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繫邦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2019年10月31日) |
聯繫邦(英語:Associated state)是指一個主權國家在一定程度上與另一個較大的主權國家有著一種自由的合作夥伴關係之特殊政治關係,又稱「自由聯合」關係[1]。「自由聯合」關係由《自由聯合條約》或《聯繫邦法》規範其相關的國家。較小國家是具有一定程度國家地位的政治領土。通常聯繫邦由其較大的自由聯合國代為負責國防或外交事務。
現存的聯繫邦
聯繫邦 | 自由聯繫邦 | 代理關係 | 關聯級別 | 國際地位 |
---|---|---|---|---|
庫克群島 | 紐西蘭 | 1965年8月4日 | 紐西蘭在外交事務和國防事務中代表庫克群島行事,但僅在庫克群島政府及其建議和同意要求時才這樣做。[2][3][4]
庫克群島居民具有紐西蘭公民身份,可以自由進出紐西蘭,而庫克群島與紐西蘭之間則以「自由聯合」的型態合作,庫克群島國家元首是查爾斯三世國王,並且透過選舉決定自己的政府。政府擁有完整的自治權利,但在外部事務上,則是由紐西蘭來監督其外交與國防方面的事務。 |
不是聯合國會員國。 1992年,聯合國承認其在外交關係上獨立。 |
馬紹爾群島 | 美國 | 1986年10月21日 | 美國根據《自由聯合條約》為這些地區的公民提供國防、資金贈款和使用美國社會服務的機會。[5]
與美國達成自由聯合關係。美國提供馬紹爾群島的國防、資金和社會服務。馬紹爾群島採用美元作為貨幣。馬紹爾群島軍事防衛任務交由美國執行,國民也可參加美國軍隊。另外,馬紹爾群島國民也可自由進出美國和在美居住、就業和就學,無需簽證(但犯事者可被美國驅逐)。馬紹爾群島的對外郵政由美國郵政負責,郵資也根據美國標準,寄往帛琉、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美國各州、屬地和軍事外交駐地的郵件均按國內郵資計算。 |
聯合國會員國 |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 美國 | 1986年11月3日 | 美國根據《自由聯合條約》為這些地區的公民提供國防,資金贈款和使用美國社會服務的機會。[6]
美國為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提供國防保護,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獲得內政、外交自主權,但國防仍由美國負責(密克羅尼西亞公民也可加入美軍)。 |
聯合國會員國 |
紐埃 | 紐西蘭 | 1974年10月19日 | 紐西蘭在外交和國防事務上代表紐埃行事,但只有在紐埃政府要求並徵得其意見和同意的情況下,紐西蘭才能這樣做。[7][8]
紐埃政府認為必須以某種方式與紐西蘭自由聯合,引用1974年紐埃獨立宣言規定,紐西蘭有義務提供前殖民地紐埃必要的經濟與行政協助。目前已有約20,000名紐埃人居住於紐西蘭,紐埃每年還接受紐西蘭約800萬紐幣(500萬美元)的金援,平均島上每人每年可領到約5000紐幣的補助。根據兩國自由聯合協議,紐埃人同時是紐西蘭公民,並持有紐西蘭護照。 |
不是聯合國會員國。 1994年,聯合國承認其在外交關係上獨立。 |
帛琉 | 美國 | 1994年10月1日 | 美國根據《自由聯合條約》為這些地區的公民提供國防,資金贈款和使用美國社會服務的機會。[9]
帛琉享有內政自治權並得與他國政府、區域暨國際組織簽訂條約及協定,涉外事務需與美咨商,國防亦由美軍掌管,美國並有權派遣核子軍艦及軍機至帛琉領域,美無義務承認或否認在帛琉部署核武。 |
聯合國會員國 |
過去的聯繫邦
根據1967年《聯繫邦家法》,聯合王國和六個西印度群島聯繫邦之間存在正式聯繫。這些殖民地是前英國殖民地在加勒比地區:安地卡及巴布達(1967-1981),多米尼克(1967-1978),格瑞那達(1967-1974),聖克里斯多福-尼維斯-安圭拉(1967-1983),聖露西亞(1967-1979)和聖文森及格瑞那丁(1969-1979)。根據這一安排,每個國家都有內部自治,但英國仍負責對外關係和國防。[10]聯合國從未確定這些聯繫邦是否實現了《聯合國憲章》和大會決議所指的充分自治。在聯繫邦地位建立後的幾年內,除前聖克里斯多福-尼維斯-安圭拉聯盟內的安圭拉外,所有六個前聯繫邦都要求並獲得了完全獨立,該聯盟在獨立前與聯繫邦分離,仍然是聯合王國的附屬領土。蘇聯解體前不久,蘇聯自治共和國韃靼斯坦共和國宣布自己為主權國家和國際法主體。韃靼斯坦和最近成立的俄羅斯聯邦於1994年締結了一項條約,其中規定韃靼斯坦與後者"有聯繫"(而不是作為條約的一個組成部分)。通過該協議,韃靼斯坦將某些權力(如一些外交關係和國防)授予了俄羅斯。2002年對韃靼斯坦憲法的修改被一些評論員認為從根本上改變了這種關係,而韃靼斯坦現在基本上就是俄羅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1][12][13][14][15]
