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史

清末

 
江蘇陸軍第9鎮氣球偵察隊-「山田」式偵察氣球

1840年鴉片戰爭後,航空器相關的知識開始傳入中國。魏源的《海國圖志》和志剛的《初使泰西記》中均有歐洲國家氫氣球(時稱「天船」)的介紹。1885年中法戰爭期間,法軍曾使用氣球進行偵察。1901年,《皇朝經濟文編》刊載《飛機考》,作為中國最早介紹飛機的文章。[1]

1904年日俄戰爭在中國東北地區爆發,交戰的日俄兩國均有氣球隊參戰,清政府終於注意到氣球在軍事中的應用。1905年,湖廣總督張之洞日本購進兩架個山田式偵察氣球。該型氫氣球為橢圓形,直徑3米、長10米,人在空中利用旗語或籃中的電話和地面聯繫,有指揮、偵察及傳遞信息的作用,作為新式軍械,曾在武昌閱馬場東兵營演放。[2]

1908年1月2日,湖北陸軍第八鎮氣球隊成立,工兵營營長王永泉兼隊長,並聘日籍教練,配備山田式氣球一隻,為中國第一支空中部隊。江蘇陸軍第九鎮氣球隊於同年5月,直隸陸軍第四鎮氣球隊於同年6月相繼成立,分別由工兵營營長鄧質儀高凝辰兼任隊長,各有1具山田式氣球。1908年10月,自「河間秋操」、「彰德秋操」之後,清廷又在安徽太湖籌劃了「太湖秋操」。清廷派陸軍部右侍郎蔭昌兩江總督端方為檢閱大臣,以檢閱南洋地區包括湖北第8鎮、江蘇第9鎮、安徽第31混成協等各鎮新軍編練成效。這次演習中的特色是首次使用氣球。新成立的氣球偵察隊奉命參加操練,施放偵察氣球。

1909年,清廷軍咨處海軍處陸軍部正式頒佈《陸軍氣球預備法》,制定了購買氣球、培養人才、各省組織氣球偵察隊等規定。同年2月,陸軍大學堂編印了《氣球學》,講授氣球升空的原理,並教授士兵如何操控氣球。1910年2月,軍咨府大臣載濤率團出國考察軍事,考察團成員徐元甫田凱亭曾乘坐軍用熱氣球,並實施了無地面纜繩的空中飄行,成為最早乘坐自由氣球飛行的中國人[3]。載濤在回國後積極倡導航空事業,1910年,清政府在北京南范毅軍部設立中國最早的航空機關,為中國空軍的開端[1],派留日學航空的李寶浚、劉佐成試製飛機,併購法國桑麻式飛機1架作參觀和仿效之用。1911年辛亥革命後,清朝空軍末能來得及建成,清王朝便壽終正寢。

中華民國

北洋政府時期

 
北洋政府空軍-高德隆G3教練機
 
樂士文號(孫中山和宋慶齡)中國自行設計生產的以(Rosamonde,宋慶齡的英文名)命名的第一架軍用飛機
  • 1913年,北洋政府陸軍部於北京設立「航空研究所」。[4]
  • 1913年開始正式將飛機用於軍事。當時蒙古發生動亂,北洋政府派出一架飛機到多倫偵察兼示威。[5]
  • 1914年4月展開第一次空襲行動,為北洋政府對白朗起義軍的鎮壓。南苑航校校長秦國鏞親率4架飛機轟炸白朗軍,然其效用不明。[5]
  • 1915年,南苑附設修理工廠用外國發動機設計製造發動機後置型的陸上飛機。
  • 1920年以後,各地軍閥紛紛組建自有的航空學校或航空隊,以及軍械或機械班,從而培養人才。
  • 1924年,北洋政府航空署成立「北京航空學校」。[4]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

