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專題討論:太平洋颱風季

由Jimmy-bot在話題關於西北太平洋颱風的條目命名方式上作出的最新留言:27 天前
          專題依照頁面評級標準無需評級。
本維基專題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熱帶氣旋專題 (獲評專題級不適用重要度
本維基專題屬於熱帶氣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熱帶氣旋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專題級專題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維基專題無需評級。
氣象專題 (獲評專題級不適用重要度
本維基專題屬於氣象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氣象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專題級專題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維基專題無需評級。
災害管理專題 (獲評專題級不適用重要度
本維基專題屬於災害管理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災害管理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專題級專題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維基專題無需評級。

本頁用於颱風季專題之內容編輯相關討論,若有疑問或編輯上有遇到困難,歡迎在此提出

  • 在執行編輯颱風季條目之前,應先參考編輯指南

熱帶氣旋/颱風路徑圖的分類

@Oscar1003Meow大家好。這邊現在都將熱帶氣旋/颱風路徑圖的分類放在 commons:Category:*_typhoon_season_track_maps (commons:Commons:Bots/Requests/Cewbot 7)。我想應該有更好的分類方式,麻煩請大家提供意見,謝謝。這邊的決議會適用在所有機械人上傳的圖片(包括大西洋、印度洋、南太平洋)。若是對機械人有什麼建議或者意見,也可以順便提出來,謝謝。 --Kanashimi留言2019年7月25日 (四) 10:09 (UTC)回覆

太平洋颱風季專題轉為工作組

有感Wikipedia:太平洋颱風季專題Wikipedia:熱帶氣旋專題性質高度重疊,加上前者已處於半活躍(甚至不活躍,始創人User:Sap00acm在2013年已淡出維基百科)狀態,建議將太平洋颱風季專題轉為熱帶氣旋專題其下的一個工作組,另通知@實況主小羊君Oscar1003Seafoxlrt616WaikijackyWinter Moment林天蓬卡達Weather SynchronizeTenbeensA2569875:等過去三個月仍活躍於維基百科的用戶。--A1Cafel留言2022年10月9日 (日) 03:18 (UTC)回覆

提議在所有(西北太平洋)颱風條目增加單向字詞轉換以適應中國大陸習慣

一、在中國大陸,可靠來源中颱風名幾乎都帶有引號。

  • 在新聞報道中明文規定颱風中文譯名和中文名稱在稿件正文中使用時應加引號(該規範的其他一些部分已經過時,正好會在下面第二點提到;這裏只參考引號規定部分)。從目前報社的行文來看(如[1][2][3][4]),這一規定顯然早就得以貫徹。
  • 在氣象局發佈的預報預警等中,暫未找到引號相關的規定,但看具體行文,颱風名始終帶引號(參看中國氣象局網站)。
  • 在書籍出版中,@Cwek 表示其出版社編審的朋友說沒有這樣的規範,但就我閱讀的許多氣象出版社專業書籍來看,颱風名也幾乎都帶有引號。
  • 在學術論文中,帶引號的顯然是絕大多數(如[5][6][7]等),僅很少部分論文有時颱風名不帶引號,且它們很多是僅幾處不帶引號、其餘各處仍帶引號的,難以不認為是格式上的疏漏。
  • 方才我請教了氣象局裏的前輩,他表示氣象行業的論文著作、氣象局的預報用語等中颱風名總是帶引號;我進一步請求相關的明文規定,他表示這幾乎是約定俗成的,都沒有在意過相關規範,不過會幫我尋找。(目前我這裏暫未能給出相關成文規定。)
    • 補充:氣象局前輩答覆稱,他暫未在國家標準和氣象行業標準中發現相關規範,但他和他的同行均表示,在撰寫預報預警和論文著作時,均會在所有場合給所有颱風名全部打上引號。(氣象局的前輩可能較注重預報預警而非學術研究,我仍在請教學術界的相關人士中。)

綜上,一些領域的可靠來源已確定有規範規定颱風名必須帶有引號,另一些領域暫未找到明文規定或沒有明文規定,但事實上基本都帶引號。因此,颱風名在書面上須加引號已經類似於書籍須加書名號,我想對於經常閱讀中國大陸氣象類文獻(包括僅向發佈面向公眾的預報的報紙等)的讀者來說,看到颱風名不帶引號是感覺非常奇怪的。因而,應當像單雙書名號、{{頓號}}等那樣,對大陸簡體模式來說,應給颱風名加上引號,這是中國大陸可靠來源的習慣。另外,儘管如新聞報道規定中只要求了在「正文」中使用引號,但可以看到,颱風名出現在文獻標題中時仍基本都帶引號,甚至在關鍵詞中都帶有引號,故我仍支持條目標題中颱風名也應帶引號。

