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來人
常來人或生理人(他加祿語:Sangley;閩南語:生理,白話字:Seng-lí)是在西屬菲律賓用來描述純血統華人的古老詞語,具體來說,是指16—19世紀期間,來往中國與菲律賓群島之間的商旅,包括了來自福建、廣東、臺灣的中國商人,也包括了來自日本、交趾支那和東南亞的船主。[1]
「常來」語源自閩南語的「生理」(seng-lí),意思是指「生意人」、商旅,後來也衍生出「常往返兩地的人」的意思,常來人與當地土著的混血兒稱為華裔麥士蒂索人(Mestizo de Sangley)。[2]他們很多人改信天主教和採用西班牙姓氏。他們多是工匠和商人,少數人成為地主。
如今,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臺灣人以及其他有相似生理特徵的東亞民族被稱為Tsinito,有中國血統的菲律賓人稱為菲律賓華人(Tsinoy),或更通用的混血兒(Mestizo)。
另見
腳注
- ^ 戴月芳. 明清時期荷蘭人在台灣. 台灣: 台灣書房. 2013-03-13. ISBN 978-986-6318-62-7.
- ^ Chinese/Native intermarriage in Austronesian Asia. http://www.colorq.org/. [January 8,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24).
生利人
生利人(sengli,西班牙文Sangley)發音更接近於閩南語的音義。班納迪克.安德森(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吳叡人譯,2010.05)指出,Sangley這字意指「商人」(trader)。由於不曾遠遊於亞細亞七海之上,伊比立半島人遂在十七~十九世紀初的兩個世紀中,安居在一片對此地方概念性的迷霧。Sangley這個字變成「中國人」的過程非常緩慢,一直到十九世紀初才消失,由荷蘭東印度公司所指的chino(即西班牙文「中國人」)取代。[1]
參考資料
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吳叡人譯, 2nd ed.. 2010.05
- ^ Anderson, Benedict. 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 二版. 台灣 台北市: 時報文化. 2010.05: 236. ISBN 978-957-13-5207-7.
|author=
和|last=
只需其一 (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