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中山陵

由InternetArchiveBot在話題外部連結已修改上作出的最新留言:7 年前
優良條目中山陵因符合標準而獲列入優良條目。如有需要,請勇於更新頁面如條目不再達標可提出重新評選
同行評審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12年5月5日優良條目評選落選
2012年11月23日優良條目評選入選
2012年12月11日同行評審已評審
同行評審 本條目已經由維基百科社群同行評審並已存檔,當中或有可以改善此條目的資訊。
當前狀態:優良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優良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南京專題 (獲評優良級極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南京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南京市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優良級優良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優良級
 極高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建築專題 (獲評優良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建築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建築相關條目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優良級優良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優良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中國文化遺產專題 (獲評優良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中國文化遺產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中國文化遺產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優良級優良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優良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死亡專題 (獲評優良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死亡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死亡相關條目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優良級優良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優良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中國專題 (獲評優良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中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中國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優良級優良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優良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Note icon
本主題曾進行同行評審

擴充

列一個提綱,並附上網上的相關材料,供感興趣的維基人一起擴寫這個條目。--Gilgalad (留言) 2009年3月5日 (四) 02:32 (UTC)回覆

提綱

  • 中山陵建設經過(時間順序)
    • 孫中山逝世(緣起)
    • 確定墓址
    • 選定設計方案
    • 建設經過
    • 奉安(補敘逝世之後的紀念活動)
  • 陵墓建築(空間順序)
    • 總體佈局
    • 牌坊
    • 墓道
    • 陵門
    • 墓碑
    • 祭堂與墓室
    • 陵園與附屬建築
  • 變遷
    • 陵園建設、維護情況
      • 管理機構
      • 抗戰和文革期間的破壞
      • 保護和修繕
    • 重要的謁陵活動


建議增加造陵費用,這麼大的工程花錢肯定不少,給個有出處的數字。2012年12月1日 (六) 03:19 (UTC)

參考材料


好龐大的工程……不如提交提升質量建議吧?--半彎不直男 (留言) 2009年4月7日 (二) 01:49 (UTC)回覆

放在那裏基本沒人理的。--Gilgalad (留言) 2009年4月8日 (三) 17:09 (UTC)回覆
放在哪裏都沒人理……囧--半彎不直男 (留言) 2009年4月9日 (四) 13:35 (UTC)回覆
一個簡單一些的參與方式是修改、擴充提綱,或者補充材料。哪怕是提一些問題都是很有幫助的。--Gilgalad (留言) 2009年4月11日 (六) 04:20 (UTC)回覆

墓誌銘(碑亭)

原先「天下為公」四字毀於何時--Honmingjun (留言) 2009年8月9日 (日) 04:45 (UTC)回覆

天下為公在陵門不在碑亭,沒有被毀過。--Gilgalad 2009年8月11日 (二) 14:16 (UTC)回覆

可能是我搞錯了--Honmingjun (留言) 2009年8月12日 (三) 13:50 (UTC)回覆

中山陵風景區的範圍更大吧?

中山陵條目的內容有點狹隘了吧. --Berthe (留言) 2009年9月20日 (日) 13:29 (UTC)berthe回覆

說的是鍾山風景區吧,慢慢來...--Gilgalad 2009年9月20日 (日) 15:19 (UTC)回覆

合同;合約

中國是用合同;台灣是用合約,當然不同--Honmingjun (留言) 2009年12月27日 (日) 03:15 (UTC)回覆

你好。中文裏合同、合約是同義詞,也許在不同地區常用的詞不是同一個,不過這不影響理解。我認為原生的中文同義詞不需要轉換,這和外來詞有不同譯名的情況不一樣。另外,yahoo奇摩詞典的翻譯證明在台灣「合同」的說法也是常用的。--Gilgalad 2009年12月27日 (日) 03:50 (UTC)回覆

「國父」

中文維基不是中國維基更不是中華民國維基,單獨使用「國父」一詞作為「修飾語」明顯違反了維基百科的中立政策。加空格更是封建行為。請停止這種違背維基百科政策的行為。--Gilgalad 2011年8月31日 (三) 17:12 (UTC)回覆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這個說法是大陸方面才承認的吧,這個不夠中立,請求討論修改。

優良條目候選

以下內容移動自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最後修訂版本

中山陵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文化與社會 - 建築及工程,提名人:Jack No1留言 悠悠地唱着最炫民族風,讓愛捲走所有的塵埃…… 2012年4月28日 (六) 06:29 (UTC)回覆

投票期:2012年4月28日 (六) 06:29 (UTC) 至 2012年5月5日 (六) 06:29 (UTC)

處理人-曉月殘星留言2012年5月6日 (日) 05:57 (UTC)回覆

關於「保護問題」一章

現版本如下:

2011年5月24日,孫穗芳重遊中山陵時,發現中山陵後牆上原有的《民權初步》、《會議通則》等刻字已遭當局磨去,而刻字在2010年上海世博期間還在

這個說法很有問題。《民權初步》就是《會議通則》,是《建國方略》的一部分,但中山陵祭堂牆上刻的是《建國大綱》,有圖為證。另外據說祭堂後牆上本來刻的是蔣介石手書《總理校訓》、胡漢民手書《總理遺囑》、譚延闓手書《總理告誡黨員演說詞》,也不是《民權初步》。這些石刻在文革中都被磨掉,1982年重刻。至於後牆有沒有重刻成《民權初步》?這個問題需要可靠文獻證明。在有明確證據之前,建議這一章暫時空着不寫。--Gilgalad 2012年9月10日 (一) 16:42 (UTC)回覆