二、中國大陸在2013年以後,已很少使用「<最高強度>『<颱風名>』」的方式稱呼颱風。

在2013年以前,「颱風」只是「熱帶氣旋」的一個強度等級(12~13級)而非熱帶氣旋本身,稱呼熱帶氣旋時規範使用「XXYY年第ZZ號<最高強度>『<颱風名>』」或「YYZZ號<最高強度>『<颱風名>』」的方式(一些語境使用「<當前強度>『<颱風名>』」)且要求必須使用這種方式即「根據熱帶氣旋的發生和演變,準確使用『颱風』『強熱帶風暴』等術語」([8]),採用「最高強度」實例如「2011年第(0)9號超強颱風『梅花』」或「1109號超強颱風『梅花』」([9]),採用「YYZZ號<當前強度>『<颱風名>』」實例如[10](颱風「梅花」已曾加強為超強颱風過,但首句仍稱「今年第9號強颱風『梅花』」,這裏「強颱風」就是當前強度而非最高強度。)直稱最高強度的用法可以算是普遍且規範的,尤其是當颱風已經消亡後,指稱它時就直稱「第ZZ號<最高強度>『<颱風名>』」。在2013年後,這種用法在氣象服務與一般新聞媒體中全面廢除。「颱風」直接成為了(熱帶風暴級以上)「熱帶氣旋」的代稱,且颱風名之前不再冠以「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超強颱風」等強度等級,強度等級只在颱風名後的括號內進行括注,且只標註當前等級而非最高等級。在有時需要強調颱風強度的情況下,有時仍會用「<當前強度>『<颱風名>』」,如[11],但可以看到,只用「當前強度」(即登陸時的強度)「強颱風『格美』」而不用「最高強度」「超強颱風『格美』」,且僅在標題強調了一次「強颱風『格美』」,正文均為「颱風『格美』」或「颱風『格美』(強颱風級)」等。【對,所以目前「新聞動態」中使用的語句「超強颱風『格美』在台灣宜蘭縣登陸,造成10人死亡、897人受傷」也是不符合大陸習慣的,確認以強颱風級別登陸,大陸是不會冠名「超強颱風」的(一般就說成「颱風『XX』以某某強度登陸」或乾脆忽略強度,參看[12][13][14][15][16]等等)。要是真的從新聞角度審視這句話,它就是錯誤信息,因為在大陸語境下,這句話目前一般表示它以「超強颱風」級別登陸(且也是不規範的,準確的表述是「颱風『XX』以超強颱風級別登陸……」)。

上一段中「全面廢除」來源主要說的是氣象服務與普通新聞媒體的用語。但其實可以看到,「颱風『<颱風名>』」的用法(而非「<最高強度>『<颱風名>』」)目前在學術論文等可靠來源中也早已明顯更普遍。如稱「颱風『煙花』」而不稱「強颱風『煙花』」,稱「颱風『梅花』」而非「強颱風『梅花』」,在該文中,哪怕是風王「威馬遜」前面仍僅「冠名」「颱風」二字而非「超強颱風」。用「<最高強度>『<颱風名>』」指稱颱風的用法曾是普遍、規範的,但在目前中國大陸可靠來源中已十分少見。根據WP:命名常規條目命名應該儘量使用可靠來源中人、物或事項的常見的名稱。在2013年前,由於「颱風」只是強度等級,而不能用來直接指稱「熱帶氣旋」,所以「<強度>『<颱風名>』」的命名才是合理的;但目前在中國大陸,普通來源中「熱帶氣旋」一詞已非常罕用,基本都用「颱風」,學術來源中「颱風」一詞也大量使用(知網中「颱風」結果數已經遠超「熱帶氣旋」)。所以一方面,「颱風『<颱風名>』」已是常用名稱,另一方面,在其他條目使用「熱帶風暴『<颱風名>』」「強颱風『<颱風名>』」的情況下,「颱風『<颱風名>』」已可給讀者造成困惑(因為目前中國大陸「颱風」一詞出現在颱風名前時已不再有等級的含義,那麼「颱風」在維基百科標題出現到底是泛指熱帶風暴級以上的熱帶氣旋,還是指某個熱帶氣旋強度等級?按照目前中國大陸用法它不能用來指代等級,但按維基百科用法卻是指代最高等級)。故用「<最高強度>『<颱風名>』」這種方式命名所帶來的「提示該颱風最高強度」的好處已經無法掩蓋其帶來的弊端,而「該颱風的最高強度是什麼」的信息其實可以直接從信息框簡單獲取,沒必要用在標題里,這種好處其實可以捨棄。

綜上一、二兩點,我提議,在大陸簡體模式下,所有西北太平洋颱風(不包括熱帶低壓)條目中:1. 颱風名應始終帶有引號,包括正文與標題;2. 標題僅使用「颱風『<颱風名>』」的模式。例如目前的超強颱風格美 (2024年)條目,增加字詞轉換規則將命名為颱風「格美」 (2024年)2024年第3號颱風「格美」。其中第2點,目前話題標題我說的是「所有」——對2013年之後的颱風我想應全部可以適用——但對2013年前的颱風是否適用我還沒有非常強烈的意向(適用的理由有命名一致性、當前可靠來源常用等,不適用的理由有過去可靠來源常用等)。

以上。另@Teddy910208--—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7月29日 (一) 06:46 (UTC)回覆

