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是1955年至1957年間存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種。下設高射炮兵、雷達兵、探照兵、對空情報兵這四個兵種[1][2]。
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 | |
---|---|
存在時期 | 1955年至1957年 |
國家或地區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效忠於 | 中國共產黨 |
部門 | 中國人民解放軍 |
種類 | 軍種 |
功能 | 防空作戰 |
直屬 |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 |
沿革
早期發展
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的源頭可溯至1934年10月成立的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部防空科。防空科成立後,從中國工農紅軍部隊抽調12個排,經3個月訓練後,留下3個排組成軍委防空隊,羅華生任隊長,廖冠賢任指導員。防空隊配27挺經改造的重機槍,當作高射機槍,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駐地的3個山頭組成對空火力網。雖未曾擊落南京國民政府派來的敵機,但敵機再不敢低空轟炸[1]。
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後,防空科及防空隊隨之消失。紅軍長征抵達陝北後,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在延安組建延安炮兵學校,其中培養了少量高炮人才。但當時沒有防空部隊[1]。
第二次國共內戰
1945年11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裏第一個高射炮大隊在遼東本溪組建。1947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個高射炮團——高射炮第一團在牡丹江成立。1948年4月,高射炮第二團在吉林通化成立。1948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炮兵縱隊高炮指揮部成立。1948年12月,高射炮第三團在遼東成立。1949年4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平津衛戍區防空司令部在北平成立,聶榮臻兼司令員,薄一波兼政委。1949年5月中旬,南京防空司令部成立,皮定均兼司令員。1949年8月11日,中央軍委決定新組建10個高射炮團及10個高射機槍營。1949年8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高射炮兵學校在瀋陽成立。截至1949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已成立18個高射炮團,分佈在北京市、上海市、南京市、武漢市、瀋陽市、長沙市、鞍山市、撫順市等大中城市[1]。
1946年4月7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裏第一支高射炮部隊「遼東軍區高炮大隊」參加了第二次國共內戰中的首次空戰。當時,國民革命軍新六軍進攻中共控制下的本溪。遼東軍區高炮大隊在本溪市區及本溪平頂山分別部署兩個高射機關炮連。當日上午,2架敵機配合新六軍轟炸本溪市區,高射機關炮連射擊,敵機倉促在本溪車站投下2枚炸彈便飛離。此後敵機再未來到本溪上空[1]。
1947年11月初,由遼東軍區高炮大隊擴編而成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個高射炮團「遼東軍區炮兵團」在通化第一次擊落國民革命軍空軍戰鬥機。當時該高炮團正在掩護步兵作戰,一架國軍P-51型飛機突臨高炮團上空,高炮團使用巴拉德式高射機關炮擊中敵機,敵機墜落於梅河口附近。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裏的高射炮兵首次擊落敵機。戰後,該高炮團獲得遼東軍區司令員蕭勁光、政委陳雲通報表揚[1]。
1948年9月下旬,高炮第二團一營在配合步兵進行長春圍困戰時,擊落中華民國國軍C-47型運輸機1架,擊傷敵機2架。1949年3月12日,高炮第二團三營進駐葫蘆島承擔保衛已起義的中華民國海軍「重慶號」巡洋艦的防空任務,1949年3月16日至19日,中華民國空軍派出數十架轟炸機轟炸「重慶號」輪番轟炸,高炮第二團二營對空作戰6次,擊傷敵機3架。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射炮兵首次同海上敵機空戰[1]。
1949年8月1日,中華民國空軍B-25型轟炸機1批3架飛至武漢市上空襲擾,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炮第一團、高炮第三團先後射擊,戰鬥10分鐘,擊落敵機1架。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炮部隊在城市要地防空作戰中第一次擊落敵機[1]。
