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討論:草稿命名空間


草稿化標準釋義的三#1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三、可預期短時間內有編者在條目命名空間改善頁面的情況(此時不應直接移至草稿)包括:

  1. 從編輯歷史可見,條目正處於重大修訂期內,有着活躍的編輯活動;或
  2. 許多人關注的主題,如新聞動態條目;或
  3. 有編者利用編輯摘要、討論頁或{{in use}}一類模板聲稱將於短時間內改善,或回退此前的直接草稿化;

雖然草稿化標準規定了"可預期短時間內有編者在條目命名空間改善頁面的情況"不應直接移至草稿,但感覺現在還是有不少創建10分鐘左右的條目就被移到草稿。是否需要量化一下何為"條目正處於重大修訂期內,有着活躍的編輯活動"?比如限定時間距離最後一次實質性修改超過1小時以上?也許可以再放寬一些 --及時雨 留言 2024年1月6日 (六) 00:03 (UTC)回覆

Wikipedia:草稿命名空間#草稿化的標準看上去相對嚴格,而存廢、速刪、草稿化等可能是雪球盛行。「有着活躍的編輯活動」應該很寬泛的,24小時(或更長)內有編輯、作者沒轉向其他工作,感覺都應算,但只因草稿化省事。「不能預期有編者在條目命名空間改善該頁面」與實際執行標準我猜存在差異,比如理解為更主觀且嚴格的「不能預期將有主編或其他編者在條目命名空間中完成條目的改善」。一個幾日內創建的「新條目」似乎不可能排除有編者改善乃至完成條目的預期。--YFdyh000留言2024年1月6日 (六) 00:50 (UTC)回覆
現行條文
三、可預期短時間內有編者在條目命名空間改善頁面的情況(此時不應直接移至草稿)包括:
  1. 從編輯歷史可見,條目正處於重大修訂期內,有着活躍的編輯活動;或
  2. 許多人關注的主題,如新聞動態條目;或
  3. 有編者利用編輯摘要、討論頁或{{in use}}一類模板聲稱將於短時間內改善,或回退此前的直接草稿化;
提議條文
  1. 從編輯歷史可見,條目正處於重大修訂期內,有着活躍的編輯活動(例如一天內有編輯、作者沒轉向其他工作);或
  2. 許多人關注的主題,如新聞動態條目;或
  3. 有編者利用編輯摘要、討論頁或{{in use}}一類模板聲稱將於短時間內改善,或回退此前的直接草稿化;
似乎沒什麼別的意見,那我覺得就把一天內有編輯、作者沒轉向其他工作作為舉例加入吧,只是作為舉例應該可以保留一定靈活操作的空間,不禁止雪球但也不提倡。--及時雨 留言 2024年1月15日 (一) 08:17 (UTC)回覆
開始  公示--及時雨 留言 2024年1月24日 (三) 01:13 (UTC)回覆
(註:純粹意見,不影響公示)確實該容許一定程度的雪球,有些時候新條目質量差到難以接受的情況下,移向草稿再容其改善會比放在主空間才改善好。--西 2024年1月24日 (三) 03:16 (UTC)回覆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是否可以增加機械人,針對已經五個月沒有編輯的草稿進行提醒

草稿空間裏的內容,以及加上了template:AFC submission的用戶草稿頁面,依目前的規定,是有期限的。

若六個月沒有編輯,會依CSD O7的過期草稿刪除上述內容。

是否可以增加機械人,針對上述草稿中,五個月沒有編輯的草稿,提醒其創建者,草稿若沒有修改,可能會在一個月後提報刪除,讓創建者有機會可以保留草稿,甚至可以建立正式條目。

想了解大家的看法如何?謝謝--Wolfch (留言) 2024年8月7日 (三) 02:30 (UTC)回覆

我有空重新弄AFC自動審核(LuciferianBot/2)的時候會同時開新申請處理,寫進我todo了。--西 2024年8月7日 (三) 04:35 (UTC)回覆
謝謝--Wolfch (留言) 2024年8月7日 (三) 15:38 (UTC)回覆
返回專案頁面「草稿命名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