 
中央航空學校校園內的校訓碑
 
1938年之前,筧橋中央航空學校校門
 
1936年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組全體師生,左四為莊前鼎教授。
 
1936年,中央杭州飛機製造廠焊接工與 諾斯洛普 Gamma 2E 輕轟炸機前留影
  • 1931年 航空班遷至杭州筧橋,航空班擴編改制為航空學校,並由德籍顧問協助各項飛行訓練工作。軍政部航空署也從南京遷到杭州梅東高橋,作為航校的上級機構。署長先是黃秉衡,後是葛敬恩兼代航校校長、徐培根
  • 1932年 更名為「中央航空學校」,校址定於杭州筧橋
  • 1934年將軍政部航空署改組為航空委員會,主責空軍發展。由杭州遷到南昌。主任徐培根,意大利顧問團總顧問勞地少將。南昌機場大火後,粵系的陳慶雲繼任。1936年春,軍事委員會和航空委員會都遷到南京,周至柔繼任航空委員會主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兼任航空委員會的委員長,宋美齡為航空委員秘書長。第一處處長沈德燮日語沈徳燮、副處長歐陽璋;第二處處長黃秉衡、副處長劉芳秀;第三處處長曹寶清;第四處處長王承黻:第五處處長王家驤;建築科科長鄺;參事室參事趙雲鵬、姚錫九等;秘書室中文秘書蔡竹屏、機要及財務秘書周鳴湘、俄文秘書李仲武;顧問室。
  • 1937年10月美國人舒米德Vincent Schmidt)來中國參與中國空軍,陸續有各國飛行員加入,並在漢口組織編空軍第14隊。後因該隊的指揮問題,政府於1938年3月裁撤。[7][8]
  • 1938年4月政府以半年為期,僱用法籍飛行員組成空軍第41隊,因軍紀及作戰表現於同年10月起解聘。[4]
  • 抗戰爆發後遷至雲南昆明,並於1938年正式定名為「空軍軍官學校」。
  • 1938年5月19日下午3時,中國空軍徐煥升佟彥博駕兩架B-10由漢口起飛,陳衣凡駕僅剩最後一架He 111A轟炸機擔任後勤支援運輸,向日本熊本福岡等大城市投下傳單,向日本國民揭露有關日軍在華侵略,最後三機安全返回。此事不單轟動全中國,也上了英美報紙新聞,美國報章更登出日機在中國狂轟濫炸的相片作為比較。這是中國空軍第一次跨國境任務。
  • 抗戰勝利後「空軍軍官學校」遷回筧橋,之後因國共內戰爆發,「空軍軍官學校」於1949年隨國民政府撤退至台灣,並於高雄縣岡山鎮(今高雄市岡山區)現址復校。
  • 1941年美國宣戰並協助中國空軍作戰以後,曾多次派機轟炸臺灣,並有部分美機在台墜落,飛行員遭日軍逮捕成為俘虜,戰後政府即要求駐台日軍善後連絡部部長安籐利吉呈報被俘虜的飛行員狀況。[4]

中華民國空軍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由於海島環境,空軍成為較受重視的軍種。不時添購戰機,亦曾多次擊退來犯之共軍。主要知名飛官有歐陽漪棻等。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

參考文獻

引用

  1. ^ 1.0 1.1 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 军事科学.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2: 467–473頁 [2019-02-15]. ISBN 978-7-5334-35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5). 
  2. ^ 中國航空工業史編修辦公室. 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1909-1949). 2013-11-01: 28 [2019-02-15]. ISBN 978-7-5165-02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0). 
  3. ^ 中国清军也曾装备侦察气球 从未参加过实战[图]. [2016-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1). 
  4. ^ 4.0 4.1 4.2 4.3 4.4 晴空決戰中的外籍空軍志願隊. [2015-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0). 
  5. ^ 5.0 5.1 飛機用于軍事始于北洋政府 被敵軍視爲“神鳥”. [2015-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6). 
  6. ^ 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 军事科学.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2: 467–468頁 [2019-02-15]. ISBN 978-7-5334-35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5). 
  7. ^ Jack Samson. Flying Tiger: The True Story of General Claire Chennault and the U.S. 14th Air Force in China. Lyons Press. 2011-12-20: 36 [2019-02-15]. ISBN 978-0-7627-9543-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0). 
  8. ^ Robert E. van Patten. Before the Flying Tigers. Air Force Magazine. June 1999 [2019-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5). 
  9. ^ 存档副本. [2020-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0. ^ Aviation Photo #0234251: Grumman HU-16A Albatross - Taiwan - Air Force. Airliners.net. [2021-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4). 
  11. ^ 存档副本. [2020-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12. ^ 國民政府檔案 The Archives of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2016-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7).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