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专题讨论:太平洋台风季

Jimmy-bot在话题“关于西北太平洋台风的条目命名方式”中的最新留言:29天前
          专题依照页面评级标准无需评级。
本维基专题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热带气旋专题 (获评专题级不适用重要度
本维基专题属于热带气旋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热带气旋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专题级专题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维基专题无需评级。
气象专题 (获评专题级不适用重要度
本维基专题属于气象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气象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专题级专题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维基专题无需评级。
灾害管理专题 (获评专题级不适用重要度
本维基专题属于灾害管理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灾害管理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专题级专题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维基专题无需评级。

本页用于台风季专题之内容编辑相关讨论,若有疑问或编辑上有遇到困难,欢迎在此提出

  • 在执行编辑台风季条目之前,应先参考编辑指南

热带气旋/台风路径图的分类

@Oscar1003Meow大家好。这边现在都将热带气旋/台风路径图的分类放在 commons:Category:*_typhoon_season_track_maps (commons:Commons:Bots/Requests/Cewbot 7)。我想应该有更好的分类方式,麻烦请大家提供意见,谢谢。这边的决议会适用在所有机器人上传的图片(包括大西洋、印度洋、南太平洋)。若是对机器人有什么建议或者意见,也可以顺便提出来,谢谢。 --Kanashimi留言2019年7月25日 (四) 10:09 (UTC)回复

太平洋台风季专题转为工作组

有感Wikipedia:太平洋台风季专题Wikipedia:热带气旋专题性质高度重叠,加上前者已处于半活跃(甚至不活跃,始创人User:Sap00acm在2013年已淡出维基百科)状态,建议将太平洋台风季专题转为热带气旋专题其下的一个工作组,另通知@實況主小羊君Oscar1003Seafoxlrt616WaikijackyWinter Moment林天蓬卡達Weather SynchronizeTenbeensA2569875:等过去三个月仍活跃于维基百科的用户。--A1Cafel留言2022年10月9日 (日) 03:18 (UTC)回复

提议在所有(西北太平洋)台风条目增加单向字词转换以适应中国大陆习惯

一、在中国大陆,可靠来源中台风名几乎都带有引号。

  • 在新闻报道中明文规定台风中文译名和中文名称在稿件正文中使用时应加引号(该规范的其他一些部分已经过时,正好会在下面第二点提到;这里只参考引号规定部分)。从目前报社的行文来看(如[1][2][3][4]),这一规定显然早就得以贯彻。
  • 在气象局发布的预报预警等中,暂未找到引号相关的规定,但看具体行文,台风名始终带引号(参看中国气象局网站)。
  • 在书籍出版中,@Cwek 表示其出版社编审的朋友说没有这样的规范,但就我阅读的许多气象出版社专业书籍来看,台风名也几乎都带有引号。
  • 在学术论文中,带引号的显然是绝大多数(如[5][6][7]等),仅很少部分论文有时台风名不带引号,且它们很多是仅几处不带引号、其余各处仍带引号的,难以不认为是格式上的疏漏。
  • 方才我请教了气象局里的前辈,他表示气象行业的论文著作、气象局的预报用语等中台风名总是带引号;我进一步请求相关的明文规定,他表示这几乎是约定俗成的,都没有在意过相关规范,不过会帮我寻找。(目前我这里暂未能给出相关成文规定。)
    • 补充:气象局前辈答复称,他暂未在国家标准和气象行业标准中发现相关规范,但他和他的同行均表示,在撰写预报预警和论文著作时,均会在所有场合给所有台风名全部打上引号。(气象局的前辈可能较注重预报预警而非学术研究,我仍在请教学术界的相关人士中。)

综上,一些领域的可靠来源已确定有规范规定台风名必须带有引号,另一些领域暂未找到明文规定或没有明文规定,但事实上基本都带引号。因此,台风名在书面上须加引号已经类似于书籍须加书名号,我想对于经常阅读中国大陆气象类文献(包括仅向发布面向公众的预报的报纸等)的读者来说,看到台风名不带引号是感觉非常奇怪的。因而,应当像单双书名号、{{顿号}}等那样,对大陆简体模式来说,应给台风名加上引号,这是中国大陆可靠来源的习惯。另外,尽管如新闻报道规定中只要求了在“正文”中使用引号,但可以看到,台风名出现在文献标题中时仍基本都带引号,甚至在关键词中都带有引号,故我仍支持条目标题中台风名也应带引号。

