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思源垭口/存档2
本页是以往讨论的存档。请勿编辑本页。若您想发起新讨论或重启现有讨论,请在当前讨论页进行。 |
使用 Google Map 街景证明思源垭口不在县市边界上
前一阵子在Talk:高雄市讨论“高雄市区”范围时,看到 Liaon98 君引用 Google Map 街景作说明,效果非常好,因而在此效法一下。
以下是在省道台7甲线上,由台中市往宜兰县方向的连续几张街景。第一张拍摄位置约在宜兰县县界牌前,后面那个长条形牌子就是反方向的台中市界牌,下半部的地图显然将县界画得偏北了一些。远方被树木遮著一半的建筑物就是已废弃的思源派出所,从前隶属于宜兰县警察局三星分局。稍微往前移一点,派出所就看得很清楚。再往前一些,向左看是有胜溪源流罗叶尾溪的上游河谷,而沿著公路向右转,就是条目中所述的无能河通谷。过了第一个小右弯,可以看到左边有一条通往派出所的小路。过了第二个小右弯,是一段约400公尺长的直路,尽头右弯处就是自然地理学上(意指非村落或景点等人文描述)的思源垭口。快到直路尽头前,可以看到左侧的720线林道叉路口。再往前一点,就可望见位于思源垭口的“饮水思源”纪念碑红色亭子。最后一张是近照,再往前就进入兰阳溪流域了。--Kolyma(留言) 2013年3月18日 (一) 16:15 (UTC)
刚才注意到“饮水思源”纪念碑红色亭子西南侧立有路边告示牌,上面写著“……德基水库集水区管理委员会/林务局东势林区管理处制”,表示亭子的这一侧(往台中方向)仍属大甲溪流域,而另一侧(往宜兰方向)属兰阳溪流域,证明亭子的确位于垭口(也是分水岭)上。
综合以上,证明思源垭口不在县市边界上。--Kolyma(留言) 2013年4月6日 (六) 17:41 (UTC)--Kolyma(留言) 2013年4月6日 (六) 19:01 (UTC)
- Kolyma大大,亏你这么资深,却还在钻牛角尖,同样的事一直重新提起,看你光是聊思源垭口,每年起码都有二次以上,你如此大费周章地去证明是为了什么?你钻牛角尖不觉得累、浪费时间吗?再说维基百科又不是给你发表证明你论点的地方,真要是有讨论出结果来,你证明的事也不能套用在条目里,你这么资深应该清楚才是,请不要明知故犯。凡事都要引述来源,而不是拿部落格或者地图就可以轻易论证你的观点。--36.232.218.226(留言) 2013年3月18日 (一) 16:20 (UTC)
- 请停止当前任何推论及研究的讨论,请遵循wp:非原创研究、wp:维基百科不是什么。--36.232.218.226(留言) 2013年3月18日 (一) 16:23 (UTC)
- 不予置评。--Kolyma(留言) 2013年3月18日 (一) 16:24 (UTC)
- 这就是你的毛病,不合你意就不会想理,难道说你就非得要把你讨论的这些证明拿来用在条目里吗?否则又为何这么爱钻牛角尖,一直对这条目相同的话题重复地掀起来谈?--36.232.218.226(留言) 2013年3月18日 (一) 16:27 (UTC)
- 建议就事论事,勿涉及人身批评。--Kolyma(留言) 2013年3月24日 (日) 23:07 (UTC)
- 这就是你的毛病,不合你意就不会想理,难道说你就非得要把你讨论的这些证明拿来用在条目里吗?否则又为何这么爱钻牛角尖,一直对这条目相同的话题重复地掀起来谈?--36.232.218.226(留言) 2013年3月18日 (一) 16:27 (UTC)
- 不予置评。--Kolyma(留言) 2013年3月18日 (一) 16:24 (UTC)
使用 Google Map 街景证明省道台7甲县市边界处不是垭口
以下是在省道台7甲线上,由宜兰县往台中市方向的连续几张街景。第一张拍摄位置在县市界牌前稍远处,道路右侧被矮树挡住的就是两面界牌。右边溪水即为有胜溪源流罗叶尾溪。此处既然有溪水流过,根本就不可能是垭口,因为垭口本身必是分水岭。再稍微往前些,即可清础地看到界牌及上面的字。--Kolyma(留言) 2013年4月6日 (六) 19:52 (UTC)--Kolyma(留言) 2013年4月7日 (日) 02:48 (UTC)
- (:)回应:你这种做法与218.174.197.59所讨论Talk:思源垭口/存档1#已协助处理有何不同?--36.232.221.167(留言) 2013年4月7日 (日) 07:34 (UTC)
关于Kolyma在2013年3月18日这笔的改善
对于Kolyma所改善的内容,我做了这样的处理,理由是:“建议将思源垭口位置争议部分可参考Wikipedia:独立第三方来源解决,也就是说,Talk:思源垭口/存档1讨论可知争议在于地图,所以就不建议再引用地图来解决争议,避免误判而遭到曲解。”--36.232.219.216(留言) 2013年3月22日 (五) 15:25 (UTC)
Kolyma固然有心改善条目是好事,但若是忽略Talk:思源垭口/存档1讨论,我想Kolyma应该不会不知道当时作者为何会因为地图去写这条目而引发现在这种争议,由此可知,还请Kolyma别踏上作者的后尘而再次引发争议。就以此去考量,原先的模板不去做恢复,所以我改用Citecheck模板会比较适合。--36.232.219.216(留言) 2013年3月22日 (五) 15:25 (UTC)
- (*)提醒:第一、目前条目所引用的高比例尺地图将垭口(鞍部)、县市边界绘制得非常清楚,垭口位置且有文字标示,任何识字(汉字)者均可看懂,并不需要具备解读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换句话说,其明确性与文字文献并无差异,已非先前参与讨论者所述之个人解读。(早先提出来讨论的地图确实需要具备等高线地形图解读能力才能看懂。)第二、地图原本即属文献的一种(图像文献),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典藏之中国相关地图文献查询系统”。先前质疑地图的文献价值者,始终无法提出维基方针、指引的依据,在社群讨论时也没有获得共识。阁下据此再作推论,并不合宜。-Kolyma(留言) 2013年4月5日 (五) 01:34 (UTC)-Kolyma(留言) 2013年4月6日 (六) 03:36 (UTC)
- (:)回应:我也来学学你!不予置评。既然我先前劝你别钻牛角尖,你却没理会,那么你又何须说这么多?--36.232.217.111(留言) 2013年4月6日 (六) 14:06 (UTC)
- (~)补充:愿老天保佑Kolyma能早日走出来--36.232.217.111(留言) 2013年4月6日 (六) 14:10 (UTC)
- 建议就事论事,不必呼天叫地。--Kolyma(留言) 2013年4月7日 (日) 02:17 (UTC)
- 口气斯文点,何谓“呼天叫地”?我也劝你就事论事。--36.232.221.167(留言) 2013年4月7日 (日) 07:38 (UTC)
- 建议就事论事,不必呼天叫地。--Kolyma(留言) 2013年4月7日 (日) 02:17 (UTC)
挂Citecheck模板合适性问题探讨
目前条目被挂 Citecheck 模板,显示:“可能包含不适用或被曲解的引用资料,部分内容的准确性无法被证实。”请挂模板者先明示是触犯“不适用的引用资料”、“被曲解的引用资料”、“部分内容的准确性无法被证实”当中的哪一个?以便作进一步的讨论。-Kolyma(留言) 2013年4月6日 (六) 04:01 (UTC)
- (:)回应:我也来学学你!不予置评。既然我先前劝你别钻牛角尖,你却没理会,那么你又何须说这么多?--36.232.217.111(留言) 2013年4月6日 (六) 14:06 (UTC)
- (~)补充:愿老天保佑Kolyma能早日走出来--36.232.217.111(留言) 2013年4月6日 (六) 14:10 (UTC)
- (*)提醒:既然阁下提不出合理解释,本人将删除模板。--Kolyma(留言) 2013年4月6日 (六) 16:26 (UTC)
- (:)回应:既然阁下提不出合理解释,本人将另挂模板。--36.232.221.167(留言) 2013年4月7日 (日) 07:38 (UTC)
- (*)提醒:既然阁下提不出合理解释,本人将删除模板。--Kolyma(留言) 2013年4月6日 (六) 16:26 (UTC)
尺度问题讨论与共识
插句话,我认为用地图可以,但是应该还是加一个小注记,说明为何传统上会把思源垭口写成在县市边界。之前我问过的结果,对方的回答是“在边界上”或“近边界”本身是尺度的问题,两种说法都不算错,而且旅游景点意义上的垭口自然比起地理上可能更宽松。(不过对方也认为这种观念是个常识,所以印象里没有文献会把这种东西黑纸白字写明)
