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生 (解放軍)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原副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原委员

李德生(1916年4月24日—2011年5月8日),男,河南信陽市光山縣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軍事將領。中共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九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屆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常委。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李德生
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排名第五)
任期
中國共產黨第十屆中央委員會(至二中全會)
任期
1973年8月30日—1975年1月10日
周恩來王洪文康生葉劍英同時在任
主席毛澤東
前任林彪
繼任鄧小平
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
(排名第六)
任期
中國共產黨第十屆中央委員會(至二中全會)
任期
1973年8月30日—1975年1月10日
毛澤東周恩來王洪文康生葉劍英朱德張春橋董必武同時在任
主席毛澤東
繼任鄧小平
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委員
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委員
任期
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候補)
中國共產黨第十屆中央委員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
(至1985年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
任期
1969年4月28日—1985年9月22日
主席毛澤東(1969—1976)
華國鋒(1976—1981)
胡耀邦(1981—1982)
總書記胡耀邦(1982—1985)
第1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政治委員
任期
1985年11月-1990年4月
校長張震
繼任張震
第5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
任期
1970年4月-1973年12月
前任肖華
繼任張春橋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916-04-24)1916年4月24日
 中華民國河南省光山縣
逝世2011年5月8日(2011歲—05—08)(95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獲獎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1953年)
  • 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八一勳章(1955年)
  • 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獨立自由勳章(1955年)
  • 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解放勳章(1955年)
軍事背景
軍銜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經歷

生平

軍事生涯

李德生1916年4月24日出生於河南光山縣大別山腹地柴山保李家坳(今屬新縣)的一個貧農家庭之中[1]。其在1930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不久改為紅一軍)[1],1931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2](亦有資料稱系同年4月入團[1]),1932年2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2];同年李隨紅四方面軍主力轉戰川陝;1935年參加了紅四方面軍長征[1]

抗日戰爭時期,李德生歷任八路軍129師三八五旅七六九團通信排長、特務連連長、副營長、營長,太行軍區第二軍分區三十團團長。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李德生先後在晉冀魯豫野戰軍及二野擔任旅長、師長、十二軍軍長。

朝鮮戰爭爆發後,李德生在1951年參加了抗美援朝,曾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師長、副軍長,參加了第五次戰役,曾擔任了一段時間上甘嶺戰役的第一線總指揮指揮了十二軍作戰[3],參加了金城反擊戰[1]曾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和一級自由獨立勳章。[1]1957年,入南京高等軍事學院學習。1960年返回部隊。

參政期間

1968年9月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安徽省委第一書記。李德生在安徽平息武鬥、穩定局勢的舉措,受到毛澤東肯定,1969年,李德生被調到北京,先是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1971年又被任命為北京軍區司令員。1973年,在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周恩來提名李德生作為「老中青三結合」當中的「中」的代表進入大會主席團。李德生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副主席。1973年底,李德生被調到東北任瀋陽軍區司令員,1975年1月在十屆二中全會上辭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職務。1985年11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政治委員。1990年離休。

離休生活

1990年4月,李德生從領導崗位退居二線。離休後他和其他人共同創辦了旨在「宣傳愛國精神、組織愛國工程、弘揚中華文化、促進祖國統一」的全國性社團組織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並擔任會長,還兼任中國滑冰協會中國武術協會名譽主席。他還參加中共黨史、軍史研究工作,主編了《從郭興福教學法到科技大練兵》,撰寫了《李德生回憶錄》和《軍事思考錄》等著作。

2011年5月8日15時20分,李德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中國官方對李德生的評價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我黨我軍卓越的領導人」[4]

評價

任北京軍區司令員

1970年12月下旬,在安徽布置工作的李德生突然接到中央辦公廳的通知,飛回北京,毛澤東面見了他,要求他擔任北京軍區司令員,由於李德生當時的職務較多(國務院業務組成員、中央軍委辦事組成員、總政治部主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十二軍軍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安徽省革命委員會主任、安徽省軍區司令員),他向毛澤東提出:「總政治部的事還管不管?」毛澤東非常乾脆的表示一定要管,要他做好總政治部「承辦批轉」的作用。

辭去黨的副主席

1973年底,李德生被調到東北任瀋陽軍區司令員,1974年8月26日至9月10日,王洪文京西賓館主持召開各大軍區負責同志會議,分別「批評幫助」李德生、許世友、韓先楚等人。李德生是「重點的重點」。王洪文在會上說:「對於批林批孔中各地揭發的問題,主席(指毛澤東)說,『除若干同志外,有少數同志或多或少有些問題』,這個『或多』就是指的李德生!」 王洪文、毛遠新(瀋陽軍區政委)列舉李德生「銷毀黃、吳、李、邱的黑材料」、「『九一三』後『捂蓋子』」等十幾個問題,要李德生作出「交代」。李德生被迫作檢討,1975年1月十屆二中全會上向毛澤東申請辭去黨的副主席職務[5]

著作

  • 《李德生將軍自述》, 遼寧人民出版社 1997
  • 《李德生回憶錄》,解放軍出版1997年,人民出版社2012年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李德生. 中國網. 2002-09-22 [2020-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8) (中文). 
  2. ^ 2.0 2.1 解放軍報. 中央军委原委员李德生上将逝世(图). 新浪軍事. 2011-05-09 [2020-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8) (中文). 
  3. ^ 陳思. 深藏功与名——李德生指挥上甘岭战役始末. 世紀風采: 第36-42頁 (中文). 
  4. ^ 李德生逝世. 鳳凰網. 2011-05-08 [2011-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05). 
  5. ^ 祝庭勛/著 《李德生在動亂歲月》 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
  中國共產黨職務
前任:
李葆華
中國共產黨安徽省委員會第一書記
1971年1月-1975年5月
繼任:
宋佩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職務
前任:
黃岩
安徽省人民委員會省長
安徽省革命委員會主任
1968年4月-1974年12月
繼任:
宋佩璋
  中國人民解放軍職務  
前任:
鄭維山
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司令員
?-?
繼任:
陳錫聯
前任:
蕭華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
1969年11月-1975年1月
繼任:
張春橋
前任:
陳錫聯
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司令員
1973年12月-1985年6月
繼任:
劉精鬆
新頭銜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政治委員
1985年11月-1990年4月
繼任:
張震上將
榮銜
新頭銜 中國武術協會名譽主席
1992年12月-2005年11月
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