建議的聯繫國
托克勞(紐西蘭的附屬領土)於2006年2月舉行全民投票,以確定是希望繼續作為紐西蘭領土,還是成為第三個與紐西蘭自由聯合的國家(繼庫克群島和紐埃之後)。雖然大多數選民選擇自由聯合,但投票沒有達到批准所需的三分之二門檻。2007年10月在聯合國監督下舉行的重複全民投票也產生了類似的結果,擬議的自由聯合會議以16票之差未通過。[16]根據阿布哈茲和聶斯特河沿岸(自稱受限承認的共和國,脫離前蘇聯的喬治亞和摩爾多瓦的前蘇聯自治共和國)的聲明說,兩國都打算在承認獨立後成為俄羅斯聯邦的聯繫邦。聶斯特河沿岸於2006年9月舉行全民公決,其中脫離摩爾多瓦和與俄羅斯的「未來自由聯合」以97%的微弱優勢獲得通過,儘管全民公決的結果在國際上沒有得到承認。由總督埃迪·卡爾沃領導的關島非合併領土政府目前正在就關島未來的政治地位進行全民投票,自由聯合遵循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和帛琉的模式,作為可能的選擇之一。[17][18]
俄羅斯的聯繫邦
- 聶斯特河沿岸
- 2006年的全民公投,97%的選票支持該地區獨立並在未來加入俄羅斯聯邦,94%的選民反對放棄獨立成為摩爾多瓦的一部分。2014年3月,聶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米哈伊爾·博拉(Mikhail Burla)向俄羅斯國家杜馬(國會下議院)主席謝爾蓋·納雷什金提出了請求,要求加入俄羅斯聯邦。
- 南奧塞提亞
- 俄羅斯於2008年俄格戰爭後首先承認南奧塞提亞並建交。2016年5月30日,南奧塞提亞共和國將在2017年4月就加入俄聯邦的問題舉行全民公投,總統列昂尼德∙季比洛夫與議會主席阿納托利·比比洛夫已於26日簽署了相關聲明。南奧塞提亞的官員表示,他們將允許俄羅斯在當地設立軍事基地,在幾年內,南奧塞提亞將與俄羅斯自治共和國北奧塞提亞合併,成為俄羅斯的一部份。[19]
- 阿布哈茲
- 2008年8月,在南奧塞提亞戰爭爆發之後,阿布哈茲在俄羅斯軍隊的幫助下驅逐了領土上的所有喬治亞軍事力量,完全控制了宣稱的全部領土並再次宣示它的獨立地位。但是這個國家不為聯合國與國際上多數國家承認。[20][21]阿布哈茲與南奧塞提亞不同的是,未來不尋求和俄羅斯聯邦進行政治上的合併,但會維持更加緊密的合作關係。
- 韃靼斯坦共和國
- 進入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政局劇烈動盪,聯盟面臨解體,1990年8月30日,韃靼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最高蘇維埃發表主權宣言,改國名為韃靼斯坦共和國,希望脫離蘇聯和俄羅斯獨立,宣布除國防外,其他一切權利歸共和國所有。1991年蘇聯解體後,韃靼境內分離主義勢力膨脹,希望脫離俄羅斯聯邦的勢力於1992年3月21日發動了一場全民公投,結果希望獨立的人占全共和國選民的61.4%。為了制止民族分離運動,時任俄羅斯總統鮑里斯·葉利欽發動車臣戰爭,試圖以武力制止分離運動,俄羅斯聯邦政府與韃靼斯坦共和國政府簽署第一個雙邊分權條約,以條約形式和平劃分利益和權限範圍,制約地方分離主義傾向的過度蔓延。1994年2月15日,俄羅斯聯邦政府與韃靼斯坦共和國簽署了《俄羅斯聯邦國家權力機關與韃靼斯坦國家權力機關之間關於劃分管轄範圍和相互授權的條約》,條約規定,韃靼斯坦共和國作為主權國家與俄羅斯聯邦聯合,可以參加國際關係和對外經濟關係,在稅收、財政等方面享有特權。這個條約給予韃靼斯坦超出俄羅斯憲法規定的權力,實際上韃靼斯坦成為留在俄羅斯聯邦內的具有特殊地位和特權的國家。2017年7月24日,簽訂於1994年的雙邊條約到期。這使得俄羅斯境內最後的一個共和國失去其特殊地位。
其他類似的聯繫邦
聯繫邦/自治地方 | 位置 | 母國 | 現況 |
---|---|---|---|
安道爾 | 法國 西班牙 |
安道爾憲法規定,安道爾為君主立憲制的國家,首相為政府首腦。安道爾沒有軍隊和自衛隊,只存在警察,所以國防由法國和西班牙一起負責。安道爾親王有兩位,分別是法國總統和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天主教烏格爾教區主教。 | |
