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相 (汉朝)

汉朝

魏相(?—前59年4月20日)[1],字弱翁,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其出身济阴郡定陶,后迁居平陵。魏相早年历任各地方官员,治理郡县有方。汉宣帝即位后,征召魏相为大司农,后升任御史大夫,并于地节三年接替老病退休的韦贤丞相,获封高平侯。魏相为人严明刚毅,正直不阿,在其任相期间,他与丙吉两人同心辅政,使朝政清明,百姓安乐。神爵三年,魏相去世,谥号“宪”,荣列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2]

生平

惩治门客

魏相年轻时研读《易经》,曾在里担任卒吏,后被推举贤良,因在对策答问中名列前茅,而成为茂陵县县令。某日,御史大夫桑弘羊门下的宾客来到茂陵,诈称桑弘羊将要来到客舍。由于当地的县丞迟迟未拜见该名门客,门客竟为此勃然大怒,擅自把县丞捆绑起来。而魏相怀疑是这名门客私下捣鬼,因此将他逮捕,并仔细审问其犯下的罪行,最终依律判处这名门客死刑,此后茂陵的治安变得相当良好[2]

因故获罪

之后魏相迁升为河南郡太守,任上禁止奸邪之事,地方豪强对其相当敬畏。此时朝中的丞相田千秋病逝,而田千秋的儿子正好担任雒阳武库令,他眼见自己的父亲辞世,而魏相治理郡事又十分严苛,担忧时间久了会因此获罪,于是便自行辞去官职。魏相派身边的辅佐官吏前去追喊他回来,但田千秋的儿子依旧是不肯复职。魏相含恨说道:“大将军霍光听到武库令辞官的消息,必定会认为我是因为丞相已死而不礼遇他的儿子。那些当朝的权贵们也会为此事而非议我,危险啊!”田千秋的儿子回到长安后,霍光果然因此责备魏相说:“幼主(汉昭帝)才刚即位,函谷关是保卫京师最坚固之处,武库是精良的兵器所聚藏的地方,所以才派丞相的弟弟当函谷关的都尉,让丞相的儿子做武库的长官。现在河南太守不深思国家的大策方针,只看到丞相死去便斥逐他的儿子,多么浅薄啊!”[2]

后来有人控告魏相滥杀无辜,这件事交到了主管的官署手中。河南兵卒中的都官共二三千人,极力阻拦霍光惩罚魏相,他们上书称愿意再多留守一年,来替太守魏相赎罪。河南的老弱百姓约一万多人守著函谷关要求入关向皇帝上书,守关的官吏把此事往上呈报,而霍光仍因武库令辞官一事的缘故,决定把魏相交给廷尉治罪。魏相被关押在监狱里很长一段时间,直到过了冬天,正巧碰上朝廷大赦才出狱。之后朝廷再次下诏起用魏相为茂陵县令,并升迁为扬州刺史。后来朝廷考查各郡国的国相们,许多人被因此贬退。魏相与当时担任光禄大夫丙吉交好,丙吉写信给魏相说:“朝廷已深切了解你的行为与政绩,快要重用你了。希望你处事谨慎持重,不露锋芒。”魏相认为丙吉的话颇有道理,因而收敛起自己的威严。担任刺史二年后,魏相被征召为谏大夫,又转任河南太守[2]

封侯拜相

数年过后,汉宣帝即位,诏令魏相入朝担任大司农,后来又升迁为御史大夫。四年后,大将军霍光病逝,皇帝追思霍光的功劳与德行,任命他的儿子霍禹右将军,让霍光的侄子乐平侯霍山掌领尚书省事务。魏相通过平恩侯许广汉向皇帝上书说[2]

另外按照过去的规定,凡是上书给皇帝者都要把奏折写成二份,其中一份为副本,而掌领尚书省事务的官员经常在先开阅副本后,如果认为奏疏的内容不当,就搁置起来不上报给皇帝。因此魏相又借由许广汉进言废除副本的制度,避免出现被官员阻挡下来的情况[2]

