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植物
種子植物(英語:Spermatophyte,或Seed Plant),是由可產生種子的植物所組成的有胚植物的一個子類群,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兩大類。又稱顯花植物(phanerogams)。此外,顯花植物與開花植物(flowering plants)在意義上不同。
種子植物總門 化石時期:泥盆紀至今
| |
---|---|
買麻藤綱中的百歲蘭 | |
科學分類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有胚植物 Embryophyta |
演化支: | 多孢植物 Polysporangiophyta |
演化支: |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真維管束植物 Eu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真葉植物 Euphyllophytes |
演化支: | 放射狀植物 Radiatopses |
演化支: | 木質植物 Lignophytes |
總門: | 種子植物總門 Spermatophyta |
門 | |
種子植物依當今的生物分類法,稱作種子植物總門(Spermatophyta),是所有植物中最進化的一群物種,無論在物種數量和地理分佈也是最多最廣的。現存的種子植物可以分為五大類群:
關係和命名
種子植物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兩大類,兩者都是利用種子來繁衍的。其中,裸子植物包含了包含了蘇鐵門、銀杏門、松柏門和買麻藤門,被子植物則細分出更多的綱。被子植物是有胚植物中種數最多且最為人所知的一類,是植物界最多樣化的類群,約有304000種[1][2]。不過,被子植物現在被認為演化自裸子植物,這使得裸子植物若包含已滅絕的物種時,會變成一個並系群。然而,即使裸子植物已不再被視作單系群,但仍被廣泛地用以概括除被子植物之外的四類非開花種子植物。
分子系統發生學反駁了基於形態學所提出來的「現存和已滅絕的裸子植物可以組成一個單系群」的推論。一些形態學上的資料推論說買麻藤門是被子植物演化支的姊妹群,但分子系統發生學已普遍地顯示,包括買麻藤門在內的裸子植物分支會是松柏門的姊妹群。
傳統的分類,是將種子植物放在一個門下,並將其下的五個類群放置在五個綱下,即蘇鐵綱、銀杏綱、松柏綱、買麻藤綱和被子植物綱。
除上述類群外,化石記錄亦顯示有許多種已滅絕的種子植物類群。種子蕨是陸生植物最早成功的類群之中的其中一類,且以種子蕨為主的森林在古生代晚期時遍佈全球,舌羊齒屬即為二疊紀時期岡瓦納大陸上最普遍的樹木。三疊紀以後,種子蕨在生態上的重要性開始被裸子植物取代,直到晚白堊紀開花植物開始興起為止。
現今較多的分類方案將這些類群分成單獨的門(有時在「裸子植物總門」下):
|
參考文獻
- ^ The Angiosperms (Flowering plants). The Plant List.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19).
- ^ Some seed provider only provide safe seed - non Genetically Engineere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Bowe, L. Michelle, Gwénaële Coat, and Claude W. dePamphilis. 2000. Phylogeny of seed plants based on all three genomic compartments: Extant gymnosperms are monophyletic and Gnetales' closest relatives are conifer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97: 4092-4097.
- Soltis, Douglas E., Pamela S. Soltis and Michael J. Zanis. 2002. Phylogeny of seed plants based on evidence from eight genes.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89: 1670-1681 (abstract here).
- Chaw, Shu-Miaw, Christopher L. Parkinson, Yuchang Cheng, Thomas M. Vincent, and Jeffrey D. Palmer. 2000. Seed plant phylogeny inferred from all three plant genomes: Monophyly of extant gymnosperms and origin of Gnetales from conifer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97: 4086-4091 (abstract her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