二、中国大陆在2013年以后,已很少使用“<最高强度>‘<台风名>’”的方式称呼台风。

在2013年以前,“台风”只是“热带气旋”的一个强度等级(12~13级)而非热带气旋本身,称呼热带气旋时规范使用“XXYY年第ZZ号<最高强度>‘<台风名>’”或“YYZZ号<最高强度>‘<台风名>’”的方式(一些语境使用“<当前强度>‘<台风名>’”)且要求必须使用这种方式即“根据热带气旋的发生和演变,准确使用‘台风’‘强热带风暴’等术语”([8]),采用“最高强度”实例如“2011年第(0)9号超强台风‘梅花’”或“1109号超强台风‘梅花’”([9]),采用“YYZZ号<当前强度>‘<台风名>’”实例如[10](台风“梅花”已曾加强为超强台风过,但首句仍称“今年第9号强台风‘梅花’”,这里“强台风”就是当前强度而非最高强度。)直称最高强度的用法可以算是普遍且规范的,尤其是当台风已经消亡后,指称它时就直称“第ZZ号<最高强度>‘<台风名>’”。在2013年后,这种用法在气象服务与一般新闻媒体中全面废除。“台风”直接成为了(热带风暴级以上)“热带气旋”的代称,且台风名之前不再冠以“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等强度等级,强度等级只在台风名后的括号内进行括注,且只标注当前等级而非最高等级。在有时需要强调台风强度的情况下,有时仍会用“<当前强度>‘<台风名>’”,如[11],但可以看到,只用“当前强度”(即登陆时的强度)“强台风‘格美’”而不用“最高强度”“超强台风‘格美’”,且仅在标题强调了一次“强台风‘格美’”,正文均为“台风‘格美’”或“台风‘格美’(强台风级)”等。【对,所以目前“新闻动态”中使用的语句“超强台风‘格美’在台湾宜兰县登陆,造成10人死亡、897人受伤”也是不符合大陆习惯的,确认以强台风级别登陆,大陆是不会冠名“超强台风”的(一般就说成“台风‘XX’以某某强度登陆”或干脆忽略强度,参看[12][13][14][15][16]等等)。要是真的从新闻角度审视这句话,它就是错误信息,因为在大陆语境下,这句话目前一般表示它以“超强台风”级别登陆(且也是不规范的,准确的表述是“台风‘XX’以超强台风级别登陆……”)。

上一段中“全面废除”来源主要说的是气象服务与普通新闻媒体的用语。但其实可以看到,“台风‘<台风名>’”的用法(而非“<最高强度>‘<台风名>’”)目前在学术论文等可靠来源中也早已明显更普遍。如称“台风‘烟花’”而不称“强台风‘烟花’”,称“台风‘梅花’”而非“强台风‘梅花’”,在该文中,哪怕是风王“威马逊”前面仍仅“冠名”“台风”二字而非“超强台风”。用“<最高强度>‘<台风名>’”指称台风的用法曾是普遍、规范的,但在目前中国大陆可靠来源中已十分少见。根据WP:命名常规条目命名应该尽量使用可靠来源中人、物或事项的常见的名称。在2013年前,由于“台风”只是强度等级,而不能用来直接指称“热带气旋”,所以“<强度>‘<台风名>’”的命名才是合理的;但目前在中国大陆,普通来源中“热带气旋”一词已非常罕用,基本都用“台风”,学术来源中“台风”一词也大量使用(知网中“台风”结果数已经远超“热带气旋”)。所以一方面,“台风‘<台风名>’”已是常用名称,另一方面,在其他条目使用“热带风暴‘<台风名>’”“强台风‘<台风名>’”的情况下,“台风‘<台风名>’”已可给读者造成困惑(因为目前中国大陆“台风”一词出现在台风名前时已不再有等级的含义,那么“台风”在维基百科标题出现到底是泛指热带风暴级以上的热带气旋,还是指某个热带气旋强度等级?按照目前中国大陆用法它不能用来指代等级,但按维基百科用法却是指代最高等级)。故用“<最高强度>‘<台风名>’”这种方式命名所带来的“提示该台风最高强度”的好处已经无法掩盖其带来的弊端,而“该台风的最高强度是什么”的信息其实可以直接从信息框简单获取,没必要用在标题里,这种好处其实可以舍弃。

综上一、二两点,我提议,在大陆简体模式下,所有西北太平洋台风(不包括热带低压)条目中:1. 台风名应始终带有引号,包括正文与标题;2. 标题仅使用“台风‘<台风名>’”的模式。例如目前的超强台风格美 (2024年)条目,增加字词转换规则将命名为台风“格美” (2024年)2024年第3号台风“格美”。其中第2点,目前话题标题我说的是“所有”——对2013年之后的台风我想应全部可以适用——但对2013年前的台风是否适用我还没有非常强烈的意向(适用的理由有命名一致性、当前可靠来源常用等,不适用的理由有过去可靠来源常用等)。

以上。另@Teddy910208--—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29日 (一) 06:46 (UTC)回复