最具參考意義的新華社總編室的《新聞報道中有關熱帶氣旋名稱使用規範》中「颱風中文譯名和中文名稱在稿件正文中使用時應加引號」,這句話表明的意義是「引號是中文譯名的一部分」還是「引號只起到標明需要着重論述的對象(引號的說明)」?因為相關的文獻後面還有說明和例子(稿件第一次出現颱風等熱帶氣旋的名稱,應在括號中將颱風編號與名稱對應表述,如:2006年第8號超強颱風(中文名「桑美」)於8月10日17時25分在浙江省蒼南縣馬站鎮登陸,或,超強颱風「桑美」(2006年第8號颱風)於8月10日17時25分在浙江省蒼南縣馬站鎮登陸。),基於語感,我傾向為「引號只起到標明需要着重論述的對象」,也就是為了表達出現一個颱風,颱風名稱需要着重論述,所以需要用引號將其中文名括注。將嚴格的傳統媒體審編下,需要保持一個嚴格的上下文語境避免歧義的話,特殊用詞使用引號括注我認為合乎邏輯,但鑑於本wiki項目,長久以來的語境是使用「颱風(或其他風級類型修飾詞)<中文颱風名>」,在這個上下文語境,添加引號並非必要。而且這樣可以與其他地區的用語模式共通,統一編寫模式,也避免過度使用字詞轉換機制。
另外,前述「稿件第一次出現颱風等……」,加上中國氣象局介紹相關颱風信息,僅第一次聲明「某個命名颱風」這個概念時才會描述為「今年第X號颱風「<中文颱風名>」」,之後對於這個概念均為「「<中文颱風名>」」,因此在中國大陸語境下第一次聲明「今年第X號颱風「<中文颱風名>」」這個描述可以放到「歷史」章節上(由於該章節一般會按時間順序列出各地區對這個颱風監測與命名次序,正好對應「今年第X號颱風」在中國大陸監測部門命名時刻的順序描述),而不應該放到條目標題上,也不應該用於條目命名上。——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7月29日 (一) 07:39 (UTC)回覆
這句話的意義顯然既不是「引號是中文譯名的一部分」,也不是「引號只起到標明需要着重論述的對象(的作用)」,而是類似於「書籍外需加書名號」的「颱風名外需加引號」的文本格式要求;你不去跟(用逗號)緊跟在「颱風中文譯名和中文名稱在稿件正文中使用時應加引號」這句話後面的「英文首字母應大寫」(明顯是格式問題)類比,為何偏偏去和完全和講述引號/大寫格式的第3點的無關的第4點類比?(第4點完全是和前面幾點並列的用語規範,而不是和引號有關的「說明和例子」)並且維基百科的格式手冊其實應遵循各地習慣而非某一規範,即便沒有該規範,(大陸)可靠來源中顯然絕大部分(保守估計超過95%,有可能超過99%)颱風名外都加引號,這已經是非常強的習慣。本wiki項目長久以來如此使用的原因是地域中心而非沒有必要,否則為何氣象類專著、論文基本都加引號,難道這些文章中颱風名還會與其他事物名稱混淆,或是難道需要全篇從頭到尾一直加引號來強調?
至於命名採用颱風「格美」 (2024年)而非2024年第3號颱風「格美」(按我個人來說其實認為2403號颱風「格美」這種命名最合適,但這種表述主要在學術來源中出現,可能不符合「常用」原則),這我沒有意見,我主要論述的是不應使用其他地區+中國大陸2013年前的習慣「<最高強度>『<颱風名>』」這種標題(上段引文中「2006年第8號超強颱風(中文名「桑美」)」正是2013年前的習慣,現在是極少使用「第X號<最高強度>」這種表述了)。--—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7月29日 (一) 07:47 (UTC)回覆
另外給颱風名加上引號根本就算不上什麼「過度使用字詞轉換」(和一些條目中動輒使用含有上百條甚至幾百條規則的公共轉換組比起來)。只要加上一組|1=格美=>zh-cn:“格美”;凱米=>zh-cn:“格美”和另一組防過度轉換的|2=“格美”=>zh-cn:“格美”;「格美」=>zh-cn:“格美”;「凱米」=>zh-cn:“格美”即可輕鬆實現。另外或許還可以寫個{{颱風}}的模板,在該模板中填入兩岸任一地颱風名,即可直接按字詞轉換模式輸出符合各地習慣的引號格式與兩岸不同的颱風名稱。——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7月29日 (一) 09:47 (UTC)回覆
全加引號恐流於冗贅,沒有必要。另外,本站似乎不總是必須遵守大陸當局格式規範(如「涉臺用語」)。——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7月29日 (一) 21:53 (UTC)回覆
