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潘多利諾

新潘多利諾是由阿爾斯通鐵路 ( 飛雅特鐵路 ) 為意大利列車齊薩爾皮諾客戶建造的一類高速傾斜列車

新潘多利諾
概覽
製造阿爾斯通
產量93 sets
製造年份2006 – 至今
投入服務2008
技術數據
列車編組7輛車廂,4輛動力車和3輛拖車
編組長度187.4米(614英尺10英寸)m
車輛長度26.2米(85英尺1112英寸)(總長度28.2米或92英尺614英寸)mm
車體闊度2.83米(9英尺338英寸)mm
車輛重量387 t(381 long ton;427 short ton
421 t(414 long ton;464 short ton) (loaded)t
軸重16.5 t(16.2 long ton;18.2 short ton)(與乘客)t
軌距1,435毫米(4英尺8+12英寸)mm
車輛載客量430+2椅
營運速度250 km/h(155 mph)(服務)
293 km/h(182 mph)(最高)km/h
供電制式3 kV DCTemplate:25 kV 50 Hz (ETR 600)
3 kV DC – Template:25 kV 50 Hz15 kV 16⅔ Hz AC (ETR 610)

概述

潘多利諾這個名字用於識別意大利生產的高速傾斜技術列車系列。這些火車的名字( pendolino在意大利語中的意思是「小鐘擺」)歸功於使它們在轉彎時能夠傾斜的機制。最大傾斜度為8度,使列車的速度比傳統列車高出35%,同時保持乘客舒適。由阿爾斯通鐵路開發,該公司在收購前生產商飛雅特鐵路後繼承了傾斜技術(包括英國高級旅客列車的技術),在阿爾斯通的薩維利亞諾工廠、皮埃蒙特以及米蘭附近的塞斯托-聖喬瓦尼建造將提供牽引變流器)。

潘多利諾於1988年首次在意大利開始服役,型號為ETR 450 ,隨後是ETR 460 、ETR 470和ETR 480。新一代車型於2006年推出,為意大利列車提供ETR 600,為在瑞士和意大利之間運營火車的鐵路公司齊薩爾皮諾提供ETR 610 / RABe 503。製造商阿爾斯通將它們標記為新潘多利諾。

ETR 600-610(意大利)/RABe 503(瑞士)

 
瓦萊州的SBB ETR 610

2012年,瑞士聯邦鐵路訂購了8列新的ETR 610列車(2015年交付),用於米蘭-日內瓦和米蘭-蘇黎世的服務。[1]

ED250(波蘭)

 
弗羅茨瓦夫火車總站的ED250
 
PKP ED250裝置的二等艙內飾

波蘭國家鐵路(PKP)於1998年訂購了14列潘多利諾,但在2000年因資金問題而取消訂單。[2]

2010年阿爾斯通以新潘多利諾贏得了波蘭國鐵城際列車英語PKP Intercity20列高速列車的投標。與CRH5相似,這些列車並非擺式列車;與捷克鐵路680型相似,這些列車可在25kV 50Hz交流、15 kV 16.7Hz交流和3,000V直流電氣化線路上行駛,故可於波蘭、德國、奧地利和捷克運作。[3]

2011年5月30日波蘭國家鐵路與阿爾斯通就20列新潘多利諾(ETR 610)簽署協議。列車將在2014年前交付,並投入格丁尼亞華沙克拉科夫/卡托維茲至華沙的服務。[4]

波蘭「潘多利諾」列車組沒有傾斜機構,這使它們無法獲得更快彎道的主要優勢。



Avant S-114(西班牙)

 
在巴利亞多利德-大坎波火車站的RenfeAvant S-114列車

Avant S-114是新潘多利諾設計的四車變體,很像波蘭版本沒有配備傾斜機構。

現在,這13組列車用於馬德里、塞哥維亞和巴利亞多利德之間的高速線路上的高速服務。 [5]

ETR 675(意大利)

 
ETR 675NTV都靈新門火車站

NTV的新型潘多利諾EVO ETR.675是阿爾斯通Avelia家族的一部分,該家族還包括分布在歐洲不同國家的其他車隊。

潘多利諾ETR.675與PKP一樣,沒有配備可變姿態。然而,潘多利諾這個名字顯然仍然是一個火車品牌,可以在有和沒有擺動的情況下進行結構。

CRH5A(中國)

 
CRH5A位於中國遼寧瀋陽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自阿爾斯通方面引進技術,組裝60列高速電力動車組,歸為中國鐵路高速列車(CRH)系列,命名為和諧號CRH5型。CRH5基於新潘多利諾設計,但並非擺式列車。2009年和2010年CRH5分別獲得了20和30列追加訂單,以充實服務於華北和東北線路的現有車隊。[6][7]

技術特點

列車具有以下特點:

  • 七列編組,四輛動車和三輛拖車
  • 軌距:1,435毫米(4英尺8+12英寸)

新潘多利諾將配備歐洲列車控制系統 (ETCS) 2級信號系統和SCMT,而為瑞士聯邦鐵路 (ETR 610) 生產的列車將配備 ETCS、SCMT、ZUB 、LZB和Integra-Signum系統.

參見

參考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