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礼监,是明朝内廷管理宦官与宫内事务的“十二监”之一。由于明代胡惟庸案废相后,皇帝需要另一套内廷机构辅助处理政务,因此宦官权力上升。司礼监主管皇帝文书、印玺、宫内礼仪等业务,后因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获得参与机务,代皇帝“批红”的权力,遂上升为“十二监”之首,成为内廷权力最大之机构。司礼太监虽仅具有外朝四品之级别[1],但其权力可与内阁首辅匹敌,有“权过元辅”之称[2]。著名宦官王振尚铭冯保刘瑾魏忠贤等皆曾任司礼监之主管。

历史

“司礼监”的的设置渊源最初可以追溯到明朝初年设置的“内正司”。后“内正司”改为“典礼司”,不久“典礼司”再改称为“典礼纪察司”[3]。典礼纪察司“掌内府一应礼仪,钦纪御前一应文字。凡圣旨裁决机务,已未发放,须要纪录亲切,御前题奏,及纠劾内官内使非违不公等事,而造笔墨表背匠属焉[4]。”

洪武十七年正式设置设“司礼监”,继承了“典礼纪察司”掌管宫廷礼仪,纠察内官人员违法犯纪行为[5],同时兼掌纪录管理御前文书的职责。因此“司礼监”处理机要文书,在洪武年间即现端倪,并未像后世所知之的明太祖严禁宦官接触政务。后来因中书省被废,政务繁忙,从永乐时期开始内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务之外,司礼监也超出了仅仅作为皇帝代笔、处理庶务的功能范畴,承担顾问、缉访、辅政、外出阅兵提督军务甚至托孤顾命的职责,其活动范围逐渐深入涉及明代政治的方方面面。[6]

地位

明代内廷十二监为司礼监、内官监御用监御马监司设监尚宝监神宫监尚膳监尚衣监印绶监直殿监都知监;除十二监外另有四司八局,四司为惜薪司、宝钞司、钟鼓司、混堂司;八局为兵仗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银作局、浣衣局。十二监、四司与八局合称内廷“二十四衙门”。除专司清洗内廷衣物、便器的浣衣局外,其余二十三单位皆设于皇城内。

因司礼监掌管机要,能对皇帝决策及朝政产生重要影响,遂上升为内廷诸宦官衙门之首。司礼监掌印太监秉笔太监常被时人比作内阁首辅、群辅,在其他衙门任职的宦官见到司礼太监必叩头称呼上司。原归属内官监的选拔考核宦官的职权,也被司礼监侵夺。[7]

组织

 
南明永历政权司礼监礼仪房提督关防铜印,藏于德宏州博物馆

明初,司礼监与各监主管设“太监”一,左右少监各一,各司设“司正”一,各局设“大使”一。以后编制扩张,各监分设“掌印太监”。明代中叶以后,司礼监设“掌印太监”一员,“秉笔太监”与“随堂太监”若干,掌内外章奏勘合,代皇帝批红。起初,东厂的主管并不一定是司礼太监。[8][9]嘉靖以后,司礼监权势扩张,常由司礼监诸秉笔太监中最受宠幸一人提督东厂。也有掌印太监同时兼管东厂的情况,如嘉靖年间的麦福黄锦,万历时的冯保张诚陈矩,崇祯时的曹化淳[9][10]。司礼监掌印、秉笔与随堂太监犹如内廷中的另一套机要秘书顾问班子,与内阁相对,内外夹辅、共襄朝政。

已知司礼监内部组织结构[11][12]

  • 掌印太监、秉笔太监、随堂太监
  • 提督太监:管理皇城和内廷杂事,并掌管供明代宦官识字读书的“内书堂”。提督太监下设“掌司”以及“监官”等管理具体事务。[11]
  • 文书房:掌管收发内外一切章疏、圣谕、旨意、票拟等文书,其功能类似于清代奏事处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或现代政府办公厅、秘书处。
  • 礼仪房:掌管选婚、选驸马、诞育皇子女、选择乳母等事务与礼仪。
  • 中书房:专管文华殿所写书籍、对联等件。
  • 御前作:专管制造御用龙床、桌椅、箱柜等物件。
  • 内书堂:掌宦官教育,读书。
  • 经厂:置经厂提督太监一名,总绾印刷业务,主要是印行皇帝指示刊发的书籍,相当数量的前代经史文献,在明代为司礼监重新排印保存。明代中央政府另一个重要出版机构是国子监。目前台湾的国家图书馆(原“中央图书馆”)存有甚多司礼监主持编印的明版善本图书,极为珍贵。
  • 六科廊办事官:掌管六科廊内外章疏以及内官履历档案,撰写传行圣旨,题奏应行礼仪、应颁赏赐。

