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哪
吗哪(希伯来语:מן;英语:Manna),天主教思高本译作玛纳,根据圣经和古兰经,是古代以色列人出埃及时,在40年的旷野生活中,上帝赐给他们的神奇食物。
经文记载
吗哪出现在圣经的出埃及记第16章、民数记第11章、古兰经的第2章。
根据《出埃及记》第16章记载,吗哪出现于以色列人出埃及后第二个月的15日,当时摩西领以色列人到达以琳和西乃之间的汛的旷野没有东西吃,于是以色列人向摩西抱怨快要饿死。耶和华于是应许摩西将要赐食物予以色列人。当天晚上,耶和华开始降吗哪给他们吃,从那一天开始,以色列民一连吃了40年,从不间断。吗哪夜间随着露水降在营中,是有如白霜的小圆物。形状彷佛芫荽子,又好像珍珠,是白色的。以色列人把吗哪收起来,或用磨推,或用臼捣,煮在锅中,又做成饼,滋味好像新油[1]。通常会一连降六天,只是在安息日停降一日,让百姓遵守安息日,因此第六天所降的,会是双倍分量。头五天所降的,必须即日吃完,否则留到早上,便会生虫变臭;第六天所降的,则可留至第二天也不变坏。直到约书亚带领百姓过了约但河,到达迦南地,并且吃了迦南地的出产之后,才停止降下[2]。
现代观点
吗哪可能和埃及语mennu同源,意思是食物[3]。20世纪初西奈半岛的阿拉伯人会卖红荆的树脂,称作man es-simma,意思是天上的吗哪[4]。红荆在曾经广泛分布在西奈半岛的南方,其树脂状如黄蜡,在阳光下会融化,味道香甜,类似经文的描述[5][6]。不过此树脂主要成分是糖,无法作为长期的粮食[5],也很难做成饼[6]。
圣经说吗哪的名称来自“这是什么”(man hu)[7],这比较像是亚拉姆语而非希伯来语[6],而在亚拉姆语中,man hu的意思是“这是蚜虫”[6]。也就是说,吗哪可能是蚜虫或介壳虫排出蜜露的结晶[6][8]。在沙漠中因为干燥,蜜露会快速蒸发干燥,成为黏稠的固态[6],在西亚被视为一种美味的食物,也是良好的碳水化合物来源[8]。其中,有一种专门吸食红荆汁液的蚜虫,其蜜露常被认为最有可能是吗哪[9][10]。另一个可能是来自土耳其栎的蜜露,主要产于伊朗西部、伊拉克北部、以及土耳其东部。干燥后变得坚硬,外观像白色的石头,可以磨碎后加入面包里。[11]
有些昆虫真菌学家指出吗哪的特征和古巴裸盖菇类似。这种菇时常长满昆虫,很快就会腐败,生长初期小团的菌丝也和霜很像。古巴裸盖菇含有赛洛西宾,是一种有致幻效果的分子,可以造成精神升华的感觉;研究显示使用赛洛西宾后14个月,受试者仍认为有个人精神上的意义[12],另一个研究中有三分之一的受试者认为那是一生中最重要的精神体验,三分之二认为是前五名[13]。赛洛西宾的一个副作用是失去胃口[14]。对比于其他宗教,梨俱吠陀中的苏摩、阿兹特克文明的teonanácatl(墨西哥裸盖菇),北美原住民教会(Native American Church)的乌羽玉、以及南美原住民用的死藤水,吗哪确实有可能是宗教致幻剂[15]。
吗哪的属灵含义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1年2月4日) |
吗哪,预表基督作神子民惟一,属天的食物。吗哪的特征包括:
- 细小的,指明基督是均匀,平衡的,并且成为微小,能让我们吃;
- 圆的,指明作我们食物的基督是永远,完全,完满的,没有不足或残缺;
- 白色的,表明基督清净又纯洁,没有任何搀杂;
- 如霜,表征基督作我们属天的食物,不仅使我们清凉复苏,也杀死我们里面消极的东西;
- 像芫荽子,指明基督满了生命,在我们里面长大并繁增;
- 坚实的(含示于百姓“或用磨碾,或用臼捣,在锅里煮”),表征我们收取作吗哪的基督之后,必须在日常生活的环境中,“碾,捣并煮”他,将他预备来吃;
- 好像珍珠,指明基督的光亮透明;
- 滋味好像烤的油饼,表征基督的味道有圣灵的馨香;
- 滋味如同搀蜜的薄饼,表征基督甘甜的味道;
- 适于做成饼,指明基督像细致的饼,富有营养;[18]
- 每早晨降下,必须每早晨收取,这指明我们不能贮存基督的供应,经历基督作我们生命的供应,必须是每日的,每早晨的;[19]
- 百姓所贮存的吗哪生虫变臭,留在烈日下的吗哪则融化了。然而,第六天收取的吗哪和保存在金罐里的吗哪,既不变坏也不融化,这表明吗哪的收取,享受并保存,都是照着神的规则,不是照着人的规则,我们经历基督作我们生命的供应也是如此。[19]
参考文献
- ^ 《民数记》十一7~9
- ^ 《约书亚记》五12
- ^ George Ebers, Durch Gosen zum Sinai, p. 236
- ^ Jewish Encyclopedia
- ^ 5.0 5.1 Cheyne and Black, Encyclopedia Biblica
- ^ 6.0 6.1 6.2 6.3 6.4 6.5 Peake's commentary on the Bible
- ^ Exodus 16:15
- ^ 8.0 8.1 Manna Sinai. [2015-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6).
- ^ tamarisk manna scale - insect.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15-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 ^ 存档副本. [2013-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6).
- ^ "Sherbet&Spice: The complete story of Turkish sweets & deserts" by Mary Isin, publisher I.B.Tauris, ISBN 9781848858985
- ^ Griffiths, Roland R. Mystical-type experiences occasioned by psilocybin mediate the attribution of personal meaning and spiritual significance 14 months later. [2015-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 ^ R. R. Griffiths , W. A. Richards, U. McCann, R. Jesse. Psilocybin can occasion mystical-type experiences having substantial and sustained personal meaning and spiritual significance. Psychopharmacology. August 2006, 187 (3): 268–283 [2015-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 ^ First, Safety. FACTS about DRUGS: PSILOCYBIN (PDF). [2015-12-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06-12).
- ^ Terence McKenna, Food of the Gods,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 84
- ^ Pancakes or Locusts. gottnotes.com. [2015-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1).
- ^ Alhagi mannifera. [2015-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1).
- ^ 新旧约圣经恢复本《出埃及记》十六31注释1
- ^ 19.0 19.1 新旧约圣经恢复本《出埃及记》十六19注释1;20注释1
外部链接
- Qoala.nl Startpagina: Qoala.nl
- Jewish Encyclopedi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anna
- The Mann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habad.org
- Catholic Encyclopedi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anna
- 新旧约圣经恢复本(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