目前很多可靠资料本身还是以大尺度来讲“在边界上”,小尺度的资料并没有意图推翻此说法的意思。我印象里原本有段注记说明文献资料跟地图为何有所不同,不应该移除反而造成读者困惑。--Reke(留言) 2013年4月7日 (日) 04:39 (UTC)
- 该段注记看起来是由另一位 IP 用户 218.174.197.59 在这次编辑中移除的。
- 有关大尺度、小尺度的说法,基本上符合常情。不过提醒一点,不论尺度如何,都不宜扩大至省道台7甲县市交界处,因为那里有罗叶尾溪流过,不会是分水岭,违反垭口的基本性质。如果您询问时有论及此点,相信答案会更明确。毕竟不同的问法,答案的方向与精确度常常会有所不同。--Kolyma(留言) 2013年4月7日 (日) 08:26 (UTC)
- 呃,他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地图包括的范围比较大时,垭口与边界的距离就微不足道。他的举例是,比方说在台中市市区问“思源垭口”怎么去时,我们会以“沿台七甲线走,在跟宜兰的交界那里”回答,而不会明确指出其不在边界上这点。同样地,像台湾省通志因为写的范围是包括全台,以包括县市或者全台湾的地图来看,思源垭口就会被描述成在边界。据他的说法称这种不能算“错误”,只是在那里尺度下不必精准描述到差几百公尺的范围。而太刻意强调在宜兰县境内不在边界,反而会使人在找寻图上目标时找不到在哪里。--Reke(留言) 2013年4月7日 (日) 09:11 (UTC)
- 完全同意!据此观念引伸:当我们预备在台中市条目插入一张300px见方的台中市地图时,思源垭口至台7甲县市界间那区区约500公尺的距离实在微不足道,在地图上势必统统缩成一个pixel,因而无法分辨;然而当我们预备在思源垭口条目插入一张300px见方的“思源垭口观景区”临近地图时,多半会希望将思源垭口、台7甲、县市界、罗叶尾溪河道、思源派出所、720林道叉路等绘出来,这时候500公尺可是相对非常大,大到实在无法忽视。现在我们现在探讨的正是思源垭口条目,而不是台中市条目,怎能忽略不计呢?-Kolyma(留言) 2013年4月7日 (日) 09:37 (UTC)-Kolyma(留言) 2013年4月7日 (日) 09:50 (UTC)
- 所以我支持条目主文如此表示,谨以注脚说明其他文献不同之因,避免有“维基推翻xx文献”的问题。--Reke(留言) 2013年4月7日 (日) 11:12 (UTC)
- 同意。不过提醒其他文献不同之因,上述说法只是其中之一;阅读未画出罗叶尾溪的低比例尺地图(先前曾经举例过),也是可能的原因之一。-Kolyma(留言) 2013年4月7日 (日) 11:39 (UTC)
- 所以我支持条目主文如此表示,谨以注脚说明其他文献不同之因,避免有“维基推翻xx文献”的问题。--Reke(留言) 2013年4月7日 (日) 11:12 (UTC)
- 完全同意!据此观念引伸:当我们预备在台中市条目插入一张300px见方的台中市地图时,思源垭口至台7甲县市界间那区区约500公尺的距离实在微不足道,在地图上势必统统缩成一个pixel,因而无法分辨;然而当我们预备在思源垭口条目插入一张300px见方的“思源垭口观景区”临近地图时,多半会希望将思源垭口、台7甲、县市界、罗叶尾溪河道、思源派出所、720林道叉路等绘出来,这时候500公尺可是相对非常大,大到实在无法忽视。现在我们现在探讨的正是思源垭口条目,而不是台中市条目,怎能忽略不计呢?-Kolyma(留言) 2013年4月7日 (日) 09:37 (UTC)-Kolyma(留言) 2013年4月7日 (日) 09:50 (UTC)
- 呃,他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地图包括的范围比较大时,垭口与边界的距离就微不足道。他的举例是,比方说在台中市市区问“思源垭口”怎么去时,我们会以“沿台七甲线走,在跟宜兰的交界那里”回答,而不会明确指出其不在边界上这点。同样地,像台湾省通志因为写的范围是包括全台,以包括县市或者全台湾的地图来看,思源垭口就会被描述成在边界。据他的说法称这种不能算“错误”,只是在那里尺度下不必精准描述到差几百公尺的范围。而太刻意强调在宜兰县境内不在边界,反而会使人在找寻图上目标时找不到在哪里。--Reke(留言) 2013年4月7日 (日) 09:11 (UTC)
部落格来源问题
- 在争议发生起初时,Kolyma不是就在互相客栈拿出别人部落格文章及照片去解释思源垭口与县市交界是不同位置,这种是不是也有著“xx文献推翻维基”的问题?--36.232.212.42(留言) 2013年4月12日 (五) 18:49 (UTC)
- (~)补充:依据Talk:思源垭口/存档1留言时间可以找的到当时是在Wikipedia:互助客栈开始发生争议,我想从当时的Wikipedia:互助客栈发言的编辑网址拿过来连结给你们,应该想赖也赖不掉吧?--36.232.212.42(留言) 2013年4月12日 (五) 18:54 (UTC)
- 客栈发言拿部落格资料作说明有何不可?又有什么好赖的?-Kolyma(留言) 2013年4月14日 (日) 14:08 (UTC)
- 误会一场!我已经在Citecheck讨论说明。--36.232.216.243(留言) 2013年4月15日 (一) 16:48 (UTC)
- 客栈发言拿部落格资料作说明有何不可?又有什么好赖的?-Kolyma(留言) 2013年4月14日 (日) 14:08 (UTC)
共识适用范围问题
- (*)提醒:所谓的讨论共识并不代表只有你们二人认同即可,一旦后人察觉出问题或提出新的质疑,这些问题或质疑正与内文来源有所落差或冲突时,此刻讨论就并非你们二人所持有的来源,或者经由推论或主张个人观点在你们二人认可就能解决。--36.232.211.170(留言) 2013年4月7日 (日) 15:21 (UTC)
- 欢迎找出问题。--Kolyma(留言) 2013年4月11日 (四) 11:30 (UTC)
- 你不要装了,先前都已经把问题讲出来了,只是你视而不见,你还要让我继续重复说是做什么?我不知道你要我陪你兜圈子是要兜多久?--36.232.212.42(留言) 2013年4月12日 (五) 18:26 (UTC)
- 欢迎找出问题。--Kolyma(留言) 2013年4月11日 (四) 11:30 (UTC)
挂cv模板合适性问题探讨
目前条目本文中第5项参考文献(《宜花东全览:百科地图》……)被挂 cv 模板,显示“来源可靠?”及浮动字串“引用来源的可信度可能需要查证”。请挂模板者说明该来源的可靠性、可信度有何问题?依据为何?-Kolyma(留言) 2013年4月6日 (六) 04:10 (UTC)
- (:)回应:我也来学学你!不予置评。既然我先前劝你别钻牛角尖,你却没理会,那么你又何须说这么多?--36.232.217.111(留言) 2013年4月6日 (六) 14:06 (UTC)
- (~)补充:愿老天保佑Kolyma能早日走出来--36.232.217.111(留言) 2013年4月6日 (六) 14:10 (UTC)
- (*)提醒:既然阁下提不出合理解释,本人将删除模板。--Kolyma(留言) 2013年4月6日 (六) 16:26 (UTC)
- (:)回应:既然阁下提不出合理解释,本人将另挂模板。--36.232.221.167(留言) 2013年4月7日 (日) 07:35 (UTC)
- (:)回应:误会一场!我已经在Citecheck讨论说明。--36.232.216.243(留言) 2013年4月15日 (一) 16:49 (UTC)
- (:)回应:既然阁下提不出合理解释,本人将另挂模板。--36.232.221.167(留言) 2013年4月7日 (日) 07:35 (UTC)
- (*)提醒:既然阁下提不出合理解释,本人将删除模板。--Kolyma(留言) 2013年4月6日 (六) 16:26 (UTC)
挂模板多,解决问题少。
Kolyma在建议增高巡查员门槛提到“挂维护模板的人多,解决问题的人少。”由于Kolyma原以为改善思源垭口,后来我发现争议仍存在于地图,恰好Kolyma有添加地图进去,于是我在这笔编辑有添加模板,但为了避免引发争议,我特此在建议增高巡查员门槛向Kolyma回应,其答复讯息太多,详情请前往建议增高巡查员门槛阅览,在此就不便多述。--36.232.246.99(留言) 2013年3月24日 (日) 18:18 (UTC)
- (:)回应:本人在互助客栈方针版的发言系就执行分类、清理等维护工作之所见有感而发,与本条目毫无关连。阁下若对本条目内容有任何意见,建议在此页面提出,亦可尽快注册后至本人用户讨论页面提出(本人通常无意愿回复用户讨论页面中的浮动IP匿名用户发言)。发言时请“就事论事”即可,勿涉及人身批评,谢谢!-Kolyma(留言) 2013年4月5日 (五) 01:42 (UTC)
