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仁
馬玉仁(1875年—1940年1月3日)原名日仁,字伯良,江蘇鹽城人。中華民國軍事將領,官至陸軍中將,為抗日戰爭期間陣亡的中國將領之一。[1]
馬玉仁 | |
---|---|
出生 | 1875年 大清江蘇省淮安府鹽城縣 |
逝世 | 1940年1月3日† 中國江西省吉安縣安樂港 | (64—65歲)
國籍 | 中國 |
生平
馬玉仁早年販賣私鹽,後來從軍,[1]不久即升為哨長、領哨,後擔任長江水師營幫帶、衛陵軍管帶。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馬玉仁隨徐寶山擁護革命,升為第四十七團團長。中華民國成立後,馬玉仁隨徐寶山投靠袁世凱,鎮壓二次革命,因功於1913年升任揚州混成旅旅長。1914年,任揚州統領。1916年,任江蘇第一混成旅旅長。[2]
1917年,馮國璋代理大總統,任命李純為江蘇督軍。同年7月,淮揚鎮守使、第五混成旅旅長劉洵(馮國璋的外甥)調防南京,李純命第一混成旅旅長馬玉仁兼代淮揚鎮守使。同年8月14日,馮國璋以代總統名義委任馬玉仁署理淮揚鎮守使。[3][4]
1920年7月,直系曹錕、吳佩孚在奉系張作霖的支持下,發動直皖戰爭,馬玉仁隨李純站在直系一邊。直系曹錕、吳佩孚為拉攏馬玉仁,在調整江蘇陸軍編制時,命馬玉仁代理第一、五混成旅合編而成的江蘇陸軍第二師師長。1922年2月,馬玉仁奉命將江蘇陸軍第二師改為江蘇陸軍第三師,仍任師長,該師下轄第五旅、第六旅。[5]1923年11月14日,馬玉仁獲北京政府授將軍府衡威將軍。[6]1925年1月13日,淮揚鎮守使改為淮揚護軍使,馬玉仁繼續任淮揚護軍使。[4]1925年,任孫傳芳的五省聯軍第七軍軍長。[2]1926年1月22日,孫傳芳命鄭俊彥解散清江浦的江蘇陸軍第三師馬玉仁部。[7]1926年,馬玉仁任直魯聯軍第十二軍軍長,授陸軍上將銜。1927年6月,馬玉仁被北伐軍李宗仁部擊敗,馬玉仁被俘,旋即獲釋。[2]
1930年,馮玉祥、閻錫山聯合反蔣介石,任命馬玉仁為第十六路軍總指揮兼第二十七軍軍長。不久,馬玉仁在戰鬥中負傷,到大連治傷時,被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逮捕。不久,蔣介石同馮玉祥、閻錫山議和,並獲張學良斡旋,馬玉仁獲赦免,回到家鄉。[2]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馬玉仁在家鄉鹽城組織抗日游擊部隊,後來被國民政府編為蘇魯戰區第一路抗日游擊軍,馬玉仁任少將游擊總司令,率部在江蘇鹽城、阜寧同日軍作戰。1940年1月3日,日軍100餘人突然襲擊馬玉仁所駐的安樂港。馬玉仁率部在三合尖東側迎擊,中彈戰死。[1]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馬玉仁,鹽城檔案,2008-8-18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2-03-05.
- ^ 2.0 2.1 2.2 2.3 茅海建等,國民黨抗戰殉國將領,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83頁
- ^ 王成斌,民國高級將領列傳6,解放軍出版社,第13頁
- ^ 4.0 4.1 郭卿友主編. 中華民國時期軍政職官志. 甘肅人民出版社. 1992年
- ^ 應列,國民黨高級將領傳略,華文出版社,1995年,第322頁
- ^ 1923年11月15日第2755號. 《政府公報》第二〇三冊.
- ^ 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8年
- ^ 傳記文學1996(404-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