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戈·查維茲

前委内瑞拉总统

烏戈·拉斐爾·查維茲·弗里亞斯(西班牙語:Hugo Rafael Chávez Frías[註 1]西班牙語發音:[ˈuɣo rafaˈel ˈtʃaβes ˈfɾi.as] ;1954年7月28日—2013年3月5日)[1][2],前任委內瑞拉總統左翼民粹主義政治人物,任內以強烈的反美主義及推行「21世紀社會主義」經濟政策聞名於世,其具體思想統稱查維茲主義,進行激進的社會福利扶貧與外交政策,以及反腐敗和壓制反對派、通過修憲公投擴大總統權力,甚至多度挑戰連續連任等,14年的政治生涯使他成為當代全世界最具爭議的政治人物之一[3]。2013年3月5日下午,委內瑞拉副總統尼可拉斯·馬杜洛在軍醫院宣佈,查維茲於當地時間16時25分去世,終年58歲。[4]

烏戈·查維茲
Hugo Chávez
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總統
任期
1999年2月2日—2013年3月5日
前任拉斐爾·卡爾德拉
繼任尼可拉斯·馬杜洛
個人資料
出生(1954-07-28)1954年7月28日
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薩瓦內塔
逝世2013年3月5日(2013歲—03—05)(58歲)
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加拉加斯
墓地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加拉加斯革命博物館西班牙語Cuartel de la Montaña (Caracas)
國籍 委內瑞拉
政黨 第五共和國運動
委內瑞拉統一社會主義黨
配偶南希·科爾梅納雷斯英語Nancy Colmenares(1974-1992
瑪麗莎貝爾·德·查維茲英語Marisabel de Chávez(1997-2004)
父母烏戈·德·洛斯·雷耶斯·查維茲英語Hugo de los Reyes Chávez
埃琳娜·弗里亞斯·德·查維茲英語Elena Frías de Chávez
親屬阿丹·查維茲英語Adán Chávez(兄),4名子女
宗教信仰羅馬天主教
簽名
學歷

生平

早年生涯:1954-1992年

 
青年時的查維茲

查維茲在1954年7月28日生於巴里納斯州薩瓦內塔。他的雙親都是學校教師,生有六個兒子,他是其中老二。查維茲是混有印第安人非洲人西班牙人血統的後裔。查維茲和其他5名兄弟在薩巴內塔附近的一棟茅草屋裡長大,年幼時,查維茲與他哥哥一同被送至薩巴內塔與他們祖母同住,期間查維茲學習了一些才藝如繪畫、歌唱和棒球,並就讀當地的胡利安·皮諾(Julián Pino)小學。他後來被送至巴里納斯州的城鎮升讀丹尼爾·弗洛倫西奧·奧利里(Daniel Florencio O'Leary)高級中學,並且獲得科學的畢業文憑。[5]

查維茲在17歲時進入了委內瑞拉軍事學院。1975年,他以少尉身分獲得軍事學工程學的學位,後來以候補的中尉身分服了幾個月的兵役,接著查維茲被批准前往加拉加斯西蒙·玻利瓦大學研讀政治學,但最後並沒獲得文憑。大學期間時,查維茲和幾名夥伴共同構思了一種左派民族主義理論,他們稱之為「玻利瓦主義」,靈感是來自於19世紀委內瑞拉革命家西蒙·玻利瓦,玻利瓦也影響了秘魯獨裁者胡安·貝拉斯科·阿爾瓦拉多以及許多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領導人。在這些年裡查維茲也熱衷於體育運動的新聞和文化的活動。尤其查維茲參加了小克里奧爾體育會的棒球和壘球隊伍,在1969年與他們一同參與了委內瑞拉的全國性棒球冠軍賽。查維茲也寫了許多詩、故事和理論的文章。[5]

在結束學習後,查維茲進入軍中正式服役,擔任駐紮在巴里納斯州的反暴動大隊的成員。查維茲的軍事生涯長達17年,在這段期間中他曾擔任各種職位,指揮和幕僚人員位置,最後終於提升至中校職。查維茲也在委內瑞拉軍事學院擔任教師和員工職位,當時查維茲最出名的是他潑辣的教學風格,和經常對於當時委內瑞拉政府及社會作出強烈批評[6]。在這個時期,查維茲還成立了玻利瓦革命運動-200組織。之後查維茲繼續升任至一些高等級的職位,還數次獲得勳章。[5]

政變未遂:1992年

總統卡洛斯·安德烈斯·佩雷斯執政時期,委內瑞拉的經濟狀況一直低迷不振,人民不滿的聲浪也持續高漲[7],查維茲為發動軍事政變而進行了大量的準備工作[8]。原本的日期選在1991年12月,最後延至1992年2月4日早上才發動。根據計畫,查維茲所指揮的5個營的武裝部隊將會進入加拉加斯市區,攻擊並佔領市內主要軍事和通訊設施,包括總統官邸、國防總部、軍事機場和歷史博物館。查維茲的最終目標是俘虜時任總統佩雷斯。

查維茲的部隊數量僅佔委內瑞拉全體軍事部隊的10%[9];同時,許多叛徒、洩密、計劃錯誤、和其他預料之外的差錯很快便使查維茲陷入不利的情況,致命傷為一小隊政變內部的叛徒切斷了與歷史博物館的聯繫,使查維茲無法與其他潛伏在各地委內瑞拉軍隊裡的間諜和內應取得聯繫[10]。更糟的是,查維茲的盟友無法在國家廣播電台播放他們事先錄製的起義宣言。當政變展開時,他們也沒有成功擒獲總統佩雷斯:在戰鬥中造成14名士兵陣亡,50名士兵和80名平民受傷[11]。其他地區的政變部隊獲得了一些進展,在當地居民的自願協助下佔領了一些大城市如瓦倫西亞馬拉開波馬拉凱。不過,查維茲的部隊最終無法攻佔首都加拉加斯。

在政變失利後,查維茲向政府自首。他被允許在國家電視廣播上呼籲其餘的叛亂部隊停火,當他進行呼籲時,他還諷刺道他只是「暫時地」(por ahora)失敗了[12]。查維茲成為了全國的焦點人物,許多貧窮的委內瑞拉人則視他為對抗政府貪污和腐敗的英雄人物[13][14]。查維茲被送往監獄服刑,而原本政變所要打倒的目標——總統佩雷斯則在1年後遭到彈劾。在監獄裡,查維茲的眼睛長出了贅肉(Carnosity),贅肉後來還滋長至他的虹膜。他的視力逐漸惡化,儘管經歷許多治療和手術,查維茲的視力已經永久地減弱了[15]

政壇崛起:1992-1999年

烏戈·查維茲的選舉結果
— 1998年委內瑞拉總統選舉 —
候選人 票數 %
查維茲: 3,673,685 56%
亨里克·薩拉斯: 2,613,161 40%
有效票數: 6,537,304
無投票: 3,971,239 36%

兩年監禁後,查維茲於1994年被時任總統拉斐爾·卡爾德拉赦免[16]。被釋放後,查維茲將MBR-200重新組織為新的政黨第五共和國運動

1998年,查維茲首次競選總統。查維茲以他所提出的玻利瓦主義作為他政見的基礎,查維茲和其追隨者稱他們的目標為「鋪設一個新共和國的根基」來取代現有的制度,他們主張現行的兩黨制傳統只不過是政治分贓的制度[17]。相當具爭議性的,委內瑞拉最大的兩間外國銀行——西班牙畢爾巴鄂銀根銀行和西班牙桑坦德中央銀行在選戰中違法地資助了查維茲數百萬元。[18][19]

查維茲利用他的領導魅力和突出的演說風格,大量運用市井語言和粗話的方式贏得了委內瑞拉工人階級和大量的低收入人口的支持。1998年5月,查維茲的民調已經上升至30%,到了8月又竄升至39%。查維茲最終在12月6日的選舉中以56%的得票率獲勝,當選左派委內瑞拉總統。[8][20]

總統:1999年-2013年

第一個任期:1999-2001年

 
宣誓就職委內瑞拉總統的查維茲,1999年

查維茲在1999年2月2日就職總統後,便展開了廣泛的社會制度轉變,查維茲把原本舊政府所採納的自由市場經濟和新自由主義原則,迅速的轉變為準社會主義的收入重新分配和社會福利計畫。查維茲也完全顛覆了原有的親美外交政策傳統,斷絕原本與美國和歐洲的戰略利益連結,改朝向非主流的外交路線,成為第三世界發展和整合的範例。

查維茲的改革獲得了大量的稱讚,也招致大量的批評。許多委內瑞拉人也對他抱持著反感,尤其是社會的上層和中產階級,他也被揭發進行了許多廣泛的政治壓迫和人權侵犯。查維茲政策所引起的巨大爭議也在2002年醞釀了一場試圖推翻他的短暫政變,和2004年的罷免投票,也有許多陰謀論認為外國勢力企圖經由軍事政變和刺殺、甚至是軍事入侵來推翻查維茲。無論如何,查維茲在現代政治裡依然是具有相當影響力的人物,也是國際上反抗華盛頓共識和美國外交政策的代表人物之一。

1999年經濟危機和推行新憲法

查維茲在1999年2月2日宣誓就職。查維茲在最初幾個月裡主要專注於新的立法和憲法改革,以廢除舊有的政治制度。第二個重點則是即刻分配更多政府資金援助新的社會計畫。

不過,由於當時正值油價的最低點以及暴漲的國際利率,隨之而來的經濟衰退震撼了委內瑞拉,大幅縮減的國庫預算根本無法提供查維茲足夠的資源以兌現選前承諾的大規模反貧窮計畫。因此,查維茲將注意力集中於開銷龐大但卻與社會發展無關的機構:軍隊。查維茲下令所有軍隊部門都必須構思出消除貧窮以及推展城市和社會發展的計畫。平民-軍事合作的方案以「玻利瓦2000計畫」為名開始進行,這個計畫也是受到了1990年代早期古巴領導人菲德爾·卡斯楚所推行的類似計畫影響。玻利瓦2000計畫的範圍包括了道路建築、房屋建設和大規模的疫苗接種。這個計畫在2001年由於部隊軍官被揭露和指控貪污的事件而結束,當中還包括一些之後在2002年4月參與反查維茲的叛變的軍官[21]

查維茲的經濟政策與先前的執政者完全不同,停止繼續私有化委內瑞拉的國有產業——例如社會保障制度、鋁產業股份和石油產業[22]。不過,雖然查維茲希望促進財富的重新分派、加強管制和增加社會開銷,但他也不反對外國對委內瑞拉進行直接投資。與之前幾任總統相同的是,查維茲也試圖吸引國外直接投資,以免經濟陷入資金外流和通貨膨脹的危機。

查維茲也減少了委內瑞拉的石油開採,以獲得更高的石油價格,這至少能在理論上提高石油的收入,以此來提高委內瑞拉嚴重萎縮的外匯存底。他還極力遊說其他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減少石油產量。由於這些干涉石油產業和石油輸出國組織的行動,查維茲被稱呼為「價格騙子」。在他執政之前委內瑞拉與菲利普石油和艾克森美孚所簽訂的60年開採權契約,查維茲也試著重新談判[23]。這些契約使外國石油公司每年得以從委內瑞拉抽取的大量石油中賺進數百億元,但卻只付出1%左右的稅賦給委內瑞拉政府。後來查維茲稱他的目的便是要徹底的國有化委內瑞拉的石油資源。雖然與外國石油公司的重新談判並沒有成功,但查維茲仍專注於改進國內稅賦和查帳制度的效率,尤其是針對主要公司和地主。

