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茨学派

格拉茨学派(Grazer 'Schule'),和其密切相关的“运动”是“新格拉茨建筑”(New Graz Architecture)。它以格拉茨城为中心,归名于“格拉茨学派”。纵然其成员始终坚持这并不是个连贯一致的“学派”。

背景

这种新建筑运动萌芽于1950年代末,亦不局限于建筑领域,而是广泛地与其它艺术门类关联(当时格拉茨被称为德语现代文学中心),代表了经历法西斯压抑之后的现代主义复兴。它比弗兰普顿所说的“批判地域主义”更早,又一直对定义施泰尔马克地域特色兴趣甚微,其建成作品风格极其多样,从“Domenig”的几近极至的表现主义到“Riegler Riewe”的极少主义都在其中。

1960年代是其初现的时期(1963年“Gunter Domenig”与“Eilfred Huth”开始其建筑实践)。开创性的那代建筑师首先考虑的是,他们要去除“外省”的角色而寻求国际性的灵感。其中有许多人执业并任教于国外,直到其后格拉茨自身有了更好的环境才重新在此工作。也有的又一次搬离,而在本地设立事务所分支。有许多外国的优秀建筑师格拉茨讲学,名单堪为当代建筑名人录。

在所有这些建筑讨论中,只有后现代一支明显缺席,或许是因其与维也纳的强烈关联。维也纳格拉茨竞争关系亦是考察格拉茨新建筑的一个重要参考点:前者视后者为外省,后者则觉得维也纳建筑师为传统所束缚。1980年代,当地政治的变化带给建筑师更多在本地实践的机会,格拉茨也因此有了惊人数量的优秀住宅建筑。

在这个意义上,与其说新格拉茨建筑是一个地域现象,不如视其为过去30年国际建筑讨论的缩影:在本地肥沃的土壤中,国际性的种子生长,杂交。格拉茨至少贡献了4个有国际影响的建筑事务所:Gunther Domenig及他以前的合伙人Eilfried Huth、夫妇组合Michael Szyszkowitz 和Karla Kowalski、Klaus Kada和Volker Giencke。

“格拉茨学派”这一措辞的推广,得益于1980年代中巡回于欧洲美国的一个展览,展出的是13家事务所的作品。展览图录名为Architektur-Investitionen: Grazer “Schule”,13 Standpunkte。在内容简介中,编者Dietmar Steiner指出,格拉茨“学派”是一个新闻事实,在媒体中被如此记录;无可否认,它对建筑杂志具有新闻价值,它甚而是一个模糊定义的、可识别的“品牌产品”。编者进而承认,建筑师们或许不喜欢这一标签,但这一归类决定了他们在建筑讨论中的角色,既国际性又回顾性地保护了其兴趣领域。

另外在19世纪末,在格式塔研究领域,亦有国际知名的格拉茨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