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谨
曹谨(1787年11月5日—1849年6月8日[3]),原名瑾,字怀璞,后更名谨,更字怀朴,号定庵,清朝政治人物,河南河内(沁阳市)人。历任直隶、福建、台湾等地知县。担任福建台湾府凤山县知县时,开凿了曹公圳。担任淡水同知时,曾率领士兵乡勇击退英国船舰,此外还有许多政绩。后遭英方控诉台湾镇道冒功杀战俘,被夺花翎,注销所升官阶[4][5]。道光廿五年(1845年)十月因病乞归,返回故里,于家中去世,享寿63岁[6]。其事迹收入《清史稿》循吏传中[7]。
曹谨 | |
---|---|
大清诰授朝议大夫晋授中议大夫赏戴花翎台湾府淡水厅同知 | |
籍贯 | 河南河内县(今沁阳市) |
族裔 | 汉族 |
原名 | 曹瑾 |
字号 | 字怀璞,更字怀朴,号定庵 |
出生 | 乾隆五十二年九月二十六日 (1787年11月5日) 河南河内县(沁阳市) |
逝世 | 道光二十九年闰四月十八日(1849年6月8日)(62岁) 河南河内县(今沁阳市) |
墓葬 | 河内县城南关东边祖墓旁 |
配偶 | 王淑人
|
亲属 | 祖父:曹显福[注 1] |
出身 | |
经历 | |
|
生平
曹谨于乾隆五十二年九月二十六日(1787年11月5日)出生[8]。成长过程鲜为人知,只知师友记载他“早孤”、“其母孀守”[注 12]。二十岁时参加怀庆府的童试科考,为河南学政鲍桂星所赏异,并带往学使院读书[2]。嘉庆十二年(1807年)高中丁卯科河南乡试解元,但于礼部会试屡屡挫败。
嘉庆廿二年(1817年)“大挑”,曹谨列一等,候补知县签分直隶[1]。历官直隶平山、曲阳、饶阳、宁津等地知县[注 13]。署饶阳知县时,当地正因水旱相继,曹谨不经胥吏之手,亲自访查灾情,并视受灾情况给予救济,为当地民众称道。在署宁津知县时,整顿当地治安,照顾孤贫无依者,遂得直隶总督蒋砺堂赏识[6]。道光五年(1825年)补威县知县[7],任内颇有政绩,被评为决狱如神,曾整修文庙与城隍庙[6]。道光十二年(1832年),调任丰润知县,任内解决无赖打算趁当地因欠收米价翻腾时囤积粮食的事件,因威县失察邪教,被议在京,与挚友李棠阶、王𨱅谈论理学,修养身心[注 14]。道光十四年(1834年)捐复原官,拣发福建,委署将乐知县,又因平山知县任内,失察邪教被议去职。署将乐知县共八十余日。离去时“民遮道挽留不可数计”[2]。送部引见降二级留任,著仍以知县用,发回福建[6]。临行前挚友李棠阶劝勉曹谨云:“此番赴闽,益当坚持初志,勿嫌清贫。”[2]。
道光十六年(1836年)二月委署闽县知县,八月兼署福州府海防同知[6][2],初任时曹谨面见当时的布政使贺长龄,表示“愿事民事,给应征求无所阙”。“决狱催科”、“供亿长吏者”他都以体恤百姓的财力、物力。当时闽县与侯官分别辨理总督官署中所用的磁器。侯官花费至洋银一千圆,而闽县只仅仅花费一百圆。官署看门的人不收,并故意将所买的磁器捣毁。曹谨因而杖打总督官署看门的厨役。并亲怀器物单据及各种碗的样式,亲自呈于新任按察使张澧中。认为不论侯官所办理是花多少钱,认为自己所写的单据数量,就足以供厨房茶灶之用。并云:“若必求多且精,只有取之于民,非卑职所敢出也。”因而得到了闽县士民的称颂。福州梁拱辰评价曹谨到:“宰吾闽,有循声,为吾邑近来第一廉能之吏。”[9][注 15]。福州大旱,福建巡抚魏元烺设坛求雨。迎拜鼓山窑变观音祈雨,福州省城大小官吏,都在街上跪拜迎接。独曹谨一人屹立不拜,认为这尊窑变观音,不是官方祀典的神祇,所以坚持不拜[2]。