最具参考意义的新华社总编室的《新闻报道中有关热带气旋名称使用规范》中“台风中文译名和中文名称在稿件正文中使用时应加引号”,这句话表明的意义是“引号是中文译名的一部分”还是“引号只起到标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引号的说明)”?因为相关的文献后面还有说明和例子(稿件第一次出现台风等热带气旋的名称,应在括号中将台风编号与名称对应表述,如:2006年第8号超强台风(中文名“桑美”)于8月10日17时25分在浙江省苍南县马站镇登陆,或,超强台风“桑美”(2006年第8号台风)于8月10日17时25分在浙江省苍南县马站镇登陆。),基于语感,我倾向为“引号只起到标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也就是为了表达出现一个台风,台风名称需要着重论述,所以需要用引号将其中文名括注。将严格的传统媒体审编下,需要保持一个严格的上下文语境避免歧义的话,特殊用词使用引号括注我认为合乎逻辑,但鉴于本wiki项目,长久以来的语境是使用“台风(或其他风级类型修饰词)<中文台风名>”,在这个上下文语境,添加引号并非必要。而且这样可以与其他地区的用语模式共通,统一编写模式,也避免过度使用字词转换机制。
另外,前述“稿件第一次出现台风等……”,加上中国气象局介绍相关台风信息,仅第一次声明“某个命名台风”这个概念时才会描述为“今年第X号台风“<中文台风名>””,之后对于这个概念均为““<中文台风名>””,因此在中国大陆语境下第一次声明“今年第X号台风“<中文台风名>””这个描述可以放到“历史”章节上(由于该章节一般会按时间顺序列出各地区对这个台风监测与命名次序,正好对应“今年第X号台风”在中国大陆监测部门命名时刻的顺序描述),而不应该放到条目标题上,也不应该用于条目命名上。——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7月29日 (一) 07:39 (UTC)回复
这句话的意义显然既不是“引号是中文译名的一部分”,也不是“引号只起到标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的作用)”,而是类似于“书籍外需加书名号”的“台风名外需加引号”的文本格式要求;你不去跟(用逗号)紧跟在“台风中文译名和中文名称在稿件正文中使用时应加引号”这句话后面的“英文首字母应大写”(明显是格式问题)类比,为何偏偏去和完全和讲述引号/大写格式的第3点的无关的第4点类比?(第4点完全是和前面几点并列的用语规范,而不是和引号有关的“说明和例子”)并且维基百科的格式手册其实应遵循各地习惯而非某一规范,即便没有该规范,(大陆)可靠来源中显然绝大部分(保守估计超过95%,有可能超过99%)台风名外都加引号,这已经是非常强的习惯。本wiki项目长久以来如此使用的原因是地域中心而非没有必要,否则为何气象类专著、论文基本都加引号,难道这些文章中台风名还会与其他事物名称混淆,或是难道需要全篇从头到尾一直加引号来强调?
至于命名采用台风“格美” (2024年)而非2024年第3号台风“格美”(按我个人来说其实认为2403号台风“格美”这种命名最合适,但这种表述主要在学术来源中出现,可能不符合“常用”原则),这我没有意见,我主要论述的是不应使用其他地区+中国大陆2013年前的习惯“<最高强度>‘<台风名>’”这种标题(上段引文中“2006年第8号超强台风(中文名“桑美”)”正是2013年前的习惯,现在是极少使用“第X号<最高强度>”这种表述了)。--—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29日 (一) 07:47 (UTC)回复
另外给台风名加上引号根本就算不上什么“过度使用字词转换”(和一些条目中动辄使用含有上百条甚至几百条规则的公共转换组比起来)。只要加上一组|1=格美=>zh-cn:“格美”;凱米=>zh-cn:“格美”和另一组防过度转换的|2=“格美”=>zh-cn:“格美”;「格美」=>zh-cn:“格美”;「凱米」=>zh-cn:“格美”即可轻松实现。另外或许还可以写个{{台风}}的模板,在该模板中填入两岸任一地台风名,即可直接按字词转换模式输出符合各地习惯的引号格式与两岸不同的台风名称。——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29日 (一) 09:47 (UTC)回复
全加引号恐流于冗赘,没有必要。另外,本站似乎不总是必须遵守大陆当局格式规范(如“涉台用语”)。——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7月29日 (一) 21:53 (UTC)回复