烏戈·查維茲的選舉結果
— 1999年新憲法公民投票 —
是否頒布新憲法?
選項 票數 %
同意: 3,301,475 72%
反對: 1,298,105 28%
無投票: 6,041,743 56%

1999年中旬,查維茲原先所承諾的反貧窮法案卻在國會中遭到反對派議員阻撓,查維茲於是宣佈將在1999年7月再進行兩次全國性選舉——距離之前的總統大選只有一個月。

第一場選舉是全國性的公民投票,決定是否要舉行一次全國性的制憲會議,制憲會議將會採用與查維茲政治意識形態相近的框架作為委內瑞拉的新憲法。第二場選舉則是要選出這次制憲會議的代表。制憲的公民投票以72%的同意票通過,而在第二個選舉中查維茲的第五共和運動以及其他聯盟政黨聯合組成的愛國者標竿聯盟贏得了制憲會議中95%(131個議席中的120個)的議席。

1999年8月,制憲會議建立了一個特別的「緊急司法委員會」,這個委員會擁有排除法官而無須與其他政府分支協商的權力——最後超過了190個法官被控貪污而停職。在同一個月裡,制憲會議宣佈「立法緊急情況」,由一個7人組成的委員會來取代一般由國民大會所運作的立法功能,於是立法機構對於查維茲政策的抵抗便立刻癱瘓了,同時制憲會議也禁止國民大會進行任何形式的會議。[24]


制憲會議本身則設計了新的1999年委內瑞拉憲法,由350個條文構成,成為世界上最為冗長的憲法之一。同時也將國家的正式名稱從原本的「委內瑞拉共和國」改為「委內瑞拉玻利瓦共和國」。新憲法將總統的任期從5年提昇至6年,並將原本的任期限制從一屆提升至兩屆,並且設立了罷免總統的全國公民投票制度——也就是委內瑞拉的人民能夠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提前撤換總統。這樣的公民投票必須有一定數量的連署才能發起。新憲法也給予總統解散國民大會的權力,使總統的權力大為增加。新憲法將原本兩院制的國會轉變為一院制的立法機構,新立法機構的權力則大不如前。新憲法條款創立了一個新的職位——公共辯護人,公共辯護人擁有監督總統、國會、和憲法的行動的權力,查維茲稱公共辯護人是新政府裡的「道德部門」,以捍衛公共和道德利益為職責。最後,委內瑞拉的司法制度被改革了,在新的憲法下,法官必須通過公民的檢驗才能就職,而不是像以前一般只需國會的任命。

新的憲法條文經由1999年12月的全國選舉通過了,制憲會議也因此完全依照著查維茲的意願架構了一套新憲法。查維茲主張,為了成功和廣泛的推行他所計畫的社會正義政策,這樣的改變是絕對必要的。他計畫要徹底改變委內瑞拉的政府和政治架構,並且依照1998年競選時的承諾,要開放更多委內瑞拉的政治環境給獨立政黨和第三政黨。在這個過程中,查維茲對反對黨民主行動黨英語Democratic Action (Venezuela)和基督教社會黨施加致命打擊。

1999年12月15日,連續數週的大雨造成了遍及全州的山崩,奪走至少30,000人的生命。批評者宣稱查維茲因為專注於公民投票和政府的改革,而忽略了民防組織提出的淹水氾濫的緊急報告。政府則否認這些批評[25],查維茲親抵災區領導救災行動[26]。2000年又發生了一次山崩,但已減低至只有3人死亡了。[27]

2000年:重新選舉
烏戈·查維茲的選舉結果
— 2000年總統選舉 —
來源:CNE 數據
候選人 票數 %
烏戈·查維茲: 3,757,773 60%
法蘭西斯科·阿里亞斯: 2,359,459 38%
有效票數: 6,288,578
無投票: 5,120,464 44%
— 2000年公會改革公民投票 —
是否由國家監管工會進行內部選舉?
選項 票數 %
同意: 1,632,750 62%
反對: 719,771 27%
無投票: 8,569,691 76%

新的一院制國會在2000年7月30日進行選舉,在同一場選舉中,查維茲也支持重新進行總統選舉。查維茲的聯盟一舉獲得了國會裡三分之二的議席,而查維茲則在總統選舉中獲得60%的選票。國際性的卡特中心監視這次選舉,他們的報告認為由於選舉缺乏透明度、選舉委員會的偏袒態度、和查維茲政府施加的壓力,國會選舉是違反憲法的,但他們的報告並沒有改變選舉委員會公佈的結果[28]不過,他們認為總統重新選舉的部分是合法的。[29]

稍後,在2000年12月3日,地方的選舉和公民投票也舉行了。公民投票決定是否同意由查維茲提出的一個法案——強制所有委內瑞拉的工會舉行由國家監督的選舉。這個公民投票被國際的工會組織廣泛譴責,包括國際勞工組織在內都批評這是政府對工會內部的過度干涉,這些組織還揚言要對委內瑞拉進行國際制裁[30]

在2000年5月和7月的選舉後,查維茲提出了「授權法案」,並由國會通過。這個法案將授權查維茲以法令治理委內瑞拉一年。在2001年11月,也就是授權法案過期前一個月,查維茲一口氣頒布了49項法案。這些法案包括了碳氫化合物法和土地法,委內瑞拉商會聯盟(Fedecámaras)和委內瑞拉勞工聯盟(委內瑞拉工人聯合會,簡稱CTV)則極力反對這些新法案,並準備在2001年12月10日舉行一次產業總罷工[31],希望總統能重新考慮這些法案,並且針對這些法案進行公開辯論[32]。不過,罷工行動最終並沒有成功影響查維茲的決定或政策[33]

當查維茲執政的第三年結束時,查維茲的主要政策(土地改革)已經成功打擊了委內瑞拉的地主。其他改革據稱也改進了社會福利,降低了嬰兒病死率。並且已經粗略地架構了一個由政府出資的免費健康保障制度,以及最高可達大學教育階段的免費教育制度[23]。到了2001年12月,隨著查維茲資本控制政策的開展,委內瑞拉的通貨膨脹率已從原本的40%下降至12%,而經濟發展速度則穩定維持在4%左右。查維茲的政策據稱也增加了高達一百萬的小學的入學新生人數[23]

2001-2007年:第二個任期

2002年:反對派發動的軍事政變未遂和工會的罷工

2002年4月9日,委內瑞拉勞工聯盟的領導人卡洛斯·奧爾特加(Carlos Ortega)展開一次為期兩天的總罷工。4月11日,大約500,000人參與了抗議活動,遊行隊伍聚集至委內瑞拉國有的委內瑞拉石油公司(Petróleos de Venezuela SA, PDVSA)總部,以抗議最近遭開除的人員。接下來罷工隊伍計畫前往總統官邸,當時總統官邸週遭則有另一波擁護查維茲的遊行隊伍。查維茲政府以公共宣傳為名強行徵用媒體的廣播時間,在午後進行了數次廣播,要求抗議者返回家中,並且播放冗長的演講錄音,企圖掩蓋接下來暴力衝突的新聞。兩隊遊行隊伍的衝突迅速爆發,槍戰和暴力行為不斷出現,加拉加斯的都市警察隊(由反對黨市長所管轄)、委內瑞拉的國家警衛隊(由查維茲指揮)和雙方的狙擊手都集中在衝突爆發的地點。

緊接著,委內瑞拉軍隊最高司令官盧卡斯·林孔·羅梅羅(Lucas Rincón Romero)在廣播上宣布查維茲已經簽下總統辭職書。同時查維茲則被帶至拉奧奇拉島的軍事基地監禁,軍隊將領們宣佈由委內瑞拉商會聯盟的主席佩德羅·卡爾莫納(Pedro Carmona)擔任臨時總統。卡爾莫納頒布的第一個命令是撤銷所有由查維茲主導的社會和經濟政策,包括放鬆查維茲設立的信用管制,取消石油價格的控制,提高石油生產至查維茲執政前的水準。卡爾莫納也下令解散委內瑞拉的國民大會和司法機構,同時將國名改回委內瑞拉共和國。卡爾莫納的法案造成查維茲的擁護者在整個加拉加斯展開暴動和洗劫。忠心於查維茲的部隊則展開反政變攻擊,這些士兵進攻並收復了總統官邸,並且救回了遭俘虜的查維茲。短命的政變政府於是垮台,查維茲在2002年4月13日星期六的晚上重新復位,在整個事件結束後,盧卡斯·林孔被重新任命為最高司令官,並在2003年成為了內政部長[34]。後來反對派主張,由於盧卡斯·林孔依然站在總統那一邊,因此整場事件並非一場政變,只不過是查維茲被迫辭職後的權力真空罷了。

 
查維茲在前往巴西世界社會論壇大會的途中向支持者們揮手致意。2003年1月26日。

查維茲重新執政後,他立即下令針對政變展開調查,而委內瑞拉官方報告則與查維茲所推測的答案一致——政變是由美國所發起的[35]。2002年4月16日,查維茲宣稱政變當天曾有一架持美國註冊號碼的飛機降落並停留在拉奧奇拉島的空軍基地——也就是查維茲被拘禁的地方。5月14日,查維茲宣稱他已經握有美國軍事介入4月政變的證據。他宣稱政變時委內瑞拉的雷達顯示出美國的海軍艦艇和軍機在委內瑞拉週遭出現。《衛報》也刊出了一篇由左翼評論家和海軍分析家韋恩·馬德森撰寫的評論文章,主張美國海軍曾介入政變[36]。美國民主黨參議員克里斯托弗·多德要求對此進行調查[37][38],調查結果則認為「美國官方採取了適當的行動,美國與在委內瑞拉發生的4月政變無關」,不過他們並沒有提供和海軍有關的證據[39][40]

查維茲也宣稱,在軍事政變結束後,美國依然企圖要推翻他。在2002年10月6日,他宣稱他拆穿了一次新的政變計畫,並且在2002年10月20日,他宣稱他差點在前往歐洲訪問的旅程中遭到暗殺[23]。在同一時期,一名美國駐委內瑞拉的大使曾秘密警告查維茲兩次可能的刺殺計畫[41]

重掌權力後,查維茲立刻開始穩固軍隊對他的支持度。首先,查維茲開除了6個將軍,並且徹底清洗了委內瑞拉軍隊的上層指揮階級,以擁護查維茲的人員替代之,查維茲也試著鞏固他在軍隊普通士兵之間的支持度。他展開了支援軍隊老兵的僱用和補貼計畫,也發布了新的平民—軍事合作發展計畫。

不過距離政變僅僅數個月後,查維茲政權又面臨新一波危機。為了替社會計劃籌措更多資金,同時也是為了報復政變事件,查維茲在2002年底試圖徹底控制委內瑞拉石油公司和其收益,對此委內瑞拉石油公司的勞工在2002年12月2日發起了一次罷工,這次罷工由工會聯盟、產業鉅子、和石油勞工主導,試圖停止委內瑞拉石油公司的運作,藉由切斷極重要的政府石油收入來逼迫查維茲退位。結果導致委內瑞拉的石油和石油副產品的輸出完全停頓,碳氫化合物的缺乏很快遍及了整個委內瑞拉,加油站前大排長龍。使得委內瑞拉面臨必須進口石油的窘境。查維茲對此則開除了委內瑞拉石油公司的反查維茲高階幹部並開除了18,000名的勞工,查維茲宣稱這些人在石油的收益管理上進行貪污和造假,而遭查維茲開除的反對者則宣稱他只不過是出自個人政治動機罷了。稍後,反查維茲的激進份子還宣稱查維茲授權建立黑名單以阻止員工參與罷工。在經過激烈爭論後,委內瑞拉的法庭最終判定開除這些員工是違法的,並下令立刻歸還他們原有的職位。