吉里巴斯 | 澳洲 紐西蘭 |
吉里巴斯歷史上曾經是澳洲的託管地,與澳洲聯邦保持密切的政治、經濟和軍事關係。 | |
不丹 | 印度 | 印度獨立後於1949年8月同不丹簽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規定不丹在對外事務上受印度指導。印度不僅可以作為其保護國有權干涉其外交,亦在其國內有駐軍。不丹在印度同意下加入聯合國,1972年第四代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繼承王位,繼續奉行和印度的密切關係。 | |
列支敦斯登 | 瑞士聯邦 | 列支敦斯登是一個夾在瑞士和奧地利之間的雙重內陸國,其國防外交受到瑞士的影響和必要的協助。 | |
摩納哥 | 法蘭西共和國 | 摩納哥地處法國南部,除了靠地中海的南部海岸線之外,全境北、西、東三面皆由法國包圍,主要是由摩納哥舊城和隨後建立起來的周遭地區組成。1918年7月,簽署了一份條約,條約規定法國在摩納哥提供有限的保護。這條約被寫入《凡爾賽和約》,建立了摩納哥的政策應該按照法國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利益進行調整。1919年同法國簽訂的條約規定,一旦國家元首逝世而沒有男性後裔,摩納哥將併入法國。兩國於2002年另立新條約,當摩納哥國家元首無人繼承,摩納哥仍然為獨立國家,法國亦繼續提供防衛。 | |
諾魯 | 澳洲聯邦 | 自2005年起,諾魯接受澳洲政府的援助,並建立一個拘留所處理非法進入澳洲的難民以作為回報。諾魯並沒有自己的軍隊,但在非正式的協議之下,諾魯國防由澳洲負責,而民間亦有自己管轄的警察部隊。 | |
薩摩亞 | 紐西蘭 | 紐西蘭以國聯和聯合國名義託管西薩摩亞,直到它1962年1月1日獨立。西薩摩亞是玻里尼西亞島國中第一個在20世紀獨立的國家。現在紐西蘭仍然對薩摩亞有一定程度上的援助和支持。 | |
聖馬利諾 | 義大利共和國 | 聖馬利諾與義大利的關係十分密切,早在1897年,兩國就簽有「友好睦鄰條約」,1971年簽訂「友好睦鄰條約」的補充協定,將義大利與聖馬利諾的「保護性友誼」加強為「永久性友誼」。 | |
梵蒂岡 | 義大利共和國 | 梵蒂岡的軍事防禦主要由義大利軍隊負責。儘管瑞士近衛隊負責教宗的人身安全,但並不屬於梵蒂岡城的軍隊。根據《拉特蘭條約》規定,失去梵蒂岡國籍且未取得其他國籍之人士,將自動取得義大利國籍。[22] | |
索馬利蘭 | 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 | 因法理上作為索馬利亞聯邦共和國的一部分,索馬利蘭共和國目前沒有得到任何國家的承認,但與衣索比亞有非正式的官方往來,衣、索二國境內均設有對方的領事機構。由於厄利垂亞和衣索比亞發生戰爭,使得後者失去出海口,索馬利蘭就成為衣索比亞的重要出口通道。這兩個國家簽訂了條約以使得衣索比亞可以有償利用伯拉瑪出口和進口貨物。 [23][24]作為內陸國家的衣索比亞通過索馬利蘭的海岸線發展海上貿易關系,參見索馬利蘭外交。 | |
邦特蘭 | 索馬利亞聯邦共和國 | 正式名稱為索馬利亞邦特蘭國。位於索馬利亞東北部,是索馬利亞聯邦共和國的一個聯邦成員國。當地於1998年7月發表自治宣言,並在努加爾州地區的加羅韋建立了自治政府,目前和索馬利亞聯邦政府基於憲法和自治憲法規定邦特蘭的國防、外交、財政等由聯邦政府管轄,而其他業務由邦特蘭聯邦成員自治。 | |
托克勞 | 紐西蘭王國 | 1889年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916年併入「吉爾伯特及埃利斯群島」(Gilbert and Ellice Islands)。自1926年開始,托克勞被劃歸至紐西蘭管轄之下,1948年英國將托克勞主權劃歸紐西蘭。 | |
納希契凡 | 亞塞拜然 | 亞塞拜然共和國裡的自治共和國,位於外高加索南部,是亞塞拜然的外飛地,北鄰亞美尼亞,南部和伊朗接壤,一小部分國土和土耳其相鄰。面積5500平方公里,人口約44萬(2015年),首都為納希契凡。該共和國國防外交均由亞塞拜然中央政府掌理。但20世紀90年代後期最高議會發表了一項不具約束力的聲明,承認自稱獨立、未被普遍承認的主權國家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TRNC)並呼籲亞塞拜然這樣做。 雖然同情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但亞塞拜然沒有效仿,因為這樣做可能促使賽普勒斯共和國承認承認自稱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 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和土耳其之間的密切關係可能引發了這種認可。[25][26] | |