汉宣帝在看完魏相的奏疏后认为他的建议良善,便将魏相调任为给事中,全数采纳其在奏书中所写的主张。霍显谋杀许皇后之事才因此被皇帝得知。汉宣帝随后罢黜霍禹、霍云、霍山等三名霍家的侯爵,命令他们回到宅第,他们的亲属也被外调为官吏。此时丞相韦贤因为年老有病而请辞,魏相于是接替韦贤担任丞相,并受封高平侯,赐给食邑八百户。霍氏家族对魏相既怨恨又畏惧,他们打算假称上官太后的诏令,先把丞相魏相召来杀害,然后废黜汉宣帝的皇位。事情被揭露后,霍禹被腰斩,霍云、霍山被迫自杀,其宗族党羽也全部遭到清洗。此后汉宣帝才得已开始亲自处理朝廷政事、选任贤臣,而魏相作为丞相统领百官,深得汉宣帝的信任[2]

谏阻出师

元康年间,匈奴派兵向驻扎在车师屯田的汉朝军队,发动了一次失败的攻击。汉宣帝与后将军赵充国等人商议,打算趁著匈奴此时势力衰弱的时候,派兵攻打匈奴右地,使他们不敢再度骚扰西域。魏相向皇帝上谏书说[2]

汉宣帝最终听从了魏相的建议,没有发兵征讨匈奴[2]

陈疏国策

魏相通晓《易经》,知晓正宗的师法,他喜爱观看汉朝的旧事和大臣们对答机宜的奏章,认为当今与过去制度不同,现在只是要奉行过去的方法制度罢了。因此他多次条陈汉朝建国以来处理事情的妥善方法,以及贤臣贾谊晁错董仲舒等人的言论,奏请汉宣帝予以施行,说[2]

汉宣帝听从了魏相的建议,并予以施行。魏相又多次选取《易阴阳》和《明堂月令》里的章节上奏给汉宣帝,说[2]

魏相多次上书,陈说该做的事情,汉宣帝采纳并施行了他的建议[2]

病逝任上

魏相命令掾史查访各郡国的事务以及休沐完毕回到官府时,就禀报各处发生的异闻奇事与反叛的贼寇和自然灾害变故,若郡守不上奏,魏相总是向皇帝上奏说明情况。当时丙吉担任御史大夫,与魏相同心辅政,汉宣帝对两人皆十分器重。魏相的性情严峻刚毅,不如丙吉为人宽和。魏相担任执政九年,于神爵三年逝世,谥号“宪”。魏相死后,他的爵位由其子魏弘承袭,后来魏弘在甘露年间因犯罪而被削爵为关内侯[2]

评价

  • 班固:孝宣中兴,丙、魏有声。是时,黜陟有序,众职修理,公卿多称其位,海内兴于礼让。览其行事,岂虚乎哉[2]
  • 李德裕:魏相、薛广德持重守正,弼谐尽忠,可谓得宰相体矣[3]
  • 解缙:汉朝好宰相,以前数萧何曹参,以后只数魏相、丙吉[4]
  • 成海应:魏相之为相,专持大体,其谏伐匈奴者。止黩兵也,奏贤臣贾董等所言者,广忠益也,表采易阴阳,及明堂月令者,重天道也,凡风雨灾变,民生疾苦,无不奏言者,其意蔼然真得儆戒之意,中兴之治,所裨佐者大矣,但因平恩侯许伯奏事,以倾霍氏,故有所陈说,辄请戚里相议,为彼与国同忧乐,故使议其得失,然彼之计虑,岂与朝廷大臣赵充国、张敞等者相比哉,且启外戚干政之渐,此为疵也[5]

延伸阅读

[]

 史记/卷096》,出自司马迁史记
 汉书·卷074》,出自班固汉书

参考文献

  1. ^ s:资治通鉴/卷026 春,三月,丙辰,高平宪侯魏相薨。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汉书》·魏相丙吉传
  3. ^ 近世良相论
  4. ^ 永乐大典
  5. ^ 硏经斋全集续集》·册十
前任:
田广明
西汉御史大夫
前71年-前67年
继任:
丙吉
前任:
韦贤
西汉丞相
前67年-前59年
继任:
丙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