  • 我查到的有關祭堂刻字的原始文獻如下:
    • 「祭堂……四壁之上半部分純用人造石粉飾,下半部均用黑色大理石為護壁,東西兩邊分刻總理手書之《建國大綱》全文,後壁刻孫夫人跋文,左刻蔣中正及胡漢民所書之《總理遺訓》、《總理遺囑》,右刻譚延闓所書之《總理告誡黨員演說詞》。」(《總理陵管會關於陵墓建築的說明》)
  • 請提供可靠文獻,證明祭堂內曾刻有《民權初步》,否則請不要加入可能不確切的內容。--Gilgalad 2012年9月12日 (三) 06:16 (UTC)回覆

網上關於中山陵的遊記和照片很多:

  • 2007年,有一張很清楚的北牆正面照,無字。
  • 2008年,第二張照片清楚地顯示了西牆上的貼金刻字和無字的北牆。
  • 2009年,北牆無字,說明銅牌只提到東西牆上的《建國大綱》。
  • 2010年世博會期間的照片,北牆有字嗎?
  • 2011年還是2011年,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現在事實很清楚了。--Gilgalad 2012年9月12日 (三) 06:37 (UTC)回覆

  • 進一步發現。明報這篇報道中,孫穗芳關於中山陵的說法就沒有一句對的。除了上面已經證明的錯誤,還有包括BBC中文在內的報道說「孫穗芳1981年到南京中山陵祭奠祖父,發現墓頂的國民黨徽消失,南京市政府在她脅逼下才願意修復」。實際上根據《中山陵園史錄》,1981年6月5日到中山陵的是孫中山另兩個孫女孫穗英、孫穗華,以及其他親屬共9人。他們是守護宋慶齡,5月28日宋逝世後順路去了中山陵。關於孫穗芳最早的謁陵記錄是1986年4月28日,這時中山陵祭堂早已經恢復了青天白日圖案。--Gilgalad 2012年11月11日 (日) 15:29 (UTC)回覆

優良條目候選(第二次)

中山陵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歷史 - 文物古蹟,提名人:Gilgalad 2012年11月15日 (四) 15:47 (UTC)回覆

投票期:2012年11月15日 (四) 15:47 (UTC) 至 2012年11月22日 (四) 15:47 (UTC)
修改了討論頁--Zyksnowy留言2017年5月11日 (四) 12:28 (UTC)回覆

關於碑亭照片 @User:螺釘

碑亭的照片已經有了一張近景細節的照片,所以另一張應該反映建築整體與周邊環境。你拍的這張照片,首先仰角過大,使碑亭屋頂在垂直視覺上被壓縮變形,請對比祭堂為了避免這種視覺壓縮而特意增加屋檐距離的設計;其次距離太近,主體在圖中體積過大,上小下大構圖比例失調,底部沒有完全收入照片,被台階遮擋了一部分;第三,陰雨天光線不佳,畫面上甚至還有鏡頭水跡造成的污點;第四,畫質欠佳。而原圖無論是畫質還是構圖還是取景角度都不錯,尤其難得的是,作為碑亭基座的平台、作為碑亭前景的大葉黃楊、作為中山陵背景的紫金山全部收入畫面,這是整個條目唯一對這些元素有交待的鏡頭。我解釋了這麼多,請你不要再執著於把自己的照片放入條目,你可以有更好的方式對這個條目作出貢獻。--Gilgalad 2013年1月14日 (一) 15:30 (UTC)回覆

建議閣下對這張你鍾愛的圖片進行修剪,碑亭在圖片中的面積小於1/6,主題不明確,看上與像似是人們在某個廣場上消遣。而且底部有很不協調的一條黑色陰影。螺釘留言2013年1月15日 (二) 12:09 (UTC)回覆
我看到Wikipedia:維基榮譽/授獎提名投票/維基攝影獎/螺釘,你的想法可以理解,祝順利當選。--Gilgalad 2013年1月15日 (二) 20:07 (UTC)回覆

中國國民黨建造中山陵

我想問一下,在中山先生去世後大陸就已經變成中國共產黨所把持 那麼怎麼會說是中國國民黨建造的呢? 並且中國共產黨應該有資格決定是否繼續建造才是。

中共是1949年後才佔領南京欸!--Cbliu -☎talk☎ 2015年8月13日 (四) 07:58 (UTC)回覆

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設立時間

@Sumpeter 若不考慮1944年汪偽的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歷史上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改為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是在1946年。你引用的1948年《總統府組織法》是因為民國在那一年改為總統制,因此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改為總統府下屬的機構,並不是說到1948年總理陵園才改稱國父陵園。--歡迎試用維基百科圖書館 MtBell 2015年11月2日 (一) 13:53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中山陵中的8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8月3日 (四) 09:36 (UTC)回覆

返回 "中山陵"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