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德爾·卡斯特羅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1年4月21日) |
菲德爾·亞歷杭德羅·卡斯特羅·魯斯(西班牙語:Fidel Alejandro Castro Ruz,拉美西班牙語:[fiˈðel aleˈxandɾo ˈkastɾo ˈrus] ;1926年8月13日—2016年11月25日[3]),古巴政治家、軍事家、革命家,古巴革命領袖,古巴共產黨、社會主義古巴和古巴革命武裝力量的主要締造者,曾任古巴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和古巴部長會議主席。2005年6月卡斯特羅因病住院[4],由其弟、長期以來的副手、時任第一副主席的勞爾·卡斯特羅暫代國務委員會主席職務。勞爾·卡斯特羅於2008年正式出任國務委員會主席兼部長會議主席職務。
菲德爾·卡斯特羅 Fidel Castro | |
---|---|
古巴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 | |
任期 1965年10月3日—2011年4月19日 | |
副職 | 勞爾·卡斯特羅(第二書記) |
前任 | 布拉斯·羅加 |
繼任 | 勞爾·卡斯特羅 |
第1任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 | |
任期 1976年12月2日—2008年2月24日 | |
總理 | 本人(部長會議主席) |
副職 | 勞爾·卡斯特羅(第一副主席) |
前任 | 奧斯瓦爾多·托拉多(古巴總統) |
繼任 | 勞爾·卡斯特羅 |
第1任古巴部長會議主席 | |
任期 1976年12月2日—2008年2月24日 | |
國家元首 | 本人(國務委員會主席) |
副職 | 勞爾·卡斯特羅(第一副主席) |
前任 | 本人(古巴總理) |
繼任 | 勞爾·卡斯特羅 |
第16任古巴總理 | |
任期 1959年2月16日—1976年12月2日 | |
總統 | 曼紐·烏魯蒂亞·列奧 奧斯瓦爾多·托拉多 |
前任 | 何西·米洛·卡多納 |
繼任 | 本人(部長會議主席) 曼紐·馬雷羅(總理,2019年) |
第7任及第23任不結盟運動秘書長 | |
任期 2006年9月16日—2008年2月24日 | |
前任 | 阿卜杜拉·巴達威 |
繼任 | 勞爾·卡斯特羅 |
任期 1979年9月10日—1983年3月6日 | |
前任 | 朱尼厄斯·李察·賈亞瓦爾德納 |
繼任 | 尼蘭·桑吉瓦·雷迪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菲德爾·亞歷杭德羅·卡斯特羅·魯斯 1926年8月13日 古巴東方省比蘭 |
逝世 | 2016年11月25日 古巴夏灣拿 | (90歲)
墓地 | 古巴聖地亞哥-德古巴聖伊菲熱尼亞公墓 |
國籍 | 古巴 |
政黨 | 古巴人民黨(正統黨人) (1947年—1952年) 七二六運動 (1955年—1962年) 統一革命組織 (1961年—1962年) 古巴社會主義革命統一黨 (1962年—1965年) 古巴共產黨 (1965年—2016年) |
配偶 | 米爾塔·迪亞斯-巴拉特 (1948年—1955年) 达莉亚·索托·德爾·瓦萊 (1980年—2016年) |
伴侶 | 娜塔莉亞·雷韋爾塔·告魯斯(1955年—1959年) 达莉亚·索托·德爾·瓦萊 (1961年—1980年) |
親屬 | 拉蒙·卡斯特羅(兄) 勞爾·卡斯特羅(弟) 胡安妮塔·卡斯特羅(妹) |
兒女 | 11個(包括菲德利托、阿麗娜和艾力士) |
父母 | 安赫爾·卡斯特羅(父) 莉娜·魯斯·岡薩雷斯(母) |
居住地 | 古巴夏灣拿普拉亞「零點」大院[1][2] |
母校 | 夏灣拿大學(法學博士,1945年—1950年) 伯利恆耶穌會預科學校(1945年) |
專業 | 律師 |
簽名 | |
軍事背景 | |
效忠 | 古巴共產黨 |
服役 | 革命武裝力量 |
服役時間 | 1953年—2016年 |
軍銜 | 總司令 |
參戰 | 攻打蒙卡達兵營行動 古巴革命 豬灣事件 古巴導彈危機 |
|
