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府特別顧問
特別顧問(英語:UK Government special advisors)是英國政府中的幕僚職位。他們的職責是向政府大臣們在政治、政策和媒體方面提供幫助和建議。他們通常被稱為「特別政治顧問(英語:special political advisors)」(英文簡稱「SPAD」)。目前許多青年政治人物都把政治顧問當做他們進軍國會的跳板,這引起人們的批評。
根據1995年關於公務員制度的樞密院敕令第三條規定,特別顧問為「臨時公務員」,由中央政府聘任並發放薪酬。[1] 這與「常任的」公務員形成鮮明對比,因為特別顧問是被政治任命者,其政治忠誠度由執政黨—通常是與顧問候任者有密切關係的大臣—確認。因此,當大選中代表本黨參選時,顧問就會辭職。[2] 特別顧問有時會因為參與宣導或為利益集團遊說而仍然受領政府發放的薪金而被批評。[3]
行為守則
特別顧問受到行為準則的約束,這些行為準則可以在某些方面界定特別顧問的角色,包括其與常任公務員、媒體以及執政黨之間的關係,特別是:
“ | 由大臣聘任的特別顧問通過建議和適當的幫助擴大了政治層面的範圍,同時公務員則以其有別於政治層面的建議和支持加強了自己的政治中立[...]特別顧問被雇來幫助大臣們處理政府和執政黨相重疊的事宜,這些事宜都是公務員不宜參與的。他們可以以自己的政治忠誠和政治覺察力給大臣們提供額外的幫助,比大臣們從公務員處能獲得的要更多。[4] | ” |
出路和晉升空間
特別顧問在政界、商界、媒體界和學界都有不錯的前途,尤其是首相的特別顧問。像埃德·鮑斯、戴維·米利班德、愛德·米利班德和詹姆斯·波內爾等人都當選為下院議員,加入內閣,成為顯赫一時的政治人物;亦有特別顧問受封為終身貴族進入上院,亦能擔任大臣級職務,如瓦得拉女男爵。而布萊爾政府的唐寧街通訊總監阿拉斯泰爾·坎貝爾更是以特別顧問之姿列席內閣會議,退任後曾在關鍵時刻參加政府或黨的核心會議,他也作為政治諷刺劇《幕後危機》主角的原型而廣為人知。
員額和薪酬
特別顧問的員額沒有硬性規定,目前該職務任職者的數量少於布萊爾政府時期。2000年,政府曾接受政府諮詢委員會—公共生活規範委員會—關於限制特別顧問員額的建議,[6]但到2002年在回應同一委員會的報告時,政府改變了這一立場,表示:「政府並不認為員額問題是特別顧問問題的關鍵,其問題在於問責機制、角色、責任和員額的透明度。」[7]2007年,委員會最後一次就該問題發布報告時,共有68名特別顧問在政府工作,其中18名服務於唐寧街10號。[8]特別顧問的年薪可達142,668英鎊。2011年,唐寧街通訊總監安迪·科爾遜離職前薪俸為14萬英鎊,為同行中最高者。[9]2006-07年度政府為支付特別顧問的薪金花費了590萬英鎊。[8]
- 1995-2016年特別顧問數量表
年份 | 特別顧問總數 | 10號特別顧問數 | 內閣部門特別顧問數 |
---|---|---|---|
1995年7月 | 34 | 6 | 28 |
1996年7月 | 38 | 8 | 30 |
1997年7月 | 38 | 8 | 30 |
1998年7月 | 70 | 18 | 52 |
1999年7月 | 74 | 25 | 49 |
2000年7月 | 78 | 26 | 52 |
2001年7月 | 79 | 25 | 54 |
2002年7月 | 81 | 26 | 55 |
2003年7月 | 70 | 27 | 43 |
2004年7月 | 72 | 26 | 46 |
2005年7月 | 84 | 28 | 56 |
2006年7月 | 82 | 25 | 57 |
2007年7月 | 68 | 20 | 48 |
2008年7月 | 73 | 23 | 50 |
2009年7月 | 74 | 25 | 49 |
2010年6月 | 68 | 22 | 46* |
2011年7月 | 74 | 25 | 49 |
2012年7月 | 81 | 33 | 48 |
2013年10月 | 98 | 42 | 56 |
2014年11月 | 103 | 46 | 57 |
2015年12月 | 92** | 32 | 60 |
2016年12月 | 83 | 32 | 51 |
*數據發布時包括5個缺額。 **92的數字是內閣辦公室數據公開部門列出的特別顧問人數。此外,一個腳註指出,財政大臣任命三人組成經濟顧問委員會。這些人沒有計入。如果包括在內的話,截至2015年12月17日,特別顧問的人數將為95人。 |
- 1994-2016年特別顧問薪俸表
財政年度 | 總薪俸(英鎊) | 漲幅(%) | |
---|---|---|---|
1994/95 | 150萬 | - | |
1995/96 | 150萬 | 0 | |
1996/97 | 180萬 | 20 | |
1997/98 | 260萬 | 44 | |
1998/99 | 350萬 | 35 | |
1999/00 | 400萬 | 14 | |
2000/01 | 440萬 | 10 | |
2001/02 | 510萬 | 16 | |
2002/03 | 540萬 | 6 | |
2003/04 | 530萬 | -2 | |
2004/05 | 550萬 | 4 | |
2005/06 | 590萬 | 7 | |
2006/07 | 590萬 | 0 | |
2007/08 | 590萬 | 0 | |
2008/09 | 590萬 | 0 | |
2009/10 | 680萬 | 15 | |
2010-04-01/2010-05-12 | 210萬* | - | |