這樣類比就有點偷換概念了……不遵守涉台用語是因為中立性(五大支柱、三大方針之一),在颱風名外加引號能影響中立性(或牴觸任何維基百科方針指引)嗎?而且涉台用語不是大小寫、標點這種小格式,「用語」已經是詞彙層面而不是標點層面了(當然某些標點也是足以影響詞彙含義的,如在「文化大革命」外加引號,但颱風名顯然不屬於這種情況)。對習慣不加引號的群體來說確實可能認為沒必要,但對習慣了幾乎所有文獻必加引號的格式規範的群體來說,這種不適感當然也會跟書籍不加書名號一樣(書名號要是想,同樣可以論證它冗贅)。不論是Cwek的「引號是颱風名一部分/引號用於表示強調」還是您的「用引號冗贅」,我認為這都是典型的「原創研究」思路,不適用於維基百科。在格式上,本站向來是努力做到最大限度適應各地標準的——我想假如我說「(篇名、文章題目等)單書名號可以用雙書名號代替,沒必要遵守台灣格式規範」,您肯定也會覺得我不尊重其他維基人。假設「叢書」「文庫」「系列」「書系」等系列著作的選題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規定不是使用引號而是不使用任何標點符號,且維基百科遵從了大陸習慣,然後有台灣用戶提出要在台灣正體模式下顯示出書名號,我想這根本就沒有任何反對的理由。(另見MOS:書名號)——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7月30日 (二) 05:13 (UTC)回覆
在本站來說,加引號的規矩我祇看過有人寫軍艦條目會用,但這屬於編者個人偏好,未形成廣泛共識。正文另說,標題我覺得不加引號也罷。——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7月31日 (三) 00:26 (UTC)回覆
主要應根據各地的文本格式來考慮(而非編者個人偏好)。若某地規定所有軍艦名稱必須加引號,那維基百科自然也應加引號(每地區分別考慮,下同);若無明確規定,但既有文獻中超過95%的軍艦名稱均加引號,那自然也應加引號;若文本中可加可不加,則編者可根據個人偏好自行選擇;若文本基本都不加引號或只在強調、特殊用法等時才加引號(即引號對於該詞相對其他詞來說「一視同仁」),那編者不能以自己個人偏好加引號。颱風名顯然是屬於「大陸地區一些文獻有明確規定必須加,另一些可能尚無規定但實際上幾乎都加;港澳台基本都不加」的情況,故按前面的推論就是須實現「大陸需加引號,港澳台如無特殊情況不應加引號」,這種效果只可按地區詞模式來實現。--—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7月31日 (三) 06:24 (UTC)回覆
專門去氣象局的留言回復([17])問了,找標題「關於颱風命名的編寫規範」,摘抄回復內容:
印證了我的理解,引號並不是颱風中文譯名的一部分,只是「標明需要着重論述的對象」的作用。——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7月31日 (三) 10:01 (UTC)回覆
(※)注意我從未說過「引號是颱風中文譯名的一部分」,並且我在前天早上(UTC+8)已經明確表示這不是我的意思,你已經多次強行以該理由曲解我的論述,在此表示(!)強烈抗議。所以(就「引號不是颱風譯名一部分」而言)這根本不是「印證了你的理解」,而是「任何人都不會這樣理解」。至於氣象局回覆中所謂的「在首次提及時使用引號以明確標識,後續則可根據上下文適當簡化」,明顯與實踐不符,可以參考中國氣象局發佈的預報預警、新聞媒體、氣象專著、學術論文,不再贅述。(既然他說「後續則可根據上下文適當簡化」,那你能否找出氣象局文章中「簡化」的例子?如果能,它佔多少頻率?)我曾經與氣象局對外服務的人員有過多次「交手」,可以說,我對他們的專業水平非常遺憾。--—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7月31日 (三) 10:19 (UTC)回覆
你抗議又好,不服氣又好。你的理解為中國大陸引述颱風名時都需要加引號,所以我們也應該加引號,還問了出版相關的人,他們都是沿襲下來加的(貨物崇拜?),也沒有明文規範要求的,所以還是加。我的理解(或者推測我們項目的理解),「颱風<颱風名>」在我們項目上可以理解為一個「具有特定命名的颱風」的實體,所以在我們的上下文語境下,颱風名外的引號可以加但不必要。我的理解為,為了在上下文中強調出某一個可能平凡的名詞(例如類似等)是指示為一個特定的颱風名稱或者特定命名颱風的概念,所以需要添加引號括注作為強調(尤其是首次出現時),但如果上下文對這個名詞建立起了概念關聯的話,可以省略這個引號。所以導語部分我認為可以單獨括注一次作為聲明,之後的提及可以省略。如果「我曾經與氣象局對外服務的人員有過多次「交手」,可以說,我對他們的專業水平非常遺憾。」的語氣,我怎麼聽上去是一股「 預報司/中國氣象局(是的,最後留言辦結的是這個部門)只不過一個臭打字的,沒有人比我更懂颱風編寫規範」的味道?——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7月31日 (三) 10:35 (UTC)回覆
「所有場合都要打(引號)」可以認為來源於新華社總編室《新聞報道中有關熱帶氣旋名稱使用規範》,但氣象局給出的回覆給出了「引號作用」的說明,如果能理解這些說明的話,這個引號幾乎是「不買立省100%」的寫法,一個命名颱風條目,存在「颱風<颱風名>」的導語段(導語詞部分或者可以考慮單獨引號括注一下颱風名),後面一般還會引號括注「<颱風名>」並且說明一次颱風名的來源,到後面還是要依靠引號來提醒讀者自己「這是一個命名颱風」或者「這是一個颱風名」的話,大概這語言能力好像不太適合閱讀這個體量的條目?——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7月31日 (三) 10:52 (UTC)回覆