道光十七年(1837年)一月二十六日,曹谨抵达凤山,担任凤山县知县,礼聘金门奇士林树梅为幕僚。上任之初,采行“清庄联甲[10]”,紧急招募乡勇,交由林树梅负责团练并且操练。不到半个月,捉到沈知事件凤山贼首刘蓝和石大山。曹谨忧虑埤头城的安危,在林树梅的规划建议下,凤山新城增筑城楼六座、炮台五座、濬濠沟,以增土墙一千三百四十丈[9]。道光十八年(1838年)九月十二日,对凤山县匪徒张贡等数十人起义谋反,抢掳杀人,亦即时剿平。时值凤山平原干旱,幕僚林树梅建议开圳引下淡水溪(即今高屏溪)之水灌溉凤山平原(高雄平原),才能解凤山干旱的问题[2]。十七年秋动工,十八年冬凤山水利完工,曹谨上呈于台湾道。十九年春台湾道姚莹命知府熊一本巡视凤山水利,熊一本应百姓的请求命名为“曹公圳”,并撰文〈曹公圳记〉。任内又捐修凤山文庙,飭令各乡里设立义学习《孝经》、《小学》;传孩童如能讲诵给洋钱、月饼;成童能兼《易经》、《朱注》,亦分别给赏赐。在凤山、淡水广推基层教育,闽抚丁日昌奏曰:“海外知读书自此始”。幕僚除林树梅之外,还礼聘侯官人蔡征藩来台,兼主讲凤仪书院[9]。淡北文甲(学海)书院,因为种种的原因,始终未能建成;一直拖到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曹谨捐俸续成。此外每月初一、十五前往的明伦堂,宣讲圣谕,教化百姓。又忧谷多价贱,农民的生活无以为继,修凤山仓廒以贮藏之[2]。因政绩卓越,道光廿年(1840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奏升淡水同知[2]。道光廿一年(1841年)七月初一卸任凤山知县。离任前,凤山北部大旱,嘱岁贡生郑兰(兴隆里人)、附生郑宣治(赤山里人)开凿新圳,宣治积劳成疾。病革时,嘱其弟增生宣孝续成之。道光廿四年(1844年)完工,仍命名“曹公新圳”[11]。
道光廿一年(1841年)七月二十六日。曹谨接替范学恒担任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12],他于上任该年清查户口、组织乡勇,隔年又在淡水厅城外加筑了一圈土城以强化城池防御。以艋舺、竹堑两营防夷的营兵骄纵怠惰,虚耗经费,时常闹事。曹谨认为不仅浪费百姓的血汗钱,又无能力保卫人民。于是上书台湾道道尹姚莹,建议以乡勇取代防夷兵。遭姚莹“严批驳饬”[2]。鸦片战争期间,曹谨先后率士兵、乡勇参与攻击英舰纳尔不达号(HMS Nerbudda,旧称HMS Goshawk)与阿恩号(HMS Brig Ann),成功的完成任务。道光廿二年(1842年)四月二十六日内阁奉上谕予以嘉勉,论功可以知府升用,之后更赏戴花翎。然而,在鸦片战争结束后的道光廿三年(1843年)三月,因为英国控告当时台湾镇道冒功杀俘,曹谨被夺花翎,注销所升官阶[7][1][5]。
道光廿四年(1844年)八月初六日彰化发生“漳泉械斗事件”,曹谨听闻后详细已蔓延至嘉义。他由于担心械斗逐渐蔓延至淡水,立刻即指派壮勇和竹堑游击安定邦,各带兵分驻守淡水厅各要路,严查漳泉匪徒。并连夜的赶到彰化与淡水相临的大甲堡一带驻扎,并安抚百姓。事件平息之后,眼见到台湾的族群分类械斗严重,在中港(今苗栗县竹南镇)慈裕宫立〈中垅泉漳和睦碑〉。希望漳、泉、粤人等族群能和睦相处。因而提出不论出身籍贯为何,只要是居住台湾的人,就是台湾人,希望大家能不分彼此,和睦相处[9]。
