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鍬話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21年4月21日) |
三鍬話或三橇話是一種侗語–苗語黔東方言混合語,在中國貴州省黎平縣和錦屏縣中由6,000餘人使用。[1]
三鍬話 | |
---|---|
母語國家和地區 | 中國 |
區域 | 貴州省 |
族群 | 苗族 |
母語使用人數 | 6,000 (2017).[1] |
語系 | |
語言代碼 | |
ISO 639-3 | 無(mis) |
Glottolog | sanq1234 [2] |
分類
三鍬話詞彙約30–40%來自苗語,40%-50%來自侗語,其餘是漢語詞彙。[1]三鍬話使用者聽得懂當地侗語和苗語,但侗族和苗族聽不懂三鍬話。[1]
根據以下3條語音標準來對酸湯話進行內部分片,其中第1、2條為基本標準,第3條為補充標準。[3]
- 調類格局。一類不保留入聲調類,共有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陰去、陽去);另一類保留入聲調類,共有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陰去、陽去、入聲。
- 古清入與次池入是歸入其他調類還是自成一個入聲調類。
- 知三章組聲母合流為一組還是分化成幾組。
依據以上語音標準,結合表酸湯話調類調值,將酸湯話試著分為南片和北片,二者中間的分界大致為靖州的三鍬鄉,三鍬鄉及以南地區為南片,以北地區為北片。南片多自稱「酸話」,北稱多自稱「酸湯話」。具體如下:
南片酸話,主要包括湖南省通道縣內江口鄉、縣溪鎮的部分村,靖州縣內三鍬、藕團、鋪口、平茶等鄉的部分村。南片酸湯話的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
北片酸湯話,主要包括湖南省的新晃縣米貝鄉,會同縣蒲穩鄉、炮團鄉、漠濱鄉,正江縣的羅岩鄉等靠近貴州的部分村莊,貴州省天柱縣內的遠口、白市、江東翁洞、竹林、盆處等靠近湖南的鄉鎮。
另外,僅根據調類格局,貴州黎平縣大稼鄉的酸湯話可以歸入南片,啟蒙鎮的酸湯話可以歸入北片。
分布
在貴州省黎平縣和錦屏縣,三鍬人生活在20餘個村,共有6,000人以上(Yu 2017)。[1]
廣義上的三鍬人是30,000多名會說互不相關的語言的人,分布在湖南省靖州縣、會同縣、通道縣和綏寧縣、貴州省黎平縣、錦屏縣和天柱縣。[1]在湖南他們被稱作花苗或花衣苗,在貴州則是三撬人。[1]
三鍬人分布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下列地區(Deng 2010)。[4]共有22個村。
參考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余達忠. 2017. "近代湘黔桂邊區的族群互動和「三鍬人」的形成". In 貴州師範學院學報, Vol. 33, No. 1 (Jan 2017).
-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編). 三锹话.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 ^ 劉宗艷. 2014. 酸湯話研究. In 湖南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 ^ 鄧剛. 2010. "三鍬人與清水江中下游的山地開發—以黔東南錦屏縣岑梧村為中心的考察." In 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雜誌, 2010, no. 2, vol. 1. http://www.xueshu.com/ystmzwhxk/201001/18021888.htm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