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統治者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奧地利的形成
奧地利起源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二世創設的巴伐利亞東部邊防區(馬克),其統治者(來自於巴本堡家族)在大約960年被給予藩侯稱號。約在1147年,巴本堡家族的亨利二世被任命為第一代奧地利公爵。該家族統治奧地利公國直至1246年。
奧地利藩侯(巴本堡王朝)
奧地利公爵與大公
- 亨利二世 (1141年-1177年)
- 利奧波德五世 (1177年-1194年)
- 腓特烈一世 (1195年-1198年)
- 利奧波德六世 (1198年-1230年)
- 腓特烈二世 (1230年-1246年)
無王朝統治
巴本堡王朝的腓特烈二世去世後沒有留下兒子,奧地利的統治權隨着他的侄女奧地利的格魯迪傳到巴登藩侯赫爾曼六世手中。但該家族未能在奧地利站穩腳跟,他們不久被驅逐了。
- 赫爾曼六世 (巴登) (1248年-1250年)
- 腓特烈一世 (巴登) (1250年-1251年)
- 奧托卡二世 (1251年-1278年)
1278年,哈布斯堡伯爵魯道夫一世在當選為皇帝后打敗了奧托卡二世並奪取了奧地利公國作為哈布斯堡家族的世襲領地。此後,奧地利的統治者常常也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 魯道夫一世 (1278年-1282年)
- 阿爾布雷希特一世 (1282年-1308年)
- 腓特烈三世 (1308年-1330年)
- 利奧波德一世 (1308年-1326年)
- 阿爾布雷希特二世 (1330年-1358年)
- 奧托 (1330年-1339年)
- 魯道夫四世 (1358年-1365年)
領地分裂
1379年,根據諾伊堡條約,哈布斯堡王朝領地被家族各支系瓜分。
- 阿爾布雷希特三世 (1365年-1395年)
- 阿爾布雷希特四世 (1395年-1404年)
- 阿爾布雷希特五世 (1404年-1439年)
- 空位(1439年-1440年,因拉迪斯勞斯尚未出生)
- 拉迪斯勞斯 (1440年-1457年)
- 恩斯特 (1406年-1424年)
- 腓特烈五世 (1424年-1493年)
- 阿爾布雷希特六世 (1446年-1463年)
- 匈亞提·馬加什,匈牙利國王,在與腓特烈五世的戰爭中佔領了大部分奧地利,並使用奧地利大公的頭銜
哈布斯堡王朝
(1490年,奧地利領土再次統一)
( 1564年,奧地利領地被分給斐迪南一世的幾個兒子)
領地分裂
(下奧地利包含奧地利本部,被分給斐迪南一世的長子馬克西米連)
(上奧地利包含蒂羅爾和外奧地利,被分給斐迪南一世的次子斐迪南)
(內奧地利包含施蒂里亞,克恩滕和卡尼鄂拉,被分給斐迪南一世的第三子查理)
哈布斯堡王朝
- 斐迪南三世 (1619年-1623年)
- 1619年全部奧地利領地在斐迪南三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二世)治下統一。但他旋即又將上奧地利分封給他的弟弟利奧波德。
領地再分裂
下奧地利和內奧地利
名稱 | 肖像 | 生卒 | 婚姻 | 繼承權 | 紋章 |
---|---|---|---|---|---|
費迪南三世 Ferdinand III 1590年7月10日 — 1637年2月15日 |
1578年7月9日-1637年2月15日 | 瑪麗亞·安娜、艾蕾諾拉·貢扎加 1600年、1622年 6個孩子 |
卡爾二世之子(內奧地利) 阿爾布雷希特七世侄子(下奧地利) 馬蒂亞斯堂兄(上奧地利) |
||
費迪南四世 Ferdinand IV 1625年12月8日 — 1657年4月2日 |
1608年7月13日-1657年4月2日 | 瑪麗亞·安娜、艾蕾諾拉·貢扎加 1631年、1651年 5個孩子 |
費迪南三世之子 | ||
利奧波德六世 Leopold VI 1657年4月2日 — 1705年5月5日 |
1640年6月9日-1705年5月5日 | 瑪加麗塔·特蕾莎、克勞迪亞、艾雷諾爾 1666年、1673年、1676年 11個孩子 |
費迪南四世之子(下及內奧地利) 西吉斯蒙德·弗蘭茨 侄子(上奧地利) |
上奧地利
哈布斯堡王朝
名稱 | 肖像 | 生卒 | 婚姻 | 繼承權 | 紋章 |
---|---|---|---|---|---|
利奧波德六世 Leopold VI 1657年4月2日 — 1705年5月5日 |
