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市
廬山市,原名星子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九江市代管的一個縣級市,地處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東與都昌縣隔水為鄰,西與柴桑區、德安縣、共青城市接壤,位於廬山南麓、鄰鄱陽湖西岸,是旅遊名市。市人民政府駐南康鎮紫陽南路45號。
廬山市 | |
---|---|
縣級市 | |
廬山市陶淵明石像 | |
廬山市的地理位置 | |
坐標:29°26′50″N 116°02′30″E / 29.4472°N 116.0417°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隸屬行政區 | 江西省九江市 |
政府駐地 | 南康鎮 |
面積 | |
• 總計 | 774 平方公里(299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1] | |
• 常住 | 231,525人 |
• 密度 | 299人/平方公里(775人/平方英里) |
• 城鎮 | 139,355人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332800 |
行政區劃代碼 | 360483 |
網站 | www |
廬山城區內有周瑜點將台,五老峰下有白鹿洞書院。溫泉鎮的泉水有天然硫磺礦,水溫在70-90度。江西省工人療養院就設在溫泉。秀峰風景區內的瀑布因詩仙李白作《望廬山瀑布》而老幼皆知。金星硯製作技藝被收錄於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Ⅷ—76)。
1975年星子縣宋墓出土《邵堯夫先生詩全集》九卷,被認定為海內孤本。2008年,據此重編的兩部古籍善本入選首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3][4]
歷史
歷史沿革
自古為「南國咽喉,西江鎖鑰,江右之門戶」,因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辭海》提到,(南康)城瀕鄱陽湖西岸,形勢險要,晉末劉裕破盧循,南朝梁王僧辯破侯景,明太祖破陳友諒,清洪秀全困曾國藩,皆在此地。
清同治《星子縣誌》記載,夏商周時期,星子在《禹貢》楊州之域,「西據敷淺原(即廬山),東匯澤於彭蠡」。「春秋時,周景王9年(公元前535年),星子地域逐漸為楚國所有」。周敬王10年(公元前509年),吳王闔閭攻打楚國,歸屬吳國(今吳障嶺,即吳國屏障之義)。周元王4年(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國,故又歸屬越國。戰國時代,周顯王35年(公元前334年),楚威王熊商征討越國,殺越王無疆。次年,收回原被吳國占去的全部土地,因而,這裡又屬楚國。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歸九江郡轄。漢高祖6年(公元前201年),設淮南國豫章郡柴桑縣,星子在其境。魏黃初3年(公元222年),東吳孫權設武昌郡,柴桑屬武昌。晉永興元年(公元304年),劃武昌的柴桑,廬州的潯陽,設潯陽郡。南朝仍循舊置。隋文帝平陳,廢潯陽郡設江洲,廢汝南、柴桑二縣,設潯陽縣。開皇18年(公元598年),更名彭蠡縣。大業3年(公元607年),廢江洲改為九江郡,彭蠡更名湓城。唐武德4年(公元621年),復設江洲,立潯陽縣;8年(公元625年)湓城併入潯陽。
五代吳楊溥大和年間(929~935),於廬山之南立星子鎮,派兵駐守,因境內有石(即落星墩)浮於水面如星,故得其名。
北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設置南康軍,治所在今廬山市;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為南康路;明朝洪武年間改為西寧府、南康府。楊熊祥於1905年升任南康府知府,直至1912年辛亥革命該府建制被廢。
元、明、清三朝是南康府的治所之所在,曾經是一個州府級的城市。
2016年4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撤銷星子縣,設立縣級廬山市,九江市廬山區牯嶺鎮劃歸廬山市管轄。同時廬山區更名為濂溪區。
2016年5月30日,江西省廬山市正式掛牌成立[5]。
宗教歷史
受山南靈山秀水的影響,儒教、佛教及道教追隨者鍾情於此,在此讀書、遊覽、隱居或過化。
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南巡,射蛟尋陽,登漢陽峰,封匡俗為南極大明公。廬山因此聲名遠播。
晉咸康六年(340年),王羲之守尋陽,後卜居於金輪峰下。西域高僧佛陀跋陀羅(一說為佛陀耶舍)來見,羲之雅重其德,因舍宅為歸宗寺以居之。歸宗寺為廬山首座佛寺。開先寺、歸宗寺、棲賢寺、萬杉寺及海會寺成為廬山五大佛教叢林。又有廣佛禪院、慈航寺、紫雲寺、龍駒寺等。
