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中边论
《辩中边论》(梵语:Madhyantavibhaga),又名《辨中边论》、《中边分别论》,传说是弥勒造颂(karika),无著于弥勒处得其教授,再由世亲造释(bhāsya),为瑜伽行唯识学派的要籍,“一本十支”的离僻彰中支,有藏语和蒙语译本,含有世亲释文的梵本亦存世[1]。
译本
内容
辩(pariccheda)大乘中道之正行,辩相(lakṣaṇa)、辩障(āvaraṇa)、辩真实(tattva)、辩修对治(pratipakṣa-bhāvanā)、辩修分位(pratipakṣabhāvanāyām avasthā)、辩得果(phala-prāpti)、辨无上乘(yānānuttarya),共计有七品。全论共有一百一十五颂,本颂为一百一十三,归敬颂、回向颂及长行释文是世亲造。
由于传承不同,真谛本和玄奘本,在解释上有歧异[2]。
注释
地位
根据平川彰的《印度佛教史》,《大乘庄严经论》、《辩中边论颂》、《辨法法性论》,这三部颂论,思想内容很一致,应当是同一人(或同一团体的人)撰写的,是初期唯识思想的宝贵文献[4]。
参考文献
- ^ Gadjin M. Nagao (ed.), Madhyantavibhaga-bhasya, A Buddhist Philosophical Treatise Edit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a Sanskrit Manuscript (Tokyo: Suzuki Research Foundation, 1964).
- ^ 佛光大辞典. 辯中邊論. [2022-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8).
- ^ 印顺. 中觀論頌講記.
真谛三藏的《十八空论》,内容说十八空,也谈到唯识。有人看见谈空,就说这是龙树作的;也就因此说龙树宗唯识。其实,《十八空论》是真谛的《中边分别论》(〈相品〉的一分与〈真实品〉的一分);传说为龙树造,可说毫无根据。
- ^ 平川彰,《印度佛教史》,页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