这样类比就有点偷换概念了……不遵守涉台用语是因为中立性(五大支柱、三大方针之一),在台风名外加引号能影响中立性(或抵触任何维基百科方针指引)吗?而且涉台用语不是大小写、标点这种小格式,“用语”已经是词汇层面而不是标点层面了(当然某些标点也是足以影响词汇含义的,如在“文化大革命”外加引号,但台风名显然不属于这种情况)。对习惯不加引号的群体来说确实可能认为没必要,但对习惯了几乎所有文献必加引号的格式规范的群体来说,这种不适感当然也会跟书籍不加书名号一样(书名号要是想,同样可以论证它冗赘)。不论是Cwek的“引号是台风名一部分/引号用于表示强调”还是您的“用引号冗赘”,我认为这都是典型的“原创研究”思路,不适用于维基百科。在格式上,本站向来是努力做到最大限度适应各地标准的——我想假如我说“(篇名、文章题目等)单书名号可以用双书名号代替,没必要遵守台湾格式规范”,您肯定也会觉得我不尊重其他维基人。假设“丛书”“文库”“系列”“书系”等系列著作的选题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规定不是使用引号而是不使用任何标点符号,且维基百科遵从了大陆习惯,然后有台湾用户提出要在台湾正体模式下显示出书名号,我想这根本就没有任何反对的理由。(另见MOS:书名号)——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30日 (二) 05:13 (UTC)回复
在本站来说,加引号的规矩我祇看过有人写军舰条目会用,但这属于编者个人偏好,未形成广泛共识。正文另说,标题我觉得不加引号也罢。——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7月31日 (三) 00:26 (UTC)回复
主要应根据各地的文本格式来考虑(而非编者个人偏好)。若某地规定所有军舰名称必须加引号,那维基百科自然也应加引号(每地区分别考虑,下同);若无明确规定,但既有文献中超过95%的军舰名称均加引号,那自然也应加引号;若文本中可加可不加,则编者可根据个人偏好自行选择;若文本基本都不加引号或只在强调、特殊用法等时才加引号(即引号对于该词相对其他词来说“一视同仁”),那编者不能以自己个人偏好加引号。台风名显然是属于“大陆地区一些文献有明确规定必须加,另一些可能尚无规定但实际上几乎都加;港澳台基本都不加”的情况,故按前面的推论就是须实现“大陆需加引号,港澳台如无特殊情况不应加引号”,这种效果只可按地区词模式来实现。--—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31日 (三) 06:24 (UTC)回复
专门去气象局的留言回复([17])问了,找标题“关于台风命名的编写规范”,摘抄回复内容:
印证了我的理解,引号并不是台风中文译名的一部分,只是“标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的作用。——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7月31日 (三) 10:01 (UTC)回复
(※)注意我从未说过“引号是台风中文译名的一部分”,并且我在前天早上(UTC+8)已经明确表示这不是我的意思,你已经多次强行以该理由曲解我的论述,在此表示(!)强烈抗议。所以(就“引号不是台风译名一部分”而言)这根本不是“印证了你的理解”,而是“任何人都不会这样理解”。至于气象局回复中所谓的“在首次提及时使用引号以明确标识,后续则可根据上下文适当简化”,明显与实践不符,可以参考中国气象局发布的预报预警、新闻媒体、气象专著、学术论文,不再赘述。(既然他说“后续则可根据上下文适当简化”,那你能否找出气象局文章中“简化”的例子?如果能,它占多少频率?)我曾经与气象局对外服务的人员有过多次“交手”,可以说,我对他们的专业水平非常遗憾。--—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31日 (三) 10:19 (UTC)回复
你抗议又好,不服气又好。你的理解为中国大陆引述台风名时都需要加引号,所以我们也应该加引号,还问了出版相关的人,他们都是沿袭下来加的(货物崇拜?),也没有明文规范要求的,所以还是加。我的理解(或者推测我们项目的理解),“台风<台风名>”在我们项目上可以理解为一个“具有特定命名的台风”的实体,所以在我们的上下文语境下,台风名外的引号可以加但不必要。我的理解为,为了在上下文中强调出某一个可能平凡的名词(例如类似等)是指示为一个特定的台风名称或者特定命名台风的概念,所以需要添加引号括注作为强调(尤其是首次出现时),但如果上下文对这个名词建立起了概念关联的话,可以省略这个引号。所以导语部分我认为可以单独括注一次作为声明,之后的提及可以省略。如果“我曾经与气象局对外服务的人员有过多次“交手”,可以说,我对他们的专业水平非常遗憾。”的语气,我怎么听上去是一股“ 预报司/中国气象局(是的,最后留言办结的是这个部门)只不过一个臭打字的,没有人比我更懂台风编写规范”的味道?——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7月31日 (三) 10:35 (UTC)回复
“所有场合都要打(引号)”可以认为来源于新华社总编室《新闻报道中有关热带气旋名称使用规范》,但气象局给出的回复给出了“引号作用”的说明,如果能理解这些说明的话,这个引号几乎是“不买立省100%”的写法,一个命名台风条目,存在“台风<台风名>”的导语段(导语词部分或者可以考虑单独引号括注一下台风名),后面一般还会引号括注“<台风名>”并且说明一次台风名的来源,到后面还是要依靠引号来提醒读者自己“这是一个命名台风”或者“这是一个台风名”的话,大概这语言能力好像不太适合阅读这个体量的条目?——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7月31日 (三) 10:52 (UTC)回复