儘管總統任期只有12年(2個6年任期),查維茲時常暗示他將會掌權25年[42],但他對此則加以否認[43]。不過,查維茲最近曾提議修改憲法允許第三屆總統任期[44]。在2002年11月接受訪問談到有關罷免總統的公民投票時,查維茲曾稱「就算我們假定公民投票進行並且獲得90%的罷免票,我也不會離職。想都別想,我是不會離職的。」[45]後來當罷免投票失敗時,他則放低身段稱「如果反對派贏了,那我真的會離職。」[46]

2003-2004年:罷免投票

在2003年至2004年查維茲進行了一連串的社會和經濟計畫,以維持人民的支持。在2003年7月他展開了「魯賓遜計畫」(Misión Robinson),以提供免費閱讀、書寫、和算數課程給超過150萬委內瑞拉的成年人文盲(在查維茲1999年執政之前)為目標。在2003年10月12日查維茲又發起了「瓜依凱布洛計畫」(Misión Guaicaipuro),計畫保護委納瑞拉原住民族群的生計、信仰、土地、文化、和其他權利。在2003年底,查維茲展開了「蘇克雷計畫」(Misión Sucre),以提供200萬名沒有完成基本教育的委內瑞拉成年人免費的高等教育為目標。在2003年11月查維茲展開「里巴斯計劃」(Misión Ribas),計畫提供改善的教育和文憑給五百萬名委內瑞拉的高中退學生。在魯賓遜計畫展開後一週年的紀念典禮上,查維茲向50,000名接受識字教育完畢的委內瑞拉民眾演講道:「在一年內,我們已經使1,250,000名委內瑞拉人畢業了。」不過,查維茲仍然遭遇一些不小的挫折,尤其是通貨膨脹率在2002年飆升至31%,並且在2002年依然維持27%左右,使得貧窮人口生活更為艱難。

在2004年5月9日,126名哥倫比亞人在襲擊一座接近加拉加斯的農場時被捕獲,查維茲立即指控他們是由外國支援的準軍事部隊,意圖以暴力推翻他的政權[47]。該事件進一步激化了委內瑞拉社會裡擁護和反對查維茲的陣營的對立。查維茲還宣稱在2004年也有一場密謀推翻他的政變,這起政變的真假直到今天仍然沒有定論[47]。在2005年10月,27名被控的哥倫比亞人被判有罪,其餘的人則被釋放並驅逐出境[48]

烏戈·查維茲的選舉結果
— 2004年罷免公投 —
是否罷免總統烏戈·查維茲?
選項 票數 %
反對: 5,800,629 59%
贊成: 3,989,008 41%
無投票: 4,222,269 30%

2003年年初和中旬,一個名為「請加入」(Súmate)的公民投票權利組織開始募集發動罷免總統的公投選舉所需的數百萬份簽名,到了2003年8月已經募集大約320萬份簽名,但由擁護查維茲者佔多數的選舉委員會則拒絕接受這些簽名,因為憲法規定必須在總統任期的一半(也就是三年)過後才能發起罷免,而這些簽名在查維茲尚未任職滿三年前便已開始收集[49]。反對派和國際間的新聞報導查維茲開始處罰那些參與連署的人,而查維茲的擁護者則宣稱許多勞工曾在工作場所被其雇主強迫提供簽名。在2003年11月,反對派又重新收集了一次連署,在短短4天內收集了高達360萬份簽名。這時有傳聞指稱查維茲曾使用欺騙手段愚弄簽署的收集者,於是全國各地都發生了暴動。

2000年設立了罷免總統的全國公民投票制度——也就是委內瑞拉的人民能夠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提前撤換總統。這樣的公民投票必須有一定數量的連署才能發起。憲法的條款要求必須收集20%選民的簽名才能發起罷免公投。除此之外,簽署人的國民身分證號碼也並沒有被保密住。反對派還指控查維茲政府藉由給予非法移民和難民們公民權來提升連署的門檻,選民註冊人數在公民投票前提升了200萬人,使得發起罷免公投所需的門檻大幅提升了20%。[50]

許多報導也指稱查維茲政府對公開郵寄連署簽名的人施加懲罰,政府部門包括國有的委內瑞拉石油公司、加拉加斯地鐵、和由查維茲擁護者控制的公共醫院都被指控曾隨意開除參與簽署的員工。最後,反對派的領導人向國家選舉委員會遞交2,436,830份有效的簽署後,選舉委員會在2004年6月8日宣布召開罷免公投。查維茲和其政治聯盟也開始動員選民投下「否」的選項。

罷免投票勝利後,意氣風發的查維茲宣稱他在對抗貧窮之外,也將會展開對帝國主義的鬥爭。雖證將會展開與反對派的對話,但查維茲政府不久後就開始報復Súmate的發起人,控訴他們叛國和與外國勢力通敵,指控他們經由全國民主基金會收受美國國務院的資金。[51][52][53]

2004-2007年:專注於外交關係
 
在2004年於委內瑞拉舉行的聯合記者會閉幕時,查維茲擁抱阿根廷總統內斯托爾·基什內爾
 
2006年,查維茲會見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主要領導人艾倫·伍茲

由於公民投票的勝利,查維茲的首要目標——基本的社會和經濟改革以及財富的重新分配都加快進行了。查維茲再次將「玻利瓦任務」的發展和實踐放在他政治行程的最前線。全球油價的飆漲使委內瑞拉賺進了數十億額外的外匯存底,經濟成長率相當顯著,在2004年到達了2位數字,在2005年也維持9.3%。

許多新的政策都是在2004年之後實行的。在2005年3月,查維茲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的媒體管制法案,判定媒體毀謗和造謠公共官員是非法的行為;對查維茲和其他官員進行人格詆毀將可能招致最長40個月的刑期。當查維茲被問到是否會真的因為遭毀謗而拘禁媒體人物40個月時,查維茲評論道:「我不在意他們(私營媒體)如何稱呼我……如同堂吉訶德說的『如果有狗在叫,是因為人們都在工作』」[54]。查維茲也藉著頒布更多的新法案來擴展土地重新分配和社會福利的計畫,包括了「返回農村計畫」(Mission Vuelta al Campo)、「全國健康計畫」(Mission Barrio Adentro),兩個計畫都在2005年6月展開,並且以建構、支援、革新第二位(整合診斷中心)和第三位(醫院)的公共健保制度為目標,以及「米蘭達計畫」(Mission Miranda),建構了全國性的民兵制度。在同一時期,委內瑞拉的醫生展開了罷工,以抗議新的政策淘汰了他們原先工作的機構,而改以古巴的醫生取而代之。

查維茲在2004年和2005年開始專注於委內瑞拉的外交關係上,經由新的雙邊和多邊的協議,包括了人道支援和建設計劃。查維茲的努力獲得了各種程度的勝利,許多其他國家的領導人,爭取到包括阿根廷內斯托爾·基什內爾中國胡錦濤古巴菲德爾·卡斯楚伊朗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的友誼。在2005年3月4日,查維茲宣稱由美國支持的美洲自由貿易區(FTAA)已經「死了」。查維茲宣稱新自由主義的發展架構是無法套用至拉丁美洲國家的,因此反面的、反資本主義的架構才能增加委內瑞拉、阿根廷、和巴西等國家之間的貿易和外交關係。查維茲也宣稱他希望建立一個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類似,但屬於拉丁美洲的軍事合作架構。

在2004年和2005年,查維茲也試圖讓委內瑞拉軍隊減少在武器來源和軍事方面與美國的連結。查維茲統治下的委內瑞拉逐漸改向不同的武器產出國購買軍火,例如巴西、俄羅斯、中國、和西班牙。這些軍火的買賣使委內瑞拉與美國逐漸產生摩擦,因此查維茲直接結束了兩國的軍事合作關係。他也要求現役的美國軍人離開委內瑞拉。除此之外,在2005年查維茲在米蘭達計畫中宣布創建一支大型的「後備軍人部隊」,包含了由150萬名委內瑞拉公民組成的民兵部隊——作為抵擋外國介入和入侵的手段[55]。在2005年10月,查維茲驅逐了一個名為「新部落使命團」(New Tribes Mission)的基督教傳教組織,指控他們是「帝國主義的滲透者」並且藏匿中央情報局的人員[56]。同一時期,他授予了亞馬遜族原住民所居住的6,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可割讓的頭銜,使這些土地無法以西方形式的所有權頭銜做買賣。查維茲以這些改變來證明他的革命也是捍衛原住民權利的革命。

在這個時期,查維茲更專注於非主流的經濟發展和國際貿易模型,許多計畫都雄心勃勃的採取了以整個半球為範圍的國際協議形式。例如在2005年8月20日,查維茲在古巴派遣前來的醫學院交換學生的畢業典禮上,演講稱他將會建立與古巴類似的醫學院,提供免費的醫療訓練——將花費$200億至$300億的經費——以訓練超過100,000名醫師,這些醫生將依據承諾前往貧窮的南半球國家提供醫療服務。他宣稱這個計畫將會繼續進行十年,而新的學校將會包含超過30,000個新地點,以提供來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國家的貧窮學生免費的醫學教育。[57]

查維茲也運用國際舞台上的大量機會來對比他的計畫和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兩者產生的結果,最值得注意的,他在2005年聯合國的世界高峰會上指責由新自由主義推行的方針,例如資本流動的自由化、移除貿易障礙、和私營化等等是造成開發中國家貧窮的原因。查維茲也警告世界能源危機的逼近,尤其是碳氫化合物的耗盡(根基於哈伯特頂點理論上),他主張道:「我們正面臨史無前例的能源危機……石油已經要開始耗盡了。」[58]同時,在2005年11月7日,查維茲在阿根廷舉行的美洲國家首腦會議中提及美洲自由貿易區的失敗時,宣稱「今天最大的輸家就是喬治·沃克·布什」,查維茲也把握機會宣傳他所創立的非主流貿易模式——名為美洲玻利瓦另類選擇(ALBA—Alternativa Bolivariana para América),由委內瑞拉和古巴合作在2004年12月14日展開[59]

2006年12月3日,查維茲以63%的得票率再次當選總統,成功連任。

第三個任期:2007年至2013年

2007年1月10日,查維茲宣誓就任委內瑞拉總統,第三個任期並發表了演講。他的新內閣中邀請了來自共產黨大衛·維拉斯克斯荷西·拉蒙·利維羅分別去擔任「民眾政權的參與和社會發展部」和勞工部的事務,查維茲向其新任勞工部長說自己是托洛斯基主義[60]

2007年1月26日,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訪問委內瑞拉,商討減少原油生產來解決市場上的原油供應過剩。兩人表示斥資數十億美元,幫助一些國家擺脫美國的控制,兩國政府還簽署了如旅遊、教育和礦產等領域展開合作的11項協議。[61]