北賽普勒斯 | 土耳其共和國 | 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目前只得到聯合國會員國土耳其共和國的外交承認[27],並互設大使館;亞塞拜然共和國的自治共和國: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較早前也宣佈承認了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但未設立正式外交機構,亦不是主權國家。 | |
格陵蘭 | 丹麥王國 | 格陵蘭於2008年11月25日舉行自治公投,公投在全島80個市鎮和村落舉行,當地午夜左右,公布開票結果,投票率71.96%,75.54%贊成自治,23.57%反對。公投案以超過75%選民支持大比數獲得通過,公投通過後,格陵蘭自治地位從2009年6月21日起生效,成為國際法下的獨立政治實體,自行管理自身的內政、司法與資源分配運用,但其國防、外交與財政相關事務仍由丹麥管轄,作為邁向完全獨立進程中一個臨時的階段。 | |
賴索托 | 南非共和國 | 由於地理位置的限制,賴索托的政治和經濟發展非常依賴於南非,且兩國之間的關係是友好的。作為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賴索托和南非政府簽訂多項經濟合作條約及協定,由南非對賴索托進行援助。 | |
北馬利安納群島 | 美國 | 1962年舉行與關島(原住民同為查莫羅人)合併公投,但遭關島否決。1975年與美國就未來政治地位進行談判,1976年同美國簽署《盟約》(Covenant)。根據該盟約,北馬利安納在政治上同美國合併,享有一定的內政自主權,但外交、國防由美國負責。1977年11月舉行首次正副總督和議會選舉,1978年1月自治邦憲法實施。1986年11月美國總統宣布北馬利安納為美國屬土,原有居民和以後當地出生者皆為美國公民。30年來,北馬利安納一直是全美國民治地區最後一個沒有國會議席的地區,只有自費設立的「駐華盛頓代表」一職,負責在首都華盛頓特區進行游說和聯絡工作。2008年美國通過法律,自2009年為北馬利安納設立一席無投票權代表,使北馬利安納與其他美國屬地看齊。 | |
巴勒斯坦 | 以色列 | 1994年5月4日,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和以色列在開羅簽署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關於在加薩和傑里科實行有限自治的協議》,1994年5月12日,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成立。1994年到1995年,以色列國防軍撤出了69%的加薩地區和90%以上的約旦河西岸地區[28],但約旦河沿岸及邊境仍由以色列控制,以色列仍維持保安部隊。2005年,以色列進一步從加薩撤軍,但是依然控制加薩的海岸線以及加薩與埃及之間的一個狹長區域。自從1988年《獨立宣言》發表至今,巴勒斯坦仍舊是一個尚未完全獨立的國家,擁有自己的保安部隊,亦可發出護照及獨自參加國際體育賽事,目前歐洲議會已承認其國家地位,但仍將哈瑪斯列為恐怖組織。[29] | |
關島 | 美國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基於1950年關島組織法關島成為美國非合併領土,確立島上平民政府架構,並賦予美國公民權,關島政府於1968年以前為聯邦政府指派,關島總督選舉法施行後則改為民選。[30]:242因關島並非美國一州,故關島居民無法票選總統,關島國會代表在國會亦無投票權。但仍得就政黨提名總統候選人為投票。[31] | |
波多黎各 | 美國 | 1917年,美國給予波多黎各人「美國公民」的地位。[32][33] 由美國負責波多黎各的國防,波多黎各人可以服兵役。波多黎各人成為美國自治領地之後,波多黎各島民以美國公民身份卻沒有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權,參議院無波多黎各人,眾議院也只有幾個波多黎各人。[32][33][34]1952年,波多黎各頒布《波多黎各憲法》,美國承認,並且給予「自決和獨立權」。[32][33] | |