首先,留言办结的是这个部门但不代表这个部门的核心人员,在任何部门回复留言的人一般都是对外服务人员,我并没有说“预报司/中国气象局只不过一个臭打字的”,你又在曲解我的发言;其次,我说这句话主要是因为,我曾经遇到过多次气象局对外服务人员明显错解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等规范的情况(即直接引用条文但实际上却被我指出其错解了条文的情况),具体不在这里透露,既然国标行标都可能掌握得不好,这种格式没掌握好不是很正常吗?最后,“没有人比我更懂台风编写规范”同样是你无中生有,我只是说,他的留言里所谓的“后续则可根据上下文适当简化”是不是真实?你能不能在气象局自己发布的文章中找到很多“适当简化”的例子?如果不能,那么是不是可以说他的回复其实并不反映实践中的格式要求?--—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31日 (三) 10:49 (UTC)回复
你可以认为“我在曲解”(当然,那是你的“认为”),但对不住,你的说法让我认为连最接近主题的人员说法都如此蔑视。而且考虑气象局作为政府部门的用文严谨性,在全文引括台风名来保证上下文语境是合理的,但在我们项目的语境下,我认为是没必要。——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7月31日 (三) 10:55 (UTC)回复
为什么我说你在“曲解”,因为我自始至终都是依据文献中实践上的格式习惯来论述的内容,从来没有说我自己如何,或你如何;但你从最一开始就教育我“请理解引号的正确用法”,在还没读来源时就直接认定为是我不懂语文不会使用标点符号,然后接下来就开始强行将我的论点扭曲为“引号是台风名的一部分”,并强行下了“如果不是台风名一部分,那就是‘只起到“标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的作用’”的结论。因此,我只能推测为是你以己度人,根据你自己的心态而推测出的我有类似“没有人比我更懂台风编写规范”的心态;但实际上我根本没有,我从不会有像你在遇到不同意见就直接先入为主地认为是对方“不理解某事物的正确用法”的心态,也不会认为其他人如此,我从来都是依照事实作出判断。--—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8月1日 (四) 20:42 (UTC)回复
连气象学者都在论文中全文使用引号(“烟花”“梅花”),难道他们是由于科研工作者的语言能力差于中文维基百科读者才需要加引号提醒其他科研人员“这是一个台风名”吗?--—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31日 (三) 11:00 (UTC)回复
在严谨的上下文语境下,可以加。但我们需要不?而且新华社有些编写规范也有跟足?——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7月31日 (三) 11:05 (UTC)回复
严谨性不是百科全书必备的性质吗?“新华社有些编写规范也有跟足?”没看懂。--—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31日 (三) 11:10 (UTC)回复
“另外,本站似乎不总是必须遵守大陆当局格式规范”。在我们项目的语境长期使用中已经存在这样省略的编写习惯,其次直接的业务部门给出了做法的原因和允许宽松的做法,我认为可以适当从简。——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7月31日 (三) 11:24 (UTC)回复
已经解释不能和“涉台用语”等规范类比。“我们项目的语境长期使用中已经存在这样省略的编写习惯”,极可能是由于地域中心,如果台风类条目是由中国大陆主编,就很可能形成加引号的格式。--—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31日 (三) 11:31 (UTC)回复
也可能跟着过往的写法,不加也可。一言以蔽之,我们的语境下,可以不用这么累赘。——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7月31日 (三) 11:55 (UTC)回复
书名号的例子不完全可以类比,在两岸的编写规范下,作品名必加书名号,但其字型有差异,这的确需要地区化区分。但这个引号的意义,港台习惯不引注,新华社一份在2007年的编写规范中写了要引注(但没有说明为什么这样写),但现在更直接的气象局工作人员说明了引注的理由并且补充的编写规范中允许省略(如果了解中国大陆的政府内部办事流程,基本上很多业务都需要向上级部门或者相应业务部门请示,然后才能批准落实;这个留言周一提出,周三才出结果,我认为这应该是有请示过其上级领导或者撰文部门的意见)。我不认为有盲目地照壶画瓢地延续连普通出版机构只是延续过往做法的货物崇拜写法来保留括注,在我们项目的语境长期使用中已经存在这样省略的编写习惯。——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7月31日 (三) 11:22 (UTC)回复
