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农语
布农语(布农语:Bunun)是南岛语系的一种,用拉丁文字书写,为台湾布农族的民族语言[6],并且也被拉阿鲁哇族和卡那卡那富族作为通用语。 目前台湾原住民布农语认证考试分为卓群布农语、卡群布农语、丹群布农语、峦群布农语、郡群布农语等五群[7]。
布农语 | |
---|---|
Bunun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中华民国台湾地区 |
区域 | |
母语使用人数 | 32,600人 (2015)[1] |
语系 | |
文字 | 族语罗马字(拉丁字母) |
官方地位 | |
作为官方语言 | 台湾原住民族地区[2] |
管理机构 | 原住民族委员会 中央研究院 |
语言代码 | |
ISO 639-2 | map |
ISO 639-3 | bnn |
Glottolog | bunu1267 [3] |
濒危程度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濒危语言[4] 脆弱(UNESCO) |
方言群
布农语在族群迁移之历史上发展为6个方言社群,分别为:
- 原始布农语
- 郡社群 Isbukun
- 北部-中部
- 北部
- 卓社群 Takituduh
- 卡社群 Takibakha
- 中部
- 峦社群 Takbanuaz
- 丹社群 Takivatan
- 北部
除在20世纪30年代兰社群被毗邻的邹族所同化外、其馀5个社群为现代布农语群的基本组成单元。布农语群分裂的大致过程为郡社群先独立出来,再而峦社群分裂出丹社群及卡社群,后来卡社群分裂出卓社群。也因大约从17世纪末、18世纪初族群开始分裂而进行南北不同方向的迁移,以致到21世纪布农语形成5大方言语群的区别。
就布农族分布范围而言,卓社群、卡社群两者为北部(南投信义、仁爱)通行的布农语。丹社群、峦社群布农语通行于中部地区(南投、花莲)。而郡社群的布农语则是布农族里的主导语言,主要通行在南部地区(南投、花莲、台东、高雄)。古老的布农族曾采用类似象形文字的画历来记事,现行采用拉丁字母来拼写[8][9]。
族名表示格式
一般布农族在自我介绍的简历上都会注明写著《某某人个人名 + 氏族名(某社群)》之格式,例:Bukun Ismahasan Islituan (Isbukun)(卜衮·伊斯玛哈单·伊斯立端(郡社群))。
音系
布农语的音系之音位大都使用适当的Unicode符号来标示。在台湾南岛语的书写系统的订定上,元辅音之音系表原则上都是先“发音部位”(横列)、后“发音方法”(纵列)、再考量“清浊音”,来订定其音系之音位架构。[10]
文法
在文法的分类上台湾南岛语并不同于一般的分析语或其它综合语里的动词、名词、形容词、介词和副词等之基本词类分类。比如台湾南岛语里普遍没有副词,而副词的概念一般以动词方式呈现、可称之为“副动词”,类之于俄语里的副动词。[11] 布农语文法分类是将基础的文法之词类、词缀、字词结构及分类法,对比分析语等之词类分类法加以条析判别。
词汇比较
词汇 | 1 | 2 | 3 | 4 | 5 | 人 | 眼睛 | 狗 | 日子 | 新 | 我们 (包含式) |
什么 | 火 |
---|---|---|---|---|---|---|---|---|---|---|---|---|---|
卡群布农语 | tas'a | dusa' | tau | pat | hima' | bunun | mata' | acu' | qani'an/ diqanin |
baqlu | ata | ma/maq/ma'a/ maqa/ ma'aqtu |
sapuz |
丹群布农语 | tas-a | dusa | tau | paat | hima | bunun | mata' | asu | qani-anan | baqlu | mita | maan/ manan/ mimaan |
sapuz |
峦群布农语 | tas-a | dusa | tau | paat | hima | bunun | mata | asu/ tu-tut |
qanian | baklu | ata/
mita |
ma-aq/ mavia tu |
sapuz |
郡群布农语 | tasa | dusa | tau | pat | ima | bunun | mata | asu | hanian | bahlu | kata/ mita |
maz/ mikuabin tu |
sapuz |
脚注
- ^ "Bunun"[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UNESCO Interactive Atla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in Danger,2018年/3月4日查阅.
- ^ 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 [2017-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4).
-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Bunun.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 ^ UNESCO Atla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in danger, UNESCO
- ^ Blust, R. (1999). "Subgrouping, circularity and extinction: some issues in Austronesian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in E. Zeitoun & P.J.K Li (Ed.)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stronesian Linguistics (pp. 31-94). Taipei: Academia Sinica.
- ^ 齐莉莎(Zeitoun, Elizabeth),"布农语参考语法",远流,台北,p.40,2000。
- ^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进修推广学院,"98年度原住民族语言能力认证考试"存档副本. [2017-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17).,台北市,2009.
- ^ 江慧真/调查采访,"李健秋借助科技 打造原住民语典"存档副本. [2012-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0).,中国时报,2012-08-05/00:59.
- ^ 原民风味馆,"布农族象形文字"存档副本. [2012-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务委员会,2012年查阅.
- ^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原住民族语言书写系统"[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语字第0940163297号,原民教字第09400355912号公告,中华民国94年12月15日.
- ^ 张永利,"台湾南岛语言语法:语言类型与理论的启示(Kavalan)"[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语言学门热门前瞻研究,2010年12月/12卷1期,pp.112-127.
参考文献
- 许韦晟(新竹教育大学台湾语言与语文教育研究所硕士生),"台湾南岛语小称形式初探-以太鲁阁语、布农语、赛夏语为例",2007全国原住民族研究论文集 学生组佳作,2007.
- 黄慧娟,"卓社布农语的滑音形成规律",清华学报 32,No. 2,pp.441-68,2002。
- 李文甦,"布农语合成词的结构方式",中国民族语言文学研究论集,pp.92-109,民族出版社,北京,2001。
- 林太 等,"Isbukun布农语构词法研究",读册文化,台北,2001。
- 叶美利,"布农语与赛夏语的重叠结构",台湾人文(师大),No. 5,pp.359-84,2000。
- Lin, Hsiu-hsu."Isbukun Phonology: A Study of Its Segments, Syllable Structure and Phonological Processes",Master thesis,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1996。
- 李文甦,"布农语 -an 的构词与功能",民族语文,No. 4,pp.25-28,1990。
- Li, Paul Jen-kuei,"A Comparative Study of Bunun Dialects",The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sophy 59,No. 2,pp.479-508,1998。
- Cheng, Heng-hsiung,"Topic and Focus in Bunun",Ph.D. diss.,University of Hawaii,1976。
- 余文仪(台湾府知府)主修,《续修台湾府志》卷2,8,14,15,16,“26卷本”,乾隆29年(176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