1949年10月29日,承擔掩護江蘇戚墅堰機車廠任務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炮第八團三營九連,在駐地擊落中華民國空軍C-47運輸機1架,俘虜機上人員8名。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炮部隊第一次俘虜被擊落敵機上的人員[1]。
1949年12月27日,中華民國空軍兩架P-51戰鬥機、兩架B-25轟炸機自台灣起飛,飛至浙江省寧波準備空襲靈橋。駐當地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炮第十三團在敵機距炮群6000米時射擊,擊落P-51戰鬥機1架,擊傷B-25轟炸機1架。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擊落、擊傷自台灣起飛的中華民國空軍飛機[1]。
1950年3月14日,中華民國空軍自台灣起飛11架轟炸機、2架戰鬥機,空襲上海龍華機場和江南造船廠,被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炮第十一團擊傷3架,空襲目的未達到[1]。
1950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炮第十團在廈門掩護機場建設,對空作戰18次,擊落台灣的中華民國空軍飛機1架、擊傷3架[1]。
從兵種到軍種
1948年8月,中共中央軍委提出對城市及要地實行積極防空的方針。根據該方針,中國人民解放軍加強了防空部隊建設[2]。1949年4月起,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各野戰軍的高炮部隊作為基礎,先後成立華東軍區防空司令部、天津防空司令部、上海防空司令部、東北防空司令部[2][1]。1950年3月12日,中央軍委在武漢組建高射炮第一師,部署在漢口、廣州等地[1]。
1950年9月7日,中央軍委決定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司令部(簡稱「防司」),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防空部隊的領導機關,隸屬中央軍委領導。1950年12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司令部在北京正式成立,隸屬中央軍委領導。周士第任防空司令部司令員、鍾赤兵任政委,譚家述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後勤部代部長黎化南。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兵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的一個兵種,全國已設立4個地區性防空司令部,2個高炮師、16個高射炮團[1][2]。
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司令部起初在今北京市東城區棉花胡同辦公,出於抗美援朝戰爭和國土防空需要,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司令部黨委抓緊建設防空部隊,充實和調整了東北、華北、華東防空領導機關,新建了中南軍區防空司令部、安東防空司令部、小豐滿防空司令部,西南軍區防空處、福建防空處、浙江防空處,武漢防空指揮所、南京防空指揮所、天津防空指揮所[1]。
1953年4月29日,軍委總政治部頒發命令:為加強防空部隊政治工作建設,特決定成立防空部隊政治部,撤銷原軍委防空部隊政治委員辦公室。6月13日,防空部隊政治部正式成立。華北軍區防空政治部主任吳建初調任軍委防空部隊政治部副主任。1954年12月,中央軍委任命劉秉彥為防空司令部副參謀長。隨後又任命李繼開為防空司令部副參謀長。
1953年秋,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在華北開展防空戰役演練[2]。
1955年3月8日,中央軍委第25次會議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從陸軍兵種提升為軍種,稱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楊成武任防空軍司令員,周士第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副部長。1955年4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調陸軍第九兵團機關充實防空軍領導機關。1955年5月4日,根據總部命令,東北軍區、華北軍區、華東軍區、中南軍區防空司令部分別改名為瀋陽軍區、北京軍區、南京軍區、廣州軍區防空軍司令部。1955年8月11日和23日,國防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分別頒佈命令,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的總稱改成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司令部改成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司令部。1955年9月14日,防空軍司令部轉發了國防部和總參謀部關於防空部隊改變番號的通知,《通知》規定防空軍各級機關、各部隊和學校均將原番號中的「防空部隊」改為「防空軍」,同時公佈了新建、改建部隊的番號。從1955年8月至1957年5月,防空軍共建有1個軍委防空軍領導機關,4個大軍區防空軍領導機關,1個防空軍(防空軍第一軍)軍部,3個防空師師部,8個高射炮兵師師部,36個高射炮團又4個獨立營,5個軍校,3個預備軍校[1](一說為1個軍委防空軍領導機關,4個大軍區防空軍領導機關,1個防空軍軍部,11個高炮師師部,32個高炮團,6個探照燈團,25個雷達團,5個通信團又1個通信營,9所學校[2])。防空部隊包括高射炮兵、雷達兵、探照兵、對空情報兵四個兵種,總兵力14.9萬人[1]。主持防空軍評銜工作的防空軍政治部主任龍道權少將回憶:「到(1955年)8月底才基本完成(評銜)任務。整個防空軍評定軍官軍銜的有2萬多人,其中上將1人,中將3人,少將25人,校官904人,尉官23430人。」[3]