山南道教傳播早於佛教,東晉葛洪在觀音崖煉丹;南朝陸修靜修行於簡寂觀,達七年之久。471年,陸修靜撰道藏三洞經書目錄等道教經典,創立南天師道,成為一代宗師。簡寂觀內有道藏閣,是當時全國最大的道教經庫。廬山市又有白鶴觀、元(玄)妙觀等。
2013年1月,遊客在秀峰景區發現曾殺害秀峰寺全部僧徒的侵華日軍第101師團飯塚國五郎[6]的被翻新、打磨的墓碑,翻新墓碑事件引起爭議。[7]
2013年3月,江西省考古研究所在秀峰寺發掘出一座明代覆缽式塔狀壁畫墓。據考,此為大然禪師及其弟子的宿塔。墓中出土的贔屓碑座[8]、香爐、青花碟盤等器物和壁畫,為秀峰寺的歷史提供了佐證。[9]
文化歷史
儒學、理學
南唐升元四年(940年),李氏朝廷在廬山白鹿洞開設廬山國學,開創了都城之外辦國學的先河。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理學家朱熹知南康軍(今廬山市),重建書院,訂立學規,大力發揚儒學。
宋熙寧四年(1071年),程朱理學創始人之一周敦頤任南康知軍,大力發展理學。朱熹成為其集大成者。
明正統元年(1436年),翟溥福主政南康府,倡議興復白鹿書院,重視教化。他聘請教師,會逢月初則探望學子、親自授課。江西巡撫趙新稱他為「江西第一郡守」。後年老請辭,百姓不舍,遂在其死後建祠於湖堤祀之;又配享白鹿書院之三賢祠,與李渤、周敦頤和朱熹共享三賢之譽。[10]
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與理學追隨者持不同觀點的陸王心學人物之一王陽明平定寧王之亂後,遊歷廬山、詠詩述懷並刻《記功碑》於秀峰。與朱熹在1175年鵝湖之會激辯的心學大家陸九淵,卻曾獲朱熹之邀到白鹿洞書院作主旨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講演,朱熹為此刻「白鹿洞書堂講義」石碑。[11]
2004年7月,星子縣文物研究人員在東牯山靈霄峰發現北宋年間「李氏山房」藏書館遺址。據考證,李氏山房藏書館屬中國最早、規模最大的私人藏書館。李常(1027年-1090年),字公鐸,建昌(即今永修縣)人,黃庭堅之舅父[12][13]。李氏山房原為北宋時楞枷院的白石庵,李常少時與第李布(字公南,一說其兄為李莘)就讀於此處的白石僧舍。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弱冠二年後即進士擢第,贈所藏9000餘卷書籍與白馬庵。李常至交蘇軾名篇《李氏山房藏書記》《過建昌李野夫公鐸故居》《李公鐸白石山房》使該事跡廣為流傳。蘇軾嚴厲諷刺當時社會「束書不觀,游談無根」之流弊,認為「自孔子聖人,其學必始於觀書」,讚揚李常贈所藏書是「以遺來者,供其無窮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當得」。豐富的藏書和蘇東坡寫的詩記,促使海內學子紛至沓來,尋書覓學,為廬山國學、白鹿洞書院的興盛打下了堅實基礎。[14]
杏林文化
「杏林」是傳統中醫學的代名詞。經過考證,杏林文化源自廬山山南。[15]
戲曲文化
「西河戲」,又稱「彈腔戲」。西河戲形成於清咸豐年間,源自農民慶祝春節時自演自樂的娛樂形式,近年來重新流行。2010年,廬山市西河戲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考據
近人閔孝吉[16]在其所撰《閔孝吉文選》「蕉陰雜話」章中談及陶淵明故居所在及《南康志》的訛用問題,具有研究價值:近時有研究陶淵明者,印其所著行世,其中有云:「又有人引《南康志》說:『近城五里,地名上京,有淵明故居』,南康郡在今贛縣西南,他家住那裏作什麼。」細玩此醉意,是以《南康志》之所載為無稽,而引據《南康志》者為無識;不知江西之南康有二,一為府名,宋置南康軍,今之星子縣,是其舊治,廬山之陽屬星子,山之陰屬九江,地皆在贛北,志南康者,此南康也;一為作者所指在今贛縣西南之南康,清為南安府,今為縣;作者誤以昔人之志南康。認為今日之南康縣,贛北贛南,相去甚遠,宜其致惑淵明,「他家住那裏作什麼」。按江西通志,稱淵明故居凡三處,一在瑞州新昌縣東二十五里;《圖經》云:「陶公始家宜塵,後徙柴桑。」一在南康府城西七里,為玉京山,亦名上京;《名勝志》云:陶詩「鑄資家上京」即此。在九江府西南的九十里柴桑山;《名勝志》云:潛陶家於柴桑,即今之楚城鄉,去宅北三里許,有靖節墓,唐白居易有〈訪陶公舊宅詩〉;又《朱子語錄》:盧山有淵明古蹟曰上京,《淵明集》作京,今土人作荊,江中有一磐石,石上有痕,雲淵明醉臥其上,名淵明醉石。梅縣古先生居廬山日,親訪其跡,雲今玉京山前里許,有部婁,上為大磐石,夏月水盛時,正在江中;土人云,淵明嘗在此石,望開先瀑布,醉眠其上,是與《朱子語錄》之說相合也。至若栗里,不近上京;《江西通志》稱栗里在今楚城鄉,即故柴桑縣城。《陶集》中有〈酬丁柴桑〉詩,可見栗里附柴桑城,故得與縣令往還也。明正德七年,楚城鄉鹿子阪大水,衝出一碑,曰「陶靖節先生故里」;提學李夢陽,據之以復先生墳墓田廬,桑喬《廬山紀事》記之。古曰栗里,今曰鹿子,栗鹿雙聲,子裡疊韻,音雖稍變,猶不離其語柢。上京在今之星子縣境,栗星在今之九江縣境,作者謂「上京,栗星有百里之遙麼」可應之曰「有」。考索推證,本屬難事,在今日圖書不備,更為加難;然普通之常識,可自辭典之類以求,亦不致太過疏陋,貽誤初學。清時,章太炎謂其弟子黃季剛不輕著書為吝,而人輕著書者為妄;吝不仁,妄不智,有見哉!