查維茲在2007年3月25日的電視講話時更表示會實行「集體所有制」,將大型農場收歸國有及重新分配閒置土地給窮人[62],並在3月30日實行「集體所有制」。[63]在3月30日,他表示在2007年內建立132個社會主義培訓中心。[64]他在4月24日下令該國所有企業職工每周至少上4小時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將該規定還將向軍隊和學校推廣。[65]。在4月29日,委內瑞拉社會主義統一黨進行黨員登記,舊有的第五共和國運動及一些其他政黨被合為該黨,該黨成為了委內瑞拉最大的左翼政黨,查維茲指出玻利瓦革命必須擁有廣泛的政治基礎,認為一個強大的左翼政黨將是取得玻利瓦社會主義革命成功的重要的政治保證。[66]

查維茲在4月30日的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的群眾集會中表示委內瑞拉政府決定最低工資升至286美元,其20%的增幅超過2年的通膨指數。在公共部門工作的人員還享受209美元的「菜籃子」補貼,成為拉美國家中最低工資最高的國家。[67]2007年5月1日,委內瑞拉提前還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30億美元債務,查維茲宣佈委內瑞拉退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並要求它們歸還原先委內瑞拉繳納的成員國會費。查維茲在5月14日說,將把由多國公司管理的18個海上石油鑽探平台收歸國有。

2007年5月21日,委內瑞拉國會財政委員會的一份文件顯示,文化部將撥給格洛弗178萬美元,用於影片的劇本創作和實地拍攝。查維斯在2006年曾參觀電影製片廠時指責好萊塢在電影中詆毀南美人的形象[68]。在5月28日,查維斯下令關閉有超過五十年歷史的加拉加斯廣播電視台(RCTV),支持社區另類媒體,由新的公營廣播頻道取代RCTV,引起了委內瑞拉國內外的批評及關注。[69]同日,委內瑞拉新聞和通信部長威廉·拉臘在首都加拉加斯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提起訴訟,理由是CNN把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與蓋達組織首腦賓·拉登並列屏幕上。除針對美國電視台,委內瑞拉政府已向國內的環球電視台提出指控,理由是煽動刺殺查維茲。[70]

2007年5月24日,查維茲在首都加拉加斯向當地大學生演講時表示高等學校的入學考試制度已經陳舊,認為它導致部分年青學生喪失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並取消高等學校入學考試制度,同時還將取消學生在高等學校學習期間的考試制度。[71]

2007年6月1日,委內瑞拉和越南簽署9項能源、科技和政治性質的法律文件,以加強兩國之間的友好合作關係。查維茲和農德孟簽署了一項聯合聲明,以表明雙方對共同有興趣的不同的國際問題和地區問題的看法,以及對雙邊關係的最新進展情況的看法。他宣布越南將與俄羅斯白俄羅斯中國一起在委內瑞拉奧利諾科石油帶胡寧第二區塊的開發,越南將出口石油,有巨大的潛力,特別是外海的石油[72]。查維茲在6月6日發表演講,盛讚自己的朋友普丁「堅決反擊美國帝國主義」,感謝普丁在2002年政變時幫助他穩固政權,宣布自己準備於近期訪問「戰略盟國」俄羅斯,屆時可能提出對俄石油公司極為有利的合作建議,同時增加採購俄羅斯武器。他隨後披露了一個完全不為人知的內幕,感謝普丁在2002年委內瑞拉政變期間對他的積極幫助,當時反對派曾經迫使查維茲連續數日失去控制國家的權力,但他沒有公布普丁幫助他穩定政權的細節。[73]6月12日,查維茲前往古巴,與古巴領導人菲德爾·卡斯楚進行了長達6小時的會晤,就兩國共同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另外,當地時間9日,查維茲接受了美國媒體的專訪,透露了他和卡斯楚此前多次會談的一些內幕,並宣稱古巴比美國更民主[74]。他在採訪時強調,委內瑞拉在進行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沒有複製古巴的模式。他同時指出,美國無時無刻不在計劃著入侵委內瑞拉和古巴。[75]

2007年6月12日,查維茲號召全國人民,把那些不用的冰箱搬到中央廣場去,把自己多餘的卡車、鍋送給窮人。他承諾捐獻25萬美元,並敦促委內瑞拉人民效仿他的做法。[76]6月19日,查維茲在蘇利亞州出席一座熱電廠的開工儀式時宣布政府將建立200多個「社會主義的工廠」,這是「國家玻利瓦革命發展計劃」的組成部分。查維茲還說在剩下的時間裡將在戰略性的部門如食品、建築、服裝、化學產品、汽車零件、計算機等領域建立「社會主義的工廠」。這些企業將「加強我們的獨立和主權,將把滿足所有人的基本需要放在優先的位置」。[77]

2007年6月24日,查維茲向軍隊的戰發出了新的號召。他稱,華盛頓政府正以心理戰和經濟戰為武器,向委內瑞拉發動非常規戰,試圖顛覆其政府,並且號召委內瑞拉軍隊必須每天都思考並隨時準備打一場抵抗戰。同日,查維茲宣布將給軍隊漲30%的工資,以推動軍隊的職業化,首先受益的將是第一線的戰鬥部隊。在6月21日,他還確認了一項從俄羅斯購買一支潛艇艦隊新的武器購買計劃,保護該國50萬平方公里的加勒比海領土。[78]6月29日,查維茲對俄羅斯進行為期三天的正式訪問。他於6月28日在莫斯科外國文學圖書館大樓參加拉美文化中心開放儀式時號召與會者學習「有關馬克思列寧預言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著作,戰勝美國帝國主義」。查維茲在講話中指出美國計劃在歐洲部署飛彈防禦系統是明顯針對俄羅斯,並說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希企圖剝奪自由的伊朗國家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更是不能容忍。[79]

2012年10月8日,烏戈·查維茲在2012年委內瑞拉總統選舉中擊敗反對黨候選人恩里克·卡普利萊斯·拉東斯基,第四次當選委內瑞拉總統。[80]

執政影響

國內政策

 
委內瑞拉國內查維茲元素的帽子、玩偶等。

查維茲是1997年成立的委內瑞拉第五共和國運動政黨的創始領導人,2007年該黨與其他數個政黨合併成立委內瑞拉社會主義統一黨,查維茲擔任領導人直至去世。查維茲提倡玻利瓦革命,對於民主社會主義托洛斯基主義的理想[81],並反帝國主義。除此之外,他曾嚴厲批評新自由主義全球化自由放任式資本主義以及美國的外交政策。[82]

查維茲的國內政策以「玻利瓦任務」為根基,玻利瓦任務是一系列的政治活動,以徹底改變委內瑞拉的經濟和文化情況為目標。玻利瓦任務授權政府展開大規模的反貧窮計畫[83][84],建構數以千計的免費醫療診所來照顧窮人[85],和針對委內瑞拉成人文盲的教育計畫——據稱成果使超過一百萬人識字[86][87],以及法定的食物[88]和住宅補貼[89]。從1998年至2005年,嬰兒死亡率已經顯著的下降[90][91]

查維茲的改革在委內瑞拉國內和國外都引起爭議,獲得許多稱讚與批評。許多人認為查維茲拯救了貧窮人口,但認為他越來越偏向獨裁,而且誤導了經濟發展。一些外國政府則視查維茲為全球石油價格和地區性穩定的威脅。美國政府聲稱查維茲對拉美地區民主化的進程造成了威脅,[92]但一些國家則相對查維茲的理想表示同情,[93]另外一些國家則相當歡迎他的雙邊貿易以及相互的援助協議。查維茲的支持者稱這整起任務是由公民和勞工們所管理監督的[94][95],任務也沒收了許多被指控為已無人使用的土地和工廠,改授予之前沒有土地的窮人和原住民社區[96]

2006年3月,社區會議法被批准了,藉由這項法案,社區共同體能夠自行組織社區會議,政府會承認這些會議的合法效力,會議也能夠取得聯邦的資金和土地以用於社區計畫。省略了由地區和國家政府管制可能造成的腐敗和貪污[97]

查維茲第一次當選時的政見便是反貪污和重新分配財富給予窮人,但批評者認為他的政策都是最容易產生貪污和犯罪的部份。他們也指出在警察和軍事部隊裡存在著廣泛的貪污現象,並指責查維茲的政策造成首都加拉加斯的謀殺及犯罪案件比率居高不下。除此之外,批評者指責查維茲建立的「玻利瓦小組」武裝部隊濫用暴力,並指責查維茲的公民後備軍人政策只是想要脅迫國內的反對派並壓制內部的衝突罷了。國際特赦組織的報告認為委內瑞拉仍缺乏一個獨立和公正的司法機構[98],美國國務院則認為委內瑞拉的執政和法律權力過度集中而沒有經過任何制衡[99]。同時,批評者認為查維茲政府不願意利用私營部份功能的結果導致了公共建設的失敗和住房建築的赤字。

查維茲在2007年3月30日表示在2007年內建立132個社會主義培訓中心。在4月24日下令該國所有企業職工每周至少上4小時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將該規定還將向軍隊和學校推廣。在4月29日,委內瑞拉統一社會主義黨進行黨員登記,舊有的第五共和國運動及一些其他政黨被合為該黨,該黨成為了委內瑞拉最大的左翼政黨。查維茲的批評者認為查維茲政府的政治舉動是強化意識形態

勞工政策

查維茲與國內最大的工會聯盟委內瑞拉勞工聯盟(Confederación de Trabajadores de Venezuela, CTV)之間一直關係緊張,委內瑞拉勞工聯盟長期以來都與反對黨民主行動(Acción Democrática)結盟。在2000年12月的地方選舉中,查維茲發起一項公民投票以強制工會內部必須進行由國家監督的選舉,這個動作被國際勞工組織強烈譴責,認為這是查維茲試圖干預工會內部的事務。在公民投票通過後,委內瑞拉勞工聯盟被迫進行內部選舉,選舉結果仍由反查維茲的領導人卡洛斯·奧爾特加(Carlos Ortega)獲勝而得以繼續擔任勞工聯盟的主席,而擁護查維茲的候選人則指責這場選舉是個大騙局。

由於委內瑞拉勞工聯盟的反查維茲立場,查維茲的支持者另外成立了委內瑞拉國家勞工工會(Unión Nacional de Trabajadores),以徹底取代委內瑞拉勞工聯盟為最終目標。幾個支持查維茲的工會都從委內瑞拉勞工聯盟裡退出,改加入國家勞工工會旗下,國家勞工工會的成員數也不斷增長。在2003年,查維茲改派遣國家勞工工會前往周年性的國際勞工組織會議,將委內瑞拉勞工聯盟排除在外。

2005年1月19日,一間名為Venepal的造紙工廠倒閉,勞工們佔據了工廠並重新開始生產以示抗議,但工廠資方揚言要變賣整個工廠的配賣。查維茲於是下令國有化這間工廠,將信用貸款的尺度延伸至勞工身上,並下令委內瑞拉的教育機構向這間工廠購買更多紙張。這些都是查維茲擴大國家干預經濟的一部份。

經濟政策

委內瑞拉是世界上的主要石油輸出國,石油也成為委內瑞拉發展經濟的基礎。查維茲鼓吹石油輸出國組織限制石油出產量以獲取更高油價,使他被冠上「價格騙子」的渾名。在石油輸出國組織2006年6月舉行的會議上,委內瑞拉是唯一一個希望藉由降低石油出產量以提升油價的成員國。在查維茲執政下,委內瑞拉最大的國有石油公司委內瑞拉石油公司減少了25%的石油出產量,因而使委內瑞拉沒有盡用當時的石油產出配額[42]。不過,富比士主張這是因為一些石油產出國出於政治的動機而試圖詆毀委內瑞拉的產業[100]。查維茲試圖擴展委內瑞拉的出口市場版圖,加強與其他開發中國家的合作開發計畫,包括阿根廷古巴中國印度。油價的高漲使委內瑞拉獲得了更多進行社會計劃的資金,但也造成委內瑞拉經濟越來越依賴查維茲政府和石油產業的支撐,私營部份扮演的角色則逐漸萎縮。