1640年6月9日-1705年5月5日 | 瑪加麗塔·特蕾莎、克勞迪亞、艾雷諾爾 1666年、1673年、1676年 11個孩子 |
費迪南四世之子(下及內奧地利) 西吉斯蒙德·弗蘭茨 侄子(上奧地利) |
||
約瑟夫一世 Josef I 1690年1月23日 — 1711年4月17日 |
1678年7月26日-1711年4月17日 | 威廉明尼·阿瑪麗埃 1699年 3個孩子 |
利奧波德六世之子 | ||
查理六世 (神聖羅馬帝國)(卡爾三世) Karl III 1711年4月17日 — 1740年10月20日 |
1711年4月17日—1740年10月20日 | 伊利沙伯·克里斯汀 1708年 3個孩子 |
約瑟夫一世之弟 | ||
瑪麗亞·特蕾西婭 Maria Theresia 1745年9月13日 — 1765年8月18日 |
1717年5月13日-1780年11月29日 | 弗朗茨一世 1736年 16個孩子 |
卡爾三世之女 (1748年亞琛條約) |
||
弗朗茨一世 Franz I 1729年3月27日 — 1737年7月9日 (共治) |
1708年12月8日-1765年8月18日 | 瑪麗亞·特蕾西婭 1736年 16個孩子 |
瑪麗亞·特蕾西婭之夫 |
名稱 | 肖像 | 生卒 | 婚姻 | 繼承權 | 紋章 |
---|---|---|---|---|---|
約瑟夫二世 Josef II 1765年8月18日 — 1790年2月20日 |
1741年3月13日-1790年2月20日 | (1) 帕爾馬的伊莎貝拉 1760年10月6日 2個孩子 (2) 巴伐利亞的瑪麗亞·約瑟法 1765年1月23日 無子嗣 |
瑪麗亞·特蕾西婭之子 | ||
利奧波德七世 Leopold VII 1790年9月30日 — 1792年3月1日 |
1747年5月5日-1792年3月1日 | 西班牙的瑪麗亞·路易莎 1764年 16個孩子 |
瑪麗亞·特蕾西婭之子 約瑟夫二世之弟 |
||
弗朗茨二世 Franz II 1792年3月1日 — 1804年8月11日 |
1768年2月12日-1835年3月2日 | 符騰堡的伊利沙伯、瑪麗亞·特蕾莎皇后、瑪麗亞·盧多維卡皇后、卡洛琳皇后 1788年、1790年、1808年、1816年 10個孩子 |
利奧波德二世之子 |
奧地利皇帝
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被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解散,但1804年奧地利帝國就已成立。1867年奧地利帝國改制為奧匈帝國,奧地利與匈牙利恢復地位平等的共主邦聯。
名稱 | 肖像 | 生卒 | 婚姻 | 繼承權 |
---|---|---|---|---|
弗朗茨一世 1804年-1835年 |
1768 年2月12日-1835年3月2日(67歲) | 符騰堡的伊利沙伯 1788年1月6日 1女 瑪麗亞·特蕾莎皇后 1790年9月15日 12名子女 瑪麗亞·盧多維卡皇后 1808年1月6日 卡羅琳·奧古斯塔皇后 1816年10月29日 |
利奧波德六世之子 | |
斐迪南一世 1835年-1848年 |
1793年4月19日-1875年6月29日(82歲) | 薩伏伊的瑪麗亞·安娜1831年2月27日 | 弗蘭茨一世之子 | |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 1848年12月2日-1916年11月21日 |
1830年8月18日-1916年11月21日(86歲) 奧地利的法蘭茲·卡爾與巴伐利亞的蘇菲公主之子 |
伊利沙伯 (奧地利皇后) 1854年4月24日 四名子女 |
斐迪南一世之侄 (近親繼承權) | |
卡爾一世 1916年11月21日-1918年11月11日 |
1887年8月17日-1922年4月1日(34歲) 奧地利的鄂圖·法蘭茲與薩克森瑪利亞·約瑟琺公主之子 |
波旁-帕爾馬的齊塔 1911年10月21日 八名子女 |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之侄孫 (近親繼承權) |
奧地利共和國
1918年,奧地利結束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國。共和國的國家元首是聯邦總統(Bundespräsident),而政府首腦是聯邦總理(Bundeskanzler,實際上擁有更多實權)。
關於共和時期的歷任政府首腦,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