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勝(?—?),長公,是西漢官員、經學家,其出身東平(今寧陽縣西)。夏侯勝為人質樸守正,個性簡率無威嚴,早年師事夏侯始昌蕳卿歐陽氏等人學習儒家經典,精通儒學,世稱「大夏侯」,是大夏侯氏學的開創者,後受朝廷徵召出仕,漢宣帝時期,夏侯勝一度因反對替漢武帝增封廟樂而下獄,後遇赦復出為官,在九十歲高齡時,於太子太傅任上逝世[1][2][3]

生平

儒學精熟

當初,魯共王劉餘魯國西部的寧鄉封給他的兒子寧陽節侯劉恬,寧鄉改屬大河郡,大河郡後來又改為東平國,所以夏侯勝是東平人。夏侯勝幼年喪父,喜好讀書求學,跟隨夏侯始昌學習《尚書》和《洪範五行傳》,講論災異,後來其又師事蕳卿,並問學於歐陽氏,治學精密純熟,所請教過的不只一師一家,他尤善於講論關於喪服的禮制。夏侯勝受朝廷徵召,先後擔任博士光祿大夫等職務[1]

天候之兆

適逢漢昭帝駕崩,昌邑王劉賀繼位,屢屢出宮遊樂,夏侯勝擋住皇帝的車輿勸諫道:「天氣久陰不雨,臣子中當有圖謀主上者,陛下還出宮到哪裡去呢?」劉賀大怒,說夏侯勝是妖言惑眾,命人將他綑綁起來交付官吏治罪,官吏向大將軍霍光稟報此事,霍光沒有令人依法審訊夏侯勝。當時,霍光正與車騎將軍張安世合謀要廢黜劉賀,霍光責怪張安世,認為其洩露了他們的謀劃,而實際上張安世確實未曾洩露,他們於是召來夏侯勝詢問,夏侯勝回答道:「《洪範五行傳》中說『如果君主不按最高準則行事,天氣就會久陰不雨表示懲罰和警告,這時下邊的人就會出現討伐主上者』,因為不敢明言,所以只說臣下有謀。」霍光、張安世聽後大驚,從此更加尊重通曉經術之士。十多天後,霍光終於同張安世一起請示上官太后,廢掉劉賀的皇位,改立漢宣帝[1][2]

霍光認為群臣要向東宮上奏政事,太后也要省察政事,應該了解經術,便請示上官太后讓夏侯勝給其講授《尚書》。夏侯勝升任長信少府,賜爵關內侯,又因參與廢立皇帝,安定宗廟社稷有功,增封食邑千戶[1][2]

諫諍廟樂

漢宣帝剛剛即位,想要頌揚先帝的功業,下詔給丞相御史大夫說:「朕以微眇之身,承蒙先祖遺德,繼承聖業,奉祀宗廟,日夜思慮。孝武皇帝親行仁義,振威揚武,北征匈奴單于遠逃,南平昆明兩越,東定朝鮮,開疆擴土,增設,四方蠻夷全部臣服,叩關通好的使臣不請自來,各種珍奇的貢物陳列於宗廟中,協調音律,創作樂歌,祭獻上帝,封祀泰山,建造明堂,改訂曆法,改易服色,聖明廣開功業之路,尊重賢能之士,顯揚有功之臣,復興衰敗滅亡的國家,接續斷絕了爵位的世家,褒封周天子的後裔,完備敬奉天地之禮,使道術之路更加正大。上天報賜,吉祥的徵兆一同應合,寶鼎出土,白麟被捕獲,海獻巨魚,神仙同時並現,山呼萬歲。功德隆盛,無法說完道盡,然而廟樂卻未能與其功德相稱,朕對此非常哀痛。希望你們列侯、二千官員、博士們一同議定。」於是,群臣聚議於朝廷之中,都說:「應該按照詔書的旨意辦理」[1][2]