1957年2月21日,中央軍委決定空防合併,保留空軍番號取消防空軍番號。1957年5月16日,總參謀部命令:軍委空軍、防空軍自5月17日零時正式合署辦公。1957年7月26日,國防部命令:原防空軍所屬各部隊、學校番號均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部隊和學校番號,原防空軍軍種名稱宣佈取消。
- 高射炮兵: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的主體兵種。起初裝備美式、日式、蘇式高射機槍及高射炮。1950年代中期起,裝備中國仿製或改制的55式37毫米高射機關炮、59式57毫米機關炮、59式100毫米高射炮、65式雙管37毫米高射機炮[1]。
- 雷達兵:1949年5月3日,中華民國國防部第六廳雷達研究所在杭州起義。6月19日,杭州軍管會派遣七兵團教導團指導員劉子真任雷達研究所軍代表。1949年9月,華東軍區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淞滬警備司令部防空處抽調出一部分幹部,利用中華民國國軍遺留下來的2部日本製造的四式舊雷達及8個技術人員,在上海市安國路成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支雷達隊,1949年10月1日起承擔對空警戒任務。10月雷達研究所遷回南京,隸屬於華東軍區航空處。1950年2月華東軍區從泰山軍分區、泰西軍分區調194人,並從南京警備司令部教導大隊、華東軍政大學、華東團校調入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青年124人到雷達研究所。1950年3月20日,在上海市東南海面的上空首次用雷達發現敵機,5月11日夜間首次在上海浦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空兵提供雷達情報,協助航空兵擊落台灣的中華民國國軍B-24轟炸機1架。1950年4月22日在南京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雷達一○一營」,對外稱「華東軍區航空處電訊大隊」,這是全軍第一個雷達營,泰安縣大隊長孟繼萃任營長,劉子真任教導員,山東軍區作戰科副科長李啟文任副營長,泰西軍分區王德明任副教導員,轄5個中隊,每個中隊轄2個觀察班,1個技術組,1個警衛排,每個觀察班有一部雷達,雷達操作員、標圖員、記錄員12人,全營362人,其中幹部48人,日四式雷達2部,日313雷達4部,美SCR602雷達4部;6月3日全營調上海受訓準備開赴福建,8月8日調東北,8月16日各中隊分赴丹東浪頭機場、瀋陽、通化南老爺嶺、寬甸、莊河縣小郭店、清原縣二道江,至10月15日形成一個縱深800公里覆蓋43萬平方公里的中高空米波雷達網。後來陸續又在上海、北京、瀋陽、廣東、杭州、安東等地成立8個雷達營,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合計9個雷達營。1952年11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首個雷達團「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雷達第三二一團」成立。後來陸續又在北京、廣州、安東、杭州等地成立7個雷達團,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合計8個雷達團。1953年1月18日,美國海軍P-2V型巡邏機飛臨中國人民解放軍雷達三六一營二連陣地上空進行偵察,指導員張趙下令用自衛高射機槍齊射,全連消耗200餘發高機彈,擊落該機,全連無一傷亡。次日美聯社報道稱,美國海軍第七十二特混艦隊1架P-2V型巡邏機在1月18日被中國軍隊擊中墜海。1955年2月9日,美軍2架艦載AB型戰鬥機在中國浙江省松門山海面掃射中國民船後,飛至白岩山地區雷達站上空,該雷達站用自衛高射機槍配合高炮部隊射擊,將其中一架美軍戰鬥機擊落在大陳島以南3公里處,3名美軍飛行員跳傘墜入海中,後被台灣的中華民國海軍營救。中國人民解放軍雷達部隊起初配備的是繳獲的美國、日本雷達,後進口蘇聯雷達。1953年5月,中國最早生產的米波警戒雷達——國產101型雷達裝備部隊。後又換裝過國產警-2型、警-3型等型號雷達[1]。
- 探照兵:夜間利用探照燈照射敵機,配合高炮部隊對空射擊,配合航空兵對空作戰,還可直接照落敵機。1950年8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個探照燈團在上海成立。此後陸續成立5個探照燈團,截至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解散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有6個探照燈團以及3個獨立探照燈營。共裝備723部探照燈,其中雷達燈195部,跟蹤燈528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3個探照燈團參戰,照中敵機1100餘架次,配合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及高炮部隊擊落、擊傷敵機50餘架,直接照落4架[1]。