2010-05-13/2011-05-31 | 450萬 | - | |
2011/12 | 620萬 | 38 | |
2012/13 | 720萬** | 16 | |
2013/14 | 840萬** | 17 | |
2014/15 | 920萬*** | 9.5 | |
2015-04-01/2016-07-13 | 920萬**** | 0 | |
*包含180萬英鎊遣散費。 **包括薪金、遣散費和養老金繳款。 ***不包括190萬英鎊遣散費(2015年5月被續任的特別顧問的淨付還)。 ****不包括170萬英鎊遣散費。 |
近期任職者名單
特蕾莎·梅內閣 (2016年7月-至今)
首相辦公室
特別顧問[10] | 職務 | 備註 |
---|---|---|
尼克·蒂莫西 | 首相聯合幕僚長 | 2017年6月辭職 |
菲奧娜·希爾 | 首相聯合幕僚長 | 2017年6月辭職 |
加文·巴維爾 | 首相幕僚長 | 接替蒂莫西和希爾 |
約翰·戈弗雷 | 10號政策組主任 | 與一位加拿大部長同名 |
詹姆斯·馬歇爾 | 10號政策組主任 | 2017年6月接替戈弗雷 |
凱蒂·佩里斯特 | 首相通訊總監 | 2017年4月辭職 |
羅比·吉布 | 首相通訊總監 | 接替佩里斯特 |
克里斯·威爾金斯 | 首相策略總監 | |
喬安妮·彭恩 | 首相副幕僚長 | |
道格拉斯·麥克尼爾 | 首席經濟顧問 | 曾任前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的助手 |
尼爾·奧布萊恩 | 10號政策組北方經濟引擎和產業戰略負責人 | 2017年6月當選國會議員離任 |
丹茲爾·戴維森 | 10號政策組歐盟事務顧問[11] | |
克里斯·布蘭根尼 | 政府關係主管[12] | |
理查德·傑克遜 | 運營、活動和行程主管[13] | |
麗茲·倫敦 | 政治新聞秘書 | 2017年4月辭職 |
詹姆斯·斯萊克 | 首相官方發言人;政治新聞秘書 | 接替倫敦任新聞秘書 |
湯姆·斯旺布里克 | 廣播主管 | |
亞歷克斯·道森 | 政治主管[14] | |
喬治婭·貝利 | 10號政策組能源顧問 | 2017年8月加入OVO能源[15] |
亞歷克斯·布爾加特 | 10號政策組社會正義負責人 | |
威爾·坦納 | 10號政策組副主任 | |
利茲·桑德森 | 廣播主管;首相丈夫(菲利普·梅)新聞秘書[13] | |
希爾頓·維斯特里克 | 政策顧問 | |
喬納森·赫勒威爾 | 社區關係顧問[14] | |
夏洛特·勞森 | 10號政策組文明社會事務顧問 | |
詹姆斯·麥克洛林 | 商務關係顧問 | |
尼克·哈格雷夫 | 副政治主管 | |
傑斯·卡尼夫 | 政治演講撰稿人 | |
本·馬斯卡爾 | 策略溝通主管 | |
愛德·德·米克維茨 | 簡報主管 | |
基蘭·卡爾 | 10號政策組蘇格蘭事務顧問 | |
蒂姆·史密斯 | 新聞官 | |
喬納森·斯陶克 | 活動和行程主管 | |
理查德·邱 | 政策顧問 | |
伊麗莎白·霍奇金森 | 活動和行程主管 | |
詹姆斯·約翰遜 | 策略主管 |
其他內閣大臣
- 財政大臣
- Hayden Allan
- Graham Hook
- Poppy Trowbridge
- Duncan McCourt
- Karen Ward
- 內政大臣
- Amy Fisher
- Simon Glasson
- Mo Hussein
- 外交大臣
- David Frost
- Ben Gascoigne
- Liam Parker
- 國防大臣
- Richard Holden
- James Wild
- 司法大臣
- Kirsty Buchanan
- Tim Pitt
- 教育大臣、女性和平權大臣
- Victoria Crawford
- Peter Wilson
- 退歐大臣
- James Chapman
- Raoul Ruparel
- 國際貿易大臣
- David Goss
- Amy Tinley
- 商務、能源和產業戰略大臣
- Glenn Hall
- Jacob Willmer
- 衛生大臣
- James Friend
- Ed Jones
- Paul Harrison
- 工作和養老金大臣
- Lottie Dexter
- Flora Rose
- 運輸大臣
- Emma Boon
- Simon Jones
- 社區和地方政府大臣
- Nick King
- Carrie Symonds
- 下院領袖
- Fraser Raleigh
- 上院領袖
- Annabelle Eyre
- Katharine Howell
- Thomas Pretty
- 蘇格蘭大臣
- Jennifer Donellan
- 威爾士大臣
- Geraint Evans
- Sophie Traherne
- 北愛爾蘭大臣
- Jonathan Caine
- Peter Cardwell
- 環境、食品和鄉村食物大臣
- Lee Cain
- Guy Robinson
- 國際發展大臣
- Rob Oxley
- Richard Parr
- 文化、傳媒和體育大臣
- Aidan Corley
- Craig Woodhouse
- 蘭開斯特公爵領地總裁、保守黨主席
- Paul Holmes
- 內閣辦公室大臣兼總主計長
- Rupert Yorke
- 黨鞭長兼財政部國會秘書
- Simon Burton
- Rupert Oldham-Reid
戴維·卡梅倫內閣 (2010年5月-2016年7月)
首相辦公室
特別顧問 | 職務 | 備註 |
---|---|---|
