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德萊昂
丹尼爾·德萊昂(英語:Daniel De Leon;1852年12月14日—1914年5月11日)是美國的一個社會主義政治家、報紙編輯、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和工會組織者。他被認為是產業工聯主義思想的先驅,從1890年到逝世時一直都是社會主義勞工黨的領導人[1]。他提出的政治思想被稱為德萊昂主義。
丹尼爾·德萊昂 Daniel De Leon | |
---|---|
出生 | 1852年12月14日 聖安娜德科羅 |
逝世 | 1914年5月11日 紐約州紐約 | (61歲)
國籍 | 美國 |
職業 |
傳記
早年生活和學術生涯
丹尼爾·德萊昂出生於1852年12月14日,在委內瑞拉的科羅,是薩洛蒙·德萊昂和薩拉·傑蘇倫·德萊昂的兒子。他的父親是荷蘭皇家軍隊的外科醫生,也是殖民地官員他的家族血統被認為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社區的荷蘭猶太人:「德萊昂」是西班牙的姓氏,通常是地名性的,在這種情況下,這可能表明了中世紀的萊昂王國的家族地理起源。
他的父親薩洛蒙·德萊昂最初居住在荷蘭,在前往庫拉索島之前,接受軍隊的委任並在委內瑞拉的科羅呆了短暫的時間,在此參加了一個猶太人社區。薩洛蒙·德萊昂於1865年1月18日逝世,當時丹尼爾·德萊昂才十二歲,他是第一個被埋葬在威廉斯塔德的新猶太公墓中的人。[2]
德萊昂於1866年4月15日離開庫拉索,5月22日抵達漢堡。在德國,他在希爾德斯海姆的體育館學習,1870年開始參加荷蘭萊頓大學。他在萊頓學習醫學,是阿姆斯特丹學生團體的成員,但沒有畢業。在歐洲,除了他的第一語言西班牙語外,他還會熟練使用德語,荷蘭語,法語,英語,古希臘語和拉丁語。[3][4]在1872年至1874年間的有些時間,他與妻子和母親移居紐約。在那裡,他在紐約威徹斯特的托馬斯·哈靈頓(Thomas B. Harrington)的學校教拉丁語、希臘語和數學。1876年,他進入哥倫比亞學院(現在為哥倫比亞大學),並於1878年獲得了法學士學位的榮譽。[5]
從1878年到1882年,他住在德克薩斯州的布朗斯維爾作為一個執業律師,然後返回紐約。他維持著律師職位,直到1884年時他更有興趣在哥倫比亞的母校追求學術生涯。1882年時在這裡設置了一個講師職位。為符合條件,候選人必須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院且至少要在學院畢業之前閱讀一篇論文。三年任期為500元的年薪,要求講師根據原始研究每年向政治學院的學生提供二十次講座。德萊昂致力於拉美外交和歐洲列強對南美事務中的干預方面的講座。他於1883年獲得第一工作期,1886年獲得第二工作期。1889年他沒有繼續。有人斷言大學官員由於他的政治活動而否認向他承諾的全職教授,[6]而其他人則認為他的課程太深奧,不能成為課程的永久性部分。[7]
在此期間,德萊昂還沒有發表有關拉丁美洲的任何文章,但他在柏林西非會議上寫了文章在學院首次發行的《政治學季刊》上。[8]他還在1888年6月寫了對弗朗茨馮霍爾岑道夫的漢德博克(Franz von Holtzendorff's Handbuch)和沃爾克爾齊茨(Völkerrechts)的評論,並在1889年3月為同一版本發表了法文翻譯。
個人生活
德萊昂回到庫拉索島,與委內瑞拉加拉加斯的16歲的薩拉·洛博(Sarah Lobo)結婚。洛博是居住在荷屬安的列斯群島和委內瑞拉的一個著名的猶太家庭。在傳統的猶太人婚禮之後,家庭搬到曼哈頓的一個西班牙語區,在西14街112號,他們的第一個兒子索倫·德萊昂於1883年9月2日出生在這裡。到18世紀80年代中期,家庭住在下東城。在1885年或1886年,另一個孩子格羅弗·克利夫蘭·德萊昂出生,但是只活了一歲半。1887年4月29日,薩拉·洛博·德萊昂在分娩雙胞胎時死亡,那是格羅弗死了的同一年。在此之後,德萊昂離開了下東城,並與他們的管家瑪麗·雷迪登·馬圭雷(Mary Redden Maguire)一起搬到了1487大街A區。[9]
