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安全

汽車安全是對汽車設計施工設備法規的研究和實踐,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涉及機動車交通事故的發生和後果。道路交通安全更廣泛地包括道路設計。

撞車測試中使用的假人
在美國使用的NCAP標籤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指出,世界上80%的汽車銷售不符合主要安全標準。只有40個國家採用了全套的七項最重要的汽車安全法規[1]

美國行人每8分鐘就有一次被機動車撞傷,外出死於機動車碰撞的可能性是車上乘客的1.5倍。[2]

道路和機動車輛設計的改進穩步降低了所有第一世界國家的傷亡率。但汽車碰撞仍是與傷害有關的死亡的主要原因,2022年估計共有130萬人死亡,占所有原因死亡總數的25%。在被汽車撞死的人中,近三分之二是行人。風險補償英語Risk compensation理論已被用於反對安全裝置、法規和車輛改裝的爭論中。

安全駕駛和新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自動駕駛汽車的興起,它既解決了現有的主要安全問題,又產生了新的問題。通過消除駕駛員這一最危險的因素,自動駕駛汽車有望比現有車輛更安全。史丹佛大學法學院網際網路與社會中心聲稱,「大約90%的機動車碰撞至少部分是由人為失誤造成的」。但是,儘管像ISO 26262這樣的安全標準規定了所需的安全性,但證明可接受的安全性仍然是該行業的重任。[3]

主動和被動安全

術語「主動」和「被動」在汽車安全領域是簡單但重要的術語。「主動安全英語Active safety」是指有助於預防碰撞的技術,而「被動安全」則是指在碰撞過程中有助於保護乘客的車輛部件(主要是安全氣囊安全帶和車輛的物理結構)。

避免碰撞

防撞系統和設備幫助駕駛員避免碰撞,而且越來越多地幫助車輛本身避免碰撞。此類別包括:

歷史

幾乎從機械化道路車輛發展之初,汽車安全就成為一個問題。尼古拉·約瑟夫·居紐於1771年製造的第二輛蒸汽動力的「Fardier」拖拉機在演示過程中撞到了牆上。1869年8月31日,在愛爾蘭奧法利郡瑪麗·沃德英語Mary Ward (scientist)是最早記錄的與汽車有關的死亡事件之一。

1930年代-1950年代

1930年,安全玻璃成為福特所有汽車的標準配置。在20世紀30年代,整形外科醫生Claire L.Straith和醫生C.J.Strickland提倡使用安全帶和軟墊儀錶板。斯特里克蘭創立了美國汽車安全聯盟。

1934年,通用汽車公司進行了第一次障礙物碰撞試驗

1958年,聯合國成立了世界汽車法規協調論壇,這是一個促進汽車安全的國際標準機構。許多最拯救生命的安全創新,如安全帶和防滾架結構,都是在其贊助下推向市場的。同年,沃爾沃工程師Nils Bohlin發明了三點式單肩安全帶並獲得了專利,該安全帶於1959年成為沃爾沃所有汽車的標準設備。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工業化國家的監管機構逐漸在所有汽車上強制要求使用三點式安全帶。

1959年,美國汽車公司為前排座椅提供了第一個可選的頭枕,同年,哈雷伯爵的凱迪拉克概念車安裝了「基於雷達的防撞系統」,如果車輛路徑上有障礙物,該系統將向駕駛員發出聲光信號。

1960年代-2000年代

1966年9月9日,《國家交通和機動車安全法》在美國成為法律,這是第一個強制性的聯邦機動車安全標準。沃爾沃於1964年開發了第一款後向兒童座椅,並於1978年推出了自己的加高座椅。

1984年,紐約州通過了美國第一部法律,要求在乘用車中使用安全帶。此後,49個州通過了安全帶法

1986年,北美強制要求使用中央第三高位剎車燈,世界上大多數地區都遵循類似的汽車照明標準。

21世紀

2004年5月1日,《道路交通安全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施行,是該國第一部關於道路交通與安全的法律,並將全國高速公路最高限速從110公里提高到時速120公里。

2007年7月1日,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正式普遍推行。

2016年,ABS在歐盟摩托車上成為強制性規定。

2018年,eCall在歐盟成為強制性規定,倒車攝像頭在美國成為強制性規定。

特殊人口群體

嬰兒和兒童

中國大陸規定4歲以下的兒童需使用兒童座椅,12歲以下的孩子必須坐在後座。[4]歐盟規定,150厘米以下的兒童必須佩戴適合其體重的兒童保護裝置。[5][6]

青少年

美國大多數地區可在16歲時申領駕照,部分地區在14歲至18歲之間。中國大陸申領機動車駕駛證在18周歲以上。

新司機

在某些地區,新駕駛員的車輛必須帶有警告標誌,以提醒其他駕駛員車輛由缺乏經驗和學習能力的駕駛員駕駛,使他們有機會更加謹慎,並鼓勵其他駕駛員給新手更多的迴旋餘地。中國大陸規定動車駕駛人初次申領機動車駕駛證後的12個月為實習期,要在車身後部粘貼或者懸掛實習標誌。[7]