又談及陶淵明、慧遠及陸修靜相會,象徵儒釋道三家相處融洽的傳說;又考據此地摩崖石刻的歷史:東林寺(上) 栗里後生 東林寺在廬山之陰,自蓮花洞左側入溪徑,約數里,過太平興國宮,黃冠之所居,建自宋代,有碑刻,多漫漶不可辨;宮舊稱太平觀,宋詩人陳與義傳,所謂提舉江州太平觀者,即此是也。宮前有鐘鼓樓,其形似雷峰塔,左右列峙,已半圮,不可修復。相傳宮系江州義門陳姓[17]宗祠所改建,故有百犬同飼之石槽,槽邊有牛欄,其地蓋久為田舍矣。再進,下嶺,平岡遠疇,樹多杉松,竹林特茂,村落稀疏,溪水清駛,不涸不溢;有小市,人家數十戶,稱雁門街,以慧遠雁門樓煩人,晚年甚思故里,其弟子遂招雁門人來居之,象其市井,存其語音習俗,以娛慧遠。遠師棄俗,尚有塵念,此傳言之不可盡信也。街後見山門,巍然聳立,榜石題曰晉東林寺,筆法亦可觀。入山門,為虎溪;遠師在日,送客不過此溪,陶淵明,簡寂觀道士陸修靜,兩人相偕來寺,遠師送之去,三人言談,遠公不覺過溪,聞虎嘯,三人乃撫掌而笑,故畫綠傳虎溪三笑圖。溪上有橋,青石數級而已。再前行,有白蓮池,已犁為田,惟田中心約方丈,不可耕,牛至輒腳陷,亦異事也。寺門對香爐峰,峰下有江州司馬白香山草堂故址,峰上有御碑亭,明太祖刻石紀周顛仙告太平事。羅漢雙劍諸峰,亦近在自前。自香山草堂北行,有石門澗,景幽邃,人罕游焉;謝靈運曾至其地,見諸詩篇。過白蓮池,為神運殿,殿旁有出木池,池西頭,有石砌圓洞,洞中有巨木,自水上視之,色黝,附以青苔,拔不可出,亦不腐朽;寺僧云:「殿名神運,其構造之材,皆自此池出,今池中之木,其遺材也。」越殿為禪堂,堂後有銅塔七級,高可八市尺,刻《金剛經》全部,字似文徵明楷書體;塔下座,浮雕四力士,面目衣飾,極工致,明萬曆年間所鑄造者,且可層層拆卸;日人來游者,曾以重金賄寺僧,將卜夜氈裹之去,為街中人所悉,告諸地方父老,立呼寺僧,卻日人金,逐日人去,古物得以保存;其可拆卸處,今已銅錮,防計竊者。
東林寺(下) 栗里後生 寺中石刻,有唐代大中六年崔黯撰《復東林寺碑銘》,柳公權書;以碑不知碎於何代,現存者僅一小方,約可拓者三十餘字,漫漶者十餘字。李邕撰書東林寺碑,全碑甚大,現存下段,約三百餘字,旁有蔣之奇翁方綱題名,或雲此碑是翻刻者,並非唐代之原刻。王陽明書《游東林寺》七言古詩一首,字作行草,此碑高近丈,已有裂痕,現嵌置壁間。又唐大中八年造經幢一柱,六面書經文,字多不可見,惟幢首所造佛象,以浮雕故,雖殘破,尚可墨拓耳。明碑有萬曆年間御史祁逢吉撰書《古龍泉記》,完好無損,字似趙子昂體。遠公塔,在東林西林兩寺之間,山勢微起,不甚峻,外觀方形磚屋,無門可入,僅遙對小大池之一方,嵌青石板於牆中,鐫空如古銅錢狀,有尺許大,自錢孔向內視,可見塔如荔支形,皆卵石疊成,石之巨細,無大差別;塔下石礎,雕刻精工,作雲水蓮花諸物象。言葬術者,多言廬山北面之地脈[18],遠公塔與周運溪墓,分占盡矣。民國十七八年間,有某居士捐建三笑堂,堂既成,有好事者譬歷代留題東林寺詩人姓名,斷自清亡,為長方木牌,密行細楷,有數百家之多,聞其搜羅考證,亦費經年之力。三笑堂中懸吳興孫墨千所繪三笑圖,說者謂其筆法近馬和之。詩人名牌,供祀兩側。遊客亦以此為寄宿之地。泉則有名卓錫者,雲是遠公初至,苦其水遠,以杖鑿地,且祝之曰:「若某得留此弘法,當有水出。」鑿不數寸,即見水。此泉味甚甘,盛於杯中,可略浮出杯麵不溢。有名古龍泉者,雲是遠公咒龍所致,此泉質甚寒,夏日飲之,如飲冰。有名聰明泉者,雲是殷仲堪訪遠公論易,問:「易以何為體 」遠公云:「以感為體」。殷云:「豈非銅山東崩,洛鍾西應邪 」遠公撫掌云:「君侯之聰明,如此水矣。」遂以聰明稱此泉。西林寺,遠公之法兄惠永所立,在東林之先。兩寺相距不半華里,其規模聲聞,皆不若東林之大。李義山詩:「崖花澗草西林路,未見高僧且見猿。」二十年前猶彷佛得之。兵戈塵劫,何代無有,名山古剎,恐遊人亦絕跡矣。
行政區劃
南康鎮、白鹿鎮、溫泉鎮、星子鎮、華林鎮、蛟塘鎮、橫塘鎮、牯嶺鎮、海會鎮、蓼南鄉、東牯山林場和沙湖山管理處。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廬山常住人口為231525人。
地理
廬山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以山林、湖汊為主;非金屬礦產以花崗岩、青石(板石)、鉀長石、高嶺土及硅砂為主。
山體