- (:)回应:我也来学学你!不予置评。既然我先前劝你别钻牛角尖,你却没理会,那么你又何须说这么多?--36.232.217.111(留言) 2013年4月6日 (六) 14:11 (UTC)
- (~)补充:愿老天保佑Kolyma能早日走出来--36.232.217.111(留言) 2013年4月6日 (六) 14:11 (UTC)
- 建议就事论事,不必呼天叫地。--Kolyma(留言) 2013年4月7日 (日) 02:17 (UTC)
- 口气斯文点,何谓“呼天叫地”?我也劝你就事论事。--36.232.221.167(留言) 2013年4月7日 (日) 07:36 (UTC)
- 建议就事论事,不必呼天叫地。--Kolyma(留言) 2013年4月7日 (日) 02:17 (UTC)
挂POV模板合适性问题探讨
目前条目被挂 POV 模板,显示:“本条目描述思源垭口位置及注释内容中立性有争议。……”然而有关思源垭口位置及注释内容,先前主要参与讨论的Reke君与本人已经达成共识,另一人则早已淡出。据此,拟移除模板。若挂模板者有异议,请述明理由何在?-Kolyma(留言) 2013年4月7日 (日) 11:58 (UTC)
- 误会一场!我已经在Citecheck讨论说明。你说另一人?当时讨论不是只有你们三人才是,不明白为何你只见到Reke与另一人的意见呢?--36.232.216.243(留言) 2013年4月15日 (一) 16:47 (UTC)
这条目的问题如下所述
POV
- POV:注释问题已经添加Fact表示来源请求,其中有的注释疑似个人口吻或主张观点去写,但这问题得必须先拿出来源才能厘清。接著,看你们讨论思源垭口位置已经许久,从过往存档可知道,争议莫过于地图,所以我就只讨论地图,这部分会拆成二个问题:一个则是属于Citecheck;另一个则是“行政区域属于宜兰县大同乡南山村[3],接近宜兰、台中交界[注 4][4][5]”这段话所附上来源有问题,请再重新审视思源哑口观景区、埤亚南越岭警备道宜兰段初探和《宜花东全览:百科地图》,不要因为来源没载明,就凭自己认为下去写,这种叫无中生有。
- 来源跟中立性是两件事,请勿混为一谈。请就挂POV模板的理由提出说明。--Kolyma(留言) 2013年4月8日 (一) 16:15 (UTC)--Kolyma(留言) 2013年4月8日 (一) 17:48 (UTC)
- 请尽快提出说明。--Kolyma(留言) 2013年4月11日 (四) 11:31 (UTC)
- 误会一场!我已经在Citecheck讨论说明。--36.232.216.243(留言) 2013年4月15日 (一) 16:44 (UTC)
Citecheck
- Citecheck:同上,正因为无中生有,所以疑似是某人推敲或主张观点,因而曲解来源记载之原意,比如埤亚南越岭警备道宜兰段初探就没写出来,《宜花东全览:百科地图》也没写出来,怎可能就此认定思源垭口位置只凭某人持有的来源去写?这条目岂不成了某人的条目了?--36.232.211.170(留言) 2013年4月7日 (日) 15:13 (UTC)
- 吴永华(宜兰文史研究者、宜兰文献委员会委员)的《埤亚南越岭警备道宜兰段初探》写出埤亚南鞍部(今思源垭口)与州界(今县市界)是两个不同地点;户外生活图书(股)的《宜花东全览:百科地图》明确标示出思源垭口位置不在县市界上,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文献。请问这两个来源有何问题?您用什么资料作引证?另外,这两个来源都符合“可供查证”的要求,前者公开于网路上,后者公开印行贩售,您怎么会说成“只凭某人持有的来源”?-Kolyma(留言) 2013年4月8日 (一) 16:15 (UTC)-Kolyma(留言) 2013年4月11日 (四) 11:37 (UTC)
- 请尽快提出说明。--Kolyma(留言) 2013年4月11日 (四) 11:31 (UTC)
- 这不用说明,第一:先前已经讲二次了,用不著因为你重复地问,我就要再继续陪你重复地答吧!第二:你不明白就去翻阅Talk:思源垭口/存档1,多看几次就或许能让你自己看出你自己这套做法有何问题,最后是第三:不要每次因为你重复问,对方不想答或是不愿重复地一直说,你就推说是对方不想讨论,甚至还在编辑摘要填上“退用户36.232.X.X 及 Kolama (不是 Kolyma) 不愿理性讨论的破坏性编辑”这种指控,我哪知道Kolama是谁,也不要为了证明不是你就诬赖说是我,这种做法如同思源垭口争议,“不是一就是二”是很容易出错的,怎么知道思源垭口会不会还有第三种可能,甚至第四种可能,就如同你们刚才讨论说的,空间问题是不能只单纯仰赖一张地图或一本书就能论定,最小尺度空间而言是山口,最大尺度空间可以说整个区域,这区域可以指整条通谷,又或者指你们说这五百公尺区域,既然有这么多种可能,又怎能“不是一就是二”这种做法论定呢?--36.232.212.42(留言) 2013年4月12日 (五) 18:37 (UTC)
- 您既然挂了模板,就有义务回答他人的质疑。Talk:思源垭口/存档1长达109,448位元组,如果您觉得哪些内容对您的观点有利,请抄录过来这里,以便进一步讨论;否则光是提Talk:思源垭口/存档1而不指明哪些内容,没人知道您在说什么,也无助于解决目前的争议。Kolama 是谁?我暂时没兴趣了解,写在一起只是你们的修改时间邻近而已。“诬赖”二字,敬请慎用。至于您最后一大段内容,看不出与Citecheck有关,在此不作回应;如果您是想作为POV的理由,请写到POV子议题内,但请记得提出“可供查证”之来源,才有足够的说服力。
- 由于您并未针对Citecheck的问题回答,故重提一次:吴永华与户外生活图书的文献有何问题?您用什么资料作引证?至于将此等符合“可供查证”的来源说成“只凭某人持有的来源”一事,也许只是您的一时误判,那就算了;当然如果不是误判,也欢迎您一并说明为何有此说法。--Kolyma(留言) 2013年4月13日 (六) 00:46 (UTC)
- (:)回应:首先,我为我行为先向你道歉,当初会添加Citecheck模板有写在这笔编辑摘要里,因为我一时失察,现在依据Wikipedia:可供查证,确实我不该秉持Talk:思源垭口/存档1里所言地图争议,就要求你不要使用地图。相反地,有Wikipedia:可供查证这方向下进行,无论任何来源受到何种质疑或不可靠,也都必须列明来源,换言之,我们没有筛选来源何种可用或不可用这种权利。以此而言,你无论持有什么来源,只要写进维基百科的内容不要有著去驳斥另一来源记载的内容(这做法会让人以为是A来源讲的是对,而B来源讲的是错的。)其馀当下,我就没有意见表示。--36.232.216.243(留言) 2013年4月15日 (一) 16:43 (UTC)
- 这不用说明,第一:先前已经讲二次了,用不著因为你重复地问,我就要再继续陪你重复地答吧!第二:你不明白就去翻阅Talk:思源垭口/存档1,多看几次就或许能让你自己看出你自己这套做法有何问题,最后是第三:不要每次因为你重复问,对方不想答或是不愿重复地一直说,你就推说是对方不想讨论,甚至还在编辑摘要填上“退用户36.232.X.X 及 Kolama (不是 Kolyma) 不愿理性讨论的破坏性编辑”这种指控,我哪知道Kolama是谁,也不要为了证明不是你就诬赖说是我,这种做法如同思源垭口争议,“不是一就是二”是很容易出错的,怎么知道思源垭口会不会还有第三种可能,甚至第四种可能,就如同你们刚才讨论说的,空间问题是不能只单纯仰赖一张地图或一本书就能论定,最小尺度空间而言是山口,最大尺度空间可以说整个区域,这区域可以指整条通谷,又或者指你们说这五百公尺区域,既然有这么多种可能,又怎能“不是一就是二”这种做法论定呢?--36.232.212.42(留言) 2013年4月12日 (五) 18:37 (UTC)
居然有匿名用户疑似想用添加模板方式来规范别人不能用地图做为来源
刚才看到Talk:思源垭口出现很奇怪现象,居然有匿名用户疑似想用添加模板方式来规范别人不能用地图做为来源,而且这做法对条目的争议并没有益处,只会多让别人质疑这位匿名用户的动机。言归正传,我不觉得这条目有什么需要被添加模板,假如说因为地图的争议,我个人认为争议都来自每个人自己去看这条目的角度不同罢了,并没有所谓一定不能用什么或者只能用什么,只要有来源附上即可,更何况我们是没有义务去审查内容,还有可供查证不等同正确性,所以请不要尝试地去规范他人只能使用什么或不能用什么。--少鹏(留言) 2013年4月6日 (六) 14:32 (UTC)
- 编辑思源请三思并查看讨论页。这是维基百科的一个死穴。--黑雪姬(留言) 2013年4月7日 (日) 15:45 (UTC)
怎会写不一样呢?
