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涤平
鲁涤平(1887年—1935年1月31日),字咏庵,一作咏安,号旡烦,湖南宁乡人。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曾任湖南省主席。[1]后因桂系军阀逼迫退出湖南(鲁案),先后改任江西省主席、浙江省主席,逝世于南京。后运回湖南宁乡与其妾室沙夫人(鲁涤平死后即跳楼自杀)合葬,有子女留在大陆。鲁涤平的姑母是刘少奇的母亲,弟弟鲁荡平是著名教育家、书法家。[2]
鲁涤平 | |
---|---|
第5任浙江省政府主席 | |
任期 1931年12月15日—1934年12月12日 | |
前任 | 张难先 |
继任 | 黄绍竑 |
第3任江西省政府主席 | |
任期 1929年9月10日—1931年12月15日 | |
前任 | 朱培德 |
继任 | 熊式辉 |
第2任湖南省政府主席 | |
任期 1928年5月28日—1929年3月27日 | |
前任 | 唐生智 |
继任 | 何键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887年 大清湖南省长沙府宁乡县道林镇 |
逝世 | 1935年1月31日(48岁)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 |
政党 | 中国国民党 |
配偶 | 大夫人:丁氏 妾:沙氏 |
学历 | |
经历
|
经历
鲁涤平行伍出身,22岁考入湖南兵目学堂,其立场亲革命党,辛亥革命时参与后续各省独立起义运动。
国民政府时代出任湖南陆军第六团团长,1915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6年出任湖南陆军独立第三旅旅长,1921年在赵恒惕的指挥下参与湘鄂战争,在羊楼司战斗、赵李桥战斗与占领湖北军政权力的北京政府部队交战获胜,但是战争最后以获得直系军阀增援的湖北部队胜利告终。1922年升任湖南陆军第二师师长,成为民国时代早期湖南军阀的重要人物之一。湖南省在民国时代早期有谭延闿与赵恒惕的内斗,鲁涤平所属部队保持中立并未参战,但部下与谭延闿关系较为密切,因此逐渐不容于省内,在1923年鲁涤平跟随谭延闿离湘,拥护孙中山,率部分部队到广东加入其麾下,在1923年7月16日被任命为湖南讨贼军湘中第二军军长。1923年底北京政府所属的江西省部队(赣军)试图攻占广东,鲁涤平兼任湘军总指挥,在广东省江北与滇军等共同击退北京政府部队,称为江北大捷。
1924年3月,鲁涤平被孙中山任命为禁烟督办,1924年8月辞退此职务。1924年10月,湖南讨贼军改组为建国湘军,鲁涤平担任建国湘军第二军军长。1925年建国湘军改组为国民革命军,鲁涤平成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副军长。
1926年7月国民党北伐中,升任第二军军长代理兼右翼指挥官,1927年5月扶正成为正式军长。后任第四集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序列上为第四集团军总指挥李宗仁麾下。
1928年5月得到新桂系支持,出任湖南省政府主席,旗下部队为国民革命军第18师。在当时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已决裂,中国共产党在几座主力城市发动暴动失败后窜入乡村,并在江西省、福建省、湖南省、湖北省地的乡村成立根据地。随后国民政府成立湘鄂“会剿”总指挥部,并由鲁涤平担任指挥官,鲁涤平则将前线作战交由何键指挥,在1928年对抗共产党的战争尚称顺利,然而在该役之后,因蒋中正提供军火给18师作为战力补充,成为何键教唆新桂系处理鲁涤平的导火线。
1929年2月,鲁涤平被新桂系胡宗铎假国民党武汉政治分会之名义免职,免职名义为“剿共不力,把持湖南财政,重征厘金盐务,不服从分会监督”。新桂系的15师与52师联手制伏缴械18师,鲁涤平逃往南京向蒋中正申冤,是为鲁案。因该案的仲裁最终诱发了新桂系与蒋介石之间的蒋桂战争。
蒋桂战争结束后,虽然第18师师长一职恢复,但湖南省主席一职由其政治对手何键夺得。1930年4月鲁涤平转任武汉卫戍总司令,同年8月接任江西省政府主席,后兼国民革命军第九路军指挥官,旗下主力部队有国民革命军第18师(师长张辉瓒)、国民革命军第50师(师长谭道源)。鲁涤平在1930年10月担任第一次江西剿共战争主力指挥官,但是部队被毛泽东“诱敌深入”游击战略打败,第九路军战力大伤。[3]因该次剿共战争的重大失败,鲁涤平被撤除包括南昌行营主任、第九路军总指挥。
鲁涤平虽然军事指挥极度失败,但是其开启的行政督察制度在后续对抗共产党的战争仍持续使用。因江西省对抗中国共产党的压力日增,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主持召开第四十九次国务会议,鲁涤平的江西省主席职务被撤职,转任浙江省政府主席。[4]由于浙江省主要是蒋中正的亲信控制省政,失去军权的鲁涤平基本上为虚职主席,并未涉入浙江省政运作。1934年12月鲁涤平卸任,转任军事参议院副院长,该职位同样亦为虚职。
1935年1月31日病逝南京。鲁涤平中年暴亡,传闻内有蹊跷,与史量才被刺案有关,是民国疑案之一[5]。
死后,追赠陆军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