后因道光二十四(1844年)平息械斗与缉捕海盗之功赏戴花翎,并补以海疆知府。于道光廿五年(1845年)十月告病返乡,后于道光廿九年闰四月十八日(1849年6月8日)在家中去世,在咸丰二年六月二十四日(1852年8月9日)由次子曹榕将他与同年逝世的长子曹檍安葬于故乡城南祖坟旁(今河南沁阳市南门街东侧),并由挚友李棠阶撰写墓志铭[1][4][7][6]。
百姓的怀思
曹谨善待百姓,百姓拥护,离任将乐、闽县、凤山、淡水时、仕绅、百姓遮道泣送、卧辙攀辕,凤山更是“祖饯者至数千人”,号称台湾史上空前所未有。文甲书院(学海书院)刊祝寿诗集《百寿诗录》以歌颂其德政。[2]与后来任内操劳致死,并传为新竹城隍的曹士桂,并称为“淡水前后曹”。[注 16][12] 开台进士郑用锡等曾经迭次禀请祀曹谨、曹士桂,入祀于淡水厅名宦祠,但均未准行。咸丰五年(1855年)淡水的士民百姓先将两人,入祀淡水厅城内,明志书院左侧的敬业堂。[注 17]咸丰七年(1857年),绅士许超英等将祀同知曹谨、曹士桂的敬业堂改称为“德政祠”[16][注 18]。咸丰十年(1860年)南台湾凤山士民在凤仪书院头门内左畔建曹公祠祭祀[11]。同治六年(1867年)厅绅陈维英等请曹谨与曹士桂并祀名宦祠,未准。[16]光绪二年(1876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奏请将曹谨入祀淡水厅“名宦祠”[17]。
日治时期,曹谨修筑的曹公圳等功绩为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所肯定。明治卅三年(1900年)儿玉巡视凤山时,凤仪书院被改为台南卫戍病院凤山分院。“曹公祠”破旧,祭祀中断,儿玉应凤山耆老的请求,遂捐款赞助整修,并恢复曹公祠的祭祀。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台南厅于凤山停车场(今凤山车站)附近建新的曹公祠,由该厅土木系设计[18],曹公祠于该年8月10日竣工后,于11月1日举行落成大典与大祭,原本于农历九月二十六日举办的祭典后来也改到11月1日[3],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的参拜者高达2000多人[4]。此外台湾总督佐久间左马太亦赠有“曹公祠”匾额[19]。
二次大战后,为纪念曹谨,除在民国四十八年(1959年)设曹公国小外,1971年时高雄农田水利会亦整修曹公祠,后来在1992年时林园警善堂传玉帝降旨将曹公祠升格为庙,遂在该年11月1日将曹公祠更名为曹公庙,并立神像祭祀(此前仅供奉长生禄位)[4],1999年11月1日时,神像曾在凤山地区出巡过[19]。而在1998年8月高雄凤山的文史工作者与河南省沁阳市展开互动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也开始有大量关于曹谨的文章出现,此外近年也修复了于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的坟墓[20]。2003年时,两岸的国立国光剧团豫剧队与河南省郑州市豫剧院曾合作演出《曹公外传》[21]。
民间传说
在台湾高雄市凤山的赤山地区,有“曹公开圳与龙母斗法”与“赤山出皇帝”的传说,前者大意是说曹谨在龙喉山一带发现挖好的圳路隔天会复原,后来发现是龙母在阻扰,并得知打败牠的方法,而后遂破龙母法术完成工程,不过龙喉山的风水也受到影响;后者则是传说在龙喉山上有棵大树,据说长出一百根枝条后赤山地区便会出皇帝,但在长到九十九根时被曹谨砍去一根枝条并将枝条烧毁,大树因而枯死,而赤山也无法出皇帝[4]。两者传说均为“京官败地理”[注 19]类型的传说[4]。