我刚准备要去投票之前发现一件事,令我觉得你们怎会跟专家写的不一样?我把网址连结[1][2]拿过来给大家看,进去看就会发现一句话明显与思源垭口写的不一样,投票活动说明有讲到,这里全都是经由专家调查及研究所登录出来具有价值的地景,所以就觉得很疑惑是专家明明是写,思源垭口位于台中县和宜兰县之交界,怎么你们在思源垭口会是写,行政区域属于宜兰县大同乡南山村,接近宜兰、台中交界,这样子看起来就显得很疑惑了,那究竟思源垭口在什么地方?不太可能同一地方会跑来跑去,它又不会动,而且专家有调查研究过,他们当中也有的是学术界任教职,应该不至于会误人子弟,会不会是你们哪里写错了?--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3日 (二) 16:38 (UTC)
- 这是尺度与误差问题。并不一定要“刚好”在县界上,才能说“位于台中县和宜兰县之交界”的。容易找到的大部分的相关资料都是100公尺尺度(或更大),而这些维基人当初争论探讨的是20公尺尺度,甚至更小。专家没说错,维基也没写错。专家是写“位于台中县和宜兰县之交界”,这没错,但专家敢不敢说“思源垭口定义了台中县和宜兰县的界线”?冬天风摇酒馆绣中灯 2013年9月4日 (三) 09:15 (UTC)
- 既然没错,又为什么要问专家敢不敢说“思源垭口定义了台中县和宜兰县的界线”?这可把我原本我能懂的意思,一下子被这问题给搞不懂了。--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4日 (三) 15:39 (UTC)
- 因为思源垭口只是在较大地图尺度位于县界上,它不见得“刚好”位于县界上,更不见得“定义”了县界。冬天风摇酒馆绣中灯 2013年9月5日 (四) 06:36 (UTC)
- 路过插话:就算该垭口正好落在两县县界上,也不能因此推论县界是根据垭口位置而定。如果要写垭口位置定义了县界,就得找到正式的文件上明言‘(当地政府)将垭口订为两县交界’之类的叙述。不过我也认为原题的问题关键在于认定的尺度,在县界附近不见得就是正好落在县界上。--泅水大象™ 讦谯☎ 2013年9月5日 (四) 06:57 (UTC)
- 因为思源垭口只是在较大地图尺度位于县界上,它不见得“刚好”位于县界上,更不见得“定义”了县界。冬天风摇酒馆绣中灯 2013年9月5日 (四) 06:36 (UTC)
- 既然没错,又为什么要问专家敢不敢说“思源垭口定义了台中县和宜兰县的界线”?这可把我原本我能懂的意思,一下子被这问题给搞不懂了。--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4日 (三) 15:39 (UTC)
这活动[3]里头贴出来的图是这一张[4],就与台湾的地景百选这本书刊登照片是一样的,不过思源垭口贴出来的图片却是这一张 ,那这样又该如何解释呢?二张图不一样耶……。--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8日 (日) 08:57 (UTC)
- 取景方向相反:前者背对思源垭口,后者则面向思源垭口。有趣的是相机位置相距并不远,就在同一根电线杆的前、后而已。--Kolyma(留言) 2013年9月9日 (一) 14:25 (UTC)
- 自然地理学上的思源垭口就是这张图的位置,也是小到只能停个几辆车而已。至于人文地理学上要将其范围放大到什么程度,目前并无规范;至少宜兰县政府迄今并未定义“思源垭口风景特定区”。另外,“尺度”的意思是地图学上的比例尺大小;而非人们自行解读其范围大小。Talk:思源垭口有个例子,抄录至此提供您参考:
- 当我们预备在“台中市”条目插入一张300px见方的台中市地图时,思源垭口至台7甲县市界间那区区约500公尺的距离实在微不足道,在地图上势必统统缩成一个pixel,因而无法分辨;然而当我们预备在“思源垭口”条目插入一张300px见方的“思源垭口观景区”临近地图时,多半会希望将思源垭口、台7甲、县市界、罗叶尾溪河道、思源派出所、720林道叉路等绘出来,这时候500公尺可是相对非常大,大到实在无法忽视。--Kolyma(留言) 2013年9月9日 (一) 23:59 (UTC)
- 我又不懂了,你不是说二张图拍摄位置都在同一地方,只是取景一张在前,一张在后的差别,既然如此,这个活动拍的图[6]还有维基百科拍的图File:Looking north toward Sihyuan Wukou.JPG到底算不算思源垭口?要是觉得这二张图都算,怎会变成你说这张图的位置小到只能停几辆车?难道那二张图拍摄的地方是因为不是思源垭口而不能停车吗?我原本以为之前你们说尺度我懂,所以能理解为何这地方会这么大,倒觉得这其中有问题,怎可能地形会变来变去,原本很大就突然被你说的很小。--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13日 (五) 15:31 (UTC)
- “前者(活动拍的图)背对思源垭口”,所以不是拍摄思源垭口本身;“后者(维基百科附图)则面向思源垭口”,只说它是朝著思源垭口方向拍摄而已,并没有说思源垭口出现在照片中。事实上,思源垭口位于照片中道路尽头右转处,也就是这张照片的位置。-Kolyma(留言) 2013年9月14日 (六) 17:56 (UTC)
- 我用 Google Map 街景图来说明好了:活动拍的图大概与此相仿,下方的地图显示此时思源垭口位于拍照者身后大约300公尺处;维基百科附图大概与此相仿,下方的地图显示此时思源垭口位于拍照者前方大约350公尺处;而展现思源垭口所在位置的那张照片大概与此相仿,照片中的红色凉亭处就是思源垭口,凉亭内立有有一座“开路纪念碑”,一面是碑文,另面则有“饮水思源”四个大字。--Kolyma(留言) 2013年9月14日 (六) 18:32 (UTC)--Kolyma(留言) 2013年9月15日 (日) 03:23 (UTC)
- 虽然我不清楚这活动图片[7]是不是出自专家学者拍摄,但是不明白“拍摄思源垭口却不是拍摄思源垭口本身,只是朝著思源垭口拍摄,并没说思源垭口出现在照片中”是在说什么?你要给我的观念是不是想说,思源垭口是在这张图的位置红色凉亭处?可是这活动[8]贴这一张[9]下方就明明就写“本地景为兰阳溪和大甲溪流域的分水岭,道路经过大甲溪旧有的宽广河谷,呈现谷中谷的地形景观,被认为是兰阳溪袭夺大甲溪的源头支流所造成。 ”只是在位置资料记载地名思源哑口 (匹亚南鞍部),那么本地景难道不是指思源哑口 (匹亚南鞍部)?--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15日 (日) 15:14 (UTC)
- 与思源垭口有关的活动,拍摄垭口“邻近地区”的照片并无不妥,没有规定一定只能拍摄垭口本身。况且该活动主题为“地景”,思源垭口“邻近地区”最有地理学研究价值的“地景”就是这段无能河通谷,而非垭口本身,因此以它作为活动照片也符合常情。错只错在主办单位做事“不够严谨”,没有写清楚思源垭口位置是在县市界“附近”,也没有写清楚活动照片内容是思源垭口“附近”(“旁”、“一侧”、“西南侧”或含糊一点“南侧”也都还好)的无能河通谷而已。
- 有关思源垭口位置的描述,错误的远比正确的多得太多了。在此我已经尽我所能地协助您理解,再下去就只能看您自己了。-Kolyma(留言) 2013年9月16日 (一) 00:46 (UTC)--Kolyma(留言) 2013年9月16日 (一) 12:44 (UTC)
- 其实主办单位的“不严谨”非止一端,上面您引用的一段文字也有暇疵:一般而言,一个地方如果是分水岭,就不会是河谷。换成是我,就不会写成这样,因为极容易误导未到过现场的读者。--Kolyma(留言) 2013年9月16日 (一) 23:54 (UTC)
- 有错吗?有误导吗?嗯……这我可以试著思考,但我会尽力避免陷入正确与错误的思维当中去应证哪一方才是误导。到目前为止我所知,这活动说明[10]写著:“本地景为兰阳溪和大甲溪流域的分水岭,道路经过大甲溪旧有的宽广河谷,呈现谷中谷的地形景观,被认为是兰阳溪袭夺大甲溪的源头支流所造成。 ”从这段话来看,思源垭口可能就是指这地方的地形所在,配合我之前翻阅《台湾1/25000全览百科地图集②》第160页,或许这能说明思源垭口是在鞍部也对,在县市交界也对,说专家写的也对,而你说的鞍部也对。因为我来这里问只问怎么这活动[11]与维基百科写的不一样,所以对于主办单位严不严谨或者思源垭口位置的描述是正确还是错误,这些问题我不便置评。我曾将这问题与地理老师讨论过,他也没多说什么,只说任何资料只是辅助参考之用,学习目的是让自己在大家共同讨论的环境当中,去试著参与到别人能用什么思维去切入问题来提出解释,然后再看看自己所提出的解释与别人差异何在,从这些差异发现更多值得继续探讨之处,所以我很荣幸能借由询问处与各位一起讨论。--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18日 (三) 15:08 (UTC)
- 建议您先弄清楚垭口(鞍部)的基本定义。-Kolyma(留言) 2013年9月19日 (四) 00:41 (UTC)