愛德華·盧埃林 | 首相幕僚長 | |
凱瑟琳·菲爾 | 首相副幕僚長 | |
奧利佛·道登 | 首相副幕僚長 | |
斯蒂芬·希爾頓 | 策略顧問 | 2012年辭職,任教於斯坦福大學 |
安德魯·庫珀 | 首相策略總監 | |
安迪·科爾遜 | 首相通訊總監 | 2011年辭職,為克雷格·奧利弗取代,後來在世界新聞報電話竊聽醜聞中被定罪 |
克雷格·奧利弗 | 首相通訊總監 | |
克萊爾·佛格斯 | 首席演講撰稿人 | |
亨利·馬克里奧 | 新聞顧問 | 2011年轉任保守黨競選總部副政治主任 |
蓋比·拜爾廷 | 新聞秘書 | |
詹姆斯·奧肖西 | 政策主管 | 2011年辭職加入公關公司波特蘭通訊有限公司和保守黨智庫 |
加文·洛哈特-米拉斯 | 政策顧問 | 2011年辭職創業 |
肖恩·沃斯 | 政策顧問 | 2012年辭職加入保守黨智庫「政策交流」 |
帕特里克·若克 | 政策顧問 | 2014年被捕後離職 |
利茲·蘇格 | 運營和活動主管 | |
安德魯·鄧洛普 | 10號政策組蘇格蘭事務顧問 | |
羅漢·席爾瓦 | 資深政策顧問 | |
蒂姆·查溫文 | 戰略通訊主管 | 2011年辭職加入Google,為阿米特·吉爾取代 |
阿米特·吉爾 | 戰略通訊主管 | |
邁克爾·薩爾特 | 廣播顧問 | |
拉姆齊·瓊斯 | 10號政策組蘇格蘭事務顧問 | |
阿蘭·森德瑞克 | 新聞官 | |
肖恩·貝利 | 10號政策組青年和犯罪事務顧問 | |
勞拉·特洛特 | 10號政策組女性事務顧問 | |
伊莎貝爾·斯皮爾曼 | 首相夫人(薩曼莎·卡梅倫)私人助理 | |
亞歷克斯·道森 | 政策研究員 | |
彼得·坎貝爾 | 首相答問環節研究員兼簡報員 | 2011年辭職 |
副首相辦公室
特別顧問 | 職務 | 備註 |
---|---|---|
喬尼·奧特斯 | 副首相幕僚長 | |
喬安·福斯特 | 副首相副幕僚長 | |
瑞恩·庫特茲 | 策略主管 | 為理查德·里夫斯取代 |
尼爾·夏洛克 | 副首相政府關係主管 | |
麥克·格里 | 新聞顧問 | |
朱利安·阿斯特爾 | 政策顧問 | |
奧利·格倫德 | 副首相通訊主管 | 為麗娜·皮意志取代 |
肖恩·肯普 | 特別顧問 | |
蒂姆·科爾本 | 特別顧問 | |
莫妮卡·艾倫 | 特別顧問 |
其他內閣大臣
- 外交和聯邦事務大臣(3位同時在任)
- Arminka Helic
- Chloe Dalton
- Denzil Davidson
- Hayden Allan
- Graham Hook
- Duncan McCourt
- 財政大臣兼第二財政大臣(6位同時在任)
- 魯珀特·哈里森
- 尼爾·奧布萊恩
- Ramesh Chhabra
- Thea Rogers
- Poppy Mitchell-Rose
- Eleanor Shawcross
- James Chapman
- Sue Beeby
- Matthew Cook
- Simon Glasson
- Lisa Buckland
- 司法大臣兼大法官(3位同時在任)
- Fraser Raleigh
- Anita Boateng
- David Hass
- Kathryn Laing
- Henry Cook
- Henry Newman
- Beth Armstrong
- 內政大臣(3位同時在任)
- 國防大臣(2位同時在任)
- Hayden Allan
- Luke Coffey
- Oliver Waghorn
- James Wild
- Ben Mascall
- 商務、創新和技能大臣(2015年5月前2位同時在任,此後3位同時在任)
- Emily Walch
- Giles Wilkes
- Nick King
- Salma Shah
- Daniel Gilbert
- 工作和養老金大臣(3位同時在任)
- Phillippa Stroud
- Lizzie Loudon
- Susie Squire
- Annabelle Eyre
- Lizzie Loudon
- Flora Rose
- 能源和氣候大臣(2位同時在任)
- Chris Nicholson
- Katie Waring
- Duncan Brack
- Joel Kenrick
- Guy Newey
- Mo Hussein
- 衛生大臣(3位同時在任)
- Jenny Parsons
- Ed Jones
- Paul Harrison
- Christina Robinson
- 教育大臣(3位同時在任)
- Dominic Cummings (2013年10月辭職)
- Henry de Zoete
- Elena Narozanski
- Luke Tryl
- Lee Davis
- George Looker
- 社區和地方政府大臣(2位同時在任)
- Giles Kenningham
- Sheridan Westlake
- Meg Powell-Chandler
- Jacob Wilmer
- 運輸大臣(3位同時在任)
- Sian Jones
- Paul Stephenson
- Julian Glover
- Simon Burton
- Tim Smith
- 環境、食物和鄉村事物大臣(2位同時在任)
- Simon Cawte
- Will Littlejohn
- Guy Robinson
- Emma Boon
- 國際發展大臣(2位同時在任)
- Philippa Buckley
- Richard Parr
- Simon Bishop
- Jo Corlett
- 北愛爾蘭大臣
