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十字架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1年3月21日) |
在基督教傳統中,真十字架作為耶穌為人類帶來救贖的標誌,具有極其重要的象徵意義。在天主教瞻禮單中,5月3日的尋獲十字聖架瞻禮和9月14日的光榮十字聖架瞻禮(東正教稱舉榮聖架節,約在9月26日)均是為此而設立。
因為真十字架在西元348年被分成多個部件,1219年後真十字架的各碎片就下落不明,所以今天,很多教堂都宣稱保有真十字架的碎片。
真十字架的木材
根據黃金傳說的作者雅各·德·佛拉金,釘死耶穌的十字架的木頭來自於知善惡樹,之後塞特將該樹的一部分種了在亞當的墳墓上一直存在至所羅門王時期[1] ,所羅門王將樹砍掉作第一聖殿的一個橫梁,但他發現不適合作橫梁。多個世紀後,真十字架樹的木材被用作建橋。又過了14個年代,橋的木頭最終被用來做十字架,並最後用於釘耶穌上此十字架[2]。
尋找真十字架
東羅馬帝國歷史學家索克拉蒂斯的作品《教會史》描述了羅馬帝國皇后聖海倫納(君士坦丁一世的母親)尋找真十字架[3] 。皇后叫人摧毀了建在各各他(釘死耶穌的地方)上的維納斯女神神殿之後她在該處挖掘並找出了三個十字架,耶路撒冷主教找了一個重病的女人去觸摸三個十字架,到了她碰第三個時,該名重病的女人立刻康復,證明了該十字架就是真十字架。
東羅馬-薩珊波斯戰爭
602年-628年東羅馬-薩珊波斯戰爭時期,波斯薩珊王朝皇帝霍斯勞二世攻佔耶路撒冷後奪走了真十字架,後來東羅馬皇帝希拉克略於628年反擊並擊敗了波斯人,取回了真十字架。希拉克略皇帝奪回真十字架的故事也出現在13世紀西歐的聖徒傳記《黃金傳說》中,書中描述:希拉克略扛著真十字架,不遵從牧首的要求,堅持騎馬進城;但十字架過重,使他無法前進,但當他下馬並摘掉皇冠後,重擔奇蹟性地變輕了,城門也自動為他打開[4]。也有一些學者對此表示懷疑,康斯坦丁·祖克爾曼認為真十字架早已丟失,希拉克略帶回的只是贗品,這一騙局是為了滿足希拉克略和他的盟友,波斯將軍沙赫爾巴拉茲的政治需要而捏造的[5]。
十字軍東征時期
1009年統治耶路撒冷的伊斯蘭哈里發國法蒂瑪王朝下令摧毀聖墓教堂,當時的基督徒將真十字架的部件藏了起來,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歐洲十字軍在攻佔耶路撒冷後得到了真十字架的碎片。1187年十字架在哈丁戰役後落入了撒拉丁手中,隨後英格蘭王國國王理查一世、東羅馬皇帝伊薩克一世和喬治亞王國的塔瑪爾女王都想贖回真十字架,但都失敗。
消失
1219年阿尤布王朝向聖殿騎士團表示將交還真十字架,如果十字軍結束杜姆阿特圍城戰,但十字軍拒絕了穆斯林軍隊的求和。自此真十字架再沒在歷史上被提及過。
參見
參考文獻
- ^ Voragine, The Golden Legend: Invention of the True Cross. [2010-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0).
- ^ Jacopo de Voragine, The Golden Legend, late 13th century.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2-10-20.
- ^ Socrates and Sozomenus; Philip Schaff, D.D., LL.D. and Henry Wace, D.D., ed. Chapter XVII—The Emperor's Mother Helena having come to Jerusalem, searches for and finds the Cross of Christ, and builds a Church. Socrates and Sozomenus Ecclesiastical Histories of the Nicene and Post-Nicene Fathers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Christian Classics Ethereal Library (Grand Rapids, MI: Wm. B Eerdmans). 1984 [2012-03-21]. ISBN 0-8028-8116-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09).
- ^ Jacobus, de Voragine, approximately 1229-1298. The golden legend : selection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98. ISBN 0-14-044648-6. OCLC 44685569.
- ^ Zuckerman, Constantin. Heraclius and the return of the Holy Cross. Constructing the Seventh Century. Travaux et mémoires (Paris: Association des amis du Centre d'histoire et civilisation de Byzance). 2013: 197–218 [January 8, 2016]. ISBN 978-2-916716-45-9. (原始內容存檔於February 10, 2018).
|issue=
被忽略 (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