菲德爾·卡斯特羅於2008年2月19日公開表示不會再尋求擔任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的職務,但事實上他早於兩年前已把權力移交予勞爾[5][4][6]。菲德爾·卡斯特羅在2011年公開文章稱五年前已經辭去所有職務,即2006年已交出權力。[7] 2011年4月16至19日在夏灣拿國際會議宮舉行的古巴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出古巴共產黨新的領導機構,勞爾·卡斯特羅正式當選為古巴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何西·馬查多為第二書記。[8] 由此菲德爾·卡斯特羅正式引退。古巴時間2016年11月25日22:29(東八區11月26日11:29),菲德爾·卡斯特羅逝世,享年90歲[9]。他的政治思想被稱為卡斯特羅主義。
孩童時代與教育
卡斯特羅出生於古巴東方省(今奧爾金省)比蘭的一個甘蔗農場裏。他是父母的第三個孩子,父親安赫爾是西班牙移民,因為種植甘蔗的事業而算是富有的人,他的母親原是家裏的傭人。
他有2個兄弟(拉蒙和勞爾)和4個姐妹(安吉拉、胡安妮塔、愛瑪和阿古斯蒂娜)。
父親安赫爾在他15歲那年,終於結束了第一段婚姻,跟他的母親結婚。他在17歲時獲父親正式承認,同時,他在學校學到著名希臘勇士的名字後,把中間名字改為「亞歷杭德羅」。
雖然人們對他早年時接受教育的經歷有着不同的觀點,但大部份資料都證明,卡斯特羅是一個天資聰穎的學生,對體育比對學術有興趣,也花了許多時間在私人的天主教寄宿學校裏,並在1945年於夏灣拿唸完耶穌會的學校。同年,他進入夏灣拿大學法律學院學習。自大學畢業後,他曾經考慮是否進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法律,但對國家民族的熱愛驅使他回到故鄉的夏灣拿大學唸法律博士,並於夏灣拿的一間律師事務所供職。1950年畢業於夏灣拿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
政治生涯
卡斯特羅很快就被夏灣拿大學裏的政治氣氛吸引了。那時的古巴政局動盪不安,校園裏也瀰漫着濃厚的政治氣氛,成立了許多政治幫派,這些組織對於那些渴望成為政治領袖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政治工具。學校的政治活動也是以這些幫派組織為中心展開的,各組織之間也經常進行政治觀點的對立對抗,卡斯特羅也參與其中。
1947年,在當時古巴的現狀下,卡斯特羅逐漸對於社會缺乏公正表示不滿,並加入了由艾杜亞度·奇瓦斯領導的古巴人民黨(正統黨人)。奇瓦斯是一個頗有魅力的領袖,他當時正在競選總統,希望把當時的總統拉蒙·格勞·聖馬田趕下台,因為奇瓦斯對其縱容猖獗的腐敗現象極為不滿。在競選的過程中,人民黨公開了政府的貪污資料,對政府進行詰問,並要求政府進行改革。奇瓦斯的目的是讓古巴人民逐漸清楚地認識到這個國家的貪腐本質,建立愛國的感情,令古巴可以免受美國的影響和制肘,獲得經濟上的獨立,並瓦解古巴政府中的精英主義勢力。雖然奇瓦斯在選舉中落敗,把奇瓦斯視為恩師的卡斯特羅,仍然致力於奇瓦斯的革命運動,也依然以奇瓦斯的名義辦事。1951年,奇瓦斯在再次競選總統期間,他在上一個電台節目時意外地對自己開槍。在場的卡斯特羅護送他到醫院,後證實不治。
波哥大暴動
菲德爾·卡斯特羅在波哥大暴動中所扮演的角色問題一直受到諸多的質疑和爭論,但如下的描述還是得到了普遍的認同。
1948年,卡斯特羅前往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參加拉丁美洲學生組織的一場政治會議——反帝反殖學生大會,而那時,恰逢第九次泛美會議也在波哥大召開。於是學生們便利用這個難得的契機散發反對美國在西半球採取的帝國主義政策的傳單,但結果引起政府不滿。在泛美會議開始後沒幾天,哥倫比亞平民化的政黨,哥倫比亞自由黨領導人豪爾赫·埃利塞爾·蓋坦在街頭被暗殺,就此觸發了一場大規模的暴動,暴動中死傷的大部分都是貧苦的工人。暴動和掠奪蔓延至多個城市,從而騷亂時期開始,史稱「暴力時期」。許多學生在這場震驚整個城市的暴力與混亂中被捕,因為正是他們拿着萊福槍,漫步街頭散發反美材料才導致了這場叛亂。那時,卡斯特羅在暴動中充當了重要的角色,所以也在哥倫比亞政府的追捕名單之列,但後來他到古巴大使館避難,最後還是被送回了夏灣拿。卡斯特羅體驗到了群眾暴動的力量,這件事很明顯對他的影響很大,尤其是他後來的政治理念。
卡斯特羅回到古巴後,與米爾塔·迪亞斯-巴拉特結婚,他的妻子來自古巴富裕家庭。1950年,卡斯特羅從法學院畢業,獲法學博士學位,並開始在夏灣拿的一個小型合夥公司中擔任辯護人,開始了律師生涯,卡斯特羅主要為貧窮、地位低賤的人民作辯護。那時的卡斯特羅就已經因他的激進民族主義觀點和他對美國干涉古巴內政的強烈不滿而聞名。漸漸地,卡斯特羅喜歡上了政治。