查維茲將委內瑞拉石油公司置於能源和石油部門的管轄之下。查維茲也藉由提高共同開採委內瑞拉石油所需的開採權費用來增加更多石油收入。查維茲也試著清盤委內瑞拉石油公司在美國的子公司Citgo名下的財產。能源和石油部門成功的重組了Citgo的利潤結構[101],使得委內瑞拉石油公司的收益大為提升。

在查維茲的執政下,從1999年至2004年,人均GDP下跌了1-2%[102],但由於石油價格的飆漲、石油罷工的結束、和石油消耗的大量增長,最近委內瑞拉的經濟狀況相當茁壯,GDP成長比率在2004年達到18%、2005年10%[103]。許多經濟成長都是直接由最貧窮的人口區塊受益,實際收入在2003年至2005之間據報成長了55%之多[104],不過一些經濟學者認為這種成長只要油價下跌便會隨之停止[50]。從查維茲上任到現在為止,委內瑞拉政府的統計數字指出失業率下降了6.4%[105]而貧窮人口比率則下降了6%[106]世界銀行的報告指出在過去十年委內瑞拉的貧窮人口下降了10%,從40%下降至30%[107]。不過,一些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主張委內瑞拉政府的貧窮報告並沒有與其龐大的石油收入作成比例的計算[103]

委內瑞拉的失業率從2003年20%的最高點——也就是長達2個月的罷工和停工導致全國的石油產業癱瘓時,下降至2006年2月的10%。不過,一些經濟學家認為最近所創造的工作機會並非固定性的,一旦油價下跌,公共預算將無法再付出這些工作的薪水,這些人將再度失業[103]

2007年3月30日實行「集體所有制」,將大型農場收歸國有及重新分配閒置土地給窮人。

2007年5月1日,由於委內瑞拉已經提前還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的30億美元債務,查維茲宣布委內瑞拉退出這兩個組織,並要求它們歸還原先委內瑞拉繳納的成員國會費。

2008年2月,委內瑞拉停止向埃克森美孚供應石油[108]

外交政策

 
查維茲和阿根廷總統內斯托爾·基什內爾一同討論南美洲的能源和貿易整合計畫。他們在2005年11月21日於委內瑞拉開會,公開的以互相團結的姿態來表示對於華盛頓共識的反抗。

查維茲重新調整了委內瑞拉的外交政策,藉由雙邊貿易和互惠協議來促進拉丁美洲的社會和經濟整合,包括他稱之為「石油外交」的策略[109][110]。查維茲專注於在各種跨國機構上促進他所計畫的拉丁美洲整合,與其他拉丁美洲國家發展雙邊貿易關係也是他政策的主要重點,委內瑞拉向巴西購買軍火的比率逐漸增加、與古巴進行技術專家交換石油的協議、由委內瑞拉自費建立輸油管至哥倫比亞以銷售便宜的天然氣[111],並以委內瑞拉的石油換取阿根廷的肉品和乳製品。查維茲稱委內瑞拉擁有「一張有力的石油牌以影響地理政治的舞台…」他宣稱「就是這一張牌使我們能與強大的美國相抗衡」[112][113]。除此之外,查維茲與其他的拉丁美洲國家領導人緊密合作,尤其是在能源的整合方面,以及在美洲國家組織會議上爭取採納反貪污公約的勝利。查維茲也極力爭取加入並參與南美洲的南方共同市場貿易聯盟,以擴展南半球的貿易整合計畫。

國際上,查維茲經常描述他的運動目標是要對抗新殖民主義新自由主義。查維茲不斷譴責美國對於伊拉克海地、和美洲自由貿易區的外交政策。查維茲與前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菲德爾·卡斯楚公開的友善關係也造成美國採取在外交上和經濟上孤立古巴的報復政策[114]。委內瑞拉原本與美國有著緊密的軍事合作關係,查維茲執政後便迅速斷絕了兩國的軍事合作。除此之外,查維茲在石油輸出國組織哄抬油價的行動也使他在美國極為不受歡迎。在2000年,查維茲前往參加為期10天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會議,途中他還與薩達姆·海珊會面,成為在海灣戰爭之後第一位與海珊會面的國家領袖。查維茲反布希的的言論上有時更達到人身攻擊的地步。查維茲曾經稱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什為「白痴」(pendejo)。他也曾對美國國務卿康朵麗莎·賴斯作出人身攻擊,批評她對於拉丁美洲的無知簡直是「徹底的文盲」[115][116][117]。2005年底颶風卡特里娜摧殘了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地區後,查維茲政府是第一個表示願意提供援助的外國政府。但布希政府拒絕了他的援助。

查維茲與一些拉丁美洲國家領導人之間也有爭議存在。在2005年11月10日,當查維茲在加拉加斯向支持者們談起墨西哥總統比森特·福克斯·克薩達時,他說他替墨西哥人感到難過:「墨西哥人讓自己成為了帝國的小狗」,他稱這指的是福克斯在美洲自由貿易區上對於美國貿易利益的支持。除此之外,在2005年11月13日,查維茲在電視談話節目上稱墨西哥總統是「從他的傷口流出血來」並且警告福克斯不要「耍弄」他,除非他想「被叮上」。福克斯在聽聞這些評論後,氣憤的要求委內瑞拉政府盡速道歉,否則將要撤回墨西哥駐委內瑞拉的大使。查維茲對此則毫不考慮的主動撤回委內瑞拉駐墨西哥城的大使,於是福克斯在隔天也撤回了墨西哥駐委內瑞拉的大使[118]。不過,雖然兩國的外交關係一直相當緊繃,但兩國都不曾正式的切斷外交關係。一些墨西哥和委內瑞拉的團體也致力於恢復兩國外交關係的行動。

2001年,秘魯政府懷疑委內瑞拉保護和藏匿了逃亡中的布拉迪密洛·蒙特西諾斯在藤森時期因貪污而遭通緝的一名前情報局署長。蒙特西諾斯在那年的6月被委內瑞拉警方捕獲,並在幾天後被遣返祕魯。蒙特西諾斯還爆料宣稱查維茲企圖透過祕魯總統候選人奧良塔·烏馬拉(Ollanta Humala)來控制整個祕魯[119]

2006年1月至5月之間,當查維茲評論起2006年祕魯總統選舉的候選人時,他公開支持烏馬拉,並稱阿蘭·加西亞·佩雷斯是「小偷」和「騙子」,另一名候選人洛德斯·芙洛雷斯是「寡頭政治的候選人」。查維茲的大量評論使秘魯政府認為他過度干涉祕魯的內部政治事務而違反了國際法,兩國都因此撤回了各自的大使[120][121]。不過,查維茲支持的烏馬拉最後仍敗選了,親美國的加西亞當選。

2006年哥倫比亞的總統選舉也由親美國的阿爾瓦羅·烏里韋·貝萊斯當選[122][123][124]。一名哥倫比亞武裝力量(FARC-EP)的高階政治成員遭綁架而引起了兩國的外交緊張。雖然兩國的外交關係一直相當緊繃,但兩國都不曾正式的切斷外交關係。

查維茲與伊朗政府保持緊密關係,尤其在能源生產、經濟、和產業合作的領域上[125]。他也拜訪了伊朗數次,第一次是在2001年[126],他宣稱到伊朗是為了「替21世紀鋪設和平、正義、穩定、和進步的道路」[125]。前總統穆罕默德·哈塔米曾三次拜訪委內瑞拉,查維茲還授予他「解放者勳章」並稱他為「為世界上的正義奮鬥不懈的戰士」[127]。2006年5月,阿赫瑪迪內賈德總統宣佈伊朗將開發核能後,查維茲對此表示贊成,並否認伊朗有發展核武器的計畫[128]。查維茲對伊朗的緊密關係和核計畫發展的支持使美國政府對此表示關切,康朵麗莎·賴斯對此評論道,由於查維茲與伊朗的關係,使得委內瑞拉已經成為美國眼中「地區性的負面勢力」[129]

查維茲在1999年收到了利比亞領導人穆阿邁爾·格達費的個人邀請,2001年他首次前往利比亞拜訪[130]。在這趟短暫的拜訪中,兩人一同商議了國際的情勢、油價的下跌、和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產油層次[131]。一些委內瑞拉國民大會的議員指責查維茲沒有事先透露前往利比亞的旅程,卻假裝只是前往歐洲和非洲而已[132]。在2004年,格達費在的黎波里授予查維茲「格達費人權獎」[133],查維茲則稱他為「朋友和兄弟」,宣稱兩人「擁有相同的社會觀點」[134]。在2006年,當查維茲第三次前往利比亞時,兩人簽下了一份經濟和文化合作的條約,查維茲稱這是一個反抗「美國霸權」的聯盟[133]。他在利比亞的訪問及談話,一直被美國嚴厲批評[135]。2007年1月26日,伊朗總統阿赫瑪迪內賈德訪問委內瑞拉,相討減少原油生產來解決市場上的原油供應過剩。兩人表示斥資數十億美元,幫助一些國家擺脫美國的控制,兩國政府還簽署瞭如旅遊、教育和礦產等領域展開合作的11項協議。

查維茲曾於1999年10月、2001年5月、2004年12月和2011年8月共四次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於2006年8月、2008年9月和2009年4月共三次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工作訪問。

和媒體的關係

2002年4月的政變之前,委內瑞拉主要的5家私營電視頻道和全國性報紙的股東、經理人、和時事評論者都經常批評查維茲的政策。這些媒體控訴查維茲政府利用幫派勢力來恐嚇他們的記者[136]。查維茲則宣稱這些媒體的股東和工作者所效忠的國家並非委內瑞拉而是美國,並宣稱他們試圖以媒體宣傳來鼓吹新自由主義

在查維茲的總統任期裡,查維茲主持了一個即時談話節目,稱為《你好,總統[137]。這個談話節目固定在每週的星期日早上11:00分於電視台播出。由查維茲針對一些議題發表看法,還會接受現場觀眾和電話「叩應」的即時問答,節目有時還會前往那些經查維茲推行社會福利計畫的地區現場錄影。除此之外,在2005年6月25日,查維茲創立了TeleSUR電視台,一個以泛南美洲立場為主的國際性電視新聞台,採取和半島電視台相同的定位,以挑戰美國的CNN西語頻道和格洛博維英語Globovisión電視台為目標。查維茲發動的媒體戰又進一步升高了美國與委內瑞拉之間的緊繃關係[138]

在2001年的九一一襲擊事件後,隨著美國大舉的反恐作戰準備,拉丁美洲已經無法在國際媒體的覆蓋率上與美國競爭。委內瑞拉的前任貿易和產業部長摩西·納伊姆在2003年初時主張全世界不能再忽略委內瑞拉近年來逐漸惡化的情勢,他主張華盛頓當局將注意力放在委內瑞拉的危機上,而且古巴的菲德爾·卡斯楚對於加拉加斯當局的影響力甚至比喬治·沃克·布什的美國當局還要大,古巴也長期地並且有效地支援了查維茲的政權[139]