只有長信少府夏侯勝反對說:「武帝雖然確實有抵禦四方蠻夷、開拓疆土之功,但使眾多將士遭到殺傷,窮竭人民的財力,揮霍無度,天下貧乏困苦,百姓流離失所,死亡者超過一半。蝗災四起,吃盡禾苗,數千里土地五穀不生,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人吃人的慘劇,原先積儲的粟帛財物至今未能恢復。武帝對百姓沒什麼恩惠,不應為他另立廟樂。」公卿大臣們一起反駁夏侯勝說:「這是詔書的旨意啊。」夏侯勝說:「詔書是不可施用的。人臣之義,理應直言正論,不能隨便曲意順旨。我的意見已經說出來了,即使被殺頭也不後悔。」於是丞相蔡義御史大夫田廣明劾奏夏侯勝非議詔書,詆毀先帝,大逆不道,且丞相長史黃霸也縱容偏袒夏侯勝不彈劾他,兩個人都被關進了監獄。主事的官吏於是請求尊孝武帝廟為世宗廟,祭祀時演奏《盛德》、《文始》、《五行》等樂舞,天下世世代代進獻以祭,以彰明其盛德。孝武帝所巡行過的四十九個郡國也都立世宗廟,如同高祖太宗那樣[1][2]

授經獄中

夏侯勝、黃霸被長時間關押在監獄裡,黃霸想跟夏侯勝學習儒家經典,夏侯勝以自己獲罪當死為由拒絕。黃霸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註 1]。」夏侯勝認為黃霸說得好,便傳授給他儒家經典。他們被拘囚在獄中,度過了兩個冬天,講論經學從不懈怠[1][2]

本始四年的夏天,關東(指函谷關以東)地區四十九個郡同日發生地震,有的地方出現山崩,毀壞城牆房屋,壓死六千多人。漢宣帝於是穿著素服,避開正殿不居,派遣使者慰問災區吏民,賜給死者棺錢。漢宣帝並下詔書說:「災異是天地對君主的警告。朕承繼祖宗大業,託身於士民之上,而未能使眾生安寧和諧。往日北海郡琅邪郡發生地震,損壞祖宗廟宇,朕極為憂懼,希望諸位列侯、中二千石官員廣泛問詢經術之士,想出方法應付災變、彌補朕的失誤,不要有什麼忌諱。」於是大赦天下,夏侯勝出獄擔任諫大夫給事中,黃霸擔任揚州刺史[1][2]

守正率直

夏侯勝為人質樸剛正,性情平易近人而無莊嚴的容止。夏侯勝入宮進見漢宣帝時稱皇上為「君」,又在漢宣帝面前稱呼他人的表字,其舉動誤失禮儀,但漢宣帝反而因此對他更加親近信任。某次夏侯勝進見漢宣帝,出宮後向人講述漢宣帝說的話,漢宣帝聽說後就此責備夏侯勝,夏侯勝說:「陛下說的是好話,所以臣出去傳揚。說的話傳遍天下,至今仍被傳誦。臣認為陛下的話可以傳揚,所以便說出去了。」每當朝廷討論大事,漢宣帝知道夏侯勝為人素來質樸耿直,於是對他說:「請先生您儘管陳述正言,不要以曾被拘囚那件事為鑑誡」[1]

夏侯勝再次擔任長信少府,後擢升太子太傅。他受漢宣帝詔令撰成《尚書說》、《論語說》,獲賜黃金一百斤。夏侯勝九十歲時死於官任上,漢宣帝賜給其墓地,葬於平陵。上官太后另賜錢二百萬,並為夏侯勝素服致哀五日,以報謝師傅之恩,儒者們引以為榮[1]

軼事

如拾地芥

當初,夏侯勝講授經術時,常對學生們說:「讀書人怕的是不通曉經術,如果通曉經術,那獲取高官顯爵便如同俯拾地上的草芥一樣簡單,學習經術而不能通曉,還不如回家種地!」[1]

後裔

相關條目

註釋

  1. ^ 白話翻譯:「早晨聽懂了聖人的道理,就是傍晚死了也行啊」。

參考文獻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漢書》·眭兩夏侯京翼李傳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資治通鑑》·漢紀
  3. ^ 後漢書》·儒林列傳

延伸閱讀

[]

 漢書/卷075》,出自班固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