1952年,卡斯特羅成為古巴人民黨(正統黨人)的國會議員候選人,準備參加選舉進入國會,不過正在那時,富爾亨西奧·巴蒂斯塔發動政變推翻卡路士·普里奧政府,並且取消了國會選舉。巴蒂斯塔當時得到了古巴社會的支持,運用強有力的手段不僅推翻政權,還建立了自己的獨裁專制,同時美國對於他的政權給予認同與支持,從而鞏固了他的右翼獨裁統治。正是這一系列的事件讓卡斯特羅放棄了用合法的途徑投身古巴政治。
卡斯特羅失望地脫離古巴人民黨(正統黨人)後,開始整理搜集證據用來控告巴蒂斯塔違反1940年古巴憲法的一些行為,但是他的控訴被憲法擔保人否決,而且卡斯特羅也被拒絕聽訴,這讓卡斯特羅非常不滿,也奠定了他對巴蒂斯塔政權體制的強烈反對以及只有用革命手段才能罷黜巴蒂斯塔的信念基礎。
古巴革命
——菲德爾·卡斯特羅,《歷史將宣判我無罪》,1953年10月16日
七二六起義
1953年7月26日,以菲德爾·卡斯特羅和勞爾·卡斯特羅為首的約160名革命者向古巴聖地牙哥的蒙卡達兵營以及巴亞莫的「卡路士·曼紐·德·塞斯佩德斯」兵營等軍事據點進攻,以求掀起推翻巴蒂斯塔政權的鬥爭,史稱「七二六起義」。但最後失敗被捕,並在受審期間發表了著名的辯詞《歷史將宣判我無罪》。他和其他起義者被關入松樹島的模範監獄。1955年,獲得特赦。
成立七二六運動
1955年獲釋後,由於無法在古巴繼續革命的活動,卡斯特羅離開古巴到墨西哥並成立七二六運動,成員包括其弟勞爾·卡斯特羅及流亡墨西哥的阿根廷醫生捷·古華拉。
游擊戰爭
1956年11月25日,以菲德爾·卡斯特羅為首的82名革命者乘坐遊艇格拉瑪號從墨西哥韋拉告魯斯州圖斯潘向古巴進發,史稱「格拉瑪號遠征」。登陸時,起義軍遭到政府軍伏擊,經過三天血戰,僅剩20人左右[10],轉戰馬埃斯特臘山脈。倖存者在山區建立了根據地,並同城市的革命者建立了聯繫。根據地鞏固後,起義軍對政府軍目標發動數次攻擊,壯大了聲勢。起義軍還聯絡美聯社記者對其進行實地報道,博得了國際的廣泛同情。1958年下半年,起義軍發展到40000多人,逐漸掌握了軍事上的主動。同年12月底,由卡米洛·辛富戈斯和捷·古華拉分別率領的兩支縱隊各取得一場決定性勝利。1959年1月1日凌晨,巴蒂斯塔逃亡美國,其政權土崩瓦解。4日,辛富戈斯率領的起義軍進入夏灣拿。8日,菲德爾·卡斯特羅進入夏灣拿;2月16日,出任古巴總理。
出任總理和最高領導人
1959年1月1日,他率領起義軍推翻巴蒂斯塔獨裁政權,建立美洲首個社會主義政權,稱之為「古巴革命政府」,並出任古巴總理(1976年廢除總統制後改稱部長會議主席)和古巴革命武裝力量總司令,奧斯瓦爾多·托拉多則出任古巴總統至1976年。卡斯特羅1962年起擔任古巴社會主義革命統一黨第一書記。
1965年,該黨改名為古巴共產黨後,他繼續擔任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至2011年完全退休。卡斯特羅1976年起任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即國家元首,在該年廢除總統制),不少新聞媒界仍稱他為「古巴總統」,雖然他從來沒有擔任總統職務。卡斯特羅他對前巴蒂斯塔政權和美國資本主義企業、政治影響的批評,為他贏得了大量支持,也因此成為美國政府的眼中釘。
1959年取得政權後,外界通常以他和蘇聯、美國的關係來描述他。雖然他一度希望能保持古巴—美國關係,不久他隨即訪問美國,與時任總統艾森豪威爾和副總統尼克遜會面。自從1961年的豬灣事件後,古巴斷絕與美國的雙邊關係,之後歷古巴導彈危機後,古美關係一直惡劣,卡斯特羅同時跟蘇聯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密切的聯繫,並支援世界各地的社會主義革命,如安哥拉、尼加拉瓜等,直至1991年蘇聯解體為止。
失去蘇聯的經濟支持後,他把重心支援他國革命轉為支持跟拉丁美洲的左翼民粹主義政治人物例如委內瑞拉的烏戈·查韋斯和玻利維亞的埃沃·莫拉萊斯等人合作,查韋斯1999年上任委內瑞拉總統後,更接替他成為拉美的「反美」先鋒及標志,在經濟方面的影響更大。
1994年8月5日,由於經濟困難,夏灣拿的一些街道爆發古巴革命勝利以來的首次社會騷亂,造成30多人受傷,其中包括10名內務部人員。卡斯特羅在不帶槍的情況下前往現場,通過勸解迅速平息騷亂[11][12]。
在卡斯特羅執政期間,實行土地改革、農村合作化、工業國家化,大力發展衛生和教育事業,使古巴的人類發展指數一度排名全球第54位[13][14]。
