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猴社
阿猴社(荷兰语:Akauw;台湾话:A-kâu),是台湾平埔马卡道族古聚落名,为凤山八社之一。位址为今日屏东县屏东市境内。学者认为阿猴社是荷治时1646年之前由搭加里扬社(荷兰语:Taccariangh)改名,原本居住在尧港附近的冈山平原,于1635年搭加里扬之战迁逃到屏东平原。1643年搭加里扬分迁成阿猴林[1]:36与阿猴两社。[2]:861645年先以阿猴林(Tacarian)参加南区会议,1646年再以阿猴社(Akauw)参加南区会议。阿猴社名(Acau)的首次出现的资料是在1644年9月6日。[2]:85[3]
历史
过去有流传很广的传说,日治以后不少学者认为阿猴社(Akauw)原居住在今高雄市市区,古称打狗(Takau),阿猴社与古籍中“阿猴林”有密切关系。原住于沿海地带之马卡道族族人因某些原因向内陆移动,在今仁武区地方落脚,改打狗社为阿猴林社[4]。后再迁移至今屏东县屏东市。这种说法最早大概是伊能嘉矩所提出,学者李国铭认为这是把乡野传说当真,很不可思议、很难自圆其说。[5]:81-82高雄文史工作者吕自扬认为,阿猴社是在荷治时1635年圣诞节,在搭加里扬之战中遭荷兰、新港社联军攻击,而从尧港、冈山平原附近、今阿公店溪南岸,迁逃到今屏东市的大社搭加里扬社;学者施雅轩则认为搭加里扬社原本主社地可能要再更往南,在目前典宝溪、爱河一带,[注 1]即桥头仕隆。[注 2]但地方文史工作者梁明辉认为搭加里扬主社原在爱河(Taccoriang)沿岸左营旧城到凤山市埤仔头一带,内含柴山北段东麓到覆鼎金的区域。[2]:83考古学者刘益昌教授更精确的指出搭加里扬主社原来位在爱河源头覆鼎金山脚之下的狮湖国小一带。[10]自1646年改名为阿猴社,荷兰文献在1646年地方长老会议以后记载为Akauw(或是在《热兰遮城日志》1644年9月6日曾出现一次Acau的记载)。[11][8][注 3] 阿猴社位于屏东平原中枢之地,有社番近千人,十分繁荣。势力范围达今日长治乡西部、盐埔乡洛阳村一带[13]。而九如乡的古名“巴辘社”,亦属于阿猴社的一支。[14]
康熙中叶,汉人拓垦屏东平原。乾隆时期,阿猴社势力范围内已有阿猴街、海丰庄、竹叶庄、潭头庄、归来庄等汉人街庄[13]。部分居民开始移往今长治乡德协、番子寮[15]。1780年代之屯番制守隘政策将阿猴社社民迁往双溪口隘(今内埔乡隘寮村、盐埔乡久爱村)、大路关隘(今高树乡广福村)一带。[16]加上土番社学、屯番制等政策,舆图上的阿猴社逐渐为阿猴街所取代。道光15年(1835)后,古契或地图上已无阿猴社之名。至1915年日治时期人口普查时,双溪口隘处隘寮庄、今屏东市境内海丰庄、归来庄都还有百余位熟番居民,其中应该存有不少阿猴社社民之后裔。随着居民或汉化或迁徙,加上屏东市的开发,阿猴社社民之现况已难以考察。
屏东市头分埔“番仔厝”(今华山里),及归来“番仔埔”可能为该社旧址。[17]从阿猴溪之指称,由满清初期阿猴林与阿猴之间的淡水溪,一变而为满清同治以后的万年溪,也可以一览阿猴社在满清时代的领域之消长。[1]:42
注释
- ^ 梁明辉在2006年首先指出:“依荷人记载整理出1644到1646年,以搭加里扬社或阿猴社之名,所参与的南区地方会议资料。1644年以Taccariangh名称与会,长老名字为Vagila、Serong、Hierong和Torrebouan。1645年以Tacarian名称与会,长老名字为Vachila、Sarim、Quierong,但原Taravan被Sangnarau取代。1646年以Akauw名称与会,长老名字为Vagila、Sarim、Sangnarau,但原Kilongh被Singo取代,自此以后均以Akauw社名称与会。由以上资料可知,搭加里扬社并未被消灭,Taccariangh只是在1646年改成Akauw的社名,长老大都还是旧社长老。”[6]:80
- ^ 梁明辉、施雅轩依据1750年代 Johannes van Keulen Ⅱ 出版《Pas-kaart van de Chineesche Kust, langs de Proviencien Quantung en Fokien als ook het Eyland Formosa》(推定为绘制于1654–1681年底图的抄本,俗称《卑南图》)绘出河川“R. Taccoriang”注入打狗内海北侧,推测为现今爱河。施雅轩并认为搭加里扬与《梅氏日记》的“Tapassoejongh”、郑清文献的“哆吧思戎”、“礁巴司戎”等疑似谐音,故猜测搭加里扬社主社地原本在目前典宝溪、爱河一带,即桥头仕隆。[7][8]:25-28吕自扬投书反对此说,认为引用事件发生1635年原住民早被清空的二三十年与两百多年之后的地图论据,其地点亦与文献中记载当地地理特征不符;翁佳音认为“R. Taccoriang”可能为“R. Tancorija”的误抄。[9]