相关文物景点
- 中国大陆
- 曹谨墓(曹瑾墓):据李棠阶的〈皇清诰授朝议大夫晋授中议大夫赏戴花翎即补海疆知府前淡水同知丁卯科解元怀朴曹公墓志铭〉载:“咸丰二年六月二十四日,葬公于南郭外祖茔之次。”文化大革命时,沁阳城南关附近的坟墓完全受到破坏,曹谨墓亦同样被毁[2]。沁阳市政府三次在沁阳城南关东边重建曹谨墓,最后一次在2013年10月26日完工开幕,名为“怀朴园”即曹谨墓[23]。今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3-200)[24]。
- 〈皇清诰授朝议大夫晋授中议大夫赏戴花翎即补海疆知府前淡水同知丁卯科解元怀朴曹公墓志铭〉:原本镶嵌在河南省沁阳市博物馆“河内石苑”内,一块篆盖,二块志石。李棠阶撰文、张调元篆盖、毛鸿顺书丹[25]。此碑原埋在曹谨墓内中,后在1984年进行沁阳文物普查时发现于城南关附近皮革工厂内,作为洗皮、捶皮的工作台[26]。2013年10月改镶嵌在“怀朴园”内[23]。
- 台湾
- 曹公圳:灌溉范围包括今高雄市凤山区、林园区、大寮区、大树区、仁武区、大社区、鸟松区、鼓山区、左营区、楠梓区、三民区、苓雅区、前镇区、小港区[27],其中曹公圳旧圳头已列为高雄历史建筑。曹公圳新圳头,位置在旧圳头北方二百米,今为工厂外墙[2]。
- 曹公庙:位于高雄市凤山区曹公路上。
- 凤仪书院:位于高雄市凤山区,书院内仍留有当时的曹公祠相关的建筑。目前在头门左侧尚可见到“曹公祠院门”,而另有说法认为书院内仍保有曹公祠的建筑[28]:20,但有学者陈怡霖据《凤山县采访册》载:“曹公圳碑。在凤仪书院曹公祠东壁。”认为原曹公祠应坐北朝南,与该建筑坐向不同,故该建筑应非曹公祠。
- 凤山新城城门及炮台:曹谨建的凤山城门望楼六座仅存小东门(同仪、东便门)及东门门额(半截)、郡南第一关门额。凤山新城炮台五座现存训风炮台、澄澜炮台、平成炮台三座,迎恩炮台仅存门额[2]。
- 〈中垅泉漳和睦碑〉: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彰化县发生漳泉械斗事件之后。曹谨为劝台湾族群和睦相处,在中港慈裕宫立〈中垅泉漳和睦碑〉(碑在今日苗栗竹南镇慈裕宫内)[2]。
- 学海书院:道光十七年(1837年)同知娄云议建未成,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曹谨捐俸续成,最初命名为“文甲书院”。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闽浙总督刘韵珂巡视台湾,经艋舺时,应当地士绅之请改名为“学海书院”,日治时期转卖变为高家祠堂[2]。
参见
注释
- ^ 曹显福,字贵廷,清待赠迪功郎[1]。
- ^ 曹镇,字定远,清国子监太学生[1]。
- ^ 曹檍,约生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或之后出生,于咸丰二年五月初一(1852年6月18日)去世,与父亲一同下葬[1]。
- ^ 曹榕,字季蓉,约生于道光二十年(1940年),娶妻原氏,卒年不详[1]。
- ^ 道光五年十一月拣选。八年丁本生母忧去职。[2]。
- ^ 九年丁母忧服阙赴省。[2]。
- ^ 五月题补。[2]。
- ^ 五月十九日调补。七月因威县失察邪教去职。[2]。