- 我没有认为你说的不对,所以不明白为何你有这种反应?建议您先弄清楚我的话,难道你不是说思源垭口是在鞍部?我是觉得无论思源垭口是不是在鞍部,我只要知道为何这活动[12]与维基百科写的不一样就好了,而且地形本身是不会自己跑来跑去,用定义去限制就显得似乎是人为来操作它了,所以按照地理老师给我的观念,任何资料都只是参考辅助之用,学习的目的还是在于能将自己与别人之间所提出问题的解释发现差异,以追求进一步的讨论才能有所价值,我能希望你能用自己的思考去说,我拿地图来看也只是找到其中的假设而已,对于你问我对垭口(鞍部)的基本定义,请问你能先将自己认为垭口(鞍部)的基本定义提出解释吗?--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20日 (五) 12:55 (UTC)
- 如果您弄清楚,就不会说“在县市交界也对”。有关垭口的基本定义,鞍部条目写得很清楚,麻烦您自己看。-Kolyma(留言) 2013年9月20日 (五) 15:37 (UTC)
- 我看了,不过我不明白为何你非得要我去弄清楚垭口的基本定义才行呢?而且为什么你会说:“就不会说‘在县市交界也对’”这句话?--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20日 (五) 17:08 (UTC)
- 既然我依照你说去看,希望你能说说你对垭口(鞍部)的解释是什么,鞍部条目写了什么是另一回事,我会这么问是想知道你自己的认为。此外,我也希望你可不可以别这么激动,我没有评论你说鞍部怎么样,我说“在县市交界也对”是不是有触怒到你?要是有,也能不能可以告诉我为什么?--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20日 (五) 17:17 (UTC)
- (:)回应:建议讨论时就事论事即可,不必擅自揣测他人情绪。目前议题有点远了,有必要切回主题:上面提供的 Google Map 街景及户外生活地图已经很清楚证明思源垭口位置不在县市界上了,如果阁下仍然无法理解,那我真的没办法了。--Kolyma(留言) 2013年9月21日 (六) 02:34 (UTC)
- (:)回应:您误会了,因为你没解释出来为什么你会有“如果您弄清楚,就不会说‘在县市交界也对’。”这种反应,所以我才以为是不是我触怒到你?所以我非常地抱歉去揣测你的情绪,请多多体谅我有这种顾虑,不过还是麻烦你可不可以解释为什么你会这样的反应呢?而且你也没有说出你自己认为对于垭口(鞍部)的定义是什么,我知道目前为止是有离原来议题远些,但既然你话都出口了,不妨多让别人知道你自己认为的思源垭口,我这么说不是我无法理解,因为我需要更多资料去查,所以只凭著Google Map 街景及户外生活地图去讨论是对我来说不太够,再说我问题并不是为了思源垭口位置是不是县市交界上,而是要了解这活动说明[13]与你们写的之间存在如此差异去做探讨,因此到目前为止我没有不理解或者否定掉你认为的思源垭口,我之前有说过,我不会用正确与错误的思维去验证哪一方是误导,地理毕竟不是数学,无法用定义当成是公式去套用,我还是很诚心希望你能解释你自己认为的垭口(鞍部)是什么,用自己的思考来说,这样讨论起来比较有价值与帮助。--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21日 (六) 09:20 (UTC)
- (&)建议:如果您对此议题真的有兴趣,不妨亲自到现场勘察。--Kolyma(留言) 2013年9月21日 (六) 02:47 (UTC)
- (:)回应:您误会了,我原本问题就是在找寻为何存在著这活动说明[14]与你们写的之间有如此差异去探讨,既然先前我已经配合你去看过垭口(鞍部)的基本定义,现在你又建议我亲自到现场勘察,我希望你能平等一点,在建议我亲自到现场勘察之前,你可不可以回答我上述三个问题呢?到目前为止,我不敢说我没有用到“建议”二字去对别人说,但我还是比较多希望,我可以用自己的诚心去鼓动对方能有继续进一步的讨论,而减少用到像“建议”这种有强烈语气的词汇。--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21日 (六) 09:41 (UTC)
- (!)意见:既然提出现场勘察这方法,虽然这已经有离原来议题稍远些,但也是值得去讨论,这可以提供给日后有人对这方面有兴趣,可以多加讨论,或者分享现场勘察的心得,以便给专家学者、维基百科以及更多出版业编辑们能有参照、新发现。--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21日 (六) 16:07 (UTC)
- (:)回应:建议讨论时就事论事即可,不必擅自揣测他人情绪。目前议题有点远了,有必要切回主题:上面提供的 Google Map 街景及户外生活地图已经很清楚证明思源垭口位置不在县市界上了,如果阁下仍然无法理解,那我真的没办法了。--Kolyma(留言) 2013年9月21日 (六) 02:34 (UTC)
- 如果您弄清楚,就不会说“在县市交界也对”。有关垭口的基本定义,鞍部条目写得很清楚,麻烦您自己看。-Kolyma(留言) 2013年9月20日 (五) 15:37 (UTC)
- 我没有认为你说的不对,所以不明白为何你有这种反应?建议您先弄清楚我的话,难道你不是说思源垭口是在鞍部?我是觉得无论思源垭口是不是在鞍部,我只要知道为何这活动[12]与维基百科写的不一样就好了,而且地形本身是不会自己跑来跑去,用定义去限制就显得似乎是人为来操作它了,所以按照地理老师给我的观念,任何资料都只是参考辅助之用,学习的目的还是在于能将自己与别人之间所提出问题的解释发现差异,以追求进一步的讨论才能有所价值,我能希望你能用自己的思考去说,我拿地图来看也只是找到其中的假设而已,对于你问我对垭口(鞍部)的基本定义,请问你能先将自己认为垭口(鞍部)的基本定义提出解释吗?--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20日 (五) 12:55 (UTC)
- 建议您先弄清楚垭口(鞍部)的基本定义。-Kolyma(留言) 2013年9月19日 (四) 00:41 (UTC)
- 有错吗?有误导吗?嗯……这我可以试著思考,但我会尽力避免陷入正确与错误的思维当中去应证哪一方才是误导。到目前为止我所知,这活动说明[10]写著:“本地景为兰阳溪和大甲溪流域的分水岭,道路经过大甲溪旧有的宽广河谷,呈现谷中谷的地形景观,被认为是兰阳溪袭夺大甲溪的源头支流所造成。 ”从这段话来看,思源垭口可能就是指这地方的地形所在,配合我之前翻阅《台湾1/25000全览百科地图集②》第160页,或许这能说明思源垭口是在鞍部也对,在县市交界也对,说专家写的也对,而你说的鞍部也对。因为我来这里问只问怎么这活动[11]与维基百科写的不一样,所以对于主办单位严不严谨或者思源垭口位置的描述是正确还是错误,这些问题我不便置评。我曾将这问题与地理老师讨论过,他也没多说什么,只说任何资料只是辅助参考之用,学习目的是让自己在大家共同讨论的环境当中,去试著参与到别人能用什么思维去切入问题来提出解释,然后再看看自己所提出的解释与别人差异何在,从这些差异发现更多值得继续探讨之处,所以我很荣幸能借由询问处与各位一起讨论。--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18日 (三) 15:08 (UTC)
- 虽然我不清楚这活动图片[7]是不是出自专家学者拍摄,但是不明白“拍摄思源垭口却不是拍摄思源垭口本身,只是朝著思源垭口拍摄,并没说思源垭口出现在照片中”是在说什么?你要给我的观念是不是想说,思源垭口是在这张图的位置红色凉亭处?可是这活动[8]贴这一张[9]下方就明明就写“本地景为兰阳溪和大甲溪流域的分水岭,道路经过大甲溪旧有的宽广河谷,呈现谷中谷的地形景观,被认为是兰阳溪袭夺大甲溪的源头支流所造成。 ”只是在位置资料记载地名思源哑口 (匹亚南鞍部),那么本地景难道不是指思源哑口 (匹亚南鞍部)?--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15日 (日) 15:14 (UTC)
- 我又不懂了,你不是说二张图拍摄位置都在同一地方,只是取景一张在前,一张在后的差别,既然如此,这个活动拍的图[6]还有维基百科拍的图File:Looking north toward Sihyuan Wukou.JPG到底算不算思源垭口?要是觉得这二张图都算,怎会变成你说这张图的位置小到只能停几辆车?难道那二张图拍摄的地方是因为不是思源垭口而不能停车吗?我原本以为之前你们说尺度我懂,所以能理解为何这地方会这么大,倒觉得这其中有问题,怎可能地形会变来变去,原本很大就突然被你说的很小。--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13日 (五) 15:31 (UTC)