关于第二点,感觉最迟到2020年(因为后面没在电视上看过台风特别直播)各地方媒体在制作台风特别报道/直播时仍然同时会使用“<最高强度>‘<台风名>’”命名方式——比如浙江卫视2019年时的纪录片《众志成城—— 浙江抗击超强台风“利奇马”纪实》——和“台风‘<台风名>’”命名方式——比如浙江卫视2019年直播台风“利奇马”时特别节目的标题《聚力直击台风“利奇马”》。
另,还是同一个台风,中央气象台官网上有个相关的新闻直播回顾的新闻,标题即使用“<最高强度>‘<台风名>’”命名方式超强台风“利奇马”系列直播报道。--Jason2016426留言2024年8月1日 (四) 06:05 (UTC)回复
这些“超强台风‘利奇马’”(如“抗击超强台风‘利奇马’”)是媒体的“强调”,而非正式用法——“抗击超强台风”,强调动员和防灾,而非强调描述台风本身。按2013年前的正式用法,该台风的正式称呼是“2019年第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或“190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但2013年后这种用法只零星见于沿用旧习惯的文献,其他场合(所有预报预警服务+新闻媒体、多数学术论文)正式称呼均为“2019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或“2019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当前强度>级)”。--—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8月1日 (四) 06:18 (UTC)回复
并且根据我的经验,如果目前媒体使用“抗击超强台风‘利奇马’”这种用法,那必须是该台风侵袭中国时确实登陆时就是超强台风,或至少应该很强。如果海上曾经是超强台风,但登陆中国时仅减弱为10级强热带风暴的话,是绝不可能说成“抗击超强台风‘XX’”的(但2013年以前,却是可以这么说的,因为那是台风正式名称)。我在新闻动态候选([18])和首页讨论页([19])均提出了首页新闻动态中“超强台风格美”这一用法的问题,目前还都没有得到回应  囧rz……--—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8月1日 (四) 08:11 (UTC)回复
当然,你沪SMG就不一样了,已经有段时间没听到他们说“<最高强度>‘<台风名>’”命名方式了。
相关转变在传媒那边可能就是这几年才开始的,而非早到你所提到的2013年——同时各大媒体的新媒体中心出现了大量的带各种限定词的前缀的新闻标题(比如今年的 《直击今年以来最强台风“格美”》)
所以我个人尚不倾向于使用新命名方式,同时可以对台风名字加引号的标题做重定向而非录入转换组,因为如中国日报网等媒体到现在仍然会选择性地省略这个引号。——Jason2016426留言2024年8月1日 (四) 06:21 (UTC)回复
通过google搜中国日报网,基本上台风名都加引号括,即使在微信公众号上。传统媒体或政府报道普遍都将台风名引注,可能有前述新华社曾经出过的编辑规范的因素;而自媒体类则不一定(偶然在翻中国日报公众号时,微信提示搜索的关键词,台风名基本没引注;选了“2024年第5号台风玛利亚”关键词,抽了一篇(例如[20])就有存在普遍不引注的情况)。所以这个引号不应该视为必要的语素组成,不影响语义理解的话可以省略。——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8月1日 (四) 06:38 (UTC)回复
气象服务的正式用语是2013年间开始转变的,即非常正式地给出台风预报的时候,这我可以确定(不论是根据气象方面媒体必须遵守相关规范的强制性,还是我自己的记忆),比如2014年新华社已经是“今年第9号台风“威马逊””(注意该台风的最高强度和登录强度均为“超强台风”);但在2013年前,如2012年,正式用语是今年第11号强台风“海葵”)。至于“抗击超强台风‘利奇马’”这种标题,其实也永远不会消失,因为这种语境不需要使用正式的台风称呼方式——再如这篇文章,标题取了“超强台风‘威马逊’……”,但正文仍是“今年第9号台风‘威马逊’(超强台风级)”(按2013年前的规范则是“今年第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8月1日 (四) 08:27 (UTC)回复
关于台风整个用词中的等级前缀是否追随台风实际等级来调整,可以考虑不跟随等级变化,统一只有“台风”,也可以减少维护需要。引号的用法见上讨论,我认为上下文语境允许下可以省略。中国大陆对台风的跟踪次号(类似“今年第X号台风”)的说法,可以放到“历史”章节中,作为台风发生态的时间段中的一个跟进节点描述。——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8月1日 (四) 06:21 (UTC)回复