评价

司礼监秉笔诸太监权力来自明代特有的票拟与批红制度。明代废相,内阁与各部大臣奏议公事先行“票拟”,由皇帝“朱批”决定可否。由于废相后繁琐朝议使皇帝无力负荷,加以若干君主废弛朝政,遂有秉笔太监代为“批红”的制度。即各部公文奏议交司礼监分类后,拣选其要呈送皇帝。皇帝或亲批,或由秉笔口述大要而皇帝口决,秉笔代为“照阁票批红”,发还内阁与各部依据批红撰写正式诏书执行[7]。在皇帝怠政时甚至有部分宦官趁机借此掌控朝政,排斥朝廷忠良,酿成宦官操权之祸。有明一代以英宗时的王振武宗时的刘瑾熹宗时的魏忠贤最为甚[13]

历任司礼监太监

参考文献

  1. ^ 胡丹. 《明代宦官制度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 : 329. ISBN 9787308166508. 图5-1 内官升转示意图 
  2. ^ 清·张廷玉等. (卷74). 《明史》. 凡内官司礼监掌印,权如外廷元辅;掌东厂,权如总宪。秉笔、随堂视众辅。 
  3. ^ 胡丹. 第一章 “二十四衙門”:明初對宦官制度的涉及. 《明代宦官制度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 : 23. ISBN 9787308166508. ⋯洪武十七年二月纪察司尚存,至四月重定内府官制时,该司却无,却有了司礼监。据此可以推定,司礼监是洪武十七年由典礼纪察司改升而来,兼由该司执掌,⋯ 
  4. ^ 明·朱元璋. 《皇明祖訓錄·內門》. 洪武十四年(1380年). 
  5. ^ 卷161. 《太祖實錄》. 司礼监,掌宫廷礼仪。凡正旦、冬至等节,命妇朝贺等礼,则掌其班位仪注及纠察内官人员违犯礼法者。 
  6. ^ 胡丹. 第二章 明代內朝新論:以司禮監為中心,第三節 司禮監“樞輔”“顧命”地位的形成. 《明代宦官制度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 : 92–104. ISBN 9787308166508. 
  7. ^ 7.0 7.1 明·沈德符. 补遗一. 《万历野获编》. 司礼今为十二监中第一署,其长与首揆对柄机要,佥书秉笔与管文书房,则职同次相。其僚佐及小内使,俱以内翰自命,若外之词林且常服亦稍异。其宦官在别署者,见之必叩头称为上司,虽童稚亦以清流自居,晏然不为礼也。内官监视吏部掌升选差遣之事,今虽称清要,而其权俱归司礼矣。 
  8. ^ 胡丹. 《明代宦官制度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 : 130. ISBN 9787308166508. 这意味着,“司礼当道”也在东厂稽查范围之内;辑访重权不仅不由司礼监控制,反而对其有所制衡。 
  9. ^ 9.0 9.1 胡丹. 附錄,明司禮監、東廠、南京守備太監年表. 《明代宦官制度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 : 388–426. ISBN 9787308166508. 
  10. ^ 明·刘若愚. 卷五·三朝典礼之臣纪略. 《酌中志》. 
  11. ^ 11.0 11.1 明·刘若愚. 卷十六·內府衙門職掌. 《酌中志》. 
  12. ^ 王天有. 第四章 宦官機構. 《明代國家機構研究》. 故宫出版社. 2014年3月: 200–201. ISBN 9787513405676. 
  13. ^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七十二·职官一)“然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
  14. ^ ·王世贞等,《弇山堂别集》(卷90·中官考一):“二十五年二月己丑,遣尚膳太监而聂、司礼太监庆童,赍敕往谕陕西、河州等卫所属番族,令其输马,以茶给之。甲辰,尚膳太监而聂等至河州,召必里诸番族,以敕谕之,诸族皆感恩意,争出马以献,于是得马万三百四十馀匹,以茶三十馀万斤给之,诸族大悦,而聂遣使入奏,命以马分给河南、山西、陕西卫所骑士。”
  15. ^ ·张廷玉等,《明史》(卷304·宦官一):“ 金英者,宣宗朝司礼太监也,亲信用事。”
  16. ^ ·王世贞等,《弇山堂别集》(卷90·中官考一):“见《水东日记》又司礼太监金英、范弘,各有银记之赐,而又不传见墓志。景庙于兴安、王诚、舒良辈,亦各有赐。”
