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格平

河北省孟村县人,中国共产党员

劉格平(1904年8月8日—1992年3月11日),曾用名劉子敏劉襄儂,男,回族,直隸(今河北孟村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官員,中國共產黨黨員。[1]

劉格平

生平

出生於大堤東村的大地主家庭。1918年,14歲的劉格平考入直系軍閥李純部隊的軍校。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1922年在天津由共產黨員張隱韜介紹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初,受黨、團組織的派遣,回到津南家鄉在青年中宣傳革命思想,發展團員,成立了津南地區第一個團支部——堤東團支部,不久,北小莊團支部、王帽圈團支部、韓石橋團小組等組織相繼建立。1924年被北洋軍閥逮捕。1925年,被中共派往河南國民二軍開展兵運工作,參加了北伐戰爭。1925年秋至1926年,在慶雲、鹽山、南皮一帶與張隱韜創建「津南農民自衛軍」武裝起義,是中共領導的北方第一次武裝起義。農民自衛軍由於缺乏訓練、武器落後,被國民軍擊潰而失敗,張隱韜犧牲,劉格平化裝脫險後來到天津。1925年冬,到天津組織工人起義軍,任總指揮。

1926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以順直省委軍事委員會和津南特派員身份回到津南地區開展建黨工作。建立了滄縣省立第二中學、泊頭省立第九師範、堤東區慶雲滄縣南皮鹽山楊馬蓮等縣、區、學校黨的組織。1926年冬,在慶雲楊莊子建立津南魯北第一個黨支部。中共津南特委成立後,劉格平任特委書記,領導了津南、魯北工作。根據中共八七會議「實行土地改革,打倒一切新舊軍閥,組織農民武裝鬥爭,建立工農蘇維埃」的決定,「改造綠林武裝」建立起300多人的「津南革命軍」。1928年春,以慶云為中心發動農民暴動,創建「津南革命第一支隊」,攻占了縣城,繳了民團和警察局的槍。1928年6月因遭人舉報被捕,判刑3年,經黨組織多方營救於1931年出獄。黨組織派遣去陝西開展對楊虎城的第十七路軍的軍運工作。「九·一八」事變後,在西安組建起「回族抗日救國會」,發動廣大學生和各界抗日力量,開展「驅戴運動」。1932年,回到滄州,任津南特區軍事委員,領導了津浦沿線地下黨工作。1934年4月,領導馬頰河農民抗河工暴動,4月20日在嚴家務村遭到河北省軍警抓捕,左手中一槍,一個手指頭被打掉,兩個手指頭被打斷,只連著一點兒筋皮,因傷被捕,先後被關進慶雲監獄、滄縣監獄、北平憲兵三團、北平陸軍監獄、北平軍人反省院草崗子分院。被判無期徒刑。在北平草嵐子軍人反省院,1936年時任草嵐子北監的中共秘密黨支部書記。七七事變後,北平國民黨當局把劉格平的無期徒刑減為十年有期徒刑。1944年刑滿出獄,任中共渤海區黨委天津臨時工作委員會書記。不久調回渤海區開展民族工作,成立了山東回民協會,領導群眾開展減租減息運動,支援前線。1946年12月至1949年任華東局民運部副部長,1947年10月起任中共渤海區黨委委員、組織部部長,1948年1月兼任中共渤海區黨委城市工作部部長。1948年2月起兼任中共渤海區黨委副書記兼渤海軍區副政治委員。1949年任華東人民革命大學副校長、黨委副書記。1949年,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是少數民族首席代表、大會主席團執行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1951年10月起)。16次帶領中央民族訪問團到西北、西南等各少數民族地區,調查各民族社會歷史情況,以便進行民主改革。1951年12月至1958年4月,兼任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常委、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1954年9月至1958年2月)、黨組副書記(1954年9月至1954年11月)。1954年11月,兼任中央民族學院院長。中共八大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1957年6月,第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了「關於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決定」,1957年11月起任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工委委員、代第一書記,1958年3月至1960年9月任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書記處書記;1958年6月至10月任寧夏回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主任,1958年10月至1960年9月首任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1959年4月當選為第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1960年5月召開的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第七次擴大會議上,「以劉格平為首,王志強為副的地方民族主義反黨集團」遭到批判鬥爭,上萬人因受該案牽連。1960年9月被免去在寧夏所有職務,從寧夏調到北京,掛在中央黨校自修。1965年12月,出任山西省副省長。1967年3月其任山西省革命委員會主任、山西省軍區第一政委、北京軍區副政委。中共九大中央委員。1971年4月被下放唐山陶瓷三廠勞動6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央經過審查,給劉格平作了結論:「沒有任何政治問題」,被安排為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任中國回民文化協進會主任、中國巴基斯坦友好協會會長等職。

1992年,劉格平因病去世。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進行了告別儀式後,安葬在故鄉大堤東村

參考文獻

  1. ^ 馬成明、崔莉. 刘格平与百年中国. 中國回族學網. 2018-10-26 [2019-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8) (中文(中國大陸)). 
  中國共產黨職務
前任:
衛恆
中國共產黨山西省委員會第一書記
中國共產黨山西核心小組組長
1967年2月-1971年4月
繼任:
謝振華
中國共產黨山西省委員會第一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職務
前任:
邢肇棠
寧夏省人民政府主席
寧夏回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
1958年6月-1958年10月
繼任:
劉格平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委員會主席
前任:
劉格平
寧夏回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委員會主席
1958年10月-1960年9月
繼任:
楊靜仁
前任:
王謙
山西省人民委員會省長
山西省革命委員會主任
1967年1月-1971年4月
繼任:
謝振華
  中國人民解放軍職務  
前任:
衛恆
中國人民解放軍山西省軍區政治委員
1967年3月-1971年4月
繼任:
王謙
教育職務
前任:
烏蘭夫
中央民族學院院長
1954年-1957年
繼任:
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