭芝苑—沙漠中盛開的紅薔薇. 台北: 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1: 110–111. 
  6. ^ 吴, 玲宜. 郭芝苑—野地的紅薔薇. 台北: 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2: 26–28. 
  7. ^ 吴, 玲宜. 郭芝苑—野地的紅薔薇. 台北: 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2: 26–32. 
  8. ^ 陈, 郁秀. 郭芝苑—沙漠中盛開的紅薔薇. 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1: 118–120. 
  9. ^ 9.0 9.1 颜, 绿芬. 郭芝苑音樂作品中的台灣意識與人文關懷. 台湾国际研究季刊. 2011, 7 (3). 
  10. ^ 陈, 郁秀. 郭芝苑—沙漠中盛開的紅薔薇. 台北: 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1: 140–141. 
  11. ^ 吴, 玲宜. 郭芝苑—野地的紅薔薇. 台北: 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2. 
  12.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陈, 郁秀. 郭芝苑—沙漠中盛開的紅薔薇. 台北: 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1. 
  13. ^ 13.0 13.1 郭芝苑|聽見臺灣的聲音. twcomposition.ntso.gov.tw. [2023-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2) (中文(台湾)). 
  14. ^ 台灣土風交響變奏曲. nrch.culture.tw. [2017-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8). 
全文
  • 《郭芝苑:野地的红蔷薇》,吴玲宜撰文,时报出版。
  • 《Musik》No. 76, June 2013

相关词条

外部链接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