玻利瓦主義

查維茲的玻利瓦主義雖然主要是受西蒙·玻利瓦的理念所影響,但也受到了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費得利哥·菲格羅亞(Federico Brito Figueroa)和阿根廷政治學家諾伯托·賽里索爾(Norberto Ceresole)的影響。查維茲年輕時也徹底沉浸於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想,崇仰切·格瓦拉菲德爾·卡斯楚薩爾瓦多·阿連德等人的理念。其他影響了查維茲政治思想的人還包括了西蒙·羅德里格斯(Simón Rodríguez)等人。雖然查維茲本人將其意識形態稱為「玻利瓦主義」,但查維茲在委內瑞拉的支持者和反對者都將其稱為「查維茲主義」,這顯示出民眾們並不認為查維茲的政治哲學是源自於玻利瓦,而是源自於查維茲自己的政治理念。也因此,查維茲的支持者並不會自稱為「玻利瓦主義者」,而是自稱為「查維茲主義者」。

查維茲支持21世紀社會主義,一種強調基層民眾的民主參與的社會主義流派,又稱參與民主,是在他的玻利瓦主義中扮演的角色[140]。由於他的玻利瓦主義是以民眾的支持為根基,查維茲組織了一個稱為「玻利瓦小組」的武裝部隊,他舉出這個例子作為基層參與民主的例子。玻利瓦小組負責的工作包括了鄰近社區的美化、民眾動員、借貸支援給小型商行、並提供基礎的社會福利,但這個小組也因為其獨立性和武裝而遭致一些人的懷疑。

2007年1月10日,查維茲宣誓就任委內瑞拉總統,並發表了演講。查維茲向其新任勞工部長說自己是托洛斯基主義者,承認受其思想影響。

著作

  • 《玻利瓦革命》2004年
  • 《了解委內瑞拉革命:雨果·查維茲與瑪爾塔·哈內克交談》2005年
  • 《我的第一個硬殼生活》2015年

批評

 
一場在加拉加斯舉行的大型反查維茲示威。這場抗議是以宣傳在2004年罷免投票裡投下「同意」票為號召。

查維茲的人格特質在委內瑞拉國內和國外都極具爭議性。批評者宣稱查維茲是一個危險的軍國主義者和獨裁者,批評他危及了委內瑞拉的民主發展。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什[99]描述委內瑞拉的民主狀態已經「瀕臨死亡邊緣」並且「毫無執政權力的制衡和分散」,宣稱查維茲「背叛了委內瑞拉的選民」、「壓制了民主的討論環境」、「反抗外部對於民主政治行動的支援」並且堅定地「攻擊委內瑞拉的民主制度」。

國內政策方面,批評者認為在查維茲任內委內瑞拉的貧窮和失業率依然沒有明顯改善,而且貪污腐敗和犯罪行為較從前的政府大幅上升。[103][141][142][143][144]他們舉出了衰退中的公共建設以及連基本藥物和健康支援都相當缺乏的公共醫院。[103]他們也質疑在玻利瓦任務中管制現金並援助數百萬委內瑞拉貧窮人口的社會計劃,背後的動機究竟為何。一些查維茲的支持者也抱怨查維茲並沒有完全實現競選時所承諾的勞工和土地改革。[145][146][147]

反對者稱查維茲政府在選舉中進行了廣泛的舞弊行為,尤其是在2000年和2006年的選舉,以及最近的憲法公民投票。[148]人權組織如國際特赦組織人權觀察組織也大量記載了查維茲政府違反人權的案例。[149][150][151]美國國務院稱委內瑞拉對於國際反恐的合作行動幾無貢獻而且也相當不感興趣,尤其是在處理鄰國哥倫比亞的恐怖組織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FARC-EP)和民族解放軍(ELN)的態度上,[152]但他們並沒有證據能證明查維茲確實與恐怖主義有所牽連。[153]

一些公共人物曾呼籲對查維茲進行刺殺,最值得注意的是電視節目的福音傳教人Pat Robertson[154],其他曾呼籲刺殺查維茲的還包括委內瑞拉演員奧蘭多·烏達內塔(Orlando Urdaneta)[155]和委內瑞拉前總統卡洛斯·安德烈斯·佩雷斯。[156]2001年至2004年的美國駐委內瑞拉大使Charles Shapiro也曾秘密警告查維茲兩次可能的刺殺計畫。[41]

個人生活

查維茲的第一段婚姻是和一名來自查維茲老家薩巴內塔的貧窮家庭婦女南希·科爾門娜雷斯(Nancy Colmenares,並生下3名小孩:羅莎·維吉尼亞、瑪麗亞·加芙列拉、和烏戈·拉斐爾。查維茲於1992年政變未遂而入獄,兩人因此離婚。查維茲第一次婚姻的期間,他也和一名年輕的歷史學家Herma Marksman保持戀愛關係9年之久[8][157]。查維茲的第二段婚姻是和記者Marisabel Rodríguez,查維茲和她生下了一女羅莎·伊內斯,查維茲也已經有一名孫女加布里埃拉了[158]

查維茲出身於天主教家庭,雖然他也曾和委內瑞拉的天主教神職人員和基督新教教會產生一系列的爭執[56][159]。他通常將他個人的信仰視為私人的事務,但在查維茲的總統任期裡,查維茲逐漸透露他的信仰觀點,宣稱他的信仰、和他對於耶穌個人生命和意識形態的解釋,深切影響了的左翼和進步主義思想[15]

癌症纏身

2011年6月,查維茲在古巴進行了外科手術,切除了一個「棒球大小」的惡性腫瘤。8個月後在身體檢查時,在原處再次發現腫瘤。2012年4月7日,查維茲再赴古巴進行第三輪放射治療癌症。[160][161]6月11日,查維茲在隱瞞了自己癌症病情的情況下,仍然登記成為委內瑞拉總統候選人,10月7日第四次當選總統,但在當選之後,再度前往古巴哈瓦那接受手術。12月10日,再度前往古巴哈瓦那接受手術。2013年1月10日,由於進行了手術,需要時間休養,無法出席總統就職典禮。2月14日,委內瑞拉政府公布了4張總統查維茲的「病床照」,[162]並聲稱「手術後的呼吸道感染已經得到控制」。2月18日,從古巴返回委內瑞拉並在一家軍事醫院繼續接受治療,在軍事醫院渡過餘生。

任內去世及國葬

查維茲於2013年3月5日當地時間下午4時25分去世,享年58歲。副總統尼可拉斯·馬杜洛通過電視宣布了查維茲的死訊,在聲明中他說「查維茲在與病魔搏鬥兩年後去世」,宣稱「我們國家一貫的敵人」是導致查維茲患癌症死亡的幕後黑手,並援引阿拉法特的死亡為佐證。他說「查維茲所患的癌症很可能是美國發動的「科技攻擊」引起的,政府將成立專門科學委員會調查查維茲的病因」[163]。委內瑞拉政府原本計劃將查維茲遺體將做防腐處理,放入水晶棺永久保存。[164]委政府最後放棄了這一計劃,將查維茲遺體葬於加拉加斯軍事博物館內。[165]