羅賈瓦 | 俄羅斯 敘利亞 |
自治區第一個庫德區之外的駐外代表處在莫斯科設立,發展「與莫斯科的全面夥伴關係」。[35]這將促進外界對於自治區主權、庫德人的國際外交,以及將來可能獨立的支持。[36] |
其他可比較的關係
另一種情況是,一個國家對另一個政治單位或政治實體擁有權力。附屬領土就是這方面的一個例子,一個地區有自己的政治制度,而且往往是內部自治,但沒有全面主權。在鬆散的聯合形式中,一些主權國家將一些權力讓給其他國家,通常是在外交和國防方面。
目前讓渡給其他主權國家和地區的政治實體
聯繫國 | 自由聯合國 | 代理關係 | 關聯級別 | 國際地位 |
---|---|---|---|---|
安道爾 | 西班牙 法國 |
1278年 | 保衛安道爾的責任在於西班牙和法國。[37]安道爾大公是法國總統和加泰隆尼亞天主教烏格爾教區主教共同擔任。因此是西班牙和法國共有公國。 | 聯合國會員國 |
吉里巴斯 | 澳洲 紐西蘭 |
1979年 | 吉里巴斯沒有軍隊。澳洲和紐西蘭提供國防。[38] | 聯合國會員國 |
列支敦斯登 | 瑞士 |
1923 | 雖然國家元首在其國際關係中代表列支敦斯登,但瑞士對列支敦斯登的大部分外交關係負有責任。列支敦斯登沒有單獨的軍事防禦。[39] | 聯合國會員國 |
摩納哥 | 法國 | 1861年 | 法國同意捍衛摩納哥的獨立和主權,摩納哥政府同意根據法國的利益行使其主權權利,1919年《凡爾賽條約》重申了這一點。[40] | 聯合國會員國 |
諾魯 | 澳洲 | 1968年 | 諾魯沒有軍隊。澳洲非正式地對其辯護負責。[41] | 聯合國會員國 |
薩摩亞 | 紐西蘭 | 1914年 | 薩摩亞沒有正規的軍隊。紐西蘭根據非正式協定提供保護。[42] | 聯合國會員國 |
聖馬利諾 | 義大利 | 1939年 | 保衛聖馬利諾的責任在於義大利政府。[43] | 聯合國會員國 |
梵蒂岡 | 瑞士 義大利 |
1506年和1929年 | 根據《拉特蘭條約》,任何失去梵蒂岡國籍且沒有其他國籍的人,都會自動成為義大利公民。梵蒂岡城的軍事防禦由義大利提供,它使用教皇朱利葉斯二世創立的瑞士教皇衛隊作為教皇的保鏢。[44] | 聯合國觀察員國 |
歷史上將權力讓渡給其他主權國家和地區的政治實體
冰島,前身是丹麥王國的一部分,於1918年成為名義上主權國家。它與丹麥王室保持個體結合,並繼續與丹麥保持共同的外交政策,直到1944年冰島從丹麥完全獨立。[45]不丹曾是英屬印度的保護國,在1949年的一項條約中同意允許從英帝國最近成立的印度以相對鬆散的聯繫形式指導其對外關係,這導致不丹有時被描述為「受保護國家」。 [46][47] 這種關係在2007年的一項條約中進行了更新,其中要求不丹接受印度外交政策指導的條款被撤銷。[48]
作為現代受保護狀態的微型國家
基於主權和善意保護的自由關係的存在可以看作是微型國家的一個決定性特徵。根據杜米尼斯基(2014年)提出的微型國家的定義:"微型國家是現代受保護國家,即主權國家,它們能夠單方面將主權的某些屬性賦予大國,以換取對其政治和經濟可行性的良性保護,不受地理或人口限制。採用這種方法允許將微狀態與小國和自治或依賴關係分開。被理解為現代保護國家的微國家包括列支敦斯登、聖馬利諾、摩納哥、梵蒂岡城、安道爾、紐埃、庫克群島、帛琉之國家。
參考文獻
- ^ 纽埃国家概况. [2024-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2).
- ^ CIA. The Cook Islands at the CIA's page. CIA. 15 July 2010 [2010-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10 July 2010).
- ^ Government of New Zealand. Cook Islands Constitution Act 1964. New Zealand Parliamentary Counsel Office. [2015-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31).
- ^ Government of New Zealand. Cook Islands Constitution Commencement Order 1965. New Zealand Parliamentary Counsel Office. [2015-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8).