境內西北多山峰、丘陵, 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8座。其中境內廬山主峰漢陽峰最高,海拔1473.4米。以漢陽峰為中心, 群峰環繞。
市東部環鄱陽湖一線,多沙山和沙丘。
市中部為低山丘陵, 以丫髻山為中心, 山丘密布。
市南部是沙湖山,濕地、湖汊和灘涂為主。
地貌、地層
市域冰蝕地貌顯著,秀峰內黃岩瀑布即為冰斗地貌。U型谷、角峰、盤谷及羊背山地貌顯見,冰川堆蝕的搬運作用對地貌影響也較大。
1860年間,德國地質學家李希霍芬來華考察時對廬山進行專門地質研究,在其巨著《中國——親身旅行和據此所作研究的成果》中,介紹了他命名的分布在廬山市境內的廬山片麻岩。
抗日戰爭前, 地質學家李四光對廬山(包括山南)地區進行詳細地質調查,得出廬山有大量第四季冰川遺蹟的結論,並著書《廬山地質志略》《冰期之廬山》闡釋。
名稱 | 位置 | 高程 | 名稱 | 位置 | 高程 | 名稱 | 位置 | 高程 | 名稱 | 位置 | 高程 | 名稱 | 位置 | 高程 |
---|---|---|---|---|---|---|---|---|---|---|---|---|---|---|
漢陽峰 | 市城西北 | 1473.4 | 小漢陽峰 | 漢陽峰北側 | 1412 | 犀牛峰 | 漢陽峰南側 | 1438 | 紫霄峰 | 漢陽峰西南 | 1384 | 雙劍鋒峰(上) | 漢陽峰東南 | 1324 |
五老峰 | 太乙村東北與牯嶺交界 | 1358 | 獅子峰 | 五老峰南側 | 1187.5 | 梭子岡 | 太乙村東北與牯嶺交界 | 1169 | 含鄱嶺 | 太乙村北與牯嶺交界 | 1211 | 香山 | 香爐峰西北側 | 765 |
太乙峰 | 太乙村北側 | 1229 | 犁頭尖 | 太乙村西北側 | 1293 | 九奇峰 | 太乙村西側 | 1295 | 仰天坪[21] | 太乙村西與牯嶺交界 | 1362 | 七賢峰 | 漢陽峰東 | 1055 |
放馬場 | 紫霄峰西南 | 1155 | 大腦包 | 歸宗北 | 1192 | 馬耳峰 | 廬山壟社北與牯嶺交界 | 1100 | 曬穀石 | 廬山壟社北與牯嶺交界 | 1430 | 雙劍峰(下) | 秀峰西北 | 832.8 |
文殊峰 | 雙劍峰東南 | 500 | 香爐峰 | 雙劍峰西南 | 755 | 姊妹峰 | 香爐峰東南側 | 529 | 五乳峰 | 七賢峰東 | 403.2 | 張家山 | 秀峰西側 | 183 |
團山 | 太乙村東北 | 900 | 硃砂峰 | 團山南 | 850 | 毛筆尖 | 太乙村東 | 910 | 凌霄峰 | 毛筆尖東 | 910 | 石人峰 | 棲賢寺西側 | 343 |
紅石崖 | 石人峰西 | 713.5 | 瘦馬嶺 | 紅石崖西南 | 958 | 下馬頸 | 瘦馬嶺東南 | 450 | 上馬頸 | 下馬頸西南 | 607 | 陶家山 | 下馬頸南 | 400 |
鶴鳴峰 | 秀峰寺北 | 930 | 龜背峰 | 鶴鳴峰西南 | 800 | 雞籠山 | 歸宗寺東北 | 371 | 封家山 | 雞籠山北 | 435 | 落星山 | 縣城西南湖邊 | 96 |
余峰 | 封家山西 | 742 | 金雞峰 | 封家山與余峰之間 | 870 | 石鏡峰 | 歸宗北 | 420 | 金輪峰 | 歸宗西北 | 793 | 南康尖 | 歸宗西北 | 850 |
楊家嶺 | 歸宗西北南康尖南側 | 484 | 尖山 | 歸宗東側 | 200 | 西牯山 | 尖山東側 | 333 | 黃龍山 | 溫泉南側 | 440 | 牛屎墩 | 縣城十里湖內 | 27 |
大埂 | 隘口南 | 256 | 猴子嶺 | 隘口西南與九江縣(江州區)交界 | 145 | 竹棍腦 | 獅子嶺北側與九江縣(江州區)交界 | 264 | 桃花尖 | 隘口西與九江縣(江州區)交界 | 241 | 丫髻山 | ||
灰山 | 隘口西南與九江縣(江州區)交界 | 190 | 雙峰腦 | 隘口西北與九江縣(江州區)交界 | 215 | 烏沙塄 | 隘口西北 | 252 | 雨嶺頭 | 關口南側 | 369 | 牛脖嶺 | 關口東側 | 438 |