- 對空情報兵:對空監視部隊從地面用目力及望遠鏡目測空中敵機。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批21個對空監視哨在北京成立。此後陸續在濟南、徐州、上海、南京、武漢、瀋陽等大中城市成立對空監視哨。1950年3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個對空監視哨營「中國人民解放軍對空監視哨第一四一營」在上海成立。1953年7月25日,美軍航空兵F-47型戰鬥機2批4架、F-51型戰鬥機2架低空襲擾上海,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雷達發現目標前,一四一營對空監視哨便已發現目標並上報,空二師隨即擊落、擊傷美軍F-47型戰鬥機各1架。截至1951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成立12個對空監視哨營。1952年5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批對空監視團(後稱對空情報團)共3個團成立,分別為對空監視一二一團、一二二團、一二三團,分佈在天津、濟南、青島。截至1957年5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解散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有17個對空監視團。1953年12月底,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一線防空情報網初步建成[1]。
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和防空軍的主要對手是中華民國空軍和美國空軍[1]。
1951年6月初,中國人民志願軍高炮第五一四團奉命保衛中國安東市大孤山機場。1951年6月30日,中國人民志願軍1架戰鬥機在安東上空空戰後,掉隊單獨返航,即將着陸時被兩架美軍F-86型戰鬥機偷襲,高炮第五一四團八連怕誤傷而未開炮,志願軍戰鬥機被美機擊落。此後高炮第五一四團與機場志願軍航空兵師一起制定了空炮協同作戰計劃。1951年7月15日黃昏,美軍飛機偷襲大孤山機場,高炮第五一四團一連當即開火擊落1架敵機。1951年8月下旬某日下午,中國人民志願軍8架戰機在空戰後返航着陸時,遭多架美機跟蹤偷襲,高炮第五一四團各連當即擊落2架美機,其餘逃走。志願軍戰機大部分安全降落,但最後1架受傷,飛行員跳傘生還。鑑於高炮第五一四團掌握了伏擊戰戰法,美軍飛機再未敢偷襲大孤山機場[1]。
1952年8月29日,美軍展開了韓戰中對平壤最大規模的連續轟炸。1952年8月29日上午9時15分,美軍700多架次混合轟炸機編隊轟炸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首都平壤。敵機進入中國人民志願軍高炮第五三三團防區後,高炮第五三三團全團高射炮齊射,擊落、擊傷美機5架。當天下午13時30分,美軍500多架戰鬥轟炸機對平壤展開第二波次轟炸,超低空沿海面飛行,避開了雷達部隊的監視,高炮第五三三團倉促迎戰,擊落美機2架。當天下午17時5分,美軍400多架戰鬥轟炸機對平壤展開第三波次轟炸,午夜又展開第四波次轟炸。當天,美軍80多架戰鬥轟炸機進入高炮第五三三團火力範圍,被擊落、擊傷8架[1]。
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國人民志願軍防空部隊共作戰1萬餘次,擊落敵機400多架,擊傷敵機1500多架[2]。
1954年2月9日,台灣的中華民國空軍F-47型偵察機2架飛至大陸浙江省偵察,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高炮第四十三營擊落1架[1]。
1954年4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司令員周士第表示:「4年來美國、國民黨空軍不斷地對我國大陸進行轟炸、偵察、襲擊、空投特務、細菌等。據不完全統計,我軍共作戰591次,擊落敵機32架,擊傷敵機154架。」[1]
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自1950年9月防空司令部組建到1957年5月防空軍與空軍合併,共展開防空作戰500餘次,擊落敵機40餘架,擊傷敵機130多架。若加上中國人民志願軍防空部隊戰績,則共對空作戰1.05萬餘次,擊落、擊傷敵機2162架[1][2]。
防空軍與空軍合併
1957年1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召開,會議為貫徹中共八大有關壓縮軍政開支、保證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精神,作出了《關於裁減軍隊數量加強質量的決定》,同時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合併為一個軍種,建立空防合一體制[1][2]。