1891年,當德萊昂在全國各地參加為美國社會主義勞工黨的演講時,在堪薩斯州時,當時他了解到在勞倫斯的演講計劃已被取消。他決定前往堪薩斯州的獨立縣,他被告知在那裡對社會主義運動有一些同情。他於4月23日抵達,由一名26歲的學校教師伯薩·卡納里主持了演講活動,伯薩·卡納里是當地的貝拉米特團體——一個基督教社會主義俱樂部的領導。卡納里熟悉德萊昂,他在國民俱樂部運動新聞界讀過他的一些文章,兩人顯然變得迷戀彼此。在1892年,他們在康乃狄克州的南諾沃克結婚。[10]他們有五個孩子:佛羅倫斯,格特魯德,保羅,唐納德和蓋薩里克。根據索倫·德萊昂的說法,他對最後一個孩子的命名是根據中世紀國王蓋薩里克,一個使教皇親吻他的腳趾的汪達爾人。[11]
政治生涯
德萊昂定居在紐約市,在哥倫比亞大學讀書。他在1886年的亨利·喬治市長運動期間是喬治亞社會主義者,1890年加入社會主義勞工黨,成為其報紙《人民》的編輯。他在黨內迅速成長,並於1891年、1902年、1904年競選紐約州的州長,在1902年贏得了超過15,000張選票,是他最好的一次結果。
德萊昂在19世紀80年代後期成為一名馬克思主義者,並爭取革命性推翻資本主義,試圖將社會主義勞工黨從拉薩爾的觀點轉移出去。有人認為,他與詹姆斯·康諾利的著名爭論表明,他是拉薩爾的工資鐵律的倡導者。[12]其他人質疑這一斷言,因為如果基於同樣的邏輯,馬克思恩格斯也可以被描述為工資鐵律的倡導者,因為《共產黨宣言》中的語言、維持工資水平的價值和利潤、工會活動對工作條件的暫時影響與德萊昂對康諾利的回答中所使用的語言是相似的,工資鐵律是一種馬爾薩斯理論,德萊昂並沒有表示任何支持。
德利昂高度批評美國的工會運動,並將美國工藝勞工聯合會描述為「美國勞工的分離活動」。在德萊昂發展的這個早期階段,仍然存在著一般工聯主義的「勞工騎士團」的殘餘,社會主義勞工黨在其中工作直到被趕出。這導致了1895年由社會主義勞工黨主導的社會主義貿易和勞工聯盟的組建。
到20世紀初,社會主義勞工黨黨員數量正在下降,首先是社會民主黨然後是美國社會黨成為美國左派主要政治力量(這些分裂群體接受了在資本主義下的改革)。德萊昂是美國勞工運動的重要人物,1904年他參加了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的國際社會主義大會。在美國工會(ALU)的影響下,他在這個時候改變了他的政治傾向,更把重點放在產業工聯主義上和把投票作為一種純粹的破壞性武器,與之前作為「劍」的政治組織觀念和作為「盾」的產業聯合觀念形成對比。他在1905年與ALU成立了世界產業工人(IWW)。他在這個組織中的參與是短暫和激烈的。
德萊昂後來指責IWW被他所蔑視的「the bummery」所接管。德萊昂與IWW的領導人進行了政策糾紛。他的論點是通過社會主義勞工黨支持政治行動,而其他領導人,包括創始人大比爾·海伍德(Big Bill Haywood)則代之以直接行動。海伍德的陣營勝利,導致了排除「與任何政黨聯繫」的前言的變化。德萊昂的追隨者離開了IWW,形成了一個位於底特律的競爭對手IWW,1915年更名為工人國際工業聯盟,並於1925年崩潰。[13]該組織顯然已經產生了新的興趣,這是一個致力於其復興的網站所證明的。[14]
去世和遺產
德利昂被提名為「貧民窟無產階級」的支持者後,被正式從芝加哥世界產業工人開除。[13]他於1914年5月11日在紐約逝世。他的社會主義勞工黨一直保持著影響力,主要是保持他的想法。
丹尼爾·德利昂對其他社會主義者也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在美國以外的地區也是如此。例如,在英國,社會主義勞工黨的成立。德萊昂對和平、不流血的革命的希望也影響了安東尼奧·葛蘭西的被動革命觀念。[15]
選舉史
德萊昂於1891年參加紐約州州長選舉,獲得了14,651張選票。他於1893年參選紐約州國務卿,獲得20,034張選票。他於1902年再次參選紐約州州長,獲得15,886張選票。他於1903年參選紐約上訴法院。他於1904年再次參選紐約州州長,並獲得8,976票。
腳註
- ^ Kenneth T. Jackson (編). DeLeon, Daniel. The Encyclopedia of New York City. New Haven, Connecticut: Yale University Press: 324. 1995-09-26.