关于西北太平洋台风的条目命名方式

最近几个月,“山陀儿”、“银杏”等首次使用的台风名称,刻意要在条目名称加注年份,明明该台风名称目前只被使用一次,却有使用者认为“除非此名称只用一次即被申请除名,否则过往风暴条目做法皆保留年份于条目名称。”我觉得这样很矛盾:第一,针对第一次使用的台风名称之条目命名方式有哪来共识?第二,根据U:Ericliu1912台风山陀儿讨论页的发言:“因现时确实无歧义。维基百科反映人类现有知识的总和,而非未来。”综合以上观点,我倾向于针对第一次使用该台风名称的条目不应加记年份,不晓得大家怎么看?--Sinsyuan✍️💙🐻 2024年11月20日 (三) 23:21 (UTC)回复

中国大陆的台风正式名称(出现于气象志、气象类专著等)目前基本上都是XXXX号台风“某某”,例如2418号台风“山陀儿”,有时气象局对外服务时会将编号“展开”,称作2024年第18号台风“山陀儿”(事实上还有另一种命名方式,即不称“台风”而是称其最高强度,但和本问题无关,暂时不讨论)。一般只有被除名的台风(即使使用了不止一次)可以不加编号,因为非常为人所知(类似中维的“主从消歧义”),但正式名称仍然是带编号;或是并不严谨地称呼(不用于章节标题等)时可以只用“XXXX年的台风‘某某’”。上世纪的台风甚至经常只用编号而不使用台风名(当时是只用编号;目前是编号名字都用,但名字有时不带、编号必然带。因为当时没有台风命名表,现代文献用的台风名也是挪用当时美国JTWC名字的)。台风名并不重要,只是用于方便称呼,所以循环使用,台风的本质属性是编号。其他地区不知道,至少目前中维没有一个台风的命名是符合中国大陆气象领域专业称呼和常用称呼的。--自由雨日🌧️❄️ 2024年11月20日 (三) 23:59 (UTC)回复
澳门气象局不会在前面加编号,只有强度加名字[21]。--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4年11月21日 (四) 10:46 (UTC)回复
气象局的服务具有实时性,所以可以不加编号。百科全书作为工具书,应该主要参考气象志、专著的命名方式。另外,中央气象台是必然会加编号的[22],而且强度也不冠在台风名前,而是在之后括注;后文则直接简称“<台风名>”。--自由雨日🌧️❄️ 2024年11月21日 (四) 10:57 (UTC)回复
道理明明简单,第一次出现未有重名,就直接占用主标题,第二次出现再给之补齐产生年份后缀,并建立消歧义页面即可。本站所有消歧义页面几乎都是这样。——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11月21日 (四) 01:58 (UTC)回复
但是台风的名字和其他事物名称不一样,虽然性质上是专有名词,但它本质上不是赋予某个台风的,而是台风命名表上供循环使用、方便气象服务和研究中上下文代称的名称。包括“除名”,也是未来不再循环使用这个名字,而不是将该名字“赋予”某个台风(否则在这个名字之前的台风都得改名)。--自由雨日🌧️❄️ 2024年11月21日 (四) 07:38 (UTC)回复
我知道。但在某个时间点,某一台风仅有一个指代对象,不用消歧义,这也是事实。——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11月21日 (四) 13:30 (UTC)回复
那倒也是。(从中国大陆视角)我是认为不论加不加消歧义后缀都不合适,应当采用气象志、专著里所有台风都带前缀编号的命名方式。有大陆人声称文本当中仅有第一次出现带编号、后面不带,所以应采用不带编号的更“常用”方式,这逻辑显然不对,因为常用名称是连“台风”两字都没有、应命名为万宜(2024年台风)[23]。--自由雨日🌧️❄️ 2024年11月21日 (四) 13:47 (UTC)回复
这个可以一半援用消歧义指引,“台风万宜”>“万宜 (台风)”( ——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11月22日 (五) 16:46 (UTC)回复
要援用消歧义指引那就要援用到底啊( ([24][25][26])--自由雨日🌧️❄️ 2024年11月22日 (五) 16:54 (UTC)回复
但“台风万宜”应该>“2024年台风万宜”,所以( ——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11月25日 (一) 08:23 (UTC)回复
选择性使用方针指引,游戏维基规则😡 ——自由雨日🌧️❄️ 2024年11月25日 (一) 11:55 (UTC)回复
而且不是加年份,是编号。--自由雨日🌧️❄️ 2024年11月25日 (一) 12:12 (UTC)回复
而且这就跟路西法人的《地球大气层》不命名为《大气层(用在此处则是《大气层 (地球)》)的逻辑一样(注意我是认为应直接命名为“大气层”的,因为几乎所有中文来源都将“大气层”直接定义为包裹地球的气体,但这里姑且承认路西法人等人的前设来论述问题,即“大气层”的含义是包裹天体的气体),“地球大气层”绝大部分来源中都称为“大气层”,但这不代表“大气层”本身具有“地球大气层”的含义;台风命名是循环使用命名表,而不是赋予某个台风的专有称呼,上下文语境下省称“万宜”台风“万宜”,不代表这一台风就拥有这一称呼。既然《地球大气层》不命名为《大气层 (地球)》,台风条目也显然不能将编号(甚至现在不用编号,直接用年份)置于消歧义括号之中。--自由雨日🌧️❄️ 2024年11月25日 (一) 14:46 (UTC)回复
维基百科不是占卜师,不应预先推定某一台风名称将来会被重用。--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4年11月21日 (四) 10:46 (UTC)回复