老年人

中國大陸60歲以上的司機需每年參加體檢,並向公安交通部門提交《駕駛人身體條件證明》 ,身體檢查不合格會註銷駕駛資格,年齡達到60歲的司機其他的機動車駕駛證會降級為C級駕駛證,只能駕駛小型汽車,老年人可以申情C級駕照,沒有年齡上限。[8][9][10]

因身體狀況或生物老化出現嚴重問題時,老年人應該停止駕駛。而不得不更多地依賴公共運輸。許多地區的交通系統為老年人提供折扣票價,一些地方政府有運營「老年班車」。

安全趨勢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年全世界約有130萬人的人生因道路交通事故而終止。還有2千萬至5千萬人受到非致命傷害,其中許多因此而殘疾[11]

道路交通傷害是5至29歲人群的主要殺手。 90%以上道路交通死亡發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12]非洲區域的道路交通傷害死亡率最高。即使在高收入國家,社會經濟地位較低者也更容易捲入道路交通事故。[13] 道路交通傷害給個人、家庭和整個國家帶來巨大經濟損失,占大多數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3%。 [14][15]

安全設施

安全帶

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均規定前座乘客必須系安全帶

安全氣囊

ABS+EBD(剎車防抱死和電子制動力分配系統)

參閱

參考資料

  1. ^ OMS | 10 faits sur la sécurité routière dans le monde. WHO. (原始內容存檔於August 10, 2009). 
  2. ^ 【图】2021年美国IIHS碰撞测试最安全榜单出炉_汽车之家. www.autohome.com.cn. [2023-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6). 
  3. ^ 可靠性 与 安全性 — 在自动驾驶汽车研发中如何权衡? - SAE|SAE International|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汽车学会. www.sae.org.cn. [2023-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6). 
  4. ^ 几岁儿童需要安全座椅?交通法规定儿童座椅的年龄_车主指南. www.icauto.com.cn. [2023-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3). 
  5. ^ Rosell, Lisa. 什么类型的汽车安全座椅适合哪个年龄段的儿童使用? • BeSafe. BeSafe. 2016-09-06 [2023-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3) (中文(繁體)). 
  6. ^ Vita. 兒童安全座椅法規必看!2023安全座椅規定坐到幾歲?汽座方向?. 蝦皮購物部落格─蝦品輯. 2023-01-03 [2023-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3) (中文(臺灣)). 
  7. ^ 汽车实习标志在哪领取?不贴会扣分吗?. www.sohu.com. [2023-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3). 
  8. ^ 驾驶证取消70岁年龄限制!老人会让交通事故增加吗_驾驶员. www.sohu.com. [2023-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3). 
  9. ^ 2022最新驾驶证年龄限制. www.sohu.com. [2023-06-03]. [失效連結]
  10. ^ 網易. 2022年4月1号起,涉及老年人考取驾驶证,将会迎来这“3大”变化. www.163.com. 2022-02-21 [2023-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3). 
  11. ^ 每8分钟就有1人死于车祸!交通事故率最高的是这些行为-新华网. www.xinhuanet.com. [2023-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3). 
  12. ^ 2021年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分析_智研_行车_人数. www.sohu.com. [2023-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6). 
  13. ^ 十年来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各项指数持续向好_滚动新闻_中国政府网. www.gov.cn. [2023-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3). 
  14. ^ 每年有13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秘书长呼吁到2030年将数字减半 | | 1联合国新闻. news.un.org. 2022-11-19 [2023-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3) (中文(簡體)). 
  15. ^ 中国交通事故死亡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University of Michigan News. 2014-02-20 [2023-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4) (中文(簡體)). 

伸延閱讀

  • Furness, S; Connor, J; Robinson, E; Norton, R; Ameratunga, S; Jackson, R. Car colour and risk of car crash injury: Population based case control study. BMJ. 2003, 327 (7429): 1455–1456. PMC 300804 . PMID 14684646. doi:10.1136/bmj.327.7429.1455. 
  • Wai Chen; Shengwei Cai. Ad hoc peer-to-peer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vehicle safety communications.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2005, 43 (4): 100–107. S2CID 10423453. doi:10.1109/MCOM.2005.1421912. 
  • Reumerman, H.-J; Roggero, M; Ruffini, M. The application-based clustering concept and requirements for intervehicle networks.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2005, 43 (4): 108–113. S2CID 11548000. doi:10.1109/MCOM.2005.1421913. 
  • Safe vehicle colours. Land transport NZ. 2005 [2006-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 February 2006). 
  • Peden M, McGee K, Sharma G. The injury chart book: a graphical overview of the global burden of injuries (PDF).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2 [2006-01-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4 November 2005).  ISBN 978-92-4-156220-1
  • Physics Today, January 2006, "Vehicle Design and the Physics of Traffic Safety"
  • Evans, Leonard. Traffic Safety. Science Serving Society. 2004. ISBN 978-0-9754871-0-5.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