(~)补充:我整理了一下,到目前为止,虽然我参考户外生活出版的地图去假设,但是面对这问题(指这活动说明[15]与你们写的之间存在如此差异)是显得不够,所以我只能说我先前的假设是太大胆些,不过话说回来,也很感谢Kolyma积极地向我解释,所以才能知道他的认为思源垭口是依照自然地理学定义的鞍部,这点我没有否定,却也不会排除思源垭口是存在于这活动[16]所说明的地形上,我会问这问题只是想知道二方对于思源垭口解释的差异的为何。只不过,我需要有人告诉我该去找什么资料可以看到更多作者解释思源垭口,这样子发现更多解释所存在的差异,要走到这步就已经不是透过这里讨论可以找到,所以这与亲访现场察看是没有关系,因为我要的是看到各种解释的差异,并找出其中的原因,而不是去从这些解释或原因之中去选择自己认为的一种答案当成是符合垭口(鞍部)定义,希望我可以透过我这样说明一次说清楚,避免日后有人进来参与讨论时,会弄不懂我问题是要问什么。--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21日 (六) 09:47 (UTC)
- 因为整个讨论下来太长了,所以对于我求问说查资料,我把这议题移到最下面讨论“请各位给我更多资料去查”。--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21日 (六) 09:50 (UTC)
我觉得我这问题还是自己来好了,我看看我自己找来的资料能不能让我弄懂,不然这样子看,我还满容易混乱。不过,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图书馆要找什么资料?--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13日 (五) 15:36 (UTC)
- 如果您会看等高线图且有能力自行研判垭口位置,那么这张图就够了。不过很可惜该图将思源垭口位置标错了,应该是在开路纪念碑所指位置才对;再者该图将最靠近开路纪念碑的马当溪支流画得太长了,根本就不应该碰到省道台7甲线,更不用说弯道内侧那一小段蓝色的败笔了。
- 如果您不具备上述技能,那么建议您到图书馆找一下户外生活出版的《宜花东全览:百科地图》,第88页(2007年版)有用符号标出思源垭口的正确位置。--Kolyma(留言) 2013年9月14日 (六) 19:10 (UTC)--Kolyma(留言) 2013年9月14日 (六) 23:32 (UTC)
- 就只有一本地图?我有去找,不过不是你说那本,我是翻阅《台湾1/25000全览百科地图集②》这本,第160页有看到,也明确标示出“鞍部//”,它把标示成黑色粗体放大字体标示“思源垭口”四字,这种标示通常用在地名上,或许思源垭口只是个地名,并没有将思源垭口标示在鞍部,而且这活动介绍[17]也没有说思源垭口是在鞍部,我想这大概为何会发生我所提出这问题的原因了。--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15日 (日) 15:14 (UTC)
- 我没看过您所说的地图版本,不便置评。不过有些地图标错思源垭口的位置也不足为奇,因为经建版二万五千分之一台湾地形图也是标错,而它却是许多台湾地图抄袭的来源。户外生活出版的地图相对可靠,但该公司为了抓竞争对手抄袭,有时候会故意弄错,所以也要多方求证。
- 至目前为止,官方并未将“思源垭口”定义成一个行政区或风景区的名称,因此还是只能算是地形学上的一个“鞍部”名称而已。
若硬要说它是习用“地名”,并不合宜。-Kolyma(留言) 2013年9月16日 (一) 00:59 (UTC)-Kolyma(留言) 2013年9月18日 (三) 16:02 (UTC)- 我也没说我看过你说的地图版本,不便置评。但是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这么说户外生活,我是觉得无论是不是你有凭证,不该在公开场合上说这家公司的是非,当然我不会说你抹黑,因为只有这家公司有权才能这么说,所以我不便置评。
- 至目前为止,我从来没说思源垭口是鞍部,不知道你是从何得知我是这么说?我也没硬要说它是习用地名,只是这本地图在“思源垭口”这四个字标示方式与其它地名无异,假设如此而已,其实你也可以说思源垭口是什么之类,所以我搞不懂你说不合宜是指哪方面?可以指明出来吗?--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18日 (三) 14:47 (UTC)
- 第一、户外生活出版地图的版权页面会印有该公司埋设“地雷”的相关说明。第二、一般而言,垭口与鞍部同义,此例亦然。第三、也许你我对“习用地名”认知不同,不过因为此非本议题重点,为避免失焦,故已回头修改先前的发言。--Kolyma(留言) 2013年9月18日 (三) 16:05 (UTC)
- 版权页面会印有该公司埋设“地雷”的相关说明?不太明白这话意思。你说:“垭口与鞍部同义,此例亦然。”这句话可以解释吗?你觉得“习用地名”认知是什么呢?正因为认知不同,才值得来大家共同讨论,要是认知与你相同,虽然可以让你解释起来会轻松许多,却少了可以发现更多值得探讨之处,那么讨论起来也就不会有意义了,这是我从地理老师那里所得到学习的观念。--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18日 (三) 16:11 (UTC)
- 我刚才想到,所以回过头来讨论你之前说习用地名合不合宜的问题。虽然我只说“地名”二字,所以可能我就不能知道你说“习用地名”是什么,只能等到你提出解释之后,我再来看看。依照我之前说,我是从《台湾1/25000全览百科地图集②》这本去找到思源垭口是在第160页,我唯一知道不合宜地方在于我是翻阅同一本《台湾1/25000全览百科地图集②》里看到很多页地图标示方式是用黑色粗体将字体放大,并没有去对照别家版本的地图来看,即使如此,我不会将思源垭口说是县名、山名,这当中标示方式不同,说是地名也不为过,就好比与附近的突棱、胜光等地都是如此方式标示,我在想这当中不合宜可能就是你有想到而我没想到的地方,这正好是可以提供下一阶段的讨论方向,我知道这已经离原本问题稍远些,但我还是想知道你说不合宜在哪。--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18日 (三) 16:34 (UTC)
- 第一、户外生活出版地图的版权页面会印有该公司埋设“地雷”的相关说明。第二、一般而言,垭口与鞍部同义,此例亦然。第三、也许你我对“习用地名”认知不同,不过因为此非本议题重点,为避免失焦,故已回头修改先前的发言。--Kolyma(留言) 2013年9月18日 (三) 16:05 (UTC)
- 就只有一本地图?我有去找,不过不是你说那本,我是翻阅《台湾1/25000全览百科地图集②》这本,第160页有看到,也明确标示出“鞍部//”,它把标示成黑色粗体放大字体标示“思源垭口”四字,这种标示通常用在地名上,或许思源垭口只是个地名,并没有将思源垭口标示在鞍部,而且这活动介绍[17]也没有说思源垭口是在鞍部,我想这大概为何会发生我所提出这问题的原因了。--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15日 (日) 15:14 (UTC)
- 第一、就是有关故意印错以保护著作权的说明。户外生活非常重视这点,以我手边的地图册为例,该页面印有“敬请读友鉴谅……”及“敬告出版同业编辑暨GPS·GIS同仁……”两个文字框说明此事,而且标题都用粗体字,非常明显。第二、请参考垭口、鞍部条目。第三、自然地理学上的垭口(鞍部、山口)就是右图红点处,理论上它只是一个点,实务上该地点可能略为平坦而形成一块“标高相同”的小区域,像思源垭口这种有道路经过垭口便是如此。倘若它被定义成一个聚落、行政区或风景区的名称,其范围就有可能与上述自然地理学的定义不相同,此即本人在上文所称习用地名的意思。不过强调此名词只是本人为了方便比较所用,可能不是正规学术用语及其解释,建议不必在此深究。--Kolyma(留言) 2013年9月19日 (四) 01:29 (UTC)
- 你的第一个回应,这我会再看去细详,因为之前我没有注意到,所以我采取半信半疑,不会对户外生活做任何有法律上责任的评论。顺便一提,我最近在书店看到一本登山书,教导如何使用地图的观念,我从这本书知道地图是不能用相信去思考,而是自己有没有正确去使用地图来思考。你的第二个回应,虽然我是以为思源垭口或许是个地名,但不代表思源垭口非得是个鞍部或是自然地理学上任何的定义,因为这可能你说的也成立,但我说的地名也未必不会成立,所以我认为习用地名不该只是定义在一个聚落、行政区或风景区的名称,从这活动说明[18]写著:“本地景为兰阳溪和大甲溪流域的分水岭,道路经过大甲溪旧有的宽广河谷,呈现谷中谷的地形景观,被认为是兰阳溪袭夺大甲溪的源头支流所造成。 ”从这段话来看,或许思源垭口只是包括了鞍部在内,而它的地形广及县市交界,所以变成你们写的思源垭口是在鞍部,而他们写的则是把整个地景搬进来说,这其中的差异我是很明显的看到了,这二方写的都没有所谓正不正确的问题,只是写的方向不一样,这或许就是令人产生混乱原因所在。--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20日 (五) 13:16 (UTC)