首先,留言辦結的是這個部門但不代表這個部門的核心人員,在任何部門回復留言的人一般都是對外服務人員,我並沒有說「預報司/中國氣象局只不過一個臭打字的」,你又在曲解我的發言;其次,我說這句話主要是因為,我曾經遇到過多次氣象局對外服務人員明顯錯解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等規範的情況(即直接引用條文但實際上卻被我指出其錯解了條文的情況),具體不在這裏透露,既然國標行標都可能掌握得不好,這種格式沒掌握好不是很正常嗎?最後,「沒有人比我更懂颱風編寫規範」同樣是你無中生有,我只是說,他的留言裏所謂的「後續則可根據上下文適當簡化」是不是真實?你能不能在氣象局自己發佈的文章中找到很多「適當簡化」的例子?如果不能,那麼是不是可以說他的回覆其實並不反映實踐中的格式要求?--—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7月31日 (三) 10:49 (UTC)回覆
你可以認為「我在曲解」(當然,那是你的「認為」),但對不住,你的說法讓我認為連最接近主題的人員說法都如此蔑視。而且考慮氣象局作為政府部門的用文嚴謹性,在全文引括颱風名來保證上下文語境是合理的,但在我們項目的語境下,我認為是沒必要。——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7月31日 (三) 10:55 (UTC)回覆
為什麼我說你在「曲解」,因為我自始至終都是依據文獻中實踐上的格式習慣來論述的內容,從來沒有說我自己如何,或你如何;但你從最一開始就教育我「請理解引號的正確用法」,在還沒讀來源時就直接認定為是我不懂語文不會使用標點符號,然後接下來就開始強行將我的論點扭曲為「引號是颱風名的一部分」,並強行下了「如果不是颱風名一部分,那就是『只起到「標明需要着重論述的對象」的作用』」的結論。因此,我只能推測為是你以己度人,根據你自己的心態而推測出的我有類似「沒有人比我更懂颱風編寫規範」的心態;但實際上我根本沒有,我從不會有像你在遇到不同意見就直接先入為主地認為是對方「不理解某事物的正確用法」的心態,也不會認為其他人如此,我從來都是依照事實作出判斷。--—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8月1日 (四) 20:42 (UTC)回覆
連氣象學者都在論文中全文使用引號(「煙花」「梅花」),難道他們是由於科研工作者的語言能力差於中文維基百科讀者才需要加引號提醒其他科研人員「這是一個颱風名」嗎?--—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7月31日 (三) 11:00 (UTC)回覆
在嚴謹的上下文語境下,可以加。但我們需要不?而且新華社有些編寫規範也有跟足?——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7月31日 (三) 11:05 (UTC)回覆
嚴謹性不是百科全書必備的性質嗎?「新華社有些編寫規範也有跟足?」沒看懂。--—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7月31日 (三) 11:10 (UTC)回覆
「另外,本站似乎不總是必須遵守大陸當局格式規範」。在我們項目的語境長期使用中已經存在這樣省略的編寫習慣,其次直接的業務部門給出了做法的原因和允許寬鬆的做法,我認為可以適當從簡。——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7月31日 (三) 11:24 (UTC)回覆
已經解釋不能和「涉台用語」等規範類比。「我們項目的語境長期使用中已經存在這樣省略的編寫習慣」,極可能是由於地域中心,如果颱風類條目是由中國大陸主編,就很可能形成加引號的格式。--—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7月31日 (三) 11:31 (UTC)回覆
也可能跟着過往的寫法,不加也可。一言以蔽之,我們的語境下,可以不用這麼累贅。——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7月31日 (三) 11:55 (UTC)回覆
書名號的例子不完全可以類比,在兩岸的編寫規範下,作品名必加書名號,但其字型有差異,這的確需要地區化區分。但這個引號的意義,港台習慣不引注,新華社一份在2007年的編寫規範中寫了要引注(但沒有說明為什麼這樣寫),但現在更直接的氣象局工作人員說明了引注的理由並且補充的編寫規範中允許省略(如果了解中國大陸的政府內部辦事流程,基本上很多業務都需要向上級部門或者相應業務部門請示,然後才能批准落實;這個留言周一提出,周三才出結果,我認為這應該是有請示過其上級領導或者撰文部門的意見)。我不認為有盲目地照壺畫瓢地延續連普通出版機構只是延續過往做法的貨物崇拜寫法來保留括注,在我們項目的語境長期使用中已經存在這樣省略的編寫習慣。——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7月31日 (三) 11:22 (UTC)回覆