尖山 | 蓼花鎮西北 | 108 | 沙嶺 | 蓼花鎮東南湖邊 | 136 | 揚瀾山 | 新池東北湖邊 | 118 | 楊泗山 | 蓼南鄉西北 | 40 | 落星石 | 縣城十里湖內 | 27 |
高嶺 | 楊泗山北 | 60 | 大排嶺 | 白鹿鎮北 | 284 | 長嶺 | 大排嶺東湖邊 | 132 | 汪家山 | 大排嶺南 | 162.4 | 金錠山 | 白鹿鎮東北 | 193 |
雷公嶺 | 白鹿鎮東湖邊 | 85 | 大嶺 | 白鹿鎮東南 | 149 | 火焰山 | 白鹿鎮東湖邊 | 36 | 芝山 | 白鹿鎮西北五老峰下 | 449.8 | 排山嶺 | 白鹿鎮西北 | 252.6 |
玉京山 | 縣城西北郊 | 324 | 紅茅尖 | 縣城西北、秀峰東側 | 197 | 獅子山 | 縣城西 | 269 | 東牯山 | 縣城獅子山南 | 549 | 沙湖山 | 沙湖山管理處駐地 | 31 |
湖泊
廬山市湖泊、湖汊為鄱陽湖的一部分, 面積353.2平方公里。此外,內陸湖星羅棋布。
湖泊名稱 | 地點 | 面積(平方公里) | 湖泊名稱 | 地點 | 面積(平方公里) |
---|---|---|---|---|---|
梅西湖 | 白鹿鎮東北6公里 | 6 | 王家湖 | 陳家湖東側 | 0.4 |
麻頭池 | 白鹿鎮東5公里 | 6 | 粥邊湖 | 寺下湖南側 | 2 |
珠琳湖 | 白鹿鎮東偏北5公里 | 5 | 葉汊湖 | 陳家湖西南側 | 0.5 |
神靈湖 | 縣城東北1公里 | 0.8 | 蝦湖 | 王家湖南側 | 0.43 |
十里湖 | 縣城南門外 | 13 | 朱家汊湖 | 王葉汊湖南側 | 0.27 |
錢家湖 | 東牯山與流星山之間 | 1.5 | 牛軛湖 | 蘇家壋鄉南5公里 | 8 |
蓼花池 | 蓼花鎮南5公里 | 3.4 | 西汊湖 | 與牛軛湖西南相連 | 7 |
兜督湖 | 新池街北3公里 | 0.02 | 大湖 | 西汊湖西側 | 1.3 |
安全湖 | 新池街北2.5公里 | 0.4 | 對汊湖 | 西汊湖西南側 | 0.23 |
龍溪湖 | 蛟塘鎮南1公里 | 2 | 長湖 | 沙湖山北側 | 3 |
寺下湖 | 蘇家壋鄉東側 | 10 | 龍潭湖 | 沙湖山西南2.5公里 | 0.5 |
曲湖 | 蘇家壋鄉西南3公里 | 0.73 | 扒湖 | 沙湖山南2公里 | 0.6 |
潮州套 | 龍溪湖南側 | 4 | 銅扒湖 | 沙湖山南3公里 | 0.8 |
蚌湖 | 潮州套東南側 | 29 | 沙湖 | 沙湖山東側 | 6.6 |
陳家湖 | 蘇家壋鄉南3公里 | 0.67 | 黃梅汊湖 | 新池街南4公里 | 28 |
重要地址
鄱陽湖大壩
落星墩
南康府譙樓
始建於宋代的南康府譙樓俗稱周瑜點將台,元代至正年間重建,元末毀於戰亂,後經過明代重修,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譙樓樓座向南,呈方形,採用本地花崗石砌壘而成,基寬27.9米,縱深15米,高5.46米,中有拱門通道。門旁有清朝南康知府劉方溥所書的對聯,上聯是「曾是名賢過化,前茂叔後考亭,我亦佰姓長官,且試問催科撫字。」,下聯為「縱使絕險稱雄,背匡廬面彭蠡,誰作一方保障,敢徒憑形勢山川?」。[22]
紫陽堤
紫陽堤,又稱南康星灣石堤,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始建於北宋年間,長500餘米,堤內又疏浚兩個停泊之所,可容小船千艘,後因年久失修逐漸崩坍。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朱熹知南康軍,着手大力修復,後人們以他的別號「紫陽」命名之。現在,這一遺蹟仍然保存完好,內外兩堤堅固如防,層層壘疊的花崗石塊基礎依舊,古閘依稀可見,是我國古代水利史上的偉大傑作。
白鹿洞書院
秀峰
詩聖李白的詩「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中所指的瀑布,就是位於廬山市秀峰風景區內的開先雙瀑群中的西瀑[23]。
秀峰摩崖
觀音橋
觀音橋位於白鹿鎮,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桃花源
桃花源 ,位於廬山南麓隘口鎮境內,附近的溫泉鎮是田園詩派代表人物陶淵明故里。《桃花源記》所描述的地方被認為有可能在此地「康王谷」。[24]