- ^ 平山失察邪教去职。[2]。
- ^ 八月兼署福州府海防同知。[2]。
- ^ 引疾归去职。[2]。
- ^ 陈寿祺《左海全集十种》,《绛跗堂诗集》卷五〈赠河内曹生怀朴解元(谨)二首诗〉。注载:“怀璞早孤”。宋湘《红杏山房诗钞》〈南行草〉。有诗〈闻曹怀朴(谨)、鲍子坚(庚)纵酒,慨然有赠,兼呈程云芬庶常(恩泽)〉。诗中云:“曹子北堂尤可怜”并注云:“其母孀守。”[2]。
- ^ 嘉庆廿五年(1820年)署平山知县,于道光二年(1822年)署曲阳知县,隔年署饶阳知县,道光四年(1824年)二月署宁津知县[6]。
- ^ 道光十三年(1833年)长至日(冬至,农历十一月十五日)。李棠阶与王𨱅、吴佩斋、靳蔗洲、齐渔汀等河南的同乡友人。共组仿汤斌的“雎州志学会”的会约,组成“责善会”以谈论理学,相互砥砺。“责善会”后来加入倭仁。实际曹谨并未正式加入“责善会”[2]。
- ^ 原出福州梁拱辰《池上草堂笔记》〈曹循吏〉又名《劝戒录类编评注》王有宗在评注:“地方官善承上司者,必不能尽心于民事;能尽心于民事者,必不能承奉上司。此事如冰炭两不相入,古今好官大抵如斯。”[2]。
- ^ 同治元年来台的林豪在〈淡水迎神曲〉及〈重修德政祠歌〉提及曹士桂死后为新竹城隍。由于曹谨、曹士桂两人任期相近,同样爱民如子、且嫉恶如仇、又同姓曹;新竹民众耆老常将两人事迹相混。曹谨后来也逐渐取代曹士桂被传说为新竹城隍的主角[13]。另有说新竹都城隍可能为吴凤、郑拱辰[14]。
- ^ 开台进士郑用锡有诗“乙卯(咸丰五年),奉曹怀朴司马(谨)、曹馥堂司马(士桂)栗主祀敬业堂,郑明经(时霖)捐金为祭品,诗以志之。”[15]。
- ^ 德政祠后来又祀同知袁秉义、薛志亮、娄云、李慎彝,等六位淡水同知。之后又增祀台北知府林达泉、新竹知县李郁阶、方祖荫.两旁配祀献充院租贡生胡焯猷、监生郭宗嘏两生牌位。”[17]
- ^ 在台湾类似的传说还有中台湾的“杨本县败地理”与南台湾的“蒋公子败地理”,至于中国闽南地区也有明太祖朱元璋命江夏侯周德兴断尽天下龙脉的传说[4]。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1.3 1.4 1.5 1.6 马俊哲、尚立仁. 〈曹謹公生平暨家族世系考略〉,《2003年海峽兩岸曹謹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国立中山大学清代学术研究中心、凤邑赤山文史工作室. 2003-11-29.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陈怡霖. 《臺灣第一循吏:曹謹研究》. 打狗文史工作室. 2013年10月.
- ^ 3.0 3.1 陈怡霖. 〈曹公名字、生辰、卒年的探討〉. 《南台文化》 (南台湾文史工作室). 2004-01-10, (12期): 48-51页.
- ^ 4.0 4.1 4.2 4.3 4.4 4.5 4.6 谢贵文. 《高雄民間信仰與傳說故事論集·曹謹傳說研究》. 台北市: 秀威资讯科技. 2009年11月: 157-177页. ISBN 978-986-221-318-6.
- ^ 5.0 5.1 李棠阶,〈曹君怀朴墓志铭〉、〈皇清诰授朝议大夫晋授中议大夫赏戴花翎即补海疆知府前淡水同知丁卯科解元怀朴曹公墓志铭〉
- ^ 6.0 6.1 6.2 6.3 6.4 6.5 6.6 陈怡霖. 〈曹公年譜初稿〉. 《南台文化》 (南台湾文史工作室). 2004-01-10, (12期): 52-58页.