- 那句话再怎么看都是有暇疵。--Kolyma(留言) 2013年9月20日 (五) 15:50 (UTC)
- 那句话是指哪一句?暇疵是指什么?--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20日 (五) 17:19 (UTC)
- (:)回应:前面已写过了,麻烦您回头看。--Kolyma(留言) 2013年9月21日 (六) 02:39 (UTC)
- (:)回应:我能理解你说这话的心情,但也请你体谅我会这么问,就是顾虑到我误会你意思或是让你以为我无法理解你意思,所以才为了确定而问。既然你这么说,就请恕我大胆地假设你的意思,到目前为止我对于你说的,应该是将思源垭口理解是在自然地理学定义的鞍部,这不知道是你意思是如此?因为刚刚在上面的讨论做了整理去写在(~)补充这一栏,还请麻烦您回头看。--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21日 (六) 09:56 (UTC)
- (:)回应:前面已写过了,麻烦您回头看。--Kolyma(留言) 2013年9月21日 (六) 02:39 (UTC)
- 那句话是指哪一句?暇疵是指什么?--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20日 (五) 17:19 (UTC)
- 那句话再怎么看都是有暇疵。--Kolyma(留言) 2013年9月20日 (五) 15:50 (UTC)
- 你的第一个回应,这我会再看去细详,因为之前我没有注意到,所以我采取半信半疑,不会对户外生活做任何有法律上责任的评论。顺便一提,我最近在书店看到一本登山书,教导如何使用地图的观念,我从这本书知道地图是不能用相信去思考,而是自己有没有正确去使用地图来思考。你的第二个回应,虽然我是以为思源垭口或许是个地名,但不代表思源垭口非得是个鞍部或是自然地理学上任何的定义,因为这可能你说的也成立,但我说的地名也未必不会成立,所以我认为习用地名不该只是定义在一个聚落、行政区或风景区的名称,从这活动说明[18]写著:“本地景为兰阳溪和大甲溪流域的分水岭,道路经过大甲溪旧有的宽广河谷,呈现谷中谷的地形景观,被认为是兰阳溪袭夺大甲溪的源头支流所造成。 ”从这段话来看,或许思源垭口只是包括了鞍部在内,而它的地形广及县市交界,所以变成你们写的思源垭口是在鞍部,而他们写的则是把整个地景搬进来说,这其中的差异我是很明显的看到了,这二方写的都没有所谓正不正确的问题,只是写的方向不一样,这或许就是令人产生混乱原因所在。--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20日 (五) 13:16 (UTC)
- 第一、就是有关故意印错以保护著作权的说明。户外生活非常重视这点,以我手边的地图册为例,该页面印有“敬请读友鉴谅……”及“敬告出版同业编辑暨GPS·GIS同仁……”两个文字框说明此事,而且标题都用粗体字,非常明显。第二、请参考垭口、鞍部条目。第三、自然地理学上的垭口(鞍部、山口)就是右图红点处,理论上它只是一个点,实务上该地点可能略为平坦而形成一块“标高相同”的小区域,像思源垭口这种有道路经过垭口便是如此。倘若它被定义成一个聚落、行政区或风景区的名称,其范围就有可能与上述自然地理学的定义不相同,此即本人在上文所称习用地名的意思。不过强调此名词只是本人为了方便比较所用,可能不是正规学术用语及其解释,建议不必在此深究。--Kolyma(留言) 2013年9月19日 (四) 01:29 (UTC)
(!)意见:阁下开版写著:“……专家明明是写,思源垭口位于台中县和宜兰县之交界,怎么你们在思源垭口会是写,行政区域属于宜兰县大同乡南山村,接近宜兰、台中交界……那究竟思源垭口在什么地方?……会不会是你们哪里写错了……”所以本人据此认定“思源垭口位置”为此讨论串的主题,也已尽可能地详加解释;然而现在您却表示:“……我问题并不是为了思源垭口位置是不是县市交界上……”。敬请阁下解释为何前后矛盾?如果没有好的理由,岂非在消费大家的热情?-Kolyma(留言) 2013年9月21日 (六) 14:12 (UTC)
- (:)回应:首先,我向你解释会发生这种矛盾,但请您不要断章取义,原本问题是写:“我刚准备要去投票之前发现一件事,令我觉得你们怎会跟专家写的不一样?我把网址连结[19][20]拿过来给大家看,进去看就会发现一句话明显与思源垭口写的不一样,投票活动说明有讲到,这里全都是经由专家调查及研究所登录出来具有价值的地景,所以就觉得很疑惑是专家明明是写,思源垭口位于台中县和宜兰县之交界,怎么你们在思源垭口会是写,行政区域属于宜兰县大同乡南山村,接近宜兰、台中交界,这样子看起来就显得很疑惑了,那究竟思源垭口在什么地方?不太可能同一地方会跑来跑去,它又不会动,而且专家有调查研究过,他们当中也有的是学术界任教职,应该不至于会误人子弟,会不会是你们哪里写错了?”所以我在这问题当中,并没有在问思源垭口是不是在县市交界或是在鞍部,我只是将这活动[21][22]与维基百科写了什么都一起陈列于此,让各位可以看到为什么这会存在如此差异,好让各位去讨论,这也才是我问题会写“怎会写不一样呢?”但想不到会引起你的误会,这实在非常地抱歉。不过,你还是对于建议我去实地勘察,却没有解释出为什么你会说“如果您弄清楚,就不会说‘在县市交界也对’”这样的话?你是在质疑我说什么,能不能解释?还有,你也没用自己的思考去说你对垭口(鞍部)的定义是什么,所以不明白你为何会建议我去看定义,而你自己不用你的思考去说,光只有定义我是觉得不能百分百解释思源垭口,还是请各位以及阁下您能不能提供多些资料给我,我说这些话在这整个讨论有重复的话好几次,应该在您眼中能突显出我讨论的诚心吧?所以我又怎么可能会消费别人的讨论热情,还请你也不要揣测我,不知道我这样解释能不能说明出你对于这种矛盾的疑惑有所帮助?--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21日 (六) 16:18 (UTC)
- (:)回应:既然如此,算我自作多情,后续不再参与此议题。阁下若仍想问我什么,请至我的讨论页发言,谢谢!-Kolyma(留言) 2013年9月21日 (六) 16:48 (UTC)
- (:)回应:这怎能说是自作多情呢?至少你能提出你自己对于思源垭口的解释,只是我先前你建议我去看定义有看了,但是对于我提出的疑问没有去回应,这感到很可惜讨论因此中断,不过我还是很感谢您参与这讨论并积极地解释,这点的肯定就是我不说,各位看到都是很清楚了。到目前为止,由于先前我已经提出需要有人告诉我找寻思源垭口的资料怎么查,看来你在这里没有说,我也不敢擅自到您的讨论页冒犯,起码我有理解你的话,只不过我不清楚你自己是不是知道我有理解你的话?同时,我有要问的也都在这问了,所以还谢谢你的好意,除了你之外,在你扬言:“后续不再参与此议题”之后,我只能等待别人能告诉我找寻思源垭口的资料怎么查。--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21日 (六) 17:04 (UTC)
- (:)回应:会有这种结局是意料之中,你可以回顾Talk:思源垭口、Talk:思源垭口/存档1,可以看的出来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反应了,我知道要全部都看完是太勉难人,但只要去看Kolyma每段话去拼凑出各别的共同观点,你就能理解为何他会如此坚持思源垭口只有在鞍部上(也就是他说符合垭口定义)这一个答案了。--36.232.217.114(留言) 2013年9月21日 (六) 17:31 (UTC)
- (:)回应:你说的最后一句话:“我只能等待别人能告诉我找寻思源垭口的资料怎么查”,资料是自己去找,不是别人拿给你的,网路上再怎么多资料可查,还不是得要自己去看,更何况是放在图书馆的专书、期刊、论文,没有电子档就自己去跑一趟图书馆找一找。--36.232.213.230(留言) 2013年9月22日 (日) 15:35 (UTC)
- (:)回应:这怎能说是自作多情呢?至少你能提出你自己对于思源垭口的解释,只是我先前你建议我去看定义有看了,但是对于我提出的疑问没有去回应,这感到很可惜讨论因此中断,不过我还是很感谢您参与这讨论并积极地解释,这点的肯定就是我不说,各位看到都是很清楚了。到目前为止,由于先前我已经提出需要有人告诉我找寻思源垭口的资料怎么查,看来你在这里没有说,我也不敢擅自到您的讨论页冒犯,起码我有理解你的话,只不过我不清楚你自己是不是知道我有理解你的话?同时,我有要问的也都在这问了,所以还谢谢你的好意,除了你之外,在你扬言:“后续不再参与此议题”之后,我只能等待别人能告诉我找寻思源垭口的资料怎么查。--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21日 (六) 17:04 (UTC)