其域內谷簾泉泉水被認為是沏茶用水之上品[25];縣域內的廬山雲霧茶在宋朝時被奉為貢茶,是中國著名綠茶之一。[26]
東林大佛
位於廬山南麓的東林大佛,宗教道場,建成於2013年。高48米,為世界最高阿彌陀佛銅像[27]。
縣誌
廬山市為古南康府縣治所在,存世縣誌有《南康府志》《星子縣誌》。[28]
名人
氣候
廬山市屬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冬季常,盛行偏北風;夏季則盛行偏南風。境內廬山山南地區垂直氣候差異大。受廬山和鄱陽湖的雙重作用,產生狹管效應。春夏交替時,多雲霧;冬季受鄱陽湖風口影響,冷空氣南下時,風力強勁;夏季季風受廬山山南阻擋,氣候悶熱。
廬山市,1959–2005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溫 °C(°F) | 8.4 (47.1) |
10.3 (50.5) |
14.5 (58.1) |
20.5 (68.9) |
25.3 (77.5) |
28.6 (83.5) |
32.2 (90.0) |
32.3 (90.1) |
28.5 (83.3) |
23.1 (73.6) |
16.9 (62.4) |
10.9 (51.6) |
21.0 (69.8) |
日均氣溫 °C(°F) | 4.6 (40.3) |
6.4 (43.5) |
10.5 (50.9) |
16.8 (62.2) |
21.8 (71.2) |
25.3 (77.5) |
28.9 (84.0) |
28.5 (83.3) |
24.4 (75.9) |
18.8 (65.8) |
12.6 (54.7) |
6.8 (44.2) |
17.1 (62.8) |
平均低溫 °C(°F) | 1.9 (35.4) |
3.9 (39.0) |
7.8 (46.0) |
13.8 (56.8) |
18.8 (65.8) |
22.7 (72.9) |
26.2 (79.2) |
25.8 (78.4) |
21.7 (71.1) |
16.0 (60.8) |
9.7 (49.5) |
3.9 (39.0) |
14.3 (57.7)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53.9 (2.12) |
81.4 (3.20) |
128.1 (5.04) |
189.8 (7.47) |
226.5 (8.92) |
251.1 (9.89) |
162.6 (6.40) |
143.0 (5.63) |
75.1 (2.96) |
55.7 (2.19) |
57.1 (2.25) |
36.4 (1.43) |
1,460.7 (57.5) |
月均日照時數 | 108.1 | 94.1 | 100.7 | 121.4 | 144.2 | 146.1 | 225.3 | 229.5 | 189.1 | 169.7 | 143.8 | 134.2 | 1,806.1 |
數據來源1:《星子县志》、星子县气象局1959~2005年观测统计数据. 廬山市人民政府. [2011-11-29].[失效連結] | |||||||||||||
數據來源2:氣候資源數據庫,氣候資源數據庫 |
參考文獻
-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 ^ 註:據正德《南康府志》和同治《星子縣誌》記載,南康城擁有完整的府縣二級衙門和省、道行署。府署前立有「真儒過化」石牌坊,東門、西門分別題額為「湖山重郡」「理學名邦」。西側為府衙,東側為知府邸宅。【圖示】府衙自南至北依次:屏牆、宣詔橋、「真儒過化」坊、頭門(即周瑜點將台又稱南康府譙樓)、儀門、東西科房、東西班房、大堂、六老堂、會客廳、池、花廳、臥房。【圖示】知府邸宅自南至北依次為:屏牆、木坊、宅門、東西官廳、雨亭、二堂、三堂、來鶴堂、東西廊房、上房、東側廚房。府衙西側建有戲台、土神祠。
- ^ 中国星子>专题>陶渊明研究会>历史资料>陶渊明故里在哪里?. [2014-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7).