參見

註解

  1. ^

參考文獻

文內引用
  1. ^ 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癌症去世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03-09.,亞太日報,2013年3月12日
  2. ^ 安德烈斯·貝約天主教大學"Cuadro de Presidentes Venezolanos". Retrieved Internet Archive, 25 Nov 2004. (西班牙文)
  3. ^ {{cite web|title=魔幻拉美》查維茲的遺產: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革命|publisher =自由時報|url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157473%7Cdate[失效連結] = 2017-08-09
  4. ^ Iconic Venezuelan president Hugo Chavez dies. 英國廣播公司. 2013-03-05 [2013年3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4). (英文)
  5. ^ 5.0 5.1 5.2 Government of Venezuela, Gobierno En Línea (2005). "總統烏戈·拉斐爾·查維茲·弗里亞斯", 政府在線. Accessed 15 June 2006. (西班牙文)
  6. ^ Gott, Richard. (The Guardian, 25 Aug 2005). "Two fingers to Americ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18 Oct 2005.
  7. ^ Schuyler, George W. (2001), "健康和新自由主義:委內瑞拉和古巴",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 Policy Studies Organization.
  8. ^ 8.0 8.1 8.2 Guillermoprieto (2005).
  9. ^ Gott (2005), p.64.
  10. ^ Gott (2005), p.63.
  11. ^ Gott (2005), p.69.
  12. ^ Gott (2005), p. 67. 查維茲這樣講到:"同志們:可惜的是,現在,在首都,我們已經為自己設定的目標尚未實現。這說明在加拉加斯的我們還沒有足夠的力量。無論哪裡,你們的表現都很棒,但現在是反思的時候了;新的機遇再次出現,國家將能夠肯定將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13. ^ Gott (2005), p.67.
  14. ^ O'Keefe, Derrick. (Z Communications, 09 Mar 2005). "Building a Democratic, Humanist Socialism: The Political Challenge of the 21st Centu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11 Nov 2005.
  15. ^ 15.0 15.1 Chávez, Hugo. [Untitled Speech]. Latino Pastoral Action Center. Bronx, New York City. 17 Sep 2005. Downloadable Audio. Retrieved 05 Nov 2005.
  16. ^ Al-Jazeera. 查韦斯主义结束委内瑞拉威权主义陷阱. 2019-01-25 [2024-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31). 
  17. ^ Chavez's constitutional reform; A HARD LOOK AT THE RATIONALE & PROPOSALS, Latin America Weekly Report, January 12, 1999, VENEZUELA; Politics; WR-99-02; Pg. 18
  18. ^ Marcano and Barrera (2005), p.50.
  19. ^ Toro (2004).
  20. ^ McCoy and Trinkunas (Feb 1999).
  21. ^ Text of report by Patrick J. O'Donoghue: "President Hugo Chavez, Copyright 2004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BBC Monitoring Latin America - Political Supplied by BBC Worldwide Monitoring, January 19, 2004.
  22. ^ Ellner, Steve. (North American Congress on Latin America (NACLA), 17 Oct 2005). "Venezuela’s “Demonstration Effect”: Defying Globalization’s Logic"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09 Nov 2005.
  23. ^ 23.0 23.1 23.2 23.3 Center for Cooperative Research. Profile: Hugo Chavez Frias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6-02-12.. Retrieved 08 Nov 2005.
  24. ^ McGirk, Tim. (Time, 27 Dec 1999). "Hugo Chávez Fría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03 Nov 2005.
  25. ^ BBC News. (BBC,1999年12月29日). "Venezuela disaster 'worst this centu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10 Jun 2006.
  26. ^ BBC News. (BBC, 21 Dec 1999). "Analysis: Floods a test for Chavez"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10 Jun 2006.
  27. ^ Kriner, Stephanie. (Red Cross, 2000). "Flooding Returns to Venezuel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10 Jun 2006.
  28. ^ 麥考伊和紐曼(2001), 71至72頁。
  29. ^ 麥考伊和紐曼(2001),10頁。
  30. ^ 麥考伊和紐曼(2001),73頁。
  31. ^ CTV también irá al paro. El Universal. 2001-12-05 [2013-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5) (西班牙語). 
  32. ^ El 10 de diciembre será la huelga. El Universal. 2001-11-20 [2013-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2月23日) (西班牙語). 
  33. ^ No me obliguen a tomar medidas especiales. El Universal. 2001-12-16 [2013-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4) (西班牙語). 
  34. ^ CNN. (CNN, 19 Jan 2003). "委內瑞拉總統在關鍵崗位上任命兩員大將:查維茲誓言掃蕩行業,支持罷工."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ccessed 19 June 2006.
  35. ^ Vulliamy, Ed. (衛報,2002年4月21日). "委內瑞拉政變與布什團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05 Nov 2005.
  36. ^ 「坎貝爾,鄧肯」(衛報, 2006年4月29日). 美國海「幫助委內瑞拉政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21 Jun 2006]
  37. ^ BBC News, (2002年5月11日). 美國調查委內瑞拉政變效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21 Jun 2006.
  38. ^ AP (2002), 委內瑞拉的查維茲說: 美國必須對政變作出解釋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6-06-21.. Retrieved June 9, 2006.
  39. ^ 委內瑞拉加拉加斯,美國大使館。State Dept. Issues Report on U.S. Actions During Venezuelan Coup: (Inspector General finds U.S. officials acted properly during coup).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6-10-06. Accessed 26 May 2006.
  40. ^ U.S. Department of State and Office of Inspector General. A Review of U.S. Policy toward Venezuela, November 2001 - April 2002.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3-04-23. Accessed 26 May 2006.
  41. ^ 41.0 41.1 Márquez Humberto. (IPS 2006年3月9日) "聲明指出,查維茲可能確實成為某人的刺殺目標".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6-07-13. Accessed 21 Jun 2006.
  42. ^ 42.0 42.1 The Economist, (2006年6月8日), "委內瑞拉的外交政策:傷痕累累卻決不妥協,"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 Economist, Accessed 20 June 2006.
  43. ^ Holland, Alex. (Venezuela Analysis 2006年2月21日). 查維茲威脅將反對第三個任期公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21 Jun 2006. 查維茲認為委內瑞拉重建工作非常繁重,無法在5年內完成。查維茲說,這個項目直到2021年才會完成。查維茲還表示,他將在2021年從政壇退休。這已經讓許多人得出這樣的結論:查維茲希望總統直到2021年。但查維茲否認了這一說法
  44. ^ Holland, Alex. (Venezuela Analysis 21 Feb 2006). 查維茲威脅將反對第三個任期公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21 Jun 2006. 「我可能會簽署一項法令,要求公民投票 - 你是否同意查維茲應該繼續2013年他的第三個任期?」
  45. ^ Official transcript 'Aló Presidente' N°128, 2002年11月24日.
  46. ^ BBC (2004), 查維茲將接受公投結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9 Jun 2006
  47. ^ 47.0 47.1 Colombian 'plotters' face charges. BBC News. 2004-06-25 [2006-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5). 
  48. ^ El Pais. (El Pais, 2004). "被判刑的三名士兵和27名哥倫比亞人"[失效連結]. Retrieved 01 Nov 2005. (西班牙文)
  49. ^ BBC News. (BBC News, 12 Sep 2003). "查維茲投票請願書被拒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10 Nov 2005.
  50. ^ 50.0 50.1 Bronstein, H. (June 14, 2006), "Colombians in Venezuela thank Chavez for new lif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Washington Post, Accessed 22 June 2006.
  51. ^ Human Rights Watch.委內瑞拉:法院命令審判的民間組織領導人.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ccessed 8 June 2006.
  52. ^ 世界民主運動. 民主人士人委內瑞拉受到威脅.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6-03-30. (2004年7月16日) Accessed 8 June 2006.
  53. ^ 委內瑞拉,美國大使館(2005年7月8日). "Súmate Trial Decision".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03-10. Accessed 18 June 2006.
  54. ^ BBC Talking Point. (23 Oct 2005). "英國廣播公司的記者羅賓·勒斯蒂格採訪時烏戈·查維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21 Jun 2006.
  55. ^ Wagner, Sarah. (Venezuela Analysis, 25 Apr 2005). "美國與委內瑞拉的軍事合作無限期中止"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20 Oct 2005.
  56. ^ 56.0 56.1 Alford, Deann. (Christianity Today, 14 Oct 2005). "委內瑞拉驅逐新部落使命團"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09 Nov 2005.
  57. ^ Reed, Gail A. (MEDICC Review). "那裡沒有醫生:一是從拉丁美洲醫學院醫學博士研究生"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6-05-19.. Retrieved 16 Nov 2005.
  58. ^ Campbell, Colin J. (Association of the Study of Peak Oil and Gas, Nov 2005). "通訊第59號:查維茲總統表揚石油峰值"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6-08-10.. Retrieved 16 Nov 2005.
  59. ^ Parma, Alessandro. (Venezuela Analysis, 07 Nov 2005). "Chavez Claims Victory Over Bush in Argentina Summi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09 Nov 2005.
  60. ^ Martin, Jorge. “那怎么了?我也是托洛茨基主义者!”-查维斯宣誓就任委内瑞拉总统. In Defense of Marxism. 2007-01-12 [2023-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3). 
  61. ^ 委內瑞拉和伊朗聯手資助反美國家共同反美 (國際共運網, 2007年1月26日). "委內瑞拉和伊朗聯手資助反美國家共同反美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7年1月26日.
  62. ^ 查維茲稱委內瑞拉計劃實行集體所有制(國際共運網, 2007年3月26日). "查維茲稱委內瑞拉計劃實行集體所有制"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09-27..2007年3月26日.
  63. ^ 查維茲總統推行「集體所有制」(國際共運網, 2007年3月30日). "查維茲總統推行「集體所有制」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09-27.".2007年3月30日.
  64. ^ 委內瑞拉今年將建立132個社會主義培訓中心 (國際共運網, 2007年3月30日). "委內瑞拉今年將建立132個社會主義培訓中心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09-27.".2007年3月30日.
  65. ^ 查維茲下令學習馬克思主義 (國際共運網, 2007年4月27日). "查維茲下令學習馬克思主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7年4月27日.
  66. ^ 委內瑞拉社會主義統一黨開始登記(國際共運網, 2007年4月29日). "委內瑞拉社會主義統一黨開始登記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7年4月29日.
  67. ^ 查維茲宣布提高最低工資20%. "查維茲宣布提高最低工資20%" 國際共運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7年5月2日.
  68. ^ 查維茲稱要投巨資拍攝反帝電影(國際共運網, 2007年5月22日). "查維茲稱要投巨資拍攝反帝電影"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7年5月22日.
  69. ^ 委內瑞拉:查維斯點搞公共廣播?(香港獨立媒體, 2007年6月2日). "委內瑞拉:查維斯點搞公共廣播?"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7年6月2日.
  70. ^ 委內瑞拉以侮辱查維茲為由起訴CNN(國際共運網, 2007年6月1日). "委內瑞拉以侮辱查維茲為由起訴CN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7年6月1日.
  71. ^ 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將廢除高考(國際共運網, 2007年5月25日). "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將廢除高考影"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7年5月25日.
  72. ^ 越共總書記訪問委內瑞拉 兩國簽署9項協議(國際共運網, 2007年6月2日). "越共總書記訪問委內瑞拉 兩國簽署9項協議"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7年6月2日.
  73. ^ 查維茲盛讚普丁稱俄是委內瑞拉的「戰略盟國」(國際共運網, 2007年6月9日). "查維茲盛讚普丁 稱俄是委內瑞拉的「戰略盟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7年6月9日.
  74. ^ 查維茲:卡斯楚認為薩達姆應該戰死(國際共運網, 2007年6月15日). "查維茲:卡斯楚認為薩達姆應該戰死"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7年6月15日.
  75. ^ 查維茲:委內瑞拉沒有抄襲古巴模式(國際共運網, 2007年6月16日). "查維茲:委內瑞拉沒有抄襲古巴模式"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7年6月16日.
  76. ^ 查維茲帶頭捐獻財物資助窮人(國際共運網, 2007年6月16日). "查維茲帶頭捐獻財物資助窮人"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7年6月16日.
  77. ^ 委內瑞拉將建立200多個「社會主義的工廠」(國際共運網, 2007年6月23日). "委內瑞拉將建立200多個「社會主義的工廠」"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7年6月23日.
  78. ^ 查維茲給軍隊大幅漲工資向俄國大量買武器(國際共運網, 2007年6月29日). "查維茲給軍隊大幅漲工資向俄國大量買武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7年6月29日.
  79. ^ 查維茲訪俄 號召"學習馬列著作戰勝美帝國主義"(國際共運網, 2007年6月29日). "查維茲訪俄 號召"學習馬列著作戰勝美帝國主義""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7年6月29日.
  80. ^ 查韦斯第四次当选委内瑞拉总统. [2012-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1). 
  81. ^ Munckton, Stuart. Chavez steps up calls for socialism. 2005-03-13 [2006-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9-13). 
  82. ^ Ellner, 史蒂夫。 "The 'Radical' Thesis on Globalization and the Case of Venezuela's Hugo Chavez" 拉美透視,29卷,No. 6, Globalization and Globalism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Nov., 2002), 88至93頁。Stable UR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83. ^ Niemeyer, p. 36. "世界銀行於2003年10月7日宣稱,拉丁美洲最大的問題是與貧困作鬥爭。 玻利瓦革命似乎是唯一的處理全球正在重視這個問題,並有效地解決貧困的政府計劃。這些方案的融資GDP(0.2%,僅2003年8月花了相當一部分的國家的) ... "
  84. ^ UNICEF. (UNICEF, 2005). "Venezuela’s Barrio Adentro: A Model of Universal Primary Health Care"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6-03-04.. Retrieved 15 Oct 2005. UNICEF, p. 2. "Barrio Adentro ... is part and parcel of the government's longterm poverty-reduction and social inclusion strategy to achieve and surpass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85. ^ Kuiper, Jeroen. (Venezuela Analysis, 28 Jul 2005). Barrio Adentro II: Victim of its Own Succes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18 October 2005. "After spreading primary health care through the Mision Barrio Adentro all over Venezuela in just two years, by constructing thousands of consultorios (doctor's offices) ... "
