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石海峽大橋
此條目可參照日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明石海峽大橋(日語:明石海峡大橋/あかしかいきょうおおはし Akashi Kaikyō ōhashi */?)是位於日本的本州與淡路島之間,連接兵庫縣神戶市與淡路市的跨海大橋,為聯繫本州與淡路兩島重要的交通要道。它跨越明石海峽,目前是世界上跨距第二長的懸索橋,僅次於2022年3月通車的1915恰納卡萊大橋。
明石海峽大橋 | |
---|---|
明石海峡大橋 | |
座標 | 34°36′59″N 135°01′13″E / 34.61639°N 135.02028°E |
承載 | 國道28號(神戶淡路鳴門自動車道) 雙向六車道 |
跨越 | 明石海峽 |
地點 | 日本 兵庫縣淡路市(淡路島側) 兵庫縣神戶市垂水區(本州側) |
其他名稱 | 珍珠橋(パールブリッジ) |
維護單位 | JB本四高速 |
設計參數 | |
橋型 | 懸索橋 |
全長 | 3,911公尺(12,831英尺) |
最大跨度 | 1,991公尺(6,532英尺) |
橋下淨空 | 65.72米 |
歷史 | |
開通日 | 1998年4月5日 |
統計 | |
通行費 | 2,300日圓 |
地圖 | |
概況
明石海峽大橋全長3,911米,橋墩跨距1,991米,寬35米,兩邊跨距各為960米,橋身呈淡藍色。明石海峽大橋擁有世界第三高的橋塔,高達298.3米,僅次於法國密佑高架橋(342米)以及中國蘇通長江公路大橋(306米),比日本第二高大樓橫濱地標大廈(295.8米)還高。在日本國內的人工構造物中,僅有東京晴空塔(634米)、東京鐵塔(332.6米)以及日本最高樓阿部野橋車站大樓(300米)超過其橋塔高度。
明石海峽大橋由西松建設及五洋建設等公司承建,於西元1988年(昭和63年)5月動工,歷時10年,耗資5,000多億日圓,於1996年(平成8年)9月竣工,並在1998年(平成10年)4月5日正式通車,其間經歷了1995年1月17日的阪神大地震的考驗。阪神大地震的震央距離橋址僅4公里,但大橋安然無恙,只是南岸的岸墩和錨錠裝置發生了輕微位移,使大橋的長度增加了約1米(大橋原設計長度為3,910米,主跨距1,990米)。
橋面有六線道,設計時速100公里,可承受日本氣象廳烈度等級計測烈度8.5之強震[註 1]、百年一遇的80米/秒強烈颱風襲擊。由於明石大橋的完工,加上原先建設於淡路島以及四國之間的大鳴門橋,四國與本州在陸地上終於連為一體。考慮到當年社會經濟及日本國有鐵道的財政狀況後,明石海峽大橋最終定為純粹的公路橋樑,並沒有預留鐵路通過的空間。另外,供電用的電纜、電信用的光纜及往淡路島的自來水幹管也裝設於明石大橋橋面下方,解決了淡路島自來水供應的問題。
明石大橋在完工後就向民眾募集暱稱,但選出的「珍珠橋」(パールブリッジ)此一名稱,包含管理者在內的JB本四高速(本州四國聯絡高速公路株式會社)以及民眾都鮮少使用,只有當地觀光協會在介紹時偶爾會使用,但平時都均簡稱為「明石大橋」,包括高速公路的指示亦也如此稱呼(神戶淡路鳴門自動車道下行線等)。
明石海峽大橋建設前,原本從淡路島至本州只能依靠定期船通行,且須耗時40分鐘左右。竣工之後,該大橋提供了穩定快速的道路,現在僅需5分鐘左右,便可從淡路島到達本州。
2014年4月起垂水IC -淡路IC間公路的通行費一般車使用電子收費(ETC)為900日元,人工現金收費為2,370日元。
設計速度為100公里/小時,但通常時的最高速度為80公里/小時,最低速度為50公里/小時。
構造
- 結構形式:三跨兩鉸加勁桁梁式懸索橋
- 開工: 1988年(昭和63年)4月
- 閉合: 1996年(平成8年)9月
- 供用: 1998年(平成10年)4月5日
- 中央跨: 1,991 m(世界第二長)
- 全長: 3,911 m
- 地板:鋼地板。中央分離帶部分光柵地板