- ^ 註:邵雍(1011年1月21日-1077年7月27日),字堯夫,有內聖外王之譽。1975年7月,在星子縣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橫塘鎮宋墓中出土靖康年間版本《邵堯夫先生詩全集》。根據墓誌《宋故陶公提斡堂長擴中記》顯示,墓主為星子人陶桂一,曾任白鹿洞書院堂長,卒於景定二年(公元1261年)。據考,陶桂一所處年代正是宋代程朱理學發展的鼎盛時代,邵堯夫是其代表人物之一。在此之前,理學重要代表人物周敦頤和朱熹曾先後擔任南康軍知軍,大力興復白鹿洞書院。而此書完好保存700多年的事實,證明理學在歷史上影響之深。見:吳聖林.江西星子縣宋墓出土宋版古籍.考古[J].1989年05期。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星子出土宋版文獻被認定為海內孤本 研究價值極高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星子縣政府網-國家珍貴文物、出土孤本古籍——宋版邵堯夫詩集精采問世,正式出版[失效連結]
- ^ 江西庐山市宣布成立 杨健严盛平搭档"一把手".
- ^ 註:飯塚國五郎,日軍第101師團101聯隊長,陸軍少將(追晉),曾獲三級金鵄勳章;死前曾參加萬家嶺戰役,後因第27師團支援,僥倖逃過全師團遭殲滅的命運。 1938年9月3日廬山保衛戰時,《讀賣新聞》記者正為其拍照,被國軍哨兵發現,打中胸膛而死。斃命後,日軍在秀峰龍潭附近為設衣冠冢並立墓碑。上世紀九十年代,其後人曾到此祭奠。
- ^ 中新社-庐山秀峰景区惊现侵华日军新石碑. [2014-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08).
- ^ 註:贔屓(bì xì)碑座位於墓門正中,呈昂首趴伏狀,背部中間有一長方形凹槽(為嵌入墓碑之用)。贔屓長1.8米,寬1.05米,高0.55米。據《大明會典》記載,洪武元年規定五品以上官員才可用碑、贔屓,洪武二十九年改為三品以上才能用,而且一品贔屓高三尺六寸(按明朝計量標準,合1.8米),二、三品均為三尺二寸。寺廟經常能見到龜跌碑刻,但必須是經過皇帝批准「敕建」的,如與廬山市隔河相望的都昌縣老爺廟定江王贔屓碑座相傳為朱元璋敕建。其也多見於宮殿、祠堂或陵墓中。此處的贔屓長1.8米,說明此墓葬的主人身份非同一般。江西日報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江西星子发现罕见明代高僧壁画墓-新华网. [2014-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6).