  86. ^ 尼邁耶, pp. 14-15. "With high levels of illiteracy to be found amongst the population the alphabetisation campaign called 'Mission Robinson' was brought into action. It has already taught more than a million people how to read and write and gained widespread support. Older people participate while youngsters enjoy access to University through a program guaranteeing equal access to Universities. This program is referred to as 'Mission Sucre'."
  87. ^ 卜百賀,羅傑。 (CounterPunch, 2005年11月7日). "布什VS查維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08 Nov 2005.
  88. ^ 尼邁耶, 15頁. "也許最重要的成就是簡稱為「Mercal」的國營超市。那裡提供著提供基本必需品,實惠的價格,在很多情況下比在普通商店便宜30%以上."
  89. ^ Venezuela Analysis, "查維茲對他公共房屋政策的效果感到失望"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政府將就房屋計劃投資28億美元 ... 根據住房和人居部長胡里奧·蒙特斯的報告, 目前, 僅有43000個家庭獲得住房,今年,政府的預定目標是至少120.000家庭擁有住房."
  90. ^ 中央情報局. (中央情報局, 1998). 世界概況1998年:委內瑞拉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18 Oct 2005.
  91.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CIA, 2005). 世界概況2005年:委內瑞拉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18 Oct 2005.
  92. ^ Sign of hope in US-Venezuela ties. BBC News. 2006-12-15 [2006-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4). 
  93. ^ Ofensiva diplomática de Correa. Al Día. 2006-12-28 [2006-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30). (西班牙文)
  94. ^ 阿爾伯特,麥可( Z Communications, 2005年11月6日). "Venezuela's Path"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12 Nov 2005.
  95. ^ 埃爾斯沃思,布萊恩。 (「紐約時報」, 2005年8月3日). "Venezuela tries the worker-managed rou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12 Nov 2005.
  96. ^ Wilpert, Gregory. (Venezuela Analysis, 12 Sep 2005). Venezuela’s Quiet Housing Revolution: Urban Land Refor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18 Oct 2005. " ... the celebration of the handing out of over 10,000 land titles to families living in Venezuela's poorest urban neighborhoods ... As of mid 2005, the National Technical Office has issued over 84,000 titles to 126,000 families, benefiting about 630,000 barrio inhabitants."
  97. ^ Conexion social. (Conexion social, 2006). 社區委員會法[永久失效連結]. Retrieved June 9, 2006.
  98. ^ 大赦國際(2006), "AI Report 2006: Venezuela",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6-12-16. Accessed 22 June 2006.
  99. ^ 99.0 99.1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05年12月1日). "The State of Democracy in Venezuel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ccessed 18 June 2006.
  100. ^ 「牛津分析」. (富比士 2006年6月16日). 委內瑞拉的石油政策存在風險溢價 Retrieved 27 Jun 2006
  101. ^ 拉米雷斯,拉斐爾. (Minister of Energy and Petroleum, 25 May 2005). 委內瑞拉一個國際的,通行的,並且革命的石油政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31 Oct 2005.
  102. ^ Economist (2003年6月). "Country Briefings: Venezuela Factsheet". The Economist. Accessed June 4, 2003.
  103. ^ 103.0 103.1 103.2 103.3 103.4 The Economist (Feb 16, 2006), 委內瑞拉:不可能的任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 Economist, Retrieved 22 June 2006.
  104. ^ Datos, (2006). Perspectivas del Mercado y del Consumidor Perspectivas Venamcham 2006,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6-07-23. 8頁. Retrieved 21 Jun 2006. (西班牙文)
  105. ^ Instituto Nacional de Estadistica.(INE, 2006年4月) Globales de Fuerza de Trabajo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8-02-16.. Retrieved 13 Jun 2006.
  106. ^ Weisbrot, M., Sandoval, L., and Rosnick, D. (2006), "Poverty Rates In Venezuela: Getting The Numbers Righ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經濟和政策研究中心, Accessed May 31, 2006.
  107. ^ VenezuelaAnalysis (2006), "世界銀行:委內瑞拉減少貧困",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ccessed June 9, 2006.
  108. ^ http://finance.sina.com.cn/j/20080214/17554504684.shtm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美政府支持埃克森-美孚起訴委內瑞拉石油公司, 2008年02月14日
  109. ^ The Economist. (The Economist, 28 Jul 2005). "Using oil to spread revolu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11 Jun 2005.
  110. ^ Guyana Diary. (Monthly Newsletter of the Guyana Embassy, Caracas, Venezuela, 2004年2月). "蓋亞那尋求比加拉加斯協議更低的石油價格".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5-03-06. Retrieved 14 Jun 2006." 在加拉加斯能源協議的框架下, 各國可以最優惠條件購買石油。通過委內瑞拉與石油進口國簽約並提供特殊的經濟優惠條件,使其成為聖荷西協議的補充條款,."
  111. ^ El Tiempo. (2005年11月25日). "通過物物交換的方式,委內瑞拉總統烏戈·查維茲,向哥倫比亞提供石油"[失效連結].
  112. ^ 百隆,賈斯汀(華盛頓郵報, 2005年11月22日). "查維茲推動石油外交"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29 Nov 2005.
  113. ^ Gosman, Eleonora. Hugo Chávez: "Tenemos una fuerte carta petrolera para jugar en la integración regiona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Clarin.com (2005年10月2日). Retrieved 8 July 2005.
  114. ^ Macbeth, Hampden. (Council on Hemispheric Affairs (COHA), 2005年6月22日). "不是那麼奇怪的同伴:委內瑞拉的烏戈·查維茲和古巴的菲德爾·卡斯楚"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31 Oct 2005.
  115. ^ 通信與信息部. (2005年1月23日)."Marcha Defensa de la Soberaní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10 Nov 2005.
  116. ^ Diehl, Jackson. (「華盛頓郵報」, 2005年3月28日). "Chavez's Censorship: Where 'Disrespect' Can Land You in Jai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10 Nov 2005.
  117. ^ 「人民日報」. (2004年1月12日). "查維茲尖銳批評稱賴斯是「文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10 Nov 2005.
  118. ^ BBC News. (2005年11月14日). "查維茲和福克斯召回大使"。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14 Nov 2005.
  119. ^ Hayes Monte. (Associated Press, 2006年5月30日). 蒙特西諾斯:烏馬拉是查維茲和卡斯楚的棋子。 Retrieved 25 Jun 2006 (西班牙文)
  120. ^ BBC News. 秘魯召回委內瑞拉大使.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ccessed 23 May 2006.
  121. ^ BBC News.委內瑞拉召回秘魯大使。 Accessed 23 May 2006.
  122. ^ Chauvin, L. 加西亞在秘魯的失敗是委內瑞拉查維茲的勝利。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2006年6月6日). Accessed 9 June 2006.
  123. ^ Harman, D. 查維茲攪亂墨西哥的總統競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2005年11月17日). Accessed 9 June 2006.
  124. ^ "查維茲的影響力". LA Times. Accessed 8 June 2006.
  125. ^ 125.0 125.1 VENEZUELA E IRÁN EN CAMINO HACIA UNA 'ALIANZA ESTRATÉGIC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El Universal (2001年5月21日). Accessed 1 July 2006. (西班牙文)
  126. ^ 查維茲對伊朗的訪問,周一結束。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El Universal (2001年5月18日). Accessed 1 July 2006. (西班牙文)
  127. ^ 總統哈塔米收到解放者勳章.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09-27. Radio Nacional de Venezuela (2005年3月1日). (西班牙文)
  128. ^ 查維茲要求尊重伊朗,並明確指出伊朗沒有核計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El Universal (2006年5月21日). Accessed 1 July 2006. (西班牙文)
  129. ^ 美國,關注委內瑞拉.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BCMundo.com (2005年3月14日). Accessed 1 July 2006. (西班牙文)
  130. ^ El Universal (1999年2月4日). Invitaciones reacciones e inform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ccessed 1 July 2006. (西班牙文)
  131. ^ El Universal (2001年10月28日). 利比亞.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ccessed 1 July 2006. (西班牙文)
  132. ^ El Universal (16 Oct 2001). Presidente 'trampeó' a la AN, según Mujic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ccessed 1 July 2006. (西班牙文)
  133. ^ 133.0 133.1 El Universal (2006年5月18日). Chávez deja Libia y llama a unirse contra hegemonía de EEUU.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ccessed 1 July 2006. (西班牙文)
  134. ^ El Universal (2004年11月25日). Chávez comparte tesis "social" de Gadafi su "amigo y hermano".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ccessed 1 July 2006. (西班牙文)
  135. ^ El Universal (2003年2月21日). Diplomático denuncia plan Chávez-Gaddafi.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ccessed 1 July 2006. (西班牙文)
  136. ^ Dinges, John.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2005年7月). "Soul Search".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13 Jun 2006.
  137. ^ Channeling his energies - The Boston Globe. 波士頓環球報. [2019-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5) (英語). 
  138. ^ Venezuela sets up 'CNN rival'. BBC News. 2005-06-28 [2019-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7) (英國英語). 
  139. ^ Naím, Moisés. Venezuela Gets a Hand from Nible Castro.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2019-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7) (英語). 
  140. ^ Sojo, Cleto A. (Venezuela Analysis, 2005年1月31日). "Venezuela’s Chávez Closes World Social Forum with Call to Transcend Capitalis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20 Oct 2005.
  141. ^ Reel, M. "Crime Brings Venezuelans Into Street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華盛頓郵報」(2006年5月10日), p. A17. Accessed 24 June 2006.
  142. ^ Logan, S. (2006年2月6日). "委內瑞拉卡拉什尼科夫的威脅"。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Security Network (ISN). Accessed 27 June 2006.
  143. ^ The Economist (2006年3月30日), "Venezuela: The sickly stench of corrup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he Economist. Accessed 19 June 2006.
  144. ^ Goodman, J. AP, "Coca Production Increases in Colombi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華盛頓郵報」(2006年6月20日). Accessed 24 June 2006.
  145. ^ Fuentes, Federico. (Venezuela Analysis, 2005年9月26日). "委內瑞拉工人運動的挑戰"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05 Nov 2005.
  146. ^ 馬爾克斯,溫貝托。(Inter Press Service, 2005年4月5日). "委內瑞拉土著人民抗議煤礦"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05 Nov 2005.
  147. ^ Parma, Alessandro. (Venezuela Analysis, 2005年10月20日). "Pro-Chavez Union Leaders in Venezuela Urge Chavez to Do Bett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15 Oct 2005.
  148. ^ 大赦國際。(大赦國際, 2005). "大赦國際總結報告2005年:委內瑞拉"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6-01-09.. Retrieved 01 Nov 2005.
  149. ^ Amnesty International. "Venezuela".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6-07-10. Accessed 20 June 2006.
  150. ^ 人權觀察. Venezuel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ccessed 20 June 2006.
  151. ^ 人權觀察. (人權觀察, 2005年3月24日). "Venezuela: Curbs on Free Expression Tightene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05 Nov 2005.
  152. ^ Office of the Coordinator for Counterterrorism. (US State Dept., 2006年4月28日). "Country Reports: Western Hemisphere Overview".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June 26, 2006.
  153. ^ Kraul, Chris. (LA Times, 2006年6月25日). "美國注視著委內瑞拉和伊朗的商業聯盟"。 Retrieved 25 Jun 2006.
  154. ^ ABCNews. "Televangelist Calls for Chavez's Death. Accessed 23 May 2006. [2006-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05). 
  155. ^ 委內瑞拉玻利瓦政府。烏達內塔從邁阿密調派暗殺人員.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5-11-28. Accessed 8 July 2006.
  156. ^ Branford, Becky. BBC News (2004年8月13日). "分析:查維茲在風暴眼中".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BC. Accessed 26 June 2006.
  157. ^ 伯恩,珍妮佛. (Foreign Correspondent, 03 Jun 2003). "委內瑞拉 - 玻利瓦革命"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11 Nov 2005.
  158. ^ Palast, 葛瑞格 (BBC Newsnight, 2002年5月2日). "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專訪"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6-07-06.. Retrieved 09 Nov 2005.
  159. ^ Kozloff, 尼古拉. (「委內瑞拉分析」,2005年10月24日). "委內瑞拉的宗教衝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11 Nov 2005.
  160. ^ 查維茲將赴古巴進行第三輪放射治療癌症[永久失效連結]
  161. ^ 罹癌查維茲 淚求天主:別帶我走. [2012-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09). 
  162. ^ 委官方发布查韦斯术后最新照片. [2013-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8). 
  163. ^ 委内瑞拉政府确认查韦斯去世. [2013-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21). 
  164. ^ "查維茲遺體將做防腐處理,放入水晶棺永久保存"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65. ^ 委内瑞拉放弃对查韦斯遗体防腐处理. [2016-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2). 
來源明細

外部連結

訪問和演講

其它連結

Video
政黨職務
新頭銜 第五共和國運動黨魁
1997年–2007年
解散
委內瑞拉統一社會主義黨主席
2007年–2013年
繼任者:
尼可拉斯·馬杜洛
官銜
前任者:
拉斐爾·卡爾德拉
委內瑞拉總統
1999年–2013年
繼任者:
尼可拉斯·馬杜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