- ^ Carl Reeve, The Life and Times of Daniel De Leon. New York: Humanities Press, pp. 2-3.
- ^ Stephen Coleman, Daniel De Leon. Manchester, England: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Press, 1990; pg. 8.
- ^ Reeve, The Life and Times of Daniel De Leon, pg. 4.
- ^ Seretan, L. Glen Daniel DeLeon: The Odyssey of an American Marxist.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p. 6
- ^ Reeve, The Life and Times of Daniel De Leon, pp. 19-20.
- ^ Lewis Hanke, "The First Lecturer on Hispanic American Diplomatic History in the United Stat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Hispanic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 16, No. 3 (Aug. 1936), pp. 399-402.
- ^ Daniel De Leon, The Conference at Berlin on The West-African Question. [2017-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9).
- ^ Reeve op cit. pp.4-5
- ^ Coleman, op. cit. p.9
- ^ Reeve op cit. pp.6
- ^ Daniel De Leon. DeLeon Replies. 1904 [February 22,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7).
- ^ 13.0 13.1 Fred W. Thompson and Patrick Murfin, The IWW: Its First Seventy Years, 1905-1975, 1976; pg. 39.
- ^ http://www.wiiu.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May 17, 2009.
- ^ Dan Jakopvich, "Revolution and the party in Gramsci’s thought." IV Online magazine (IV406, Nov. 2008),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ee section: "The dialectics of consent and coercion."
作品
- 改良還是革命?(Reform or Revolu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演講, 1896.
- 這次罷工意味著什麼?(What Means This Strik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演講, 1898.
- 社會主義VS無政府主義(Socialism vs Anarchism), 演講, 1901.
- 羅馬歷史上的兩頁(Two Pages from Roman Histo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工會急待解決的問題(The Burning Question of Trade Unionis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世界產業工人的序言(Preamble of the IWW)(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之後被重命名為「社會的社會主義重建」(The Socialist Reconstruction of Society)。
- 德萊昂的回答...(DeLeon Repli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短論文, 1904)
擴展閱讀
- Stephen Coleman, Daniel De Leon, Manchester, England: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 W.J. Ghent,"Daniel De Leon" in Dictionary of American Biography. New York: 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 1928-1936.
- Lewis Hanke The first lecturer on Hispanic American diplomatic history. Durham, N.C., 1936 (Reprinted from The Hispanic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 XVI, no. 3, August, 1936)
- Frank Girard and Ben Perry, Socialist Labor Party, 1876-1991: A Short History. Philadelphia: Livra Books, 1991.
- David Herreshoff, "Daniel De Leon: The Rise of Marxist Politics," in Harvey Goldberg ed. American Radicals: Some Problems and Personalities.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 1957.
- American Disciples of Marx: From the Age of Jackson to the Progressive Era. Detroit: 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67.
- Olive M. Johnson, Daniel De Leon, American Socialist Pathfinder. New York: New York Labor News Company, 1923.
- Olive M. Johnson and Henry Kuhn, The Socialist Labor Party: During Four Decades, 1890-1930. Part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art 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ew York: New York Labor News Company, 1931.
- Charles A. Madison, "Daniel De Leon: Apostle of Socialism," Antioch Review, vol. 5, no. 3 (Autumn 1945), pp. 402-414. In JSTO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Arnold Petersen, Daniel DeLeon: Social Architect. New York: New York Labor News Company, 1942.
- Leonid Raiskii, Daniel De Leon; the struggle against opportunism in the American labor movement, New York: New York Labor News Co., 1932.
- Carl Reeve, The Life and Times of Daniel De Leon. New York:AIMS/Humanities Press, 1972.
- L. Glen Seratan, Daniel DeLeon: The Odyssey of an American Marxist,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 Daniel De Leon: The Man and his Work: A Symposiu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ew York: National Executive Committee, Socialist Labor Party, 1919.
- Golden jubilee of De Leonism, 1890-1940: Commemorating the Fiftie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Socialist labor party. New York: National Executive Committee, Socialist Labor Party, 1940.
- Fifty years of American Marxism, 1891-1941: Commemorating the Fiftie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Weekly People. New York: National Executive Committee, Socialist Labor Party, 1940.
- The Vatican in Politics: Ultramontanism, New York Labor News Company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