1957年5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與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正式合署辦公。此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幹部大部分合併至空軍,一部分分配至國防科委。1957年7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發佈命令,撤銷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番號。自此,防空部隊從中國人民解放軍軍種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一個兵種[1][2]。
防空部隊轉隸空軍後,隨着地空導彈加入防空火器,地空導彈部隊成為空軍的新兵種,並在1959年10月7日首開世界地空導彈擊落飛機的先例[1]。
防空軍與空軍合併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炮兵部隊中出現高射炮兵。198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頒發《陸軍防空兵戰鬥條令》,將陸軍高射炮兵更名為陸軍防空兵。陸軍防空兵正式從炮兵序列中分離,成為陸軍獨立兵種。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防空兵由高射炮兵和地空導彈兵組成[1]。
歷任領導
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司令部、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司令部
|
|
張俠。
|
|
|
|
|
|
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黨委、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黨委
1951年1月,防空部隊臨時黨委成立,書記周士第。1953年2月,防空部隊臨時黨委改為正式黨委,周士第、唐天際、成鈞、譚家述、梁軍、樊哲祥、黎映霖任黨委常委,周士第任書記,唐天際任第二書記。1953年5月,增補吳建初為防空部隊黨委常委。1954年3月,增補谷景生、林接標為防空部隊黨委常委,谷景生任副書記。1954年5月,吳建初任防空部隊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1955年2月,增補劉秉彥為防空部隊黨委常委。1955年4月,增補楊成武為防空部隊黨委常委,並任書記。1955年10月,增補龍道權為防空軍黨委常委。1955年12月,防空軍黨委調整,谷景生任第二書記,增補潘峰、李繼開防空軍黨委為常委。1956年10月,增補鍾偉為防空軍黨委常委。
1956年5月,防空軍第一次黨代表大會召開,楊成武、谷景生、成鈞、譚家述、龍道權、李繼開、劉秉彥、潘峰、黎化南等9人為防空軍第一屆黨委常委,楊成武任黨委書記,谷景生任黨委第二書記兼監察委員會書記,龍道權任監察委員會副書記。
各大軍區防空軍領導
瀋陽軍區防空軍(含東北軍區防空軍)
|
|
|
|
北京軍區防空軍(含華北軍區防空軍)
|
|
|
|
|
|
南京軍區防空軍(含華東軍區防空軍)
1950年3月28日,以華東軍區防空處為基礎組成華東軍區防空司令部。1955年5月6日,華東軍區防空司令部改成南京軍區防空司令部。1957年9月5日,南京軍區防空司令部番號撤銷,下屬部隊併入南京軍區空軍。
|
|
|
|
|
|
廣州軍區防空軍(含中南軍區防空軍)
|
|
|
|
|
|
附:防空軍第一軍
1955年7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決定,以公安部隊第12師師部為基礎,改編成「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第一軍」。1955年9月14日,以原公安部隊第12師師部為基礎,在福州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第一軍。1955年9月底,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第一軍在福州組建完成,歸南京軍區防空軍建制。1955年10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第一軍正式擔負防空作戰值班任務。1957年6月撤銷番號。
- 軍長
- 方升普少將(1955年12月14日—1957年6月)
- 政治委員
- 羅維道少將(1955年10月5日—1957年6月)
- 副軍長
- 葉泰清大校(1955年12月14日—1957年6月,第一副軍長)
- 李成春大校(1955年12月14日—1956年6月)
- 彭宗義上校(1956年11月—1957年6月)
- 劉鵬少將(1957年2月—1957年6月)
- 參謀長
- 葉泰清大校(1955年12月14日—1957年6月,第一副軍長兼)
- 政治部主任
- 許法善大校(1955年10月5日—1957年6月)
- 幹部部部長
- 何丁大校(1955年10月5日—1957年6月)
- 高射炮兵指揮部司令員
- 彭宗義上校(1956年11月—1957年6月,副軍長兼)
防空軍學校
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高級防空學校
簡稱「高防」。