針對卡斯特羅的行刺事件
二戰後美國中情局對菲德爾·卡斯特羅的一系列暗殺未遂事件,共計638起。[15]卡斯特羅因而成為「世界上被暗殺次數最多的人物」,該項記錄在2011年載入健力士世界紀錄。[16][17][18]對此卡斯特羅嘲諷道:「我能活到今天,全是美國中情局的功勞」。
反對個人崇拜
菲德爾·卡斯特羅跟其他大部分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人、革命家很不一樣,他非常反對個人崇拜。他完全不希望在古巴境內看到他的銅像、雕像,或者把他的肖像放到郵票或各種有價証券、衣物或紀念品上面,他覺得那是很錯誤的、是違反革命家道德的。因此,古巴的公眾場合很少能看到有關他的宣傳品。[19]
個人生活
根據法國《快報》雜誌調查,世界各國領導人的薪俸當中,最低的是古巴領袖卡斯特羅,月薪只有40美元左右(不包括他作為國家元首享受的醫療等服務,以及外訪經費)。
體育愛好
卡斯特羅中學時對十分熱愛運動,畢業時學校的評語中寫着:「他是正直的運動家,熱心而驕傲地捍衛學校榮譽。」1945年就讀夏灣拿大學法律系,十分熱愛棒球,是名控球型投手,經常在夏灣拿球場出賽,大聯盟的華盛頓參議員隊和紐約巨人隊都有意找他到美國打球。同伴Stigfredo Medina回憶當年卡斯特羅能投出很棒的外角曲球,以及可以剛好低到膝蓋的變化球。
卡斯特羅加入左翼激進團體後便將重心轉向革命運動。1948年成為夏灣拿大學法學院學聯主席,無暇投球。
革命成功後的卡斯特羅為古巴職棒夏灣拿糖王隊付清債務。並於1959年7月24日Los Barbudos糖王對羅徹斯特紅翼隊賽事上場投球,投一局、兩次三振。吸引26532名球迷觀戰,創下洲際聯盟該年最多的觀眾人數記錄。
卡斯特羅曾多次公開譴責古巴叛逃球員。世界棒球經典賽賽前的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管理局,曾拒絕古巴參加比賽,就此卡斯特羅痛斥小布殊為笨蛋。在確保古巴參賽所獲的商業利益不會落入卡斯特羅政權後,才核准古巴參賽的申請。卡斯特羅在獲得參賽權後發表演說:「同胞,是的,我們接受這挑戰,相信我們在這場大戰中的表現。」最後古巴奪得亞軍。
軼事
2003年,卡斯特羅訪問日本時訪問了廣島原爆中心並獻了花圈和默哀。2012年3月又表示,希望近期去福島、廣島和長崎訪問,但基於健康關係未有成行。[20][21]
卡斯特羅是聯合國大會健力士世界紀錄史上演講時間最長的人物,1960年在訪問美國期間,在位於紐約市的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講,歷時4小時29分。[22]
雖然卡斯特羅上任後不久,便於1961年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但在中蘇關係惡化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曾有一段時間與古巴反目,指責卡斯特羅「實行法西斯統治」,「背叛了革命」。卡斯特羅則嘲諷當時盛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把毛澤東比作紅太陽的個人崇拜:「那個人應該去讀讀恩格斯的《反杜林論》,太陽時間長了也會熄滅的!」。之後隨着冷戰緩和等原因,雙方關係持續穩定發展,關係也越來越好,時至今日,古巴依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比較重要的盟國之一。[23]
1985年,基於健康以及為了防止美國中央情報局以雪茄炸彈刺殺自己的關係,卡斯特羅告別了長年陪伴的雪茄成為戒煙者,結束多年來抽雪茄吞雲吐霧的豪邁形象。但也有資料認為卡斯特羅能夠戒斷持續44年的煙癮的根本原因就是在1983年他自己的身體檢測當中發現有大腸癌變,因此徹底戒掉煙癮[24]。
逝世
——2016年4月19日,菲德爾·卡斯特羅在古巴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的最後演說[25]
古巴時間2016年11月25日22:29(東八區11月26日11:29),菲德爾·卡斯特羅逝世,享年90歲。12月4日,卡斯特羅的骨灰在追悼會結束後下葬於古巴聖地亞哥的聖伊菲熱尼亞公墓。
著作
爭議
參考文獻
- ^ Fidel Castro's House. [2022-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5).