- Jonathan Caine
- 蘇格蘭大臣(3位同時在任)
- Willie Rennie (無給職)
- Ramsay Jones
- Mary Macleod
- Keelan Carr
- 威爾士大臣
- Emily Poole
- Tomos Davies
- 文化、傳媒和體育大臣(2位同時在任)
- Sue Beeby
- Adam Smith (2012年4月辭職)
- Carrie Symonds
- Aline Nassif
- 財政部首席秘書
- Will de Peyer
- 缺
- 缺
- 上院領袖(3位同時在任)
- Flo Coleman
- 缺
- Iain Carter
- Richard Holden
- Laura Holloway
- 內閣辦公室大臣兼總主計長(2位同時在任)
- Laura Trott
- Martha Varney
- Tim Pitt
- Lottie Dexter
- 下院領袖(2位同時在任)
- Chris White
- Simon Jones
- Ruth Porter
- 黨鞭長兼財政部國會秘書(2位同時在任)
- Ben Williams
- James Marshall
- Alastair Masser
- 大學和科學國務大臣
- Nick Hillman
- 商務、工業和企業國務大臣
- Elliott Burton
- 貿易和投資國務大臣
- Simone Finn
- 就業國務大臣
- Ed Boyd[16]
大眾文化
在英國政治題材的小說和影視劇中常有特別顧問的角色,如《是,大臣》中的Frank Weisel和《幕後危機》中的Glen Cullen、Oliver Reader,他們都是大臣的特別顧問,協助大臣處理政治問題、制定政策並與常任公務員鬥爭;而《幕後危機》及衍生電影《靈通人士》中的Malcolm Tucker以阿拉斯泰爾·坎貝爾為原型,展現的是一個身處權力核心、經常引導和影響首相及其他國家領導人的角色。
醜聞
特別顧問不僅享有因接近權力而帶來的事業上的上升空間,也因其職位的複雜性、敏感性和從屬性容易成為醜聞的焦點。
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受恐怖襲擊後,運輸、地方政府和區域事務大臣斯蒂芬·拜爾斯的特別顧問喬·摩爾在內部郵件中稱當天是「埋葬有關運輸部的壞消息的好日子」,[17]後來又爆出摩爾掩蓋反應部門施政失誤的統計數據,[18]摩爾最終辭職。
2012年4月,世界新聞報電話竊聽醜聞持續發酵,文化大臣傑里米·亨特的特別顧問亞當·斯密和新聞集團公關主管兼默多克的說客弗雷德里克·米歇爾詳細往來的電子郵件被曝出,亨特在處理新聞集團收購BSkyB交易中的中立性受到指責。25日,亨特不得不在下院發表緊急聲明澄清自己,當日稍晚些時候,斯密辭去特別顧問一職。[19]
2014年6月,內政大臣特蕾莎·梅與教育大臣邁克爾·戈夫因伯明翰學校木馬行動的責任問題發生爭論,文翠珊的特別顧問奧菲娜·希爾在梅的個人官方網站上發布了一份機密郵件以證明內政部的清白,首相戴維·卡梅倫大為光火,勒令文翠珊解僱了希爾。[20][21][22]
參考資料
- ^ Civil Service Order in Council 1995 (PDF). Civil Service Commissioners. [2008-03-1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0-06-22).
- ^ Special advisors. Red Star Research. [2008-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14).
- ^ Adviser's move to lobby firm attacked. The Telegraph (London). 12 June 2002 [2010-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7).
- ^ Code of Conduct for Special Advisers. Cabinet Office. (原始內容存檔於7 April 2010).
- ^ UK Cabinet Office. code of conduct special advisers dec 2016 (PDF). UK Government. 2016-12-21 [2017-10-12].[失效連結]
- ^ BBC News | UK POLITICS | The Neill Committee: Key recommendations. news.bbc.co.uk. [2017-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1).
- ^ Oonagh Gay. Special advisers (PDF). House of Commons Library Parliament and Constitution Centre. [2010-12-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6-19).
- ^ 8.0 8.1 Numbers and Cost of Special Adviser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written statement by Gordon Brown, 22 Nov 2007 : Column 147WS, Hansard