關於第二點,感覺最遲到2020年(因為後面沒在電視上看過颱風特別直播)各地方媒體在製作颱風特別報道/直播時仍然同時會使用「<最高強度>『<颱風名>』」命名方式——比如浙江衛視2019年時的紀錄片《眾志成城—— 浙江抗擊超強颱風「利奇馬」紀實》——和「颱風『<颱風名>』」命名方式——比如浙江衛視2019年直播颱風「利奇馬」時特別節目的標題《聚力直擊颱風「利奇馬」》。
另,還是同一個颱風,中央氣象台官網上有個相關的新聞直播回顧的新聞,標題即使用「<最高強度>『<颱風名>』」命名方式超強颱風「利奇馬」系列直播報道。--Jason2016426留言2024年8月1日 (四) 06:05 (UTC)回覆
這些「超強颱風『利奇馬』」(如「抗擊超強颱風『利奇馬』」)是媒體的「強調」,而非正式用法——「抗擊超強颱風」,強調動員和防災,而非強調描述颱風本身。按2013年前的正式用法,該颱風的正式稱呼是「2019年第9號超強颱風『利奇馬』」或「1909號超強颱風『利奇馬』」,但2013年後這種用法只零星見於沿用舊習慣的文獻,其他場合(所有預報預警服務+新聞媒體、多數學術論文)正式稱呼均為「2019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或「2019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當前強度>級)」。--—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8月1日 (四) 06:18 (UTC)回覆
並且根據我的經驗,如果目前媒體使用「抗擊超強颱風『利奇馬』」這種用法,那必須是該颱風侵襲中國時確實登陸時就是超強颱風,或至少應該很強。如果海上曾經是超強颱風,但登陸中國時僅減弱為10級強熱帶風暴的話,是絕不可能說成「抗擊超強颱風『XX』」的(但2013年以前,卻是可以這麼說的,因為那是颱風正式名稱)。我在新聞動態候選([18])和首頁討論頁([19])均提出了首頁新聞動態中「超強颱風格美」這一用法的問題,目前還都沒有得到回應  囧rz……--—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8月1日 (四) 08:11 (UTC)回覆
當然,你滬SMG就不一樣了,已經有段時間沒聽到他們說「<最高強度>『<颱風名>』」命名方式了。
相關轉變在傳媒那邊可能就是這幾年才開始的,而非早到你所提到的2013年——同時各大媒體的新媒體中心出現了大量的帶各種限定詞的前綴的新聞標題(比如今年的 《直擊今年以來最強颱風「格美」》)
所以我個人尚不傾向於使用新命名方式,同時可以對颱風名字加引號的標題做重定向而非錄入轉換組,因為如中國日報網等媒體到現在仍然會選擇性地省略這個引號。——Jason2016426留言2024年8月1日 (四) 06:21 (UTC)回覆
通過google搜中國日報網,基本上颱風名都加引號括,即使在微信公眾號上。傳統媒體或政府報道普遍都將颱風名引注,可能有前述新華社曾經出過的編輯規範的因素;而自媒體類則不一定(偶然在翻中國日報公眾號時,微信提示搜索的關鍵詞,颱風名基本沒引注;選了「2024年第5號颱風瑪利亞」關鍵詞,抽了一篇(例如[20])就有存在普遍不引注的情況)。所以這個引號不應該視為必要的語素組成,不影響語義理解的話可以省略。——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8月1日 (四) 06:38 (UTC)回覆
氣象服務的正式用語是2013年間開始轉變的,即非常正式地給出颱風預報的時候,這我可以確定(不論是根據氣象方面媒體必須遵守相關規範的強制性,還是我自己的記憶),比如2014年新華社已經是「今年第9號颱風「威馬遜」」(注意該颱風的最高強度和登錄強度均為「超強颱風」);但在2013年前,如2012年,正式用語是今年第11號強颱風「海葵」)。至於「抗擊超強颱風『利奇馬』」這種標題,其實也永遠不會消失,因為這種語境不需要使用正式的颱風稱呼方式——再如這篇文章,標題取了「超強颱風『威馬遜』……」,但正文仍是「今年第9號颱風『威馬遜』(超強颱風級)」(按2013年前的規範則是「今年第9號超強颱風『威馬遜』」)。--—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8月1日 (四) 08:27 (UTC)回覆
關於颱風整個用詞中的等級前綴是否追隨颱風實際等級來調整,可以考慮不跟隨等級變化,統一隻有「颱風」,也可以減少維護需要。引號的用法見上討論,我認為上下文語境允許下可以省略。中國大陸對颱風的跟蹤次號(類似「今年第X號颱風」)的說法,可以放到「歷史」章節中,作為颱風發生態的時間段中的一個跟進節點描述。——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8月1日 (四) 06:21 (UTC)回覆

