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啉
化合物
喹啉(英语:Quinoline),也叫做苯并吡啶、氮杂萘,是一种杂环芳香性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9H7N。它是一种具有强烈臭味的无色吸湿性液体。
喹啉 | |
---|---|
IUPAC名 Quinoline 喹啉 | |
别名 | 苯并吡啶、氮杂萘 |
识别 | |
CAS号 | 91-22-5 |
PubChem | 7047 |
ChemSpider | 6780 |
SMILES |
|
InChI |
|
InChIKey | SMWDFEZZVXVKRB-UHFFFAOYAU |
3DMet | B00959 |
UN编号 | 2656 |
EINECS | 202-051-6 |
ChEBI | 17362 |
RTECS | VA9275000 |
KEGG | C06413 |
MeSH | Quinolines |
性质 | |
化学式 | C9H7N |
摩尔质量 | 129.16 g·mol⁻¹ |
密度 | 1.093 g/mL |
熔点 | −15℃ |
沸点 | 238℃ |
溶解性(水) | 可溶 |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标准状态(25 ℃,100 kPa)下。 |
如果喹啉暴露在光下,会慢慢变成淡黄色,进一步变成棕色。[1]喹啉微溶于水,但是易溶于很多有机溶剂。[2]
喹啉是冶金、染料、聚合物以及农用化学品工业的重要中间体。它也可以用作消毒剂、防腐剂以及溶剂。
喹啉是有毒性的,短时间暴露在喹啉蒸汽中会导致鼻子、眼睛和呼吸道被腐蚀,也可能导致头昏和恶心。大鼠动物实验指出,经口或注射的喹啉暴露可能导致肝脏肿瘤[注 1] 或淋巴瘤。[注 2]
分离与合成
喹啉自然存在于煤焦油里面,于1834年首次由F. Runge萃取得到。喹啉也可以由多种方式人工制得。
- 康拉德-利姆帕赫喹啉合成(Conrad-Limpach quinoline synthesis):使用苯胺和β-酮酯[4]
- 多布纳-米勒反应(Doebner-Miller reaction):使用苯胺和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 斯克劳普喹啉合成(Skraup synthesis):使用硫酸亚铁、丙三醇、苯胺、硝基苯和硫酸
- Camps喹啉合成:使用邻-酰氨基苯乙酮和氢氧化物
应用及衍生物用途
喹啉被用以合成染料、羟氯喹和烟酸,也同样被用作树脂和萜烯的溶剂,喹啉最主要的用途是生产其他的特种化学品。
根据一份2005年发表的报告指出,喹啉每年的产量大约为4吨。[6]它的主要用途是作为8-羟基喹啉的前驱体,后者是一种多用途的螯合剂和杀虫剂前驱体。
喹啉的2/4-甲基取代物是合成花青染料的前驱体,喹啉氧化后得到喹啉酸(吡啶-2,4-二甲酸),一种商品名为“Assert”的除草剂前驱体。
在乙酸存在时可以用硼氢化钠还原喹啉来合成1-乙基-1,2,3,4-四氢喹啉(Kairoline M)。[7]
喹啉可通过多种催化系统对映选择性地催化还原为四氢喹啉。
环境标准
前苏联(1975)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5
备注
参见
参考文献
- ^ 化学品文档. [2007-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30).
- ^ Quinolin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2 (第11版).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59. 1911. Chisholm, Hugh (编).
- ^ 库姆斯喹啉合成----经典有机反应、人名反应. [2007-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24).
- ^ 康拉德-利姆帕赫喹啉合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英文名,分子量,结构式,分子式,CAS号,制备方法,用途,溶点,沸点,毒性,MSDS,供应商,公司. chemyq.com. [2020-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09).
- ^ 弗里德兰德合成----经典有机反应、人名反应. [2007-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8).
- ^ Gerd Collin; Höke, Quinoline and Isoquinoline,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Weinheim: Wiley-VCH, 2005, doi:10.1002/14356007.a22_465
- ^ GRIBBLE, Gordon W.; HEALD, Peter W. Reactions of Sodium Borohydride in Acidic Media; III. Reduction and Alkylation of Quinoline and Isoquinoline with Carboxylic Acids. Synthesis. 1975, 1975 (10): 650–652. ISSN 0039-7881. doi:10.1055/s-1975-23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