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式122毫米榴彈炮

54式122毫米榴彈炮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54年製造的一款師屬122毫米牽引火炮,1954年定型裝備部隊。該炮根據蘇聯M-1938式122毫米榴彈炮仿製而成,為解放軍炮兵裝備的第一代國產火炮。

54式122毫米榴彈炮
南京國防園展示的54式122毫米榴彈炮
類型榴彈炮
原產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
服役記錄
服役期間1954年到現在
生產歷史
研發日期1954
生產商第127廠兵工廠
生產日期1954-1980
製造數量不詳
衍生型54-1式
基本規格
重量戰鬥重量: 2,450 kg
(5,401 lbs)
行軍重量: 3,100 kg
(6,834 lbs)
長度5.9 m (19.35 ft)
槍管長度膛線: 2,670 mm / 21.9倍徑
全長: 2,800 m / 23倍徑 (不包括炮閂)
寬度1.98 m(6.49 ft)
高度1.82 m(6 ft)
操作人數8

口徑121.92 mm (4.8 in)
後膛間斷式螺旋炮閂
後座力液壓氣動元件
載具縱向分離雙炮尾拖架結構
射擊仰角-3°到 63.5°
迴旋角度49°
射速每分鐘5-6發
最大射程11.8 km (7.33 mi)

歷史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解放軍炮兵裝備有美制、日制、德制、法制、和蘇制等各式火炮,其中大部分從對手手中繳獲而來,口徑37至105毫米之間,種類繁雜,出產國眾多,有萬國兵器博物館之稱。這些火炮不但裝備陳舊,性能落後,而且由於種類不一,給後勤部門造成極大困擾。

1950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後,志願軍火炮匱乏,為前線部隊加強火力成為軍方高層所直接關心的重大問題。為此,中國軍方緊急從蘇聯採購了一批蘇制武器以解燃眉之急,同時根據中蘇雙方達成的採購協議,蘇方將武器的全套技術轉讓給中方,同時允許中方自行生產和製造,並派出專家進行技術指導,於是仿製蘇聯武器的計劃被提上了議程。

1952年5月21日,中央軍委擬定了關於「兵工問題的決議」,決定利用蘇聯提供的武器圖紙自行製造15種陸戰武器,蘇制M-1938型122毫米榴彈炮位列其中,製造任務由127兵工廠承擔。

1953年127廠按照蘇聯提供的圖紙進在蘇聯專家指導下行試製生產,於1954年製造出第一批產品,並成功通過驗收,正式命名為1954年式122毫米榴彈炮,54式榴彈炮定型後迅速列裝解放軍,以取代戰爭時期繳獲的各種老式火炮,使用解放CA-30汽車牽引載具,成為解放軍師屬主力榴彈炮。[1]

改進型號

54式122毫米榴彈炮在大規模列裝後,廠家根據軍方反饋的意見對54式榴彈炮進行了數十項改進。改進後的火炮性能大大提高,1966年正式命名為54-1式。但受文革影響質量很不穩定,被迫重新返廠,直到1981年才列裝部隊,並逐步取代老54式122毫米榴彈炮。

衍生型號

1969年北方工業將54式榴彈炮與63式裝甲車底盤相結合,製成70式自行榴彈炮,主要用於伴隨機械化部隊行動,為裝甲部隊提供火力支援。[2]

參考

  1. ^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閱兵中的仿製式54式榴彈炮:來源: 共產黨新聞網 2009年8月6日
  2. ^ 70式自行榴彈炮:來源: 鳳凰網軍事 2009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