關於西北太平洋颱風的條目命名方式

最近幾個月,「山陀兒」、「銀杏」等首次使用的颱風名稱,刻意要在條目名稱加註年份,明明該颱風名稱目前只被使用一次,卻有使用者認為「除非此名稱只用一次即被申請除名,否則過往風暴條目做法皆保留年份於條目名稱。」我覺得這樣很矛盾:第一,針對第一次使用的颱風名稱之條目命名方式有哪來共識?第二,根據U:Ericliu1912颱風山陀兒討論頁的發言:「因現時確實無歧義。維基百科反映人類現有知識的總和,而非未來。」綜合以上觀點,我傾向於針對第一次使用該颱風名稱的條目不應加記年份,不曉得大家怎麼看?--Sinsyuan✍️💙🐻 2024年11月20日 (三) 23:21 (UTC)回覆

中國大陸的颱風正式名稱(出現於氣象志、氣象類專著等)目前基本上都是XXXX号台风“某某”,例如2418号台风“山陀儿”,有時氣象局對外服務時會將編號「展開」,稱作2024年第18号台风“山陀儿”(事實上還有另一種命名方式,即不稱「颱風」而是稱其最高強度,但和本問題無關,暫時不討論)。一般只有被除名的颱風(即使使用了不止一次)可以不加編號,因為非常為人所知(類似中維的「主從消歧義」),但正式名稱仍然是帶編號;或是並不嚴謹地稱呼(不用於章節標題等)時可以只用「XXXX年的颱風『某某』」。上世紀的颱風甚至經常只用編號而不使用颱風名(當時是只用編號;目前是編號名字都用,但名字有時不帶、編號必然帶。因為當時沒有颱風命名表,現代文獻用的颱風名也是挪用當時美國JTWC名字的)。颱風名並不重要,只是用於方便稱呼,所以循環使用,颱風的本質屬性是編號。其他地區不知道,至少目前中維沒有一個颱風的命名是符合中國大陸氣象領域專業稱呼和常用稱呼的。--自由雨日🌧️❄️ 2024年11月20日 (三) 23:59 (UTC)回覆
澳門氣象局不會在前面加編號,衹有強度加名字[21]。--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24年11月21日 (四) 10:46 (UTC)回覆
氣象局的服務具有實時性,所以可以不加編號。百科全書作為工具書,應該主要參考氣象志、專著的命名方式。另外,中央氣象台是必然會加編號的[22],而且強度也不冠在颱風名前,而是在之後括注;後文則直接簡稱“<台风名>”。--自由雨日🌧️❄️ 2024年11月21日 (四) 10:57 (UTC)回覆
道理明明簡單,第一次出現未有重名,就直接佔用主標題,第二次出現再給之補齊產生年份後綴,並建立消歧義頁面即可。本站所有消歧義頁面幾乎都是這樣。——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11月21日 (四) 01:58 (UTC)回覆
但是颱風的名字和其他事物名稱不一樣,雖然性質上是專有名詞,但它本質上不是賦予某個颱風的,而是颱風命名表上供循環使用、方便氣象服務和研究中上下文代稱的名稱。包括「除名」,也是未來不再循環使用這個名字,而不是將該名字「賦予」某個颱風(否則在這個名字之前的颱風都得改名)。--自由雨日🌧️❄️ 2024年11月21日 (四) 07:38 (UTC)回覆
我知道。但在某個時間點,某一颱風僅有一個指代對象,不用消歧義,這也是事實。——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11月21日 (四) 13:30 (UTC)回覆
那倒也是。(從中國大陸視角)我是認為不論加不加消歧義後綴都不合適,應當採用氣象志、專著里所有颱風都帶前綴編號的命名方式。有大陸人聲稱文本當中僅有第一次出現帶編號、後面不帶,所以應採用不帶編號的更「常用」方式,這邏輯顯然不對,因為常用名稱是連「颱風」兩字都沒有、應命名為万宜(2024年台风)[23]。--自由雨日🌧️❄️ 2024年11月21日 (四) 13:47 (UTC)回覆
這個可以一半援用消歧義指引,「颱風萬宜」>「萬宜 (颱風)」( ——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11月22日 (五) 16:46 (UTC)回覆
要援用消歧義指引那就要援用到底啊( ([24][25][26])--自由雨日🌧️❄️ 2024年11月22日 (五) 16:54 (UTC)回覆
但「颱風萬宜」應該>「2024年颱風萬宜」,所以( ——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11月25日 (一) 08:23 (UTC)回覆
選擇性使用方針指引,遊戲維基規則😡 ——自由雨日🌧️❄️ 2024年11月25日 (一) 11:55 (UTC)回覆
而且不是加年份,是編號。--自由雨日🌧️❄️ 2024年11月25日 (一) 12:12 (UTC)回覆
而且這就跟路西法人的《地球大氣層》不命名為《大氣層(用在此處則是《大氣層 (地球)》)的邏輯一樣(注意我是認為應直接命名為「大氣層」的,因為幾乎所有中文來源都將「大氣層」直接定義為包裹地球的氣體,但這裏姑且承認路西法人等人的前設來論述問題,即「大氣層」的含義是包裹天體的氣體),「地球大氣層」絕大部分來源中都稱為「大氣層」,但這不代表「大氣層」本身具有「地球大氣層」的含義;颱風命名是循環使用命名表,而不是賦予某個颱風的專有稱呼,上下文語境下省稱“万宜”台风“万宜”,不代表這一颱風就擁有這一稱呼。既然《地球大氣層》不命名為《大氣層 (地球)》,颱風條目也顯然不能將編號(甚至現在不用編號,直接用年份)置於消歧義括號之中。--自由雨日🌧️❄️ 2024年11月25日 (一) 14:46 (UTC)回覆
維基百科不是占卜師,不應預先推定某一颱風名稱將來會被重用。--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24年11月21日 (四) 10:46 (UTC)回覆