- ^ Manuel Trillo: La aristocracia castrista que vive a costa de la pobreza en Cuba. [2022-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7).
- ^ Cuba's Fidel Castro, former president, dies aged 90. BBC. 2016-11-26 [2016-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6).
- ^ 4.0 4.1 Isabel Sanchez. Communist icon Castro bows out. AFP (Yahoo News). 2008-02-19 [2008-02-20].
- ^ 卡斯特羅再度公開露面 出席開學典禮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12-13.,亞太日報,2013年4月12日
- ^ 卡斯特羅引退. [2008-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27).
- ^ 卡斯特羅稱2006年已辭去所有職務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1-05-14.
- ^ 古共六大闭幕 劳尔·卡斯特罗当选古共中央第一书记. [2011-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5).
- ^ Cuba's Fidel Castro dies aged 90. BBC News. 2016-11-25 [2016-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6).
- ^ Bonachea, Ramon L.; Martin, Marta San. Cuban Insurrection 1952-1959. New Brunswick, NJ: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11: 107n49 [2019-07-20]. ISBN 978-1-4128-2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5).
- ^ Batista, Carlos. Protestas en Cuba evocan "El Maleconazo", 27 años después. AFP International Text Wire in Spanish. 12 July 2021.
- ^ 卡斯特罗对古巴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卓越贡献. [2022-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2).
- ^ Cuba -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 HDI. [2022-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6).
- ^ 中國居"人類發展指數"第81位 全球貧富差別仍在擴大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7-01-18.
- ^ 國際在線. 菲德尔·卡斯特罗:历经638次暗杀. [2015-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1).
- ^ カストロ氏、最も命狙われた人物 前議長がギネス記録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1-12-21.2011年12月16日配信 共同通訊社
- ^ 2011年12月17日付 東京新聞「カストロ氏 ギネスに 『50年で638回命狙われた』」
- ^ 「カストロ暗殺計畫」638回でギネス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08-12.2011年12月17日付 日刊スポーツ
- ^ 卡斯特罗反对个人崇拜 切·格瓦拉就红了. [2015-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4).
- ^ 存档副本. [2012-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http://ajw.asahi.com/article/behind_news/AJ201203030023[永久失效連結]
- ^ (英文)The Castropedia: Fidel's Cuba in facts and figur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人民日報1980年8月2日 姚春濤《古巴女英雄自殺的背景原因》
- ^ Shanken, Marvin R. 寫於Havana. A Conversation With Fidel. Cigar Aficionado (New York City). Summer 1994 [15 May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2) (英語).
- ^ 卡斯特罗告别演说:我终将离去 但理想不朽. 新華社. 2016-11-26 [2016-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11).
- ^ 2000年全球十大新聞自由掠奪者. [2020-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8).
外部連結
政黨職務 | ||
---|---|---|
前任: 布拉斯·羅加 |
古巴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 1961年—2011年 |
繼任: 勞爾·卡斯特羅 |
官銜 | ||
前任: 奧斯瓦爾多·托拉多 (末任總統,其後總統制被廢除) |
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 1976年—2008年 |
繼任: 勞爾·卡斯特羅 |
前任: 自己 (總理) |
古巴部長會議主席 1976年—2008年 | |
前任: 何西·卡多納 |
古巴總理 1959年—1976年 |
繼任: 自己 (職務廢除,改稱部長會議主席) |
軍職 | ||
新頭銜 | 古巴革命武裝力量總司令 1959年—2008年 |
繼任: 勞爾·卡斯特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