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切斯科·阿耶茲
此條目不符合維基百科的品質標準,需要完全重寫。 (2023年11月2日) |
法蘭切斯科·阿耶茲(意大利語:Francesco Hayez,發音:[franˈtʃesko ˈaːjets];1791年2月10日—1882年2月12日),是一位意大利畫家。他被認為是米蘭19世紀中期浪漫主義的主要藝術家之一,並以其宏偉的歷史畫、政治寓言和肖像畫而聞名[1]。
法蘭切斯科·阿耶茲 | |
---|---|
出生 | 威尼斯共和國威尼斯 | 1791年2月10日
逝世 | 1882年2月12日 意大利共和國米蘭 | (91歲)
國籍 | 意大利 |
知名於 | 繪畫 |
運動 | 浪漫主義 |
生平
法蘭切斯科·阿耶茲來自威尼斯的一個貧窮家庭。他的父親有法國血統,母親來自穆拉諾島。法蘭西斯科是五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由他的姑姑和姑姑的丈夫帶大,姑姑是一位富有船東和藝術收藏家的妻子。由於法蘭西斯科從小就表現出繪畫天賦,他的叔叔將他收為藝術修復師的學徒。法蘭西斯科後來成為畫家法蘭西斯科·馬喬託 (Francesco Maggiotto)的學生,在那裏學習了三年。 1806年,他進入新改組的威尼斯美術學院學習繪畫課程,師從特奧多羅·馬蒂尼 (Teodoro Matteini)。1809年,他在學院美術館 (威尼斯)舉辦的比賽中獲勝,並因此前往羅馬的聖路加學院(Accademia di San Luca)學習一年。 法蘭切斯科在羅馬一直待到1814年,之後他移居那不勒斯,受後來成為那不勒斯國王的若阿尚·繆拉 (Joaquin Murat) 委託,創作了《阿爾喀諾俄斯宮中的奧德修斯》 (Ulysses in the Court of Alcinous);在1830年代中期,他曾參加米蘭的沙龍;1850年,他被任命為米蘭布雷拉畫廊館長。
對法蘭切斯科·阿耶茲的評估很困難,因為他沒有在作品上簽名或註明日期。 此外,他經常繪畫相同的構圖,有些幾乎沒有差異。 他早期的作品顯示出多米尼克·安格爾 (Dominique Angle) 和拿撒勒運動 (Nazarene School) 的影響。 他後期的作品則顯示出回歸古典的傾向。
圖庫
-
71歲自畫像
-
斜倚宮女(1839)
-
吉安·賈科莫·波爾迪·佩佐利的肖像
-
耶路撒冷聖殿被毀(1867年)
-
十字軍在耶路撒冷附近飢渴(1836-1850)
-
帕爾加的難民(1831)
-
西西里晚禱場景1(1821–22)
-
西西里晚禱場景3(1821–22)
-
以掃和雅各的會面
-
後宮新寵
-
芭蕾舞女演員卡洛塔·夏伯特飾演維納斯(1830)
-
宮女(1867)
-
蘇珊娜在她的浴室(1859)
-
裸體沐浴者
-
宮女與書(1866)
-
冥想(1851)
-
喬恰拉[2]
-
參孫和獅子(1842)
-
馬蒂爾德·朱瓦-布蘭卡(1851)
-
聖安蒂莫公主(1840–1844)
-
安東尼埃塔·塔西斯·巴西利科(1851)
-
來自克雷姆納戈的費利西娜·卡利奧·佩雷戈(1842)
-
安東尼埃塔·維塔利·索拉(1823)
-
安東尼奧·羅斯米尼的肖像(1835)
-
卡米洛·本索,加富爾伯爵(1864)
-
馬西莫·達澤利奧的肖像(1860)
-
亞歷山德羅·曼佐尼的肖像(1841)
-
康特·尼尼的肖像(1823)
-
利未人以法蓮(1842–1844)
-
《勝利的運動員》(1813)
-
《復仇三聯畫:復仇誓言》(1851)
-
《復仇三聯畫:秘密指控》(1847–1848)
-
《復仇三聯畫:對手的復仇》(1853)
參見
延伸閱讀
- M. Albertario, Lettere dalla periferia dell'Impero. Enrico Banzolini e Francesco Hayez, in Musei lombardi a tre colori. Materiali tra arte e storia, Torino 2012, pp. 41–69.
參考文獻
- ^ PITTORI e SCULTORI ITALIANI. [2021-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3).
- ^ A derogatory term used in Rome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o ridicule the poor shepherds of the mountain regions; the term was then used by the painters of the time for their portraits.
這是一篇與意大利人物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