- ^ Written Ministerial Statement on Special Adviser numbers from Cabinet Office, 10 Jun 2010. Cabinetoffice.gov.uk. [2012-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10).
- ^ Westbourne.com. Westbourne Communications Special Advisers Map (PDF). 2016-09-01 [2017-10-1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10-12).
- ^ Who is Who in Theresa May’s Downing Street - The Debate. The Debate. 2016-09-30 [2017-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2) (英國英語).
- ^ Iraq War hero who played major role in liberation of Basra now has Downing Street job. The Sun. 2016-09-05 [2017-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1) (英國英語).
- ^ 13.0 13.1 Theresa May's media team - The Debate. The Debate. 2016-09-30 [2017-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2) (英國英語).
- ^ 14.0 14.1 Theresa May's strategy and political teams - The Debate. The Debate. 2016-09-30 [2017-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2) (英國英語).
- ^ OVO appoints Number 10 energy advisor as chief of staff to CEO. Financial Times. [2017-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4).
- ^ UK Cabinet Office. List of Special Advisers in post at 17 December 2015 (PDF). UK Government. 2015-12-17 [2017-10-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12-22).
- ^ Sparrow, Andrew. Sept 11: 'a good day to bury bad news'. London: Telegraph.co.uk. 10 October 2001 [2007-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1-22).
- ^ Staff; agencies. Transport department denies new bid to bury bad news. The Guardian. 2002-02-14 [2017-10-11]. ISSN 0261-30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7) (英國英語).
- ^ Wintour, Patrick; editor, political. Jeremy Hunt's special adviser Adam Smith quits. The Guardian. 2012-04-25 [2017-10-11]. ISSN 0261-30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3) (英國英語).
- ^ Home Office Quietly Deletes Letter To Michael Gove on Islamic Extremism (But It's Still on Google). buzzfeed.com. 6 June 2014 [19 June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9).
- ^ Helm, Toby; Boffey, Daniel; Mansell, Warwick. Furious Cameron slaps down Gove and May over 'Islamic extremism' row. The Observer. 7 June 2014 [8 June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7).
- ^ Michael Gove apologises over 'Trojan Horse' row with Theresa May. BBC News. 8 June 2014 [31 January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