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常备军

北洋常备军清朝末年的一支军队,由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世凯于1902年创立,为清朝自创建定武军武卫右军以来的第三次扩军。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月,袁世凯受命兼任练兵大臣,总筹新军建设。袁世凯派遣王士珍王英楷增募6,000士兵增练部队。此外,袁世凯外购战马、火炮等增编骑兵、炮兵、锱重兵等兵科,完善部队编制阵容。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武卫右军扩张为北洋常备军左镇。

光绪三十年(1904年),袁世凯再次招募新兵,购置兵器,编成北洋常备军右镇。在同一年,左镇更名为北洋常备军第一镇、右镇更名为北洋常备军第一镇。每镇12,500余人,实际规模上与西方国家的级单位相等。同年下旬,再度招募新兵编成北洋常备军第三镇。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初,将湖北总督张之洞创设的江南自强军姜桂题所率领的部队合编为北洋常备军第四镇。同年征募新兵组成北洋常备军第五镇。在同一年,清朝开始统一各军番号,由八旗可战菁英组合的京旗常备军被改名为陆军第一镇,北洋常备军第一镇被编为陆军第二镇,北洋常备军第二镇改为陆军第四镇,北洋常备军第四镇改为陆军第六镇,北洋常备军第三镇和第五镇番号不变,仅变更军队名称(陆军第三镇陆军第五镇)。改制后的陆军第一镇至第六镇总和兵力7万余人,为袁世凯编练新军累积的军事资本,俗称“北洋六镇”[1]

参考文献

  1. ^ 《中华民国史纲》. 张宪文主编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5 第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