  17. ^ 《司礼监太监葵庵覃公(昌)墓志铭》:“成化乙酉,始进司礼监右少监,乙巳,命掌本监印。”
  18. ^ 《明史》列传第七十五:“弘治五年,召为大理右少卿。南京守备太监蒋琮与兵部郎中娄性、指挥石文通相讦,连数百人,遣官按,不服。中锡偕司礼太监赵忠等往,一讯得实。性除名,琮下狱抵罪。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宣府。”
  19. ^ 故宫博物馆旧藏弘治御制琴之腹款为墨书三行在龙池内右二左一,为:“大明弘治十一年岁次戊午,奉旨命鸿胪左寺丞万胫中制琴人惠祥斲于武英殿,命司礼监大监载义,御用监太监刘孝、潘德督造。”
  20. ^ 《明故内官监太监辛公墓志铭》:“弘治辛酉,选入禁庭,服司礼监太监扶公安名下。有抚育爱之,选内书馆,从翰林儒臣读书,手不释卷,学通古今,精晓儒业,善习楷法。”
  21. ^ 《大明故司礼监太监李公墓志铭》
  22. ^ 《皇明故司礼监太监魏公墓志铭》:“庚午,西藩潜通内宄,公协谋擿发,论功行赏,转司礼监掌印。”
  23. ^ 《大明故司礼监太监高公墓志铭》:“甲寅,遣祭顺妃。戊午,赐蟒衣,许乘马禁中,始进司礼为太监,仍兼局事,赐玉带。”
  24. ^ 《大明故司礼监太监高公墓志铭》:“辞弗获,司礼太监温公祥、蒋公贵亦为速,予乃叙其履历岁月,而以恤典先焉。 ”
  25. ^ 《明故御马监监丞席公墓志铭》:“正德庚午,选入内庭,服属司礼监太监简庵张公为名下。”
  26. ^ 《明故御马监太监王公墓志铭》:“讣闻,上悼惜,命司礼监右监丞郑公润、御马监奉御杨公端主襄事。”
  27. ^ 《大明故东厂总督前司礼内官监太监宋公墓志铭》:“壬寅,升太监。秋,管教演内中和,乐成,赐大红纻丝蟒服。”
  28. ^ ·王世贞等,《弇山堂别集》(卷90·中官考一):“世庙赐司礼监太监张佐,银记四,曰“集谋补德”、曰“端忠诚慎”、曰“辅忠”、曰“励忠”。”
  29. ^ 《明故司设监太监苏公墓志铭》:“嘉靖壬辰正月二十有七日,司设监太监苏公以疾终于正寝。闻于上,赐彩币、宝镪,遣司礼监官郭公璇以礼治葬。”
  30. ^ 《黑山会流芳碑记》:“托司礼监太监李公仲、内官监太监袁公亨、督理工程,区画规制,日夜在此,多效勤劳。”
  31. ^ ·张廷玉等,《明史》(卷305·宦官二):“而是时,司礼诸阉滕祥、孟冲、陈洪方有宠,争饰奇技淫巧以悦帝意,作鳌山灯,导帝为长夜饮。”
  32. ^ 《皇明司礼监管监事太监郑公墓志铭》:“壬申夏五月,恭遇穆宗升遐,今上嗣登大宝,轸念公勤荩,晋升太监,在乾清宫近侍,司礼监办事,随赐坐,蟒服扔,岁与禄米十二石,许在禁内骑马及坐凳杌。”
  33. ^ 《重修黑山会褒忠祠碑记》:“各捐赀俸助工:……原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孙德秀、张鲸……”
  34. ^ ·张廷玉等,《明史》(卷305·宦官二):“陈矩,安肃人。万历中,为司礼秉笔太监。二十六年提督东厂……三十三年掌司礼监,督厂如故。”
  35. ^ 《重修黑山会褒忠祠碑记》:“各捐赀俸助工:司礼监秉笔太监:孙隆、成敬。随堂办事太监:魏伸。”
  36. ^ 《明故司礼监秉笔太监管监事瑞庵杜公墓志铭》
  37. ^ 《明故太监邹义墓志》
  38. ^ ·张廷玉等,《明史》(卷305·宦官二):“栋死,夤缘得通于忠贤,由文书房升秉笔太监,匝月五迁,与体干、文辅及石元雅共为忠贤心腹。”
  39. ^ ·张廷玉等,《明史》(卷305·宦官二):“文辅,初为客氏子侯国兴授读,谄附忠贤,由司礼秉笔历掌御马监,总督太仓、节慎二库。”
  40. ^ ·刘若愚,《酌中志》(卷15·逆贤羽翼纪略):“其年秋。逆贤与王体干串同一路,特升史宾、诸栋、梁栋、张文元、裴升秉笔,永贞遂入诸栋之幕,而栋掌兵仗局印,时在局居住。”
  41. ^ ·张廷玉等,《明史》(卷305·宦官二):“ 张彝宪,庄烈帝朝司礼太监也。”
  42. ^ ·张廷玉等,《明史》(卷305·宦官二):“ 王承恩(秉笔),太监曹化淳名下也,累官司礼秉笔太监。”
  43. ^ ·张廷玉等,《明史》(卷305·宦官二):“ 方正化,山东人。崇祯时,为司礼太监。”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