- (:)回应:既然如此,算我自作多情,后续不再参与此议题。阁下若仍想问我什么,请至我的讨论页发言,谢谢!-Kolyma(留言) 2013年9月21日 (六) 16:48 (UTC)
- (?)疑问:我并不是要找你的话柄,其实是我找到了你话中的疑点,所以我才有此一问,希望你不要介意。然你说:“而现在您却表示:‘……我问题并不是为了思源垭口位置是不是县市交界上……’。”但是我在这整个讨论里所写每句话都有留下时间,你可以从时间的先后顺序去发现,“我问题并不是为了思源垭口位置是不是县市交界上”这话是在2013年9月21日 (六) 09:20 (UTC)留下,可是更早之前“或许这能说明思源垭口是在鞍部也对,在县市交界也对,说专家写的也对,而你说的鞍部也对。因为我来这里问只问怎么这活动[11]与维基百科写的不一样,所以对于主办单位严不严谨或者思源垭口位置的描述是正确还是错误,这些问题我不便置评”这话是在2013年9月18日 (三) 15:08 (UTC) 留下,“我是觉得无论思源垭口是不是在鞍部,我只要知道为何这活动[12]与维基百科写的不一样就好了”这话是在2013年9月20日 (五) 12:55 (UTC) 留下,不明白为何你会有矛盾此言?因为从这些话留下的时间去对照,应该能让你理解其中的疑惑。--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21日 (六) 16:50 (UTC)
(!)意见:我在这里讨论,我是用包容每一个人对于思源垭口解释,但我不会去排除别人对于思源垭口解释,也不会要求别人得要像我包容,但是我希望各位来这讨论,可以坚持自己对于思源垭口解释的同时,也能多知道别人对于思源垭口解释是什么,因为总是用定义去解释,这只能说明出为何维基百科会在思源垭口这么写:“行政区域属于宜兰县大同乡南山村,接近宜兰、台中交界”,这是讨论目前为止我所知道的,而不是我要去问思源垭口位置是在鞍部还是在县市交界,任何人的答案我不会去选择或排除,否则就有违我之前所说学习的目的以及避免自己陷入正确与错误思维当中,唯有这样子讨论,才能看清楚每一个人解释所在之间的差异在哪,这就已经不光只是讨论思源垭口本身了,也是一种学习讨论与包容别人。--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21日 (六) 16:31 (UTC)
- (:)回应:你这讨论要不要换成是在问“为什么每当讨论思源垭口,不管是在问什么,就会被人导向是在讨论思源垭口是在县市交界或鞍部的位置?”这标题很贴切你们二人的情况,也很符合历年来维基百科对于思源垭口在讨论过程所出现症点,永远有一方都是在坚持思源垭口就是在鞍部,别无其它观点或答案,因为定义锁定了垭口等同于鞍部,谁叫思源垭口名字有垭口,当然大家都会以为思源垭口会是像Kolyma所说是在这张图位置(显示蓝色车子经过之处为思源垭口)。--36.232.213.230(留言) 2013年9月22日 (日) 15:35 (UTC)
请各位给我更多资料去查
无论是不是有暇疵,与其说是不是地名还是鞍部,我是希望有更多人可以告诉有哪些资料能去查,我会这么说并不是我假设地名是错的,而是可以让我看到更多不同作者对于思源垭口的解释,发现在他们之间的解释存在什么差异之处,这部分就不是透过线上讨论可以得到,因此我很需要知道我该找什么资料才能找的到有关于思源垭口。--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20日 (五) 17:28 (UTC)
- 你们二人争论思源垭口的情况还满像这则新闻,一个说对方的观念偏差应予以矫正(扮演“张妻”角色),另一个则是在用自己对思源垭口的观点尽力要对方去认同他是正确的(扮演“张妻的婆婆”角色),像这种编辑争议,光是讨论思源垭口的位置应该定在鞍部还是县市交界,早已不下三次了,再怎么谈都不会改变到条目思源垭口本身,因为总是会有人去改掉,若是搞出编辑战也会被禁,所以专家写了什么也只是专家的事,完全改变不了条目思源垭口本身,我说这话不是我认同思源垭口位置是在鞍部,而是你们二人如此争论下去,专家也没办法去改变任何人在维基百科编辑思源垭口是写了什么,这是不争的事实,还是奉劝不要把站外办了什么或是看到什么书,还是专家说了什么话,就全都搬来维基百科去谈条目思源垭口记载它的位置是写了什么,站外之事归站外的,这里是开放给大家编辑的维基百科,你要写什么可以自己过来写,什么叫写的不一样,难道条目思源垭口记载就铁定非得要与专家的一样吗?--36.232.216.108(留言) 2013年9月20日 (五) 20:15 (UTC)
- 我这里讨论目的是希望有人能提供资料,或者给我知道找思源垭口这方面资料该如何查,所以很抱歉,对于你的话,我看不出这有何关系,请恕我无法回应。--Climatetw(留言) 2013年9月21日 (六) 10:00 (UTC)
- (:)回应:资料是自己去找,不是别人拿给你的,网路上再怎么多资料可查,还不是得要自己去看,更何况是放在图书馆的专书、期刊、论文,没有电子档就自己去跑一趟图书馆找一找。--36.232.213.230(留言) 2013年9月22日 (日) 15:35 (UTC)
- 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到图书馆查,更何况有些较小型图书馆根本没多少书。--M940504(留言) 2013年9月22日 (日) 16:09 (UTC)
- 有心就不怕没时间去查,所以这不是逃避去图书馆查资料的理由,只是在于想做或不想做的选择而已。既然地方上的图书馆能馆藏资料有限,大可往更充足资源可查资料的馆藏机关去找,比如大学的图书馆或是省级以上的图书馆(包括国际等级图书馆)。--36.232.217.50(留言) 2013年9月23日 (一) 14:13 (UTC)
- 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到图书馆查,更何况有些较小型图书馆根本没多少书。--M940504(留言) 2013年9月22日 (日) 16:09 (UTC)
- (:)回应:资料是自己去找,不是别人拿给你的,网路上再怎么多资料可查,还不是得要自己去看,更何况是放在图书馆的专书、期刊、论文,没有电子档就自己去跑一趟图书馆找一找。--36.232.213.230(留言) 2013年9月22日 (日) 15:35 (UTC)
关于这个我问过对地理学熟知者,他们说这种概念印象里没有任何文献去提。台湾对学门的基础教育就是这么烂,没办法。--Reke(留言) 2013年10月19日 (六) 05:45 (UTC)
请将思源垭口条目叙述其位置应客观方式去写(P.S.来源上别偏选于地图)
当前思源垭口从各位讨论来看,显然参与讨论的维基人还是多数采信地图,但条目采用吴永华这份来源并没有具体写出思源垭口的位置是不是在宜兰境内还是在交界上,虽然《台湾的地景百选》一书有具体写出其位置是位于交界上,可是从各位讨论来看,都是指向质疑《台湾的地景百选》这书记载之可信度,其质疑根据便是呼应我刚才说的,参与讨论的维基人还是多数采信地图,这种偏选的方式显然是有违中立的,而且做法也太过主观而武断,这实在不妥,所以当前条目记载思源垭口的位置仍然是有问题的,因为地图这本来就是见人见智,不同尺度的地图再加上不同角度的看法,这不可能完全是地图可以避免掉人为因素的问题,更何况不同家的地图所采用标绘方式不同所造成的位置误差也是有的,更别说将地图摊开在读者面前去看,以视角产生或甚至累积所造成之误差,这样从绘制地图开始一直到读者看到这样由上至下的流程,说要完全根据地图去认定思源垭口的位置,这显然是地图喜好者的做为,如果是真正理性的做法,不会对来源做出偏选,所以对于将思源垭口的位置是写成“行政区域属于宜兰县大同乡南山村[3],接近宜兰、台中交界”,这显然是那些参与讨论的维基人里头,或多或少有地图喜好者参与在内,由这些人采信地图而写出来的,这样做法对读者是很不公平的,这方式有种像是叫读者也相信他们的话,希望请将条目改善,别这么样偏选地图而认定思源垭口的位置只是在宜兰县这边,说不定地图在别人看来也可能是在交界上,既然在各种文献中没有一本书像《台湾的地景百选》这样写,那就表示其它文献还是有提到思源垭口的位置,只不过没像《台湾的地景百选》这么武断,但其它文献写了什么也还是可以写进来,这也是为什么会质疑偏选地图做为来源的另一个理由。--114.26.143.112(留言) 2014年9月27日 (六) 16:53 (UTC)
- 你写这么一大段,试问你找到什么地图以外的可靠资料明白写出“思源垭口位于宜兰县……”或“思源垭口位于宜兰县、台中市交界……”?要人不要偏重地图,又不能提供地图以外的资料予人参考,实在是用说的很简单`,这好比从未下场打篮球的人批评别人篮球打不好一样。克劳棣 2014年9月27日 (六) 17:19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