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囊
鲍氏囊 (Bowman's capsule、capsula glomeruli或capsula glomeruli),又称肾小囊,是哺乳动物肾脏中的一个"杯状囊"的构造,位于肾元管状的前段。血液流入肾小球时,会在此处进行初步的过滤。滤液会流入鲍氏囊的空腔,之后滤液经过近曲小管、远曲小管进行再吸收和废物排泄,而形成尿液。
鲍氏囊 | |
---|---|
基本信息 | |
发育自 | Metanephric blastema |
位置 | Nephron of kidney |
标识字符 | |
拉丁文 | capsula glomeruli |
MeSH | D050476 |
FMA | FMA:15626 |
格雷氏 | p.1222 |
《解剖学术语》 [在维基数据上编辑] |
解剖学
鲍氏囊外有两个“极”:
囊内可分层下列数层,由外至内:
- 壁层(parietal layer):为单层扁平上皮,此层没有参与过滤作用。
- 鲍氏囊腔(Bowman's space):又称尿腔(urinary space),或是囊腔(urinary space),位于壁层及脏层之间,为过滤作用后,滤液进入的位置。[1]
- 脏层(Visceral layer) :为一层铺在肾小球基底膜上的足细胞。脏层下即是肾小球微血管
- 过滤屏障:过滤屏障包含以下数层:
- 肾小球微血管的通透性内皮
- 基底层和足细胞内皮细胞的融合层
- 足细胞的滤过裂隙(filtration slits)
这层屏障允许水、离子,和血流中小分子进入到鲍氏囊腔中,并阻止大型阴电性的蛋白质进入(如白蛋白)。过滤屏障的基底层由三层组成:第一层是外层板(lamina rara externa),紧邻著足细胞的足突;第二层是内层板(lamina rara interna),紧邻著内皮细胞;第三层是致密层(lamina densa),为基底层较深色的一层,由梁状的第IV型胶原蛋白和选择大型分子的层黏连蛋白(laminin)所构成。
A - 肾小体 B - 近曲小管 C - 远曲小管 D - 肾小球旁器 1. 基底膜(基底层) 2. 鲍氏囊 - 壁层 3. 鲍氏囊 - 脏层 3a. 足细胞或有时被称为鲍氏细胞 3b. 足梗(来自足细胞的足突) 4. 鲍氏囊腔(尿腔) 5a. 系膜 - 肾小球内系膜细胞 5b. 系膜 - 肾小球外系膜细胞 6. 颗粒细胞(肾小球旁细胞) 7. 致密斑 8. 肌细胞(平滑肌z) 9. 入球小动脉 10. 肾小球毛细血管 11. 出球小动脉 |
临床意义
如果要测量肾功能,可以测量肾小球过滤速率(GFR)。如果GFR过低有可能是肾衰竭的症状。
有的疾病会影响肾小球的功能。例如急性增生性肾丝球体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新月体肾炎(acute 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和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
生理学
鲍氏囊所进行的过滤超滤作用(Ultrafiltration),正常速率为每分钟125毫升,一天约可过滤80倍全身的血容量。低于30,000道尔顿的蛋白质通常可自由通过鲍氏囊膜,但阴电性的分子通常会被足细胞所带的负电所阻挡。 水、葡萄糖、食盐、氨基酸和尿素可自由进出鲍氏囊膜,但细胞、血小板、和大型蛋白质则无法通过。
命名
鲍氏囊是以发现者,英国外科医生和解剖学家威廉·鲍曼爵士(Sir William Bowman,1816年-1892年)的姓氏命名
附加图片
-
血管在肾脏皮质中的分流示意图
-
肾小球
参见
- 肾小球系膜(环间膜)
参考文献
- ^ Histology image: 22401lba – 波士顿大学的组织学学习系统
外部链接
- Histology image: 16006loa – 波士顿大学的组织学学习系统
- Diagram at ircc.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