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光云夜间云是由水冰构成,并较为稀薄的云,普遍出现在上层大气层极地中层云,可以在深沉的曙暮光中看见。“Noctilucent”这个名字在拉丁文的意思大约是“在夜晚闪亮”。它们通常在夏天的月份出现在赤道南北纬度50度至70度之处,只有当太阳地平线下时才能看见。

极区中气层云
{{{图像说明}}}
爱沙尼亚维尔扬迪县索马国家公园沼泽地上空的夜光云。
缩写符号NLC/PMC
高度76,000~85,000 m
降水性
芬兰塞马湖上空发生的夜光云。
荷兰德伦特省上空的夜光云。
中国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夏至午夜北方天空的夜光云和曙暮光

它们是位置最高的云,位于中气层,高度在76公里至85公里。它们通常很暗淡而难以看见,只有当阳光从地平线下渗入,而大气层的低层已经在地影中时才能看见。夜光云还没有被完全了解,它是近代才发现的气象现象,在1885年之前没有任何的记录。

夜光云只能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它们的出现可以做为高空大气变化的敏感指标。它们是相对较新的分类,因此在发现的频率、亮度和范围都在逐渐增加。理论上认为这种增加与气候变化有关。

观测时机

夜光云外观似卷云,但较薄,且颜色为银白色或蓝色,出现在落日后太阳地平线夹角在6-15度之间的时候。如果太早会因为其太薄而看不见,而太迟了它也会落到地球的阴影之中去。

成因

夜光云的成因科学界还有争议,目前最主流的理论认为它主要是由极细的冰晶构成。

一般人的概念中会认为,距地面80多公里的大气一定很冷;但事实上是,这个经验理论只在较低的对流层中成立。对流层之上是平流层(也称作同温层),再往上才是中间层,但平流层的特点是上热下冷(最高温度约在0℃),故垂直方向上的对流很少,而主要是水平方向上的大气运动(所以客机飞行一般选择在平流层中),因此实际上中间层的温度很高。

科学家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垂直方向上重力波的衰减造成的。重力波由于各种异常原因而可能在某些地方减弱,从而导致了低层大气向上的动量传递。这样那些在向东方向上,具有很强相速度的重力波,将向东的动量传递给了高层的大气。

向东方向的流动,将受到赤道方向的科里奥利力的作用,这将引起垂直方向上带有水汽的大气流动(要说明是,高层大气的水汽不一定直接来自地面,有可能是由于甲烷的光分解形成的)。因为只有夏季时高纬度的平流层,才允许相速度东向的重力波传入中间层(冬季季风方向相反,因而东向的动量不能传入中间层),这样,处于夏季的半球的中间层温会因动量的流失而降低(相应地,冬季半球的中间层温度会升高),从而导致了中间层的降温现象(130 K)。

实际上,在整个极地地区的夏天,卫星能够观察到大片的中间层云团,但是纬度太高的地区,在夏季处于极昼,因而夜光云是不易被发现的。在这种条件下,夜光云就只能在夏季的某些高纬度地区被观察到了。

参见

外部链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