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鈴豬籠草

風鈴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campanulata)是印度尼西亞熱食蟲植物[2]種加詞campanulata」來源於拉丁文campānulātus」,意為「鐘形的」。

風鈴豬籠草
人工種植的風鈴豬籠草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目: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科: 豬籠草科 Nepenthaceae
屬: 豬籠草屬 Nepenthes
種:
風鈴豬籠草 N. campanulata
二名法
Nepenthes campanulata

1983年的一場森林大火,燒毀了風鈴豬籠草原唯一已知的原生地。

植物學史

19[1][3]

風鈴豬籠草最初的模式標本無花序,直至1997年重新發現後才得到補充。

存放於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風鈴豬籠草的等模標本。其來源於現已絕跡的岩花山分布地

形態特徵

風鈴豬籠草的攀援莖短小,呈圓柱形,長20至50厘米[1],直徑可達4毫米。莖至一定長度後便停止生長,轉而由基部生出側芽繼續生長。[2]

風鈴豬籠草的葉片革質無柄,呈匙形披針形,可長達12厘米[4],寬至2厘米。葉尖圓並略呈盾形葉基抱莖中脈的兩側各有2至3條縱脈羽狀脈不明顯。籠蔓短而硬,長度很少超過4厘米。[5]

與其他的豬籠草不同,風鈴豬籠草的捕蟲籠只有一種形態。其形狀為鐘形,黃綠色,可高達10厘米[4],直徑約為5.5厘米。捕蟲籠通常無籠翼,其縮小為一對隆起。僅捕蟲籠內表面下部的四分之一覆蓋着消化腺。籠口呈圓形且水平。非常的窄,具細小的唇齒籠蓋呈橢圓形,無附屬物。籠蓋基部後方的籠蔓尾分叉,可長達1毫米。風鈴豬籠草完全無被毛。[5]

風鈴豬籠草沿地面匍匐生長。成年植株通常具多個生長點,形成叢狀。[6]

相關物種

在倉田重夫對風鈴豬籠草的描述中,他認為風鈴豬籠草可能與蘇門答臘特有的無刺豬籠草N. inermis之間存在着密切的近緣關係。[1]但其他的分類學家並不認同這個觀點。[7]這兩個物種之間不僅存在地理隔離,並且它們的生境也不同;風鈴豬籠草為石灰岩岩壁上,而無刺豬籠草通常附生於海拔1500米至2600米的樹林中。[5][8]

注釋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Kurata, S. 1973. Nepenthes from Borneo, Singapore and Sumatra. The Gardens' Bulletin Singapore 26(2): 227–232.
  2. ^ 2.0 2.1 夏洛特. 食蟲植物觀賞&栽培圖鑑. 台北: 商周出版. 2007: 54. ISBN 978-986-124-850-9. 
  3. ^ Phillipps, A. & A. Lamb 1996. Pitcher-Plants of Borneo.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
  4. ^ 4.0 4.1 Lee, C.C. 2006. Species profile: Nepenthes campanulat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WildBorneo.
  5. ^ 5.0 5.1 5.2 Clarke, C.M. 1997. Nepenthes of Borneo.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
  6. ^ Clarke, C.M. & C.C. Lee 2004. Pitcher Plants of Sarawak.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
  7. ^ Nerz, J. 1994. Nepenthes-discuss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arnivorous Plant Mailing List.
  8. ^ Clarke, C.M. 2001. Nepenthes of Sumatra and Peninsular Malaysia.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

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