- ^ CIA. Marshall Islands at the CIA's page. CIA. 15 July 2010 [2010-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11 July 2010).
- ^ CIA. FSM at the CIA's page. CIA. 15 July 2010 [2010-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11 July 2010).
- ^ CIA. Niue at the CIA's page. CIA. 15 July 2010 [2010-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11 July 2010).
- ^ Government of New Zealand. Niue Constitution Act 1974. New Zealand Parliamentary Counsel Office. [2015-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25).
- ^ CIA. Palau at the CIA's page. CIA. 15 July 2010 [2010-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11 July 2010).
- ^ Broderick, Margaret. Associated Statehood—A New Form of Decolonisation.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 1968-04, 17 (2): 368–403. ISSN 0020-5893. JSTOR 757111. doi:10.1093/iclqaj/17.2.368 (英語).
- ^ 存档副本. [2020-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1).
- ^ 存档副本 (PDF). [2020-04-0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8-26).
- ^ Graney, Katherine E. Of Khans and Kremlins: Tatarstan and the Future of Ethno-federalism in Russia. Lexington Books. 21 October 2009. ISBN 9780739126356 –透過Google Books.
- ^ Fear and Loathing in Russia's Catalonia: Moscow's Fight Against Federalism. War on the Rocks. 31 January 2018 [2020-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1).
- ^ Tatarstan: Status Under Scrutiny As Lawmakers Change Constitution. RadioFreeEurope/RadioLiberty. [2020-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1).
- ^ Gregory, Angela. Tokelau votes to remain dependent territory of New Zealand. The New Zealand Herald. 25 October 2007 [16 September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5 May 2017).
- ^ Post, Kevin Kerrigan and Gaynor D. Daleno | The Guam Daily. GovGuam hopes for favorable decision on plebiscite. The Guam Daily Post. [2020-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7).