- ^ 7.0 7.1 7.2 7.3 杨晋龙. 〈「曹謹研究」的分析與評論〉,《2003年海峽兩岸曹謹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国立中山大学清代学术研究中心、凤邑赤山文史工作室. 2003-11-29.
- ^ 陈怡霖. 《臺灣第一循吏:曹謹》. 打狗文史工作室. 2015年10月.
- ^ 9.0 9.1 9.2 9.3 陈怡霖. 《曹謹治臺功績研究》. 硕士论文--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台湾历史文化及语言研究所. 2012年8月.
- ^ 联甲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5-04-02. - 文化部国家文化数据库
- ^ 11.0 11.1 卢德嘉. 《鳳山縣采訪冊》,臺灣文獻叢刊第七三種. 台北: 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1960年.
- ^ 12.0 12.1 刘宁颜编,《重修台湾省通志》,台北市,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4年。
- ^ 陈怡霖. 〈淡水前後曹與新竹城隍的傳說〉. 高师大台湾历史文化及语言研究所-期中报告. 2010年: 1-20页.
- ^ 张德南. 〈壹 新竹市都城隍信仰的研究〉,《新竹市都城隍廟建築藝術與歷史》. 新竹市: 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1998年10月: 18页. ISBN 957-02-2567-X.
- ^ 郑用锡. 《北郭園詩鈔》,臺灣文獻叢刊第四一種. 台北: 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1959年.
- ^ 16.0 16.1 连横. 《臺灣通史》,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二八種. 台北: 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1962年.
- ^ 17.0 17.1 郑鹏云、曾逢辰. 《新竹縣志初稿》,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二八種. 台北: 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1959年.
- ^ 胡巨川. 〈日據時期曹公祠與祭典〉. 《南台文化》 (南台湾文史工作室). 2004-01-10, (12期): 41-47页.
- ^ 19.0 19.1 于蕙清、林凤〔女庄〕. 曹謹和八田與一對臺灣水利貢獻之比較 (PDF). 正修科技大学. 20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4-02) (中文(台湾)).
- ^ 张胜谦、王自杰. 〈都是曹謹公掀起的風波〉,《2003年海峽兩岸曹謹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国立中山大学清代学术研究中心、凤邑赤山文史工作室. 2003-11-29.
- ^ TraNews——【鳳山建城220週年】豫劇曹公外傳 一段清朝鳳山知縣與水利發展的故事. [2011-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2).
- ^ 清代台湾南部最大水圳 曹公圳[永久失效链接]
- ^ 23.0 23.1 河南沁阳2013海峡两岸曹谨学术研讨会开幕式暨怀朴园落成典礼今日在我市隆重举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1-09-11.
- ^ 陈怡霖. 〈〈曹君懷樸墓誌銘〉與〈懷樸曹公墓誌銘〉中的曹公〉. 《南台文化》 (南台湾文史工作室). 2004-01-10, (12期): 32-40页.
- ^ “海疆(台湾)知府曹谨墓”系列之二 台湾求助河南“急寻曹谨”. [2011-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2).
- ^ 凤邑赤山文史工作室. 《高雄縣曹公圳流域文化文化景觀潛力點普查與研究計畫》. 高雄县冈山镇: 高雄县文化局. 2008年11月: 13、23页. ISBN 978-986-01-5980-6.
- ^ 李干朗. 《高雄市市定古蹟 鳳儀書院建築之美》.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玉山社. 2014年10月. ISBN 978-986-04-2301-3.
官衔 | ||
---|---|---|
前任: 魏瀛 |
福建省台湾府凤山县知县 道光十七年一月二十五日-道光二十一年七月一日 (1837年3月1日-1841年8月17日) |
继任: 白鹤庆 |
前任: 范学恒 |
福建省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 道光二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道光二十五年 (1841年9月11日-1845年) |
继任: 史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