事實上風暴名稱每隔5至6年就會重用,這是現行機制,並非閣下所指的「預先推定」。反過來說,不應預先推定某一風暴名稱會只用1次即被除名。--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2024年11月21日 (四) 12:40 (UTC)回覆
不明白為何這次會發展到有編者不經討論頁取得共識,直接強行移動條目的地步。以往即使在首次使用風暴名稱的熱帶氣旋條目,這個問題也沒有引起過爭議,因為對氣象這方面有留意的讀者都知道,按照現行機制,風暴名稱是每隔5至6年就會重用;反而只用1次即被除名的風暴名稱相對較少。就以2017年天鴿為例,當初的條目命名也是「颱風天鴿 (2017年)」,直到翌年天鴿被申請除名兼獲颱風委員會通過後,條目名稱才刪去年份後綴,改成「颱風天鴿」。--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2024年11月21日 (四) 12:50 (UTC)回覆
五年纔重用一次,那也至少是五年沒歧義而不必更名。整個中文維基百科也纔二十多年歷史,好幾年以後的事顯然屆時再議不晚。——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11月21日 (四) 13:30 (UTC)回覆
但還是要回歸到一個問題:「維基百科不是占卜師」。即使颱風名稱可能會在五、六年後再度被使用,但維基百科是針對人類所觀察到的事物來寫的,並不是颱風名稱在第一次使用後就一定要加註年份,況且目前首次被使用的颱風名稱沒有消歧義,照理來說不應該要加註年份,以免違反消歧義的宗旨。(參考英文維基百科,山陀兒對應條目沒有加註年份)--Sinsyuan✍️💙🐻 2024年11月21日 (四) 13:41 (UTC)回覆
出於對新手友善與方便連入的考量,如果一個颱風命名在5至6年後才會重用,那預先消歧義除了完全不必要外,還某程度上是有害的。Sanmosa 新朝雅政 2024年11月25日 (一) 00:03 (UTC)回覆
一直都是在後面加年份啦,例:颱風天鴿原先為「颱風天鴿 (2017年)」,確定除名後才刪去年份。—-O留言2024年11月30日 (六) 15:12 (UTC)回覆
咦?您的敘述跟@Weather Synchronize蠻像的,不過我重新說明一次:儘管颱風名稱在五六年後可能會重複使用同一名稱(ex:2024年首次使用的「山陀兒」、2023年首次使用的「小犬」),但在第一次使用該颱風名稱之後沒有出現同名颱風名稱,因此沒有建立消歧義的必要性。--Sinsyuan✍️💙🐻 2024年11月30日 (六) 15:22
慣例就是這樣。你不聽我沒辦法。你想改就全部改了吧,我不阻止你,前題你能肯定那名字以後都不再用。反正颱風條目都變得不倫不類,九唔搭八。—-O留言2024年11月30日 (六) 15:40 (UTC)回覆
(:)回應:從我的觀點來看,第一次使用的颱風名稱沒有必要加註年分,假如五、六年後再度被使用,就再加註年份就OK了,不必為此爭論。--Sinsyuan✍️💙🐻 2024年12月1日 (日) 02:07 (UTC)回覆
提提你「小犬」是沒有被除名的,那你5-6年後記得回來改哦。這是自古以來的習慣,你接受不了可以離開,門口在那邊,好走,不送。--O留言2024年12月1日 (日) 04:30 (UTC)回覆
來到這裏也是為尋求共識,心平氣和討論便可,沒必要如此強硬。雖然小弟不同意改變這慣例,但是以上各資深編者的發言也有其道理。如果最後討論共識確實是傾向推翻現時慣例,我們也應該尊重。--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2024年12月1日 (日) 08:15 (UTC)回覆
是否過往真正有共識、明文規則甚或「自古以來」都是如此,小弟也不敢說到太死,最多只會說是慣常做法、不成文慣例。因為大家都知道熱帶氣旋名稱是會重複使用,所以很自然地就會加上年份後綴,不去考慮那名稱是否第1次使用。如果大家取得共識,或者投票結果是要改變這個慣常做法,小弟也會尊重和執行。--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2024年12月1日 (日) 08:20 (UTC)回覆
編輯指南雖然的確沒有寫明必須有年份。但這已成為以往眾編者的共識。沒想到3年沒回來這裏也是為這些問題爭執。
另外,後面有括號也不一定是「歧義」也可以係補充資訊,以往亦有這種格式存在(例:2023年颱風小犬)。--O留言2024年12月1日 (日) 14:48 (UTC)回覆
(?)疑問颱風條目的鏈入量多嗎?如果不加年份,等這個名稱再次啟用時是否需要手動地把「颱風某某」大量替換為「颱風某某 (某年)」?——傑里毛斯留言2024年12月2日 (一) 08:35 (UTC)回覆
連入量多少視乎熱帶氣旋的影響和破壞程度而定。若是一個從沒威脅任何陸地的遠洋風暴,不會受到太多關注,連入量就自然會少;反之若一個熱帶氣旋吹襲多個人口稠密的地區,造成廣泛破壞甚至嚴重傷亡,連入量就當然會多,光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相關的條目就佔了不少連入量。--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2024年12月2日 (一) 11:45 (UTC)回覆
理論上需要,因為之後「颱風XX」就會變成消歧義頁面。到時需要改動的會包括:「20XX年太平洋颱風季」、「頁尾風季模版」、「港澳台的颱風模版」、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相關條目等。--O留言2024年12月2日 (一) 12:33 (UTC)回覆
返回 "太平洋颱風季"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