事实上风暴名称每隔5至6年就会重用,这是现行机制,并非阁下所指的“预先推定”。反过来说,不应预先推定某一风暴名称会只用1次即被除名。--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2024年11月21日 (四) 12:40 (UTC)回复
不明白为何这次会发展到有编者不经讨论页取得共识,直接强行移动条目的地步。以往即使在首次使用风暴名称的热带气旋条目,这个问题也没有引起过争议,因为对气象这方面有留意的读者都知道,按照现行机制,风暴名称是每隔5至6年就会重用;反而只用1次即被除名的风暴名称相对较少。就以2017年天鸽为例,当初的条目命名也是“台风天鸽 (2017年)”,直到翌年天鸽被申请除名兼获台风委员会通过后,条目名称才删去年份后缀,改成“台风天鸽”。--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2024年11月21日 (四) 12:50 (UTC)回复
五年才重用一次,那也至少是五年没歧义而不必更名。整个中文维基百科也才二十多年历史,好几年以后的事显然届时再议不晚。——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11月21日 (四) 13:30 (UTC)回复
但还是要回归到一个问题:“维基百科不是占卜师”。即使台风名称可能会在五、六年后再度被使用,但维基百科是针对人类所观察到的事物来写的,并不是台风名称在第一次使用后就一定要加注年份,况且目前首次被使用的台风名称没有消歧义,照理来说不应该要加注年份,以免违反消歧义的宗旨。(参考英文维基百科,山陀儿对应条目没有加注年份)--Sinsyuan✍️💙🐻 2024年11月21日 (四) 13:41 (UTC)回复
出于对新手友善与方便连入的考量,如果一个台风命名在5至6年后才会重用,那预先消歧义除了完全不必要外,还某程度上是有害的。Sanmosa 新朝雅政 2024年11月25日 (一) 00:03 (UTC)回复
一直都是在后面加年份啦,例:台风天鸽原先为“台风天鸽 (2017年)”,确定除名后才删去年份。—-O留言2024年11月30日 (六) 15:12 (UTC)回复
咦?您的叙述跟@Weather Synchronize蛮像的,不过我重新说明一次:尽管台风名称在五六年后可能会重复使用同一名称(ex:2024年首次使用的“山陀儿”、2023年首次使用的“小犬”),但在第一次使用该台风名称之后没有出现同名台风名称,因此没有建立消歧义的必要性。--Sinsyuan✍️💙🐻 2024年11月30日 (六) 15:22
惯例就是这样。你不听我没办法。你想改就全部改了吧,我不阻止你,前题你能肯定那名字以后都不再用。反正台风条目都变得不伦不类,九唔搭八。—-O留言2024年11月30日 (六) 15:40 (UTC)回复
(:)回应:从我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使用的台风名称没有必要加注年分,假如五、六年后再度被使用,就再加注年份就OK了,不必为此争论。--Sinsyuan✍️💙🐻 2024年12月1日 (日) 02:07 (UTC)回复
提提你“小犬”是没有被除名的,那你5-6年后记得回来改哦。这是自古以来的习惯,你接受不了可以离开,门口在那边,好走,不送。--O留言2024年12月1日 (日) 04:30 (UTC)回复
来到这里也是为寻求共识,心平气和讨论便可,没必要如此强硬。虽然小弟不同意改变这惯例,但是以上各资深编者的发言也有其道理。如果最后讨论共识确实是倾向推翻现时惯例,我们也应该尊重。--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2024年12月1日 (日) 08:15 (UTC)回复
是否过往真正有共识、明文规则甚或“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小弟也不敢说到太死,最多只会说是惯常做法、不成文惯例。因为大家都知道热带气旋名称是会重复使用,所以很自然地就会加上年份后缀,不去考虑那名称是否第1次使用。如果大家取得共识,或者投票结果是要改变这个惯常做法,小弟也会尊重和执行。--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2024年12月1日 (日) 08:20 (UTC)回复
编辑指南虽然的确没有写明必须有年份。但这已成为以往众编者的共识。没想到3年没回来这里也是为这些问题争执。
另外,后面有括号也不一定是“歧义”也可以系补充资讯,以往亦有这种格式存在(例:2023年台风小犬)。--O留言2024年12月1日 (日) 14:48 (UTC)回复
(?)疑问台风条目的链入量多吗?如果不加年份,等这个名称再次启用时是否需要手动地把“台风某某”大量替换为“台风某某 (某年)”?——杰里毛斯留言2024年12月2日 (一) 08:35 (UTC)回复
连入量多少视乎热带气旋的影响和破坏程度而定。若是一个从没威胁任何陆地的远洋风暴,不会受到太多关注,连入量就自然会少;反之若一个热带气旋吹袭多个人口稠密的地区,造成广泛破坏甚至严重伤亡,连入量就当然会多,光是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相关的条目就占了不少连入量。--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2024年12月2日 (一) 11:45 (UTC)回复
理论上需要,因为之后“台风XX”就会变成消歧义页面。到时需要改动的会包括:“20XX年太平洋台风季”、“页尾风季模版”、“港澳台的台风模版”、各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相关条目等。--O留言2024年12月2日 (一) 12:33 (UTC)回复
返回到“太平洋颱風季”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