- 總工程費 :5,000 億日圓
鋼纜參數
大橋的生命的是主鋼纜,每側1根共計2個,每根都是290根鋼絞線(正六邊形上扎了線)構成的。鋼絞線由127根高強度鍍鋅鋼製鋼絲構成,一根鋼纜共計使用36,830根鋼絲。這座橋,為了5.23毫米直徑1mm拉伸強度2一帶180公斤的線新開發的。一根鋼纜直徑112.2厘米,約6萬噸的負荷支撐。為了保護鋼纜不被風雨腐蝕生鏽,內部有脫鹽及乾燥的空氣流通。鋼纜架設的第一步是讓飛行繩(聚芳綸纖維制)的渡海,世界上第一次使用直升機造橋。構成每一根主要鋼纜的鋼絲總距離長達約30萬公里(可以繞地球7周)。
歷史
明石海峽大橋的構思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便一直存在,但由於技術以及軍事方面(大型軍艦無法航行)的問題,一直沒有付諸建造。
- 1945年(昭和20年)12月9日-播淡聯絡輪船「鶺鴒丸」沉沒明石海峽中,死者304人。這以後,當地要求架橋的呼聲高漲。
- 1955年(昭和30年)4月-國營鐵路有本四淡路(A路線)開始調查。
- 1955年(昭和30年)5月11日-瀨戶內海航行的宇高聯絡船「紫雲丸」沉沒,修學旅行中的兒童等168名死者。這次事故,本州四國聯絡橋建設的時機一口氣提高了。
- 1959年(昭和34年)4月-建設省道路部分開始調查。
- 1969年(昭和44年)5月-新全國綜合開發計劃制定。
- 1970年(昭和45年)7月-本州四國聯絡橋公團成立。*
- 1973年(昭和48年)10月-工程實施計劃被認可。
- 1985年(昭和60年)8月-國土廳長官、運輸大臣、建設大臣達成協議,明石海峽大橋橋梁僅作為公路使用,不預留鐵路的空間。
- 1985年(昭和60年)12月-明石海峽大橋的事業化決定。
- 1986年(昭和61年)4月-開工典禮舉行。
- 1988年(昭和63年)5月-當地開始施工。
- 1989年(平成元年)3月- 2P鋼沉箱設置。
- 1989年(平成元年)6月- 3P沉箱設置。
- 1990年(平成2年)1月- 4A基礎工開始。
- 1990年(平成2年)3月- 1A基礎工開始。
- 1992年(平成4年)4月- 開始架設2P主塔。
- 1992年(平成4年)6月- 開始架設3P主塔。
- 1992年(平成4年)9月- 1A基礎工完畢。
- 1992年(平成4年)12月- 4A基礎工完畢。
- 1993年(平成5年)1月- 2P主塔架設完畢。
- 1993年(平成5年)4月- 3P主塔架設完畢。
- 1993年(平成5年)11月-飛行繩索渡海。
- 1994年(平成6年)6月-開始架設鋼絞線。
- 1994年(平成6年)11月-鋼絞線架設完畢。
- 1995年(平成7年)1月17日-兵庫縣南部地震(阪神淡路大震災)發生,全長伸長了約1米。
- 1995年(平成7年)6月-開始架設加強梁。
- 1996年(平成8年)9月-加強梁都被閉合。
- 1998年(平成10年)4月5日-開始使用。
- 2009年(平成21年)7月5日-通行車輛將突破1億輛。
圖集
-
從側面看明石海峽大橋
-
從下方看明石海峽大橋
-
大橋錨錠
-
從側面看明石海峽大橋
-
明石海峽大橋的橋面下結構,可看出明石海峽大橋並未如大鳴門橋一樣預留鐵路通過空間
參見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JB本四高速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本州四國連絡高速道路株式會社)
- 明石海峽大橋について(阪神國道事務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明石海峽大橋360度スクロール
- 明石海峽大橋(パールブリッジ)(神戸観光壁紙寫真集 より)
- Structurae: Akashi-Kaikyo Bridg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