1951年中南軍事政治大學第5分校更名為桂林第24步兵學校。1953年1月防空部隊黨委向軍委提交了成立高級防校的建議報告,一周後毛主席批示「同意」。1953年8月,第24步兵學校校長寧賢文率部分幹部進京,開始選址和營房籌建。1953年12月軍委批准校址在清河鎮以北,西二旗和西三旗之間。1954年2月至4月步校後續人員抵京。1954年12月王智濤調任校長,政委李赤然(校黨委書記)。副校長寧賢文,訓練部長梁軍(軍委防司副參謀長),政治部主任張卓之,幹部部部長王興邦,物質保障部長劉萬才,技術部副部長王文倩。訓練部下設教務處、教材科、翻譯科、戰術系主任陶繼藩,雷達系主任郭超凡,射擊系主任王荊耀,火炮儀器系副主任曹來傑,對空勤務系副主任張俠,電工無線電系副主任張虎,政治系主任戴北星,校長顧問庫爾甘諾夫上校,探照燈顧問切爾甘諾夫上校,對空勤務顧問邦達列夫上校。1955年4月1日第一期開學。設高級班(師以上指揮幹部25人)、高炮班(營團指揮幹部200人)、對空勤務(雷達50人,地面監視25人)、探照燈班25人,政治班(營以上)75人,學制一年。1956年6月下旬第一期351人結業,7月27日畢業典禮。1957年防空軍高級防空學校更名為空軍高級防空學校。1963年空軍高級防空學校更名為空軍第二高級專科學校。1969年空軍第二高級專科學校撤銷。
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高射炮兵學校
1952年10月在上海江灣五角場營區創辦中國人民解放軍城防高射炮兵學校,1952年10月1日召開學校成立大會,校長孫超群,政委李赤然。後更名為防空部隊高射炮兵學校、防空軍高射炮兵學校、空軍高射炮兵學校。1958年6月,空軍精簡整編,校址由上海遷至河南信陽。
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防空學校
1951年中南軍事政治大學(第四分校)分出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三步兵學校。1952年9月,第二十三步兵學校、華東軍區第三防空學校(位於上海)訓練處、第四軍軍直通信營和教導隊在南昌望成崗合併建立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學校。任務是培養雷達、探照燈、地監哨部隊的排長,輪訓雷達和探照燈部隊的連、營、團指揮幹部。校長王智濤(華東防司副司令)、政委潘壽才(23步校政委),第一副校長李敏(23步校副校長),副校長姚知一(第四軍參謀長)兼訓練部部長,訓練部副部長李克明(步校政治教育科長),政治部主任盛殿邦(23步校政治部主任),物質保障部部長劉萬長、技術部部長王文倩(23步校教育長)、幹部處處長李煥章(23步校政治部組織科長)、隊列處處長桑文義(步校大隊長)、各學員隊。首席顧問希洛夫上校、兵器顧問鮑爾金諾夫上尉等4名蘇聯顧問。1952年9月中旬王智濤到任後,認為望城崗條件太差,距離南昌市區13公里沿途木橋稱重極小,沒有機場、沒有市電,而且南昌供電容量太小,經中南軍區同意,防空學校遷往武漢,進駐漢口市郊的趙家條中南軍區高級步校家屬區和市區的勝利街中南軍區部隊藝術學校營區。趙家條校區營建歷時11個月,耗資123億元舊幣。1954年4月15日,防空學校全部遷來武漢,第一期開學,南昌望成崗改為防空部隊預科學校。第一期開設高級班(團以上指揮幹部)、政治隊(培訓營、連政治幹部)、深造班(培訓營、團指揮幹部)、本科學員隊(培訓雷達探照燈排長,學制兩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雷達學校
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技術學校
1955年4月29日,中央軍委作出加強防空部隊建設的決定,批准防空部隊成立一所技術學校。1955年7月12日,防空軍技術學校以華北軍區第4文化師範學校和高射炮兵學校第3營修理係為基礎在吉林長春組建。主要任務是培訓防空軍各兵種部隊的技術軍官。其建制和業務領導、學員調配以及幹部工作等屬防空軍,行政、黨政和供給工作歸瀋陽軍區負責。設訓練部、政治部、幹部部、隊列處、技術處、物質保障處、財務主任,轄2個學員營和兵器維護排,共編1092人(其中工教人員492人,學員600人)。1955年12月1日防空軍技術學校開學。劉子英任校長,劉及武任政委。1958年6月,空軍精簡整編,撤銷原防空軍技術學校,原技術學校培訓高炮技術幹部的任務併入空軍高射炮兵學校。1958年6月4日,根據軍委決定,空軍精簡整編,撤銷第8等4所航空預備學校,以第8預校(駐河北保定)和空軍技術學校(駐吉林長春)為基礎,在河北保定原8預校舊址成立空軍導彈學校。
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軍士學校
由南京軍區管理。
參考文獻
- ^ 移至: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陈辉,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发展、撤销历程,湘潮2007年第05S期,第42-46页. [2017-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1).
- ^ 移至: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揭解放军序列中再也没有出现的几个兵种. 網易. 2014-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1).
- ^ “解放军史上各大山头形成始末:毛泽东8字方针”,来源: 中国军网,2016-02-26. [2022-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