- ^ 吕自扬比对《热兰遮城日记》1646年前后地方长老会议的记录,认为该年之前连续两年搭加里扬社四个长老的名字,与该年之后阿猴社四个长老的名字完全雷同,且记载为继续连任。1635年搭加里扬之战迁逃后的搭加里扬社地理位置在麻里麻仑(荷兰语:Vorrevorongh,下淡水,今万丹香社)、大木连(荷兰语:Tapolingh,上淡水,今万丹社皮)、搭楼社(荷兰语:Sotanau、Suatenauw、Zoatalau等,今里港塔楼)附近、荷军由放索社(荷兰语:Pangsoia,今林边海边)登陆前往,大木连、万丹在搭加里扬社稍南的地方,和阿猴一样,故认为实为同一社改名。学者李国铭认为“阿猴原为打狗,后迁往阿猴街”为伊能嘉矩错误解读1719年《凤山县志》〈杂记〉,把林道干逐打狗的野谈传说当作史实,又把“迁到呵猴林”错认为“阿猴社”,这两处位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并认为简炯仁为了调和伊能嘉矩的错误,发明了“先迁到呵猴林,再迁到阿猴社”两段式的迁移。[12]:88-162,228-231[5]:81-82
参考
- ^ 跳转到: 1.0 1.1 梁明辉. 尋萬年溪──萬年溪文史調查報告:一條溪流的身世. 屏东: 屏东县政府文化局. 2011. ISBN 9789860278637.
- ^ 跳转到: 2.0 2.1 2.2 梁明辉. 從愛河到二層行溪─海岸族群兩篇章. 高雄文献 (高雄县市合并前)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2006-06, 19 (2): 71-110.
- ^ 江树生. 熱蘭遮城日誌/II-F/1644-09-06. 台湾日记知识库-热兰遮城日志. 中央研究院. 2017-02-21.
- ^ 打狗社平埔族迁徙到‘阿猴社’路线之初探--兼考证‘阿猴林’的地名。简炯仁。
- ^ 跳转到: 5.0 5.1 李国铭. 鳳山八社舊址初探 (PDF). 台湾史田野研究通讯 (台北: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 1993-03, (26): 79–87 [2022-04-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4-28).
- ^ 梁明辉. 從愛河到二層行溪─海岸族群兩篇章. 高雄文献 (高雄县市合并前)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2006-06, 19 (2).
- ^ 梁明辉. 從愛河到二層行溪─海岸族群兩篇章. 高雄文献 (高雄县市合并前)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2006-06, 19 (2).
- ^ 跳转到: 8.0 8.1 施雅轩. 17世紀高雄搭加里揚地域的重構 (PDF). 高雄文献 (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 2018-11-01, 8 (3): 7–30 [投稿2018-06-27 接受2018-09-10] [2022-03-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1-17).
- ^ 吕自扬. 《高雄文獻》對高雄平埔族搭加里揚的奇怪討論(下). 民报. 诗写台湾. 2021-12-20 [2023-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8).
- ^ 刘益昌. 從考古觀點談搭加里揚社. YouTube. 2018-06-12 [2023-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2).
- ^ 吕自扬. 流寇林道乾與打狗──根據《明實錄》,析論流寇林道乾遁入台和到打鼓山之說的由來與無稽 (PDF). 高雄文献 (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 2014-08-01, 4 (2): 97–130 [投稿2013-09-24 接受2013-10-30].[失效链接]
- ^ 吕自扬. 打狗、阿猴、林道乾:尋找高雄平埔族的身影 初版. 高雄市: 河畔. 2014-12. ISBN 978-957-9266-50-5.
- ^ 跳转到: 13.0 13.1 林江义. 第一章 馬卡道族的原鄉民族遷移. 台東海岸加走灣馬卡道族的研究 (PDF). 国立政治大学. 2004 [2020-03-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3-22).
- ^ 台湾地名辞书卷四-屏东县, 九如乡
- ^ 存档副本 (PDF). [2020-03-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3-23).
- ^ 清乾隆年间南台湾的边防整备与社会发展,李文良,p.6
- ^ 存档副本 (PDF). [2020-03-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