- ^ Press, Jennifer Sinco Kelleher, The Associated. Guam pushes for native-only vote on US relationship. Navy Times. 12 October 2018.
- ^ 南歐希夏官員:俄將併吞我們,中華日報
- ^ Civil.Ge | Parliament Sets Up S.Ossetia Provisional Administration. old.civil.ge. [2019-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3).
- ^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 Georgia’s South Ossetia Conflict: Make Haste Slowl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8-08-20.
- ^ Patti Lateranensi. vatican.va. [2013年11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8月13日) (義大利語).
- ^ Ker-Lindsay, James. The Foreign Policy of Counter Secession: Preventing the Recognition of Contested Stat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53 [2018-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7).
...there are three other territories that have unilaterally declared independence and are generally regarded as having met the Montevideo criteria for statehood but have not been recognized by any states: Transnistria, Nagorny Karabakh, and Somaliland.
- ^ BBC Country Profiles: Regions and territories: Somalilan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2009-09-14.
- ^ iExplore.com - Cyprus Overview. [2019-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5).
- ^ Europe, the US, Turkey and Azerbaijan recognize the "unrecognized" Turkish Republic of Northern Cyprus. 政府新聞社. 2006-09-22 [2006-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9).
- ^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Europe Review 2003/04: The Economic and Business Report. Kogan Page Publishers. 1 November 2003: 79 [2018-08-19]. ISBN 978-0-7494-4067-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5).
The Turkish Cypriot-dominated north is the Turkish Republic of Northern Cyprus' which elects its own government and is recognised only by Turkey.
- ^ 新华网 - 背景资料:巴以和谈进程. [2019-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18).
- ^ 歐洲議會決策 2017/154 恐怖組織名單. 2017年1月27日 [2019年2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2月23日) (英語).
- ^ Rogers, Robert F. Destiny's Landfall: A History of Guam.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5.
- ^ Curry, Tom. Nominating, but not voting for president: Clinton-Obama struggle spotlights Guam, American Samoa, Puerto Rico. NBC新聞. 2008-05-28 [2016-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5).
- ^ 32.0 32.1 32.2 波多黎各公投支持成为美国第51州. 鳳凰網. [2012-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9) (中文(中國大陸)).
- ^ 33.0 33.1 33.2 波多黎各公投决定加入美国 或不受欢迎. 鳳凰網. [2012-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9) (中文(中國大陸)).
- ^ 波多黎各举行公投 逾6成民众选择成美国第51州. 網易. [2012-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3) (中文(中國大陸)).
- ^ Rojava's first representation office outside Kurdistan opens in Moscow. Nationalia. [2019-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9).
- ^ 存档副本. [2019-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9).
- ^ CIA. Andorra at the CIA's page. CIA. 15 July 2010 [2010-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10 July 2010).
- ^ Kiribati at the CIA's page. CIA. [2012-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7).
- ^ CIA. Liechtenstein at the CIA's page. CIA. 15 July 2010 [2010-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10 July 2010).
- ^ CIA. Monaco at the CIA's page. CIA. 15 July 2010 [2010-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11 July 2010).
- ^ CIA. Nauru at the CIA's page. CIA. 15 July 2010 [2010-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11 July 2010).
- ^ CIA. Samoa at the CIA's page. 3 November 2012 [2020-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1).
- ^ CIA. San Marino at the CIA's page. CIA. 15 July 2010 [2010-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11 July 2010).
- ^ CIA. Holy See (Vatican City) at the CIA's page. CIA. 15 July 2010 [2010-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11 July 2010).
- ^ Gaebler, Ralph; Shea, Alison. Sources of State Practice in International Law: Second Revised Edition. 6 June 2014. ISBN 9789004272224.
- ^ Indo-Bhutan Friendship Treaty (PDF). [2020-04-0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9-03-25). (30.6 KiB))
- ^ How Bhutan Came to Not Be a Part of India. The Wire. [2020-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1).
- ^ Whelpton, John. Nepal and Bhutan in 2007: Seeking an Elusive Consensus. Asian Survey. 2008-02-01, 48 (1) [2022-09-13]. ISSN 0004-4687. doi:10.1525/as.2008.48.1.18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3) (英語).