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伊文思 (英国外交官)
Wcam在话题“非自由图片File:中英联合声明签署现场.jpg的使用”中的最新留言:5年前
伊文思 (英国外交官)因符合标准而获列入优良条目。如有需要,请勇于更新页面。如条目不再达标可提出重新评选。 | ||||||||||
| ||||||||||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优良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新条目推荐讨论
- 哪一位英国驻华大使退休后曾撰写一本关于中共领导人邓小平的传记?
- 伊文思 (英国外交官)条目由作者自荐,其作者为Clithering(讨论 | 贡献),属于“diplomat”类型,提名于2012年11月29日 16:43 (UTC)。
- (+)支持--晃晃(留言) 2012年11月30日 (五) 13:07 (UTC)
- (+)支持,Gz deleted(留言) 2012年11月30日 (五) 17:09 (UTC)
- (+)支持:Trevor Henry Lau!(留言) 2012年12月1日 (六) 03:38 (UTC)
- (+)支持--chaus(留言) 2012年12月1日 (六) 04:09 (UTC)
- (+)支持--Huandy618 (留言) 2012年12月1日 (六) 14:18 (UTC)
- (+)支持--Iflwlou [ M { 2012年12月2日 (日) 14:43 (UTC)
优良条目候选
伊文思 (英国外交官)(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人物--外交官,提名人: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2日 (二) 13:40 (UTC)
- 投票期:2013年1月22日 (二) 13:40 (UTC) 至 2013年1月29日 (二) 13:40 (UTC)
- (+)支持:提名人票。由本人搜集资料编撰,相信已符合Wikipedia:优良条目标准中注明的要求,欢迎各位提出意见和投票。--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2日 (二) 13:40 (UTC)
- (!)意见后来于1992年再从学院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围棋一级(留言) 2013年1月22日 (二) 15:06 (UTC)
- (:)回应,这点需要说明一下:英国牛津及剑桥大学学生在取得文学士学位后七年(修读文学士学位的年期也计算在内),可向校方申请取得文学硕士学位,申请人只需附费,无须再修读或应考任何课程或考试。伊文思爵士在1992年取得母校的文学硕士学位,很大程度是取决于他在何时提出申请,以及在何时缴交申请费用。细节可参考Master of Arts (Oxbridge and Dublin),多谢垂注!--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2日 (二) 15:36 (UTC)
- (!)意见--以注脚方式在条目注明,未知适合否?--史提芬.德广 >.< 维基态度(留言) 2013年1月22日 (二) 15:53 (UTC)
- (:)回应,鉴于每位牛津及剑桥大学的文学士毕业生基本上都享有同类待遇,涉及的人数可能很多,因此我认为未必有需要特别注明。--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2日 (二) 16:01 (UTC)
- (!)意见:我觉得,只要这是某个地区或国家的特殊制度或情况,而不是普世的情况时,为了照顾各地的读者,就应该注明。—Snorri(留言) 2013年1月22日 (二) 20:02 (UTC)
- (!)意见:假设牛津和剑桥大学建校历史都有1000年,每年平均有1000名学生取得文学学士学位,也不过是100万人,相比于1000年来历史上的总人口数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相比起现在地球上的总人数(70亿)也不过是七千分之一,说明这只是历史上极少数人的行为。—Snorri(留言) 2013年1月22日 (二) 20:07 (UTC)
- (:)回应,我认为这只足以设立专有条目说明,无需在每一牛剑校友条目说明。--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3日 (三) 02:52 (UTC)
- (:)回应优良条目标准的第一条中明确要求“即使外行人也能看懂,术语须有解释”。—Snorri(留言) 2013年1月23日 (三) 15:27 (UTC)
- (:)回应,这很视乎您如何解读,如果要世上所有外行人也能看得懂,恐怕第一条准则永远也不能达到。关于何谓外行人、如何界定“看懂”、“术语”和“解释”,事实上没有统一的答案,人言人殊。我并不是要否定您的诠释,但明显我的看法是条目目前没有抵触第一条准则。--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3日 (三) 16:04 (UTC)