- ^ 《明史》(卷281):「先是歲歉,民擅發富家粟,及收取漂流官木者,前守悉坐以盜,當死者百餘人。溥福閱實,杖而遣之。地濱鄱陽湖,舟遇風濤無所泊,為築石堤百餘丈,往來者便之。廬山白鹿書院廢,溥福倡眾興復,延師訓其子弟,朔望躬詣講授。考績赴部,以年老乞歸。侍郎趙新嘗撫江西,大聲曰:「翟君此邦第一賢守也,胡可聽其去。」懇請累日,乃許之。辭郡之日,父老爭贐金帛,悉不受。眾挽舟涕泣,因建祠湖堤祀之,又配享白鹿書院之三賢祠。三賢者,唐李渤,宋周敦頤、朱熹也。」
- ^ 註:1.儒家心學,與理學相對之學派。2.《記功碑》稱「於赫皇威,神武不殺」「神器有歸」「式昭皇靈」,被認為是王陽明把本應該屬於自己的戰功歸全部功於皇帝的神勇英明。具體請參考:擒獲寧王。王陽明在九江的戰功和遊蹤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CNTV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黃庭堅七歲作《牧童詩》:「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岸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李常稱黃庭堅有「一日千里之功。」
- ^ 《宋史》卷三百四十四·列傳第一百三:李常,字公擇,南康建昌人。少讀書廬山白石僧舍。既擢第,留所抄書九千卷,名舍曰李氏山房。調江州判官、宣州觀察推官。發運使楊佐將薦改秩,常推其友劉琦,佐曰:「世無此風久矣。」並薦之。
- ^ 註:李氏山房遭金李成、何世清焚毀,藏書蕩無存;後世重修,咸豐六年,再遭太平軍焚毀。現在藏書館只剩下台基矣。光明日報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江南都市報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註:《太平廣記》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神仙傳》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和《尋陽志》記載,「靈山之下,其木多杏」;董奉對前來求治者分文不取,只要求重病治癒者種杏樹五株,小病治癒者一株,如此數年,得杏樹十萬餘株,杏林百畝;「以杏貨谷,賑救貧乏,供給行旅不便者,每年布施二萬餘擔,尚余甚多」。這段事跡就是被中醫藥學界稱道的杏林佳話。現在廬山蓮花峰下的龍門溝,有杏林故址。中國文化研究院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國廣播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註:閔孝吉(1908-1999),字肖伋,號苣齋,九江人。拜古直(號層冰,1885-1959)為師。1947年到台灣,1978年從台灣立法院秘書處退休;曾先後兼教職於東吳大學等。文匯報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註:江州義門陳氏,今德安縣義門陳村(其他義門陳地方或有稱百犬牢)有遺蹟,宗人遍布海內外;孔子大同世界之一代表,烏托邦式氏族社會群落。《讀史方輿紀要》記載:「株嶺山在府西南六十里。又有義門山,在株嶺、高良二山間,東去府城七十里,昔義門陳氏居其下。」 走遍中國-義門傳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註:中國風水文化追隨者認為,廬山外靠長江、內靠鄱陽湖,而這種得天獨厚的地地理位置被中國傳統風水學解釋為,「廬山居其中,長江翼其前,有青龍象;鄱陽湖擁其後,為白虎型」,意即「左青龍,右白虎」。這是風水學所說的「吉星福地」,因為廬山集集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共五教於一山,象徵着福、綠、壽、喜、財。而且廬山獨特的形、勢、理、氣,更是自成一條龍脈。鳳凰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2023年庐山市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 ^ 20.0 20.1 庐山市山体. 2010-11-29 [2014-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8).
- ^ 註:《徐霞客遊記<游廬山日記>》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稱:「越嶺東向二里,至仰天坪,因謀盡漢陽之勝。漢陽為廬山最高頂,此坪則為僧廬之最高者。坪之陰,水俱北流從九江;其陽,水俱南下屬南康。余疑坪去漢陽當不遠,僧言中隔桃花峰,尚有十里遙。」徐霞客觀察認為,廬山山脈的水道,在仰天坪的北面,水都向北流,歸九江;在仰天坪的南面,水都向南流,歸南康(今廬山市)。徐霞客判斷,仰天坪為廬山的分水嶺。這種說法符合現代科學儀器的實測。徐霞客游廬山記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註:關於南康府譙樓、紫陽堤及抗戰時期廬山市的歷史,可見於《南康府志》,或星子縣政府網站-名文選錄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註:李白所描寫瀑布的就是如今秀峰風景區的開先瀑布。開先瀑布分為兩股,東瀑位於雙劍峰和文殊峰之間,由於崖口狹窄,瀑水散成數綹,形如馬尾,所以又稱馬尾瀑布;西瀑從鶴鳴峰和香爐峰之間的高崖下落,懸掛數十丈,如同破壁而下,氣勢雄偉,名為開先瀑或黃岩瀑。李白與開先瀑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星子廬山瀑布[失效連結]-CNTV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人民網-廬山瀑布景區經營權屢被倒手、租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參考:《望廬山瀑布》賞析.靳區有.現代語文(文學研究版).[J].2007年06期。
- ^ 註:一部分人認為考證桃花源原型地破壞了桃花源的意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真正的桃花源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也就是精神樂園。但考證仍不鮮見,如桃花源址及其歷史變遷散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又:康王谷史辨析.劉大純、劉新農.九江師專學報.[J].2000年04期
- ^ 註:茶聖陸羽在其茶經 存档副本. [2014-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04.中稱,「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即流動之活水、少受污染之水才是上品。言陸羽贊稱谷簾泉為天下第一泉是不確之事。其事可以見於《煎茶水記 存档副本. [2014-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4.》《煮茶記》,亦未能確定也。陸羽與谷簾泉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茶叶之路》 20120727 第十九集 星子桃源_科教台_中国网络电视台. [2014-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8).
- ^ 3038. 48米世界最高阿弥陀佛东林大佛显露金身真容--科技--人民网. [2014-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04).
- ^ 參考研究:陳林森,星子中學高級教師。點校《南康府志》小記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續)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續二)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續三)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續四)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續五)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續六)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續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星子縣誌校對手記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星子話:古雅的方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