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履光
何履光(?—8世紀),唐朝軍事人物,曾多次對南詔作戰,官至嶺南節度使,安史之亂時期奉詔出兵勤王。他也是第一位可考的海南籍官員。[1]
何履光 | |
---|---|
出生 | 不詳 唐朝 |
逝世 | 8世紀 唐朝 |
職業 | 唐朝官員 |
家世
征討南詔
唐玄宗天寶年間,曾任安南都護、容管經略使。曾三次奏報本地異象。[2]八載(749年)十月,時任特進的何履光奉命統領十道兵馬從安南進軍討伐雲南蠻國,[4]十載(751年)收復安寧城,復立馬援銅柱,回師。[5]十二載(752年)五月,在左武衛大將軍任上率嶺南五府兵擊南詔。[6]都督將軍賈顴全軍覆沒被擒,何履光僅以身免。十三載(753年),在嶺南節度使任上奉命與前雲南郡都督兼侍御史李宓、中使薩道懸遜統秦隴、安南士兵修舟船,[3]水陸並進討南詔,大敗,李宓陣亡,[7]何履光遁去。[8]先前鮮于仲通兵敗於南詔的戰事,何履光可能也有參與。[1]
勤王救難
十五載(756年),何履光正收復蠻王的大和城時,因安祿山叛亂,奉玄宗詔率兵去西川,收復之事擱置。[3]五月,叛軍圍攻南陽,夷陵太守虢王李巨受任為陳留、譙郡太守、河南節度使,統領何履光、黔中節度使趙國珍、南陽節度使魯炅。[9]何履光、趙國珍及襄陽防禦使徐浩還未到南陽,魯炅已被叛軍所敗,來自嶺南、黔中、荊襄的裨將的親屬一半在軍隊,多帶着金銀為資糧,逃跑時把軍資器械都丟棄在路上,堆積如山,叛軍因此暴富。[10][11]李巨趕到南陽,[12]催促何履光、趙國珍同到。[13]監察御史高適認為三位節度使都持節,數名監軍也主事,南陽各軍才屢戰屢敗。[1][14]唐玄宗嘉其言。[15][16]
崔國輔有《上何都督履光書》。
歸隱山林
同年十月(《唐會要》作次年正月),賀蘭進明被任為嶺南節度使,未詳何履光因何去職。
何履光最後歸隱貴縣。《一統志》誤將曾任特進的何履光記作「何特進」「何履光」二人,《風土記》則誤作「何履」「何光」二人。《徐霞客遊記》載貴縣有兩座山峰,傳說為「二何」所化。《西事珥》及朱惠榮校注有辨證。[1]
當代學者易聞曉曾作《海口賦》贊何履光:
噫吁彼蒼連海,郁乎斯地有靈,半鍾瓊台毓秀,咸過海口鴻聲。至於何公節度,兵定南詔,功佐天寶。
註釋及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1.4 周泉根《扦難禦侮 謀贊體國—第一位瓊籍官吏何履光考議》[A].《新東方》[J].2008年第5期
- ^ 2.0 2.1 《廣異記》
- ^ 3.0 3.1 3.2 《蠻書》卷七
- ^ 《新唐書》卷五
- ^ 《新唐書》二百二十二上
- ^ 《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六
- ^ 鄭回《南詔德化碑》
- ^ 《南詔野史》
- ^ 《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八
- ^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四
- ^ 《新唐書》一百四十七
- ^ 《新唐書》卷七十九
- ^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二
- ^ 陳潼關敗亡形勢疏
- ^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一
- ^ 《新唐書》一百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