- (:)回应,我觉得,如果在优良提名的短短几天期间就有不止一个人反映看不懂的话,表示外行人有很大几率看不懂,这时候加注释是需要的。—Snorri(留言) 2013年1月23日 (三) 16:09 (UTC)
- (:)回应,这点可以理解,但目前的提问主要是由围棋一级一人提出,我认为应先等候围棋一级回应是否满意我在上下的答复,然后再决定是否加入注释,以及决定注释的内容(鉴于提问涉及两个部份)。--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3日 (三) 16:20 (UTC)
- (:)回应,我觉得,如果在优良提名的短短几天期间就有不止一个人反映看不懂的话,表示外行人有很大几率看不懂,这时候加注释是需要的。—Snorri(留言) 2013年1月23日 (三) 16:09 (UTC)
- (:)回应,这很视乎您如何解读,如果要世上所有外行人也能看得懂,恐怕第一条准则永远也不能达到。关于何谓外行人、如何界定“看懂”、“术语”和“解释”,事实上没有统一的答案,人言人殊。我并不是要否定您的诠释,但明显我的看法是条目目前没有抵触第一条准则。--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3日 (三) 16:04 (UTC)
- (:)回应优良条目标准的第一条中明确要求“即使外行人也能看懂,术语须有解释”。—Snorri(留言) 2013年1月23日 (三) 15:27 (UTC)
- (:)回应,我认为这只足以设立专有条目说明,无需在每一牛剑校友条目说明。--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3日 (三) 02:52 (UTC)
- (!)意见“1988年担任伊文思在牛津大学沃弗森学院担任高级研究学人”,1992年才取得文学硕士?--围棋一级(留言) 2013年1月23日 (三) 02:24 (UTC)
- (:)回应,我的理解是,高级研究学人和文学硕士身份是由两所不同的学院授予,两者应不存在冲突。其次,高级研究学人一般来说是学术职位而非学历,很多时候即使没有高学历,但只要在某一领域具深厚经验,也可获得聘任的。--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3日 (三) 02:52 (UTC)
- (+)支持:明白,改为支持--围棋一级(留言) 2013年1月24日 (四) 06:18 (UTC)
- (:)回应,我的理解是,高级研究学人和文学硕士身份是由两所不同的学院授予,两者应不存在冲突。其次,高级研究学人一般来说是学术职位而非学历,很多时候即使没有高学历,但只要在某一领域具深厚经验,也可获得聘任的。--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3日 (三) 02:52 (UTC)
- (:)回应,鉴于每位牛津及剑桥大学的文学士毕业生基本上都享有同类待遇,涉及的人数可能很多,因此我认为未必有需要特别注明。--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2日 (二) 16:01 (UTC)
- (!)意见--以注脚方式在条目注明,未知适合否?--史提芬.德广 >.< 维基态度(留言) 2013年1月22日 (二) 15:53 (UTC)
- (:)回应,这点需要说明一下:英国牛津及剑桥大学学生在取得文学士学位后七年(修读文学士学位的年期也计算在内),可向校方申请取得文学硕士学位,申请人只需附费,无须再修读或应考任何课程或考试。伊文思爵士在1992年取得母校的文学硕士学位,很大程度是取决于他在何时提出申请,以及在何时缴交申请费用。细节可参考Master of Arts (Oxbridge and Dublin),多谢垂注!--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2日 (二) 15:36 (UTC)
- (-)反对:英文缩写问题。—Snorri(留言) 2013年1月22日 (二) 20:00 (UTC)
- (:)回应,这涉及你的个人意见,我并不认为有“问题”。--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3日 (三) 13:46 (UTC)
- (-)反对:第一行就有一个外行人无法看懂的缩写。WP:WIAGA第一条中明确要求“即使外行人也能看懂,术语须有解释”。认为这有问题的是优良条目的标准而非某一位维基人。 --达师 - 261 - 442 2013年1月23日 (三) 13:52 (UTC)
- (:)回应,你所认为的“术语”在文中已有解释为勋衔和荣誉,正常人阅读文章时应该有充份的了解,如果仍然在理解上出现困难,可阅读相关的条目,不必在每一条目逐次过度解释。目前的做法参照了勋衔在中文语境的使用情况,而采用同等安排的英文维基,也未见有英语读者出现阅读困难。如反复执著于个人主观意愿而投反对票,我本人唯有表以遗憾。--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3日 (三) 14:17 (UTC)
- 如此反复执着于个人意愿而无视大陆读者的需求,甚至将大陆普通读者列于正常人之外,我本人表示强烈谴责,并将继续推动禁止此类现象继续在维基百科蔓延。--达师 - 261 - 442 2013年1月23日 (三) 14:20 (UTC)
- (:)回应,我相信你个人的认知不代表广大大陆读者。--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3日 (三) 14:21 (UTC)
- 如此反复执着于个人意愿而无视大陆读者的需求,甚至将大陆普通读者列于正常人之外,我本人表示强烈谴责,并将继续推动禁止此类现象继续在维基百科蔓延。--达师 - 261 - 442 2013年1月23日 (三) 14:20 (UTC)
- (:)回应,你所认为的“术语”在文中已有解释为勋衔和荣誉,正常人阅读文章时应该有充份的了解,如果仍然在理解上出现困难,可阅读相关的条目,不必在每一条目逐次过度解释。目前的做法参照了勋衔在中文语境的使用情况,而采用同等安排的英文维基,也未见有英语读者出现阅读困难。如反复执著于个人主观意愿而投反对票,我本人唯有表以遗憾。--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3日 (三) 14:17 (UTC)
- (+)支持:有著作者Clithering过往优秀条目写作的水准。--晃晃(留言) 2013年1月23日 (三) 14:57 (UTC)
- (-)反对,请把“网上版本”嵌入标题。乌拉跨氪 2013年1月23日 (三) 15:11 (UTC)
- (+)支持,内容全面-卍田卐JC1 2013年1月24日 (四) 09:26 (UTC)
- (+)支持:内容充足、语句顺畅,参考资料足以支撑全文,段落大致上都有注脚,以支持票作奖励。—ArikamaI 在没有人有枪的国度里,一把手枪的人就是国王(谢绝废话|战斗记录) 2013年1月24日 (四) 15:13 (UTC)
- (+)支持,内容全面 --維基小霸王(留言) 2013年1月24日 (四) 15:41 (UTC)
- (+)支持,绝对符合要求。Gz deleted(留言) 2013年1月24日 (四) 15:50 (UTC)
- (+)支持,头衔问题不损条目质素,表达方式宜另辟讨论。--史提芬.德广 >.< 维基态度(留言) 2013年1月24日 (四) 15:52 (UTC)
- (+)支持:内容详尽--北极企鹅观赏团(留言) 2013年1月25日 (五) 05:36 (UTC)
- (-)反对:对编者执意在名字后加入一堆勋衔的行为表示遗憾。关键不在于看不懂,而在于这不符合通用的中文写作习惯。中文维基百科不是英文维基百科的译本,更不是仅供香港一地读者欣赏的百科全书。DeBit(留言) 2013年1月25日 (五) 08:34 (UTC)
- (-)反对,抱歉,条目本身其实还不错,但我也不支持一大堆缩写堆积,同时我也无法认同提名者在上方的言论。--耶叶爷♥VC XC 2013年1月26日 (六) 08:20 (UTC)
- (+)支持,条目写得没有问题,另外,关于勋衔问题,因为在姓名后出现头衔缩写的确是中文正式文体中可以出现,也已经出现的一种形式,因此其存在并不成问题,至于勋衔是否能为香港以外的人所理解,我也已经提出改进方案,相信能够让人不会在此方面出现问题。如果因为这个问题便让优秀的条目不能成为优良条目,无疑是一个非常悲哀的情况。—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3年1月26日 (六) 13:05 (UTC)
- (!)意见:我为了抓错处,这是我近年以来第一次详细看完一篇条目。在搜集文献方面,我是信任Clithering同工的,我也能够理解这条条目在说什么。关于勋衔简称的问题,如果大家仔细看,大家其实可以在〈荣誉〉一章看到这些简称的含义。不过有下列四点需要主编同工的注意:一、什么KCMG勋衔、KCVO勋衔,可以改用全称,参考英文维基百科关于尤德爵士(Edward Youde)和前任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陈仲民爵士(Julius Chan)的条目,也是这样做。二、我记得卫奕信这个名字是在他上任港督那个时候才出现的,条目中应该是说履任港督之前的他吧,那么,窃以为此处卫奕信应改作魏德巍,再加注脚注明他就是之后的港督卫奕信(蒂利安的卫奕信男爵)。三、“他就已经根据邓小平在中共第八大发表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起草报告书向伦敦汇报”这句“中共第八大”这个简称就是不合规范了,平生我只听过中共X大,例句有“中共一大会址在上海轨道交通新天地站附近”、“中共十八大后习近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未曾听过中共第X大,故应改作“中共八大”。四、〈荣誉〉一章〈头衔〉一节,在头衔后面加一堆英文,我就觉得很不方便(说的难听一点就是“有碍观瞻”),这堆英文窃以为可省略。愿主编同工及时注意上述问题并修正之。
- 另外,关于伊文思爵士在1992年从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获得文学硕士学位的事,那是程序,不算术语,请Snorri君看清楚。先在此搁笔。--春卷柯南夫子 ( 夫子茶寮 (茶聚) | 土木记 | 功名记 )2013年1月26日 (六) 20:48 (UTC)
- (:)回应,容我逐点作出回应。一、至少就我所知,在中文语境中描述英式勋衔时,一般较常使用勋衔缩写而较少使用勋衔全称(例子一:大学校董晋封勋爵),在随附的例子中,文中使用“CMG勋衔”而不用“圣米迦勒及圣乔治同胞勋章”。加上在目前的安排中,条目“荣誉”段落已附上勋衔的全称,因此没有必要在条目正文重复,我认为在正文使用勋衔缩写时只要符合前文后理和通顺便可。二、“魏德巍”属于旧译名,我认为不需特别使用,事实上,很多人物都有旧译名(如尤德本称“游德”、彭定康名“柏藤”),如果新旧译名交替使用,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三、“中共第八大”已改为“中共八大”,感谢您的指正。四、头衔段落是列出传主“full title”的部份,属于资讯,删去部份资讯将等同资讯不齐全,无法看出勋衔如何影响头衔的变化。再一次感谢您详细的阅读和评论。--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7日 (日) 16:43 (UTC)
- (+)支持,不错的传记条目。--Nndd(留言) 2013年1月27日 (日) 15:40 (UTC)
- (-)反对在首段人名后面加上英文缩写的所谓勋衔,请尊重中文世界的行文习惯。并反对“英女皇”这种错误说法。--Gilgalad 2013年1月27日 (日) 16:35 (UTC)
- (:)回应,如果您是中国大陆读者或台湾读者,应知道条目一早已调较为“英女王”而不是香港使用的“英女皇”,我认为说法没有“错误”。--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7日 (日) 16:52 (UTC)
- 匪夷所思的答复。这个条目的首段明明白白地写着:“伊文思在任驻华大使的后期还安排中英两国重要人物连串互访,当中包括参与安排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在1986年10月对中国展开历史性国事访问。”--Gilgalad 2013年1月27日 (日) 23:22 (UTC)
- (:)回应,条目一早已设置了繁简转换,我测试过没有问题,应该是您自己的电脑设定出了问题。--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8日 (一) 02:38 (UTC)
- 匪夷所思的答复。这个条目的首段明明白白地写着:“伊文思在任驻华大使的后期还安排中英两国重要人物连串互访,当中包括参与安排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在1986年10月对中国展开历史性国事访问。”--Gilgalad 2013年1月27日 (日) 23:22 (UTC)
- (:)回应,如果您是中国大陆读者或台湾读者,应知道条目一早已调较为“英女王”而不是香港使用的“英女皇”,我认为说法没有“错误”。--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7日 (日) 16:52 (UTC)
- (-)反对外文太多,还有“在XX年”这样的句子。--湛蓝海岸 2013年1月28日 (一) 10:29 (UTC)
- (:)回应,首先我留意不到“外文太多”的问题,其次我认为“在1986年...”这样的句子没有问题。--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1月28日 (一) 16:34 (UTC)
- (+)支持,没有明显问题,抵消一个反对票。--Huandy618(留言) 2013年1月29日 (二) 05:21 (UTC)
- (+)支持︰根据优良条目标准,条目已达到、甚至超越优良水准。认同编者在条目对勋衔问题的处理方法。即使勋衔问题可作为反对理由,充其量只占优良条目标准的百分之一,反对理由并不充分。—Baycrest (作客) 2013年1月29日 (二) 11:24 (UTC)
- 入选:13支持,7反对。--晃晃(留言) 2013年1月29日 (二) 14:34 (UTC)
- 湛蓝海岸为Snorri的傀儡,投票无效。--GZWDer(留言) 2014年6月16日 (一) 02:35 (UTC)
非自由图片File:中英联合声明签署现场.jpg的使用
该图片不宜用于本条目,因为此人物条目已有视觉辨识,关于中英联合声明的方面已有专门条目,该人物的参与可用文字叙述表示。条目主题是人物不是事件,此图片本身并非条目讨论的对象而是纯粹用作装饰性插图,缺少此图片不影响对条目主题的理解,违反WP:NFCC#8。